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LOGO
搜索

[寻访非遗] 张世钻:演绎埔寨火龙的传奇

艺人 | 2015-8-9 10:33| 查看: 4036| 评论: 0| 原作者: 梅州日报 罗娟娟 刘琪欣
摘要: 2008年,埔寨火龙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张世钻也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成为“龙”的传人

▲张世钻在讲述他的故事

▲张世钻与他的龙头

▲遐迩闻名的埔寨火龙
  1994年,在世界客属第12届恳亲大会烟火晚宴上,来自全国政协的领导坐在主席台上,准备“点龙”。幕后,市领导盯着“点火”的重重“机关”,生怕出了篓子。他问正在做准备工作的张世钻:“你真的确定火龙一定能点着?”张世钻拍拍胸脯说:“您放心,这里有双重保险,领导肯定能顺利点火。”当晚,30多米长的埔寨火龙以雄美的姿态,惊艳地绽放在全世界客属面前,喝彩声、惊叹声一浪盖过一浪。张世钻,这个和埔寨火龙一道走南闯北的“龙”汉,再一次成功地向世人演绎了火龙的传奇。2008年,埔寨火龙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张世钻也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成为“龙”的传人。
  虽然是“龙”的传人,现年73岁的张世钻依旧住在丰顺县埔寨镇埔北村这个小村落里,这里曾经被称为“龙身”,是每年元宵烧龙的地方。相传,古时候东海龙王的孙儿“浊龙”不满被派到莲花山脉治理荒灾,不为善举,导致莲花山一带饿殍遍地。龙王得知情况后,派出青风公主大义灭亲,将“浊龙”斩成四段,并分放在四个地方。浊龙身腰被放在埔寨镇东南面,被后人称为“龙身”。
  为纪念为民除害的清风公主,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埔寨火龙应运而生。经过260多年的演变发展,如今的埔寨火龙表演已形成了燃放“禹门”、“烟架”、“火龙”三个部分。先从观礼台点燃一只“老鼠”的导火线,“老鼠”即奔粱点燃“禹门”,引燃“烟架”,顷刻间,“蜈蚣吐珠”、“菊花盛会”等烟火奇景相继出现。最后,由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者“点龙”,赤膊勇士们手擎“火龙”,在漫天烟火火箭底下舞动龙身,摆弄龙尾,场面非常壮观。
  小时候,
  为看烧火龙曾跑了几十公里路
  在这个传奇色彩浓郁的小村落里,记者找到了张世钻的家——一座已有些年代的两层民房。走进院子,一个色彩艳丽的龙头擎在一楼屋檐下,在二楼的走廊里,还摆着鱼、虾等水族群英。老人告诉记者,这些都是在今年10月3日第八届丰顺同乡联谊会上“烧剩”的。尽管经历了烟火火箭的“摧残”,龙身威武依旧:色泽鲜艳的“龙鳞”,杀气十足的“龙眼”,龇牙咧嘴的“龙头”,神气一如既往。“‘烧火龙’烧的并不是龙身,而是装在龙身上的烟花、火箭,要是龙身着了火,或者是烟火伤了观众,那就是一场失败的表演。”张世钻说,烧过的火龙经过重新上色、修整,就可以用作下一年的表演。
  在埔寨镇土生土长的张世钻打小就喜欢看烧火龙,读初中时,为看烧火龙,还曾经跑了几十公里路。随着对火龙感情的与日俱增,张世钻向村里的长者学习火龙制作技艺。“火龙制作最关键的是对火药安装方向以及火药用量的掌控。”张世钻告诉记者,只要掌握了这两个关键环节,烧火龙时舞龙者才能不被烟火烧伤。也只有不伤人的火龙才是成功的火龙。
  回到家乡后,
  带着火龙队走南闯北
  长大后的张世钻,不再满足于做龙、舞龙、烧龙,在他看来,让更多的人认识埔寨火龙才是自己的梦想。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在广州带过几年建筑工程队的张世钻回到了家乡,带着埔寨火龙队走南闯北。“文革”期间,埔寨火龙寂静下来,就连当地元宵烧龙的传统也被中断。后来,埔寨火龙重新盛行,与火龙有着特殊情结的张世钻也重新活跃起来,在把埔寨火龙带到全国各地的雄心壮志中跃跃欲试。
