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LOGO
搜索

客家人为何“不忘祖宗言”?

客语 | 2015-7-24 13:45| 查看: 12528| 评论: 0
摘要: 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是客家地区广为流传的一句格言,反映了客家人对母语的高度重视。而客家人为何“不忘祖宗言”?他们的“祖宗言”又是什么?本文从语言学和文化学的视角作一探析 ...

  “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①,是客家地区广为流传的一句格言,反映了客家人对母语的高度重视。而客家人为何“不忘祖宗言”?他们的“祖宗言”又是什么?本文从语言学和文化学的视角作一探析。

  一、客家人的“祖宗言”是中原正音

      若问客家人的祖先来自何处,他们会不假思索地告诉你:中原。

      若问客家人的“祖宗言”出自何处,他们也会不假思索地告诉你:古代的中原汉语。

      然而,打开汉语音韵史和历朝的“官韵”,我们便可看到:中原汉语经历了多次变化。如果拿今天的北方官话跟两汉时期的中原雅言比较,可以说是面目全非。那么,客家话传承的是哪一时期的中原汉语?这就必须从汉语发展和客家人南迁的历史进行考证了。

       中原一带是历史上大多数皇朝的统治中心。统治者要控制幅员广阔、民族民系众多的国家,就力图统一文化;而要统一文化,首先要统一语言。几乎每个皇朝建立后,都进行一次“正音”,即对字音定出新的统一的规范,作为“官韵”(官方语言)。经过行政手段强制推行,“官韵”便成为民族共同语。而一次又一次的“正音”,必然造成中原汉语多变的局面。同时,中原一带又是历史上汉族与北方游牧民族争夺之地,游牧民族几番入主中原,所带来的语言与那里的汉语互相冲击,又互相融合,使中原汉语发生裂变,其中大的裂变有两次:

  第一次大裂变发生在晋至南北朝。先是五胡乱华,接下来是270多年的南北分治。北方鲜卑族入主中原,鲜卑语因素也就大量融入黄河流域的汉语,使原来通行于这一带的“雅言”发生裂变,其声母系统中的全浊塞音、全浊塞擦音变为清塞音、清塞擦音,舌叶音和舌上音均变为舌齿音。到北宋朝廷进行正音,为了把已经变化的中原汉语跟原来的雅言区别开来,故称之为“中原雅音”或“中原正音”。

  第二次大裂变发生在金元时期。女真族和蒙古族相继入主中原,这些游牧民族所带来的阿尔泰语系对中原和北方汉语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一是原有的塞音韵尾全部失落,入声从此消亡;二是部分平舌擦音和舌头音变为阿尔泰语系语言中特有的翘舌擦音;三是儿化音在一些地区逐步产生。这次裂变的结果,是形成了一种新的方言——官话。明朝之后,这种新兴的方言成为汉民族共同语;到清朝,则成为汉满两个民族的共同语。

       由此可见,现在通行于黄河流域的官话,其实是汉语中最年轻的一种方言,也是保存古汉语音韵最少、吸收游牧民族语言成分最多的一种方言。由于明清两朝的强制推行,它已经成为使用人口占全国70%以上的“超级方言”,民国以来又成为国语和普通话的基础方言,因此,现在官话区不少人却以为自己的方言才是“纯正”的汉语,其他方言都不“纯正”,甚至不是汉语。这种说法,完全是“大一统”文化心理及其衍生的“大北方沙文主义”所致,毫无依据。

        顺便提一下,近年来有人还通过基因测试来证实南北人类的差异,企图以此说明,包括客家人在内的南方各民系的祖先不是汉族移民而是原来的南方土著。然而,只要回顾一下东晋南北朝以及金元时期黄河流域原居民大量减少和北方游牧民族大量进入的史实,便不难发现,今天黄河流域各民系的祖先也不见得都是原来的汉族,有相当部分是从北方来的游牧民族。以北方人的基因作为鉴别各民系是否汉族的标准,就像以官话音系作为鉴别各方言是否汉语的标准一样荒唐可笑。

         中原汉语的两次大裂变的过程,就是中原汉人两次大规模南迁的过程。正是这些汉族移民将雅言和中原正音带到南方,使之免受游牧民族语言的冲击而得以传承。因为长江流域早已为古楚语演变而成的吴、湘等方言所占领,珠江流域便成为它们的落脚之地。笔者曾经撰文论证粤语与雅言的传承关系。②那么,同样是在中原一带已经失传了的中原正音,究竟由哪种方言传承?从客家民系形成的年代来看,显然跟金元时期中原汉人的大规模南迁有关,据此分析,客家话所传承的,是第二次大裂变之前的中原正音。

       由于第二次大裂变给中原汉语带来大量阿尔泰语系的成分,以维护汉文化为己任的客家人便将中原正音作为“祖宗言”而世代传承。台湾著名客家文化学者罗肇锦教授就将客家话称为“最后期的汉语”,并指出: “客家话是汉语的一支,是承传汉文化不可或缺的语族,放弃它就是放弃文化遗产,切断文化延续的脐带。”③

