资讯LOGO
搜索

打造“四个河源”系列报道(了解河源从这里开始)

要闻 | 2007-1-2 14:10| 查看: 3108| 评论: 0| 原作者: 网络转载 网络转载
摘要: 打造“四个河源”的长征路上(一)http://heyuannews.cn/News/sprep/200612/3809.html  --------------------------------------------------------------------------------  http://www.heyuannews.cn 2006-12-2 ...
打造“四个河源”的长征路上(一)http://heyuannews.cn/News/sprep/200612/3809.html
  --------------------------------------------------------------------------------
  http://www.heyuannews.cn 2006-12-20 9:51:42 作者:何逊 【字体:小 大】
  工业强势起航实现跨越发展
  ■全市工业园区已完成开发面积50平方公里,落户项目500多个,合同总投资额299亿元
  ■3年前,我市工业企业屈指可数,如今已引进了包括世界500强企业的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初步形成了具有河源特色的主导产业
  ■已落户的11家和已签约的9家手机及零配件生产企业全部投产后,我市手机年产量将达2500万部,年产值100亿元以上
  前言
   2004年5月,市第四次党代会确立了打造“四个河源”的战略宏图。
   即将跨入2007年,蓦然回首,惊见从2004年至2006年的三年,正是河源建市以来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成果最多的三年。
   回顾总结河源三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成果,旨在看清现实,找出经验;旨在厘清思路、以利再战;旨在壮心励志,鼓劲前行。从今天起,本报推出“发力快跑与历史跨越”系列报道,回眸市第四次党代会以来河源发展成就。
  