  改革开放后,埔寨火龙在深圳西丽湖震撼上演。“当时,成千上万名观众涌向西丽湖,就连不少香港人也慕名前来,一睹埔寨火龙风采。”张世钻说,尽管当时看烧龙的票价不菲,但几千张门票还是被抢购一空。上世纪八十年代,张世钻和他的勇士们的足迹遍布深圳、广州、珠海、肇庆、福建等地,所到之处,无不是万人空巷,埔寨火龙的壮观,观众无不为之惊叹,无不被其折服。“1987年,在广东省首届艺术欢乐节上,埔寨火龙成了压轴大戏,观众更是称之为‘明星’。”张世钻谈起昔日埔寨火龙的星光之旅,依旧流露着骄傲与自豪。在他的眼中,埔寨火龙就像他的孩子一般,在他的引领下走出了惨淡,走向了辉煌。
  晚年生活里,
  志在将制作工艺传承下去
  2000年,该县成立了“埔寨民间火龙烟火艺术研究协会”,与埔寨火龙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张世钻成了协会会长,埔寨火龙也有了“娘家”。“上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场地等种种限制,埔寨火龙表演越来越少,而在丰顺县,每年元宵或者是重大庆典活动时,才有火龙助兴。”张世钻说,每次火龙表演少则几万,多则数十万,昂贵的表演费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火龙艺术的发展。“如今,埔寨火龙表演大多由村民自愿出力、乡贤主动出资来完成。如果没有乡贤对元宵烧火龙传统的执着,埔寨火龙恐怕也会有传承之忧。”张世钻谈起埔寨火龙的现状时,流露出一丝忧虑。就在记者前往采访的前几天,台湾相关部门发出邀请,希望埔寨火龙能到台湾进行表演。“这已经是台湾当地第三次向丰顺发出邀请了,但每次都由于签证等各种原因无法前往。”张世钻告诉记者,把埔寨火龙带到台湾的客家地区,是自己一直以来的梦想,希望此次能成行。
  如今,在已是古稀之年的张世钻身上,我们除了能够看到他昔日带着埔寨火龙四处闯荡的满怀激情,更能体会到他对埔寨火龙挥之不去的浓浓情结。在他家中客厅的显眼处,悬挂着一张“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的证书,除此之外,还挂着不少参加各种大型活动的“嘉宾证”。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张世钻还不时走进房间,翻出不少自己珍藏的当年媒体关于埔寨火龙的报道。闲暇之余,除了组织埔寨火龙的演出活动,张世钻还经常指导年轻一代制作火龙,让埔寨火龙的制作工艺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如今,制作火龙的能手大多是老一辈人,镇村已少有年轻人居住,因此,懂得火龙制作全套技艺的年轻人屈指可数。”张世钻对目前埔寨火龙青黄不接的状况表示了自己的担忧。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责任编辑:周旋 | 返回首页   复制网址
相关阅读
  • 埔寨火龙:丰顺村民闹元宵的独特传统节目

    埔寨火龙是丰顺县埔寨镇村民闹元宵的独特传统节目。据《丰顺县志》记载,早在清乾隆六年 (公元1741年),埔寨镇就有火龙表演的习俗。每年元宵之夜举行火龙表演活动,祈求风调雨顺、年年丰收、祥和吉利 ...... >>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资讯
精彩图文
网友推荐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中国官场人员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即使是表现良好,每5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都不错过而逐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驼衰人(丢人,丢脸);叼囊径(生气的意思);密柴头(骂人没用废物!)。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人的家常美食

上线不到一年,梅州本土美食视频“我是马小坏”在西瓜视频的粉丝已激增至89.1万,跻身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