       耐人寻味的是:先后形成于黄河流域又失落于黄河流域的古汉语两大音系,不约而同地会聚于珠江之滨(包括珠江文化所涵盖的韩江流域),保存于这里的两大方言——粤语与客家话。这究竟是历史之巧合,还是历史之必然?笔者认为应是后者,是珠江文化发展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笔。

  二、从客家话音系看其传承“祖宗言”

     下面,我们将客家话的音系与中原正音进行对照分析,看客家人是如何传承“祖宗言”的。

  1.与官话比较,中原正音在韵母上的最大特点是有塞音韵尾。以“客都”梅州为代表的南片客家话有双唇塞音韵尾-p、舌尖塞音韵尾-t、舌根塞音韵尾-k ,闽西、赣南一带的北片客家话有喉塞音韵尾-ʔ,都保存着中原正音这一特点。官话由于受到阿尔泰语系的影响,塞音韵尾普遍脱落。吴、闽、湘方言塞音韵尾亦已弱化。

  2.与官话比较,中原正音在韵母上的另一特点是有双唇鼻音韵尾-m。客家话保存着中原正音这一特点,从而形成一整套鼻音韵尾:-m、-n、-ŋ ,与塞音韵尾对应:-m/-p、-n/-t、-ŋ/-k 。古“咸”、“深”摄字读为 -m韵尾,古山、臻摄字读为 -n韵尾,古宕、江、曾、梗、通摄字读为 –ŋ 韵尾。

  3. 与官话比较,中原正音在声母上的一个特点,是古“见”组字不论在洪音或者细音前统统发牙音(舌根音声母)。客家话保存着中原正音这一特点,古“见”组字不论在洪音或者细音前统统发为舌根音声母k、k‘、ŋ ,没有官话中该组细音字腭化为舌面音声母的情况。例如:“见”字发k声母,“去”字发k‘ 声母,“研”字发ŋ声母。

  4.与官话及雅言比较,中原正音在声母上的另一特点,是古“知”、“精”、“照”三组的塞擦音以及擦音声母合流,均发舌齿音。官话有翘舌音,雅言有舌上音和舌叶音,而中原正音既没有翘舌音,也没有舌上音和舌叶音。客家话保存着中原正音这一特点,唯有个别古“知”组字跟“端”组合流,发为t声母,例如:知ti。啄tuk。

  5. 与雅言比较,中原正音在声母上的最大特点是古全浊塞音、全浊塞擦音字均已清化。客家话保存着中原正音这一特点,古全浊塞音、全浊塞擦音字均发为送气清音。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古全浊塞音、全浊塞擦音是否送气,语言学界有不同看法,而粤语所保存的古全浊塞音、全浊塞擦音字均发为不送气,客家话中已清化的古全浊塞音、全浊塞擦音字均发为送气,为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6.塞音韵尾是构成入声的基本因素。客家话保存着一整套塞音韵尾,因而保存着入声,构成平上去入四声。同时,平声、入声均分阴阳。阴平调值高平,阳平调值低平,合乎阴阳的本义。只是入声有些特殊,阴入调值低,阳入调值高,与阴阳的本义相反。

        客家话传承了中原正音,也就传承了中原正音通行时期的中国传统文化。我们知道,中原正音通行的唐宋两朝,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高峰期。脍炙人口的唐诗宋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不仅注重文采,而且讲求平仄韵律,形成“抑扬顿挫”之美,将汉语艺术发挥到淋漓尽致。而这些平仄韵律,当然是以当时通行的中原正音为基础的。金元之后形成的官话由于没有塞音韵尾,入声转化为其他声调,阳平的调值也变成上扬,所以,今天北方人要分清平仄和入声,只能查《诗韵大全》,传统诗词的平仄韵律已经成为一个没有美感可言的躯壳,因此称之为“旧体”。对于“旧体”这一说法,我历来不赞成,而且从客家话以及粤语的角度看,传统诗词也并非“旧体”,因为客家话和粤语都保存着古汉语的平上去入四声,而且调值跟中原正音基本一致,可以“原汁原味”地领略传统诗词语言的“抑扬顿挫”之美。全面继承传统文化的这一瑰宝,无疑是包括客家文化在内的珠江文化对中国文化的一大贡献。

12下一页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责任编辑:果果 | 返回首页   复制网址
相关阅读
  • 客家俗语:糍粑爱食裤爱着

    乡土的气息永远是最为动听的,对于勤劳的客家人来说,走过的岁月,祖祖辈辈留下来的除了智慧,更有源源不断的创造,而在这个创造的过程中,有一些简单的俗语,这些俗语带给我们的是丰富的非物质文化,走入民间,俗语 ...... >>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资讯
精彩图文
网友推荐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中国官场人员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即使是表现良好,每5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都不错过而逐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驼衰人(丢人,丢脸);叼囊径(生气的意思);密柴头(骂人没用废物!)。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人的家常美食

上线不到一年,梅州本土美食视频“我是马小坏”在西瓜视频的粉丝已激增至89.1万,跻身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