  --------------------------------------------------------------------------------
  
   “没想到河源也能生产出这么好的手机!”省第四届“山洽会”11月份在梅州举行期间,深港钟表业联合商会有限公司主席张威明爱不释手地摆弄着我市展位上一款“河源造”手机说,河源能生产出像手机这样的高科技产品,是件了不起的事。
   11月30日,市委、市政府在深圳市五洲宾馆召开手机行业企业座谈会,推介“广东省手机生产基地”,相关商家反响热烈。宇阳电子通讯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伟荣为此疾呼,国外手机大企业、国内名牌手机企业向河源产业转移是时候了,深圳手机及配套企业去河源“扎根”创业是时候了。
   将上述两件事联系起来分析,不难发现,手机作为我市优势明显的主导产业,正在引导并带动我市“工业大船”强势起航。
   12月18日,“后发河源”——2006经贸系列活动隆重举行。国内外1600多名嘉宾共同见证河源“广东省手机生产基地”授牌仪式和广东省通讯终端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奠基仪式。118个项目在市高新区主会场签约,为河源后发“加码”。
   河源人创造了一个工业奇迹。短短3年多时间,市高新区从一片荒芜之地崛起成为省级手机生产基地,不知不觉中已成为河源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引进了包括世界500强企业的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初步形成了具有河源特色的主导产业,这既清晰反映出“后发河源”走过的“园区化、低污染、好效益”的新型工业化路径,也展示了河源强劲的后发之势。
   河源手机制造增速“飞一般”,只是河源近年来“追赶”型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工业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是我市GDP快速增长的最鲜明特点。近几年来,我市经济高速高效发展,4年间GDP增加1.2倍,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加2.5倍,地方税收增加3.5倍,工业增加值增加4.5倍。我市用好后发优势,不甘人后强势起航,工业立市实现跨越发展。
  “追兵”意识催生工业“追逐之旅”
   走马我市城乡,处处都能感受到现代工业时代春潮涌动的气息。
   一栋栋崭新漂亮的厂房,一条条现代化生产线,一个个超千万甚至过亿元的项目落户、开工、投产,一辆辆货柜车将各种工业产品运往珠三角和港澳地区,眼前的一切让人无法想象这是发生在曾经在全省地级市中GDP总量和人均GDP多年来一直居末位的河源。
   我市正以独特的发展模式张扬自己的魅力,为欠发达地区创造了高速发展的经验。
   3年前,人们对河源的认识还是一串冰冷的数字:全市5个县全是特困县,2002年,全市人均GDP仅4000多元,还不到全省平均水平的1/4;工业化水平不到30%,而全省早已达到50%。
   “追兵”意识强烈的河源人开足了马力展开“追逐之旅”,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抢搭工业化快车,决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工业立市,对于大多数河源干部来说,从农业到工业,是一个“天与地”的颠覆过程,是一个与曾经陪伴了他们几十年的思想决裂的过程。
   “没有经济尤其是工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我们就无法如期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无法跟上全省的发展步伐,无法摆脱‘后无追兵’的窘境。”在2004年初的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梁伟发给全市党政干部开出了一剂药方。而为了让所有人记忆更深刻,一本《河源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初探》的小册子也发到了全市所有干部的手中。
   “河源要发展,就要先抓工业立市,否则还谈什么执政能力?谈什么驾驭大局的能力?”正是在这一共识之下,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振臂一呼,我市“工业大船”强势起航了。
   我市围绕工业发展主战场,抢抓产业转移加快的新机遇,坚持走“园区式、低污染、好效益,带动能力较强,技术含量较高,投入产出规模较大”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大力加快工业立市进程,促进经济上速度、上规模、上水平。
   正是在这种理性的抉择下,市高新区应运而生,仅用了3年时间,便从一片荒山野岭成为一座工厂林立的工业新城,已初步成为我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示范基地。市高新区总控制面积40平方公里,中心区面积20平方公里,于2003年7月破土动工。3年来,市高新区共投入开发资金9.5亿元,完成了中心区首期6.5平方公里开发建设;二期4.1平方公里开发建设正在稳步推进;共引进项目196个,合同利用资金11.6亿美元,实际到位资金5.1亿美元,一批优势明显的主导产业初步形成。
   目前,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企业落户市高新区,全区初步形成了以手机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以龙记集团为主的机械制造产业和以农夫山泉为主的食品饮料产业,初步实现了开发——经营——再开发的良性循环,区内企业迅速发展壮大,企业效益和税收逐年增多。市高新区按照“快、好、高”的要求,初步形成以主导产业为主的良好发展态势,正成为整个河源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工业兴,百业旺。“工业大船”的强势起航,极大地促进了河源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据市财政部门最新统计,今年1至11月,全市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45.2%,增速自2004年以来稳居全省地级市前列。
   一个全省最落后的地方为何出现了“追赶”型工业?“后发河源”的追兵攻略是什么?答案是四个“新”。河源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主要把握了四大关节点。一是新观念,小进也是退难有超越式发展;二是新思路,科学发展增值增效不增污;三是新环境,“赚钱多、麻烦少、身体好”成为招商名片;四是新机制,提拔奖励监督充电激发创造性。
   河源经济快速增长的财源来自于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得益于经济总量、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而这正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的新型工业化在河源的生动体现。
  打造工业园区构建“经济大棚”
   3年前,河源的工业企业可谓屈指可数,今天,已有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河源落户,香港精电、红发集团等20多家上市公司先后“登陆抢滩”河源,农夫山泉、鹰牌陶瓷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始打造“河源制造”,以西可通讯和中宝通讯等作支撑的“广东省手机生产基地”和“广东省通讯终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经广东省有关部门批准,已落户市高新区……
   走马我市“一区六园”(即市高新区和五县一区的工业园),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一种大开发的气势。这里,正在崛起成为一片后发的热土。
   “一区六园”的热闹场景,是“后发河源”春潮涌动的一个缩影。
   令人叹服的是,河源发展工业,并不是简单地承接珠三角的产业转移,而是根据自身实际,有意识地引导行业集中、产业集聚,逐步培育自己的品牌和主导产业。2003年以来,我市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按照“保、快、好、惠”的要求,全力推进“一区六园”建设和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全市“一区崛起,六园争辉”的工业园区格局初步形成,成为我市工业发展的主战场。目前,全市工业园区已完成开发面积50平方公里,落户项目500多个,合同总投资额299亿元。以食品饮料、矿冶机械、电子电器、轻纺服装、建材、生物制药为支柱的七大工业产业已初具雏形。市高新区按“企业集群”、“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形成了“一区多园”的格局,建成了以龙记集团为龙头的模具工业园,以西可通讯、中宝通讯等为龙头的手机及配件电子工业园等,成为工业发展的主要载体和平台。
   我市坚持可持续发展,按照建设“环境优越、功能齐全、设施配套、发展与环保协调、开发与效益并举”的工业园发展要求,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工业园区。同时,在园区的整体规划中,还充分考虑了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坚持“即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注重引进污染少、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入园区,形成相互配套、协调发展的产业链,在园区布局上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把工业园建成环境优美、配套完善的工业新城。
   在落后山区,一座工业新城为何能迅速崛起?市委常委、高新区管委会主任赖泽华说,市委市政府把高新区定位为工业新城,要求高新区按工业新城的格局来运作,使高新区既有工业区,又有生活区和城市的公建设施,并且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一是创新发展理念,实行梯度发展。二是创新经营手段,破解资金难题。3年来,市高新区通过创新土地经营手段,利用民营资本和民间闲散资金盘活土地;通过创新项目经营手段,促进了污水处理厂、物流中心、配套公寓项目建设;通过市场化运作,使首个商住小区的医疗、金融、学校等配套服务项目在保证公共利益的前提下成功推向市场。三是创新管理模式,谋求新的突破。结合“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模式,在管理体制上为高新区发展打造坚实的体制保障。也正是因为吸引了一批好的项目和探索出了良好的运作机制,使得高新区不仅发展速度快,而且发展势头好。
   多种形式开发园区,是我市加快开发建设工业园区的一大亮点。我市工业园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化运作,统一规划,分期开发,开发一个,建成一个”的滚动发展的总体开发思路,坚持经营与开发并举。市经贸局局长叶腾初说,我市开发建设园区,主要采取5种形式推进:一是盘活利用原征用土地与新开发土地相结合。二是“筑巢引凤”与“引凤筑巢”相结合。三是兴办综合性工业园与兴办专业性园区相结合。根据发展产业集群经济、循环经济及清洁生产等的思路,各工业园区都科学合理进行产业布局和项目选择,增强园区产业功能分区,延伸产业发展链条,大力发展专业特色经济。四是抢抓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机遇,大力推进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建设。五是采取以灵活有效的办法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实现园区建设多轮驱动。我市结合扶贫实际,创新扶贫思路,出台了获得国家消除贫困奖政策奖的“鼓励贫困村筹资到市高新区统一建厂出租,解决贫困村集体收入问题的政策”,采取各种形式多方筹集资金,在高新区建立富民工业园。目前,全市共有1100多个贫困村自愿筹资参加富民工业园建设。
  积聚后发能量 打造投资“洼地”
  
   在12月18日举行的“后发河源”——2006经贸系列活动项目签约、开工、竣工典礼上,又一个项目签约落户我市。当天,共有118个项目在市高新区主会场签约,为河源后发“加码”。数据显示,2003年至今年9月,共有21个国家和地区的资本涌入河源,累计新批外资项目454宗,除港、澳、台项目外,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的资金也陆续进入,并呈现不断扩大之势。2003年至今年9月,我市实际利用外资在全省21个地级市中排名保持第十位,比2003年前移4位。事实证明,“外向带动”、“借外发展”是我市工业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谢雨 摄)
   外商“抢滩”河源,外资纷至沓来。在12月18日举行的“后发河源”——2006经贸系列活动中,有9家手机生产及配件企业签约落户我市“广东省手机生产基地”,投资总额达13.84亿元。
   尤为重要的是,我省惟一省级手机生产基地——“广东省手机生产基地”和我省质监系统惟一的通讯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广东省通讯终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双双落户河源,为我市做大做强以手机及配套产品生产为主的主导产业注入了“强心剂”。
   河源为何能成为吸引外资的“近水楼台”?惟一的答案是,打造“投资洼地”,招揽八方来宾,召唤四方客商,积聚后发能量,将“近水楼台”构筑成为外来投资者抢占的坚实阵地。
   落户和平福和产业转移工业园的一位钟表企业老总对此深有感触。他说,他们考察了好几个地方,最后选择和平,不仅是因为这里交通便利,资源丰富,且土地便宜,政策优惠,生产成本低,更重要的是政通人和。
   世界四大模架制造商之一的香港龙记集团,在河源投资从最初的1800万元增加到5亿多元,2006年又将华南地区总部搬迁到河源。9年间,龙记集团在河源实现了三次大跨越,成为引领河源制造业发展的龙头。
   为何龙记集团在河源频频增资扩产?精明的企业老板给我们算了这样一笔账:在河源投资和营运综合成本要比其在珠三角地区低34%。引进外资首先要使投资者有钱可赚,河源市各级政府部门近年来坚定不移地奉行这样一个信念,并将之具体地落实到各项优惠政策上。“只收税不收费”,全省最低的用地、用水、用电价和劳动力价格,直接体现了政府的让利政策,让投资者在河源获得丰厚的回报,这是河源成功的关键之一。
   我市工业“策马直追”的重要原因,是通过凸现区位、资源、生态和服务的投资环境,顺势成为投资者尤其是珠三角产业转移热点的结果。2003年以来,我市大力营造“赚钱多、麻烦少、身体好”的一流投资环境,以低成本支持投资者创业,以高回报鼓励投资者发展,全力打造“投资洼地”。我市强化园区培育发展集群经济、循环经济的思路,合理进行产业布局和项目选择,增强园区产业功能分区,延伸产业发展链条,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的相互衔接与配套发展。同时,提高引资水平和质量,创新招商方式,突出小分队招商、以商引商、产业招商,大力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努力提高招商引资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率和竣工投产率,千方百计引进一批科技含量较高、带动能力较强、经济效益较好的项目。为了壮大模具产业,我市从项目用地、电力能源供应、技术改造及技术创新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
  
   市高新区龙记公司新厂房。仅用了3年时间,市高新区便从一片荒山野岭成为一座工厂林立的工业新城。
  (成子 摄)
   引资手段和环境的变化,成为催生经济发展的动力。市高新区坚持“快、好、高”培植主导产业,突出以支柱产业引导招商,招商引资工作立足于产业链招商,招商重点放在模具、电子、手机配件上,加强对龙头项目、重点项目的引进,优先选择龙头企业。通过3年来的开发建设,市高新区共引进项目196个,并初步形成了以手机、食品饮料、模具、电子等主导产业,园区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势头。
   河源人已不满足于传统的资源优势、服务优势招商,科学规划、产业集聚成为河源新的发展模式。我市出台了《关于鼓励移动通讯系统终端产品生产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制定了多项优惠政策,为手机企业发展大开绿灯,以促进企业集群、产业聚集,全力打造“广东省手机生产基地”,做大做强手机产业。据悉,目前已有西可、中宝等11家手机及零配件生产企业落户市高新区,投资总额达1.65亿美元,预计今年生产手机400万部,手机及零配件年产值达45亿元。在“后发河源”——2006经贸系列活动中,又有9家手机生产及配件企业签约落户我市“手机生产基地”。这些项目全部投产后,市高新区手机年产量将达2500万部,年产值100亿元以上,年创税收3亿元以上。我市将一跃成为“十一五”期间广东重点发展的电子信息产业中的手机产业的重要布局之地。
   “招商引资是硬政绩”。我市在2005年实现了签约、开工、竣工项目投资额“三个100亿”目标的基础上,今年又全面实现了签约、开工、竣工项目投资额“三个超100亿”的预期目标。2006年,全市累计签约、开工建设、竣工投产项目658个,总投资额414.65亿元。
  
  来源:河源日报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资讯
精彩图文
网友推荐
客家话亲戚称呼大全,赶紧收藏! 客家话亲戚称呼大全,赶紧收藏!

  俗话说“一代亲,二代表,三代闲了了”,这不仅说明了亲戚关系的远近亲疏,也说明

国侨办批复!第33届世客会将于10月24日至26 国侨办批复!第33届世客会将于10月24日至26日在洛阳举办

上客家网,了解更多客家资讯~

陕西惊现罗姓“客家古村”,全村都讲客家话 陕西惊现罗姓“客家古村”,全村都讲客家话

距西安85公里地处秦岭南坡山中有一个村落叫罗家湾,行政区划属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黑龙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