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LOGO
搜索

梅州,千年犹谓身是客!(上)

文学 | 2017-8-10 18:28| 查看: 2262| 评论: 0| 原作者: 梅州侨乡月报
摘要: 今天的梅州比起千年前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条蜿蜒的梅江穿城而过,江北是古城区,江南是高楼鳞次栉比的新城区,杜长胜造访的攀桂坊正是梅州老城区的一部分。 ...
  2012年的冬天与往年有点不同,长江以北的北国,扬起漫漫大雪,包括京城在内好多地区的气温创历史同期新低。有别于北国的呵气成冰,作为广东省地级市的梅州,是处于岭南东北部的梅花之乡,梅树的花蕾含苞待放,山岭间依旧葱绿一片。冬季罕见的霏霏细雨,也为这座岭东古城增添湿润氤氲的气息。

        冬至前的一个黄昏,在梅州古城的攀桂坊,笔者偶然遇到一位来自北京的老人,老人名叫杜长胜,是中国戏曲学院原院长。以前,北方的老人为躲避冬天严酷的考验,有条件的人士,大多像候鸟一般飞到海南岛过冬。杜老先生说,退休后想放松一下身心,也为了感受岭南独特的客家文化,所以独自京城南下造访梅州,静静地体味一个古城残存的风华。

千年的“客”字情结
        手持相机的杜长胜先生在攀桂坊边走边拍,被热情的黄童老师招呼到他家歇脚,与在场的笔者一起清茶把盏。温馨的交流,短暂的合影,暮色渐沉,回家在即。杜先生下榻的联邦酒店在梅城江南,正好是在笔者回家的路上,于是笔者开车顺便送他回酒店。
        路上,杜先生感慨地说:“你们梅州人真是淳朴好客,对我这样一位陌生的游客都热情相待。”我答道:“我们打祖辈从中原北方辗转迁居于此起,在此地已经生活了上千年,依然自称为客家人,骨子里头流动着远离故土的游子情思。见到远方而来的客人,常于心有戚戚然,天然的相见如故就生发出来,所以客家人不排外,还热情好客,礼数成了习惯。”
        今天的梅州比起千年前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条蜿蜒的梅江穿城而过,江北是古城区,江南是高楼鳞次栉比的新城区,杜长胜造访的攀桂坊正是梅州老城区的一部分。
        梅州老城建置于南北朝时期的南齐,城池则起筑于北宋仁宗皇佑年间,这座城池一直存在到上世纪30年代的民国时期。
        上世纪30年代的广东,正是号称“南天王”的军阀陈济棠执政,当时他在广州展开拆城墙、拓马路的市政建设。广东的其他城市也仿效广州为样板,纷纷搞起新型市政建设,于是,位于梅州江北城区中心的古老城墙退出历史的舞台,具有南洋风格的岭南骑楼出现在城市的中心地带,从攀桂坊的西端一直向西延伸到红杏坊的东端。
        很多地区的城市风貌随着历史的变迁,发生沧海桑田的变化。而在梅州,从古老的粉墙黛瓦到混凝土建成的民国骑楼,千年的光阴过去了,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群主体,保持着独特的称号——客家人。
        古语说:“梦里不知身是客”,客家人其实是汉民族的一个族群,最早到达梅州的客家先民也有上千年的历史了,他们的后裔却时时刻刻强调着“客”的身份。
        这是怎样一种经过千年历史沉淀而成的情结呢?
        梅州古城的骑楼群弥漫的是褪去繁华的民国风情,骑楼间的马路不少是以民国著名历史人物命名的,有中山路、仲元路、辅廷路、周增路以及旧名生才路的泰康路,这些获得纪念的人物是辛亥革命时期的英雄,除了孙中山,其余人士邓仲元、饶辅廷、周增、温生才均为梅州人士,要么在辛亥革命建立殊勋,要么在黄花岗起义喋血疆场。据史料记载,梅州籍南洋华侨在辛亥革命前后踊跃捐款支持孙中山推翻清朝的革命。民国成立后,梅城的市政改造建设轰轰烈烈展开,华侨又成为骑楼建设的投资主体和设计者。于是,建成的新街道以牺牲或逝世的革命者名字命名,在华侨乃至本地的士绅民众眼里是一个自然不过的选择。
        走在老梅城的大街上,还有三条街的名字可能会被初来的游客忽略,这三条街的命名正好解释梅州华侨为何慷慨捐输支持革命的情结。客家人常把“硬颈”比喻执着,象征了客家人对中原故土千年的回望,对民族大义和气节的秉持。它们分别是义化路、元城路和凌风路,纪念的是南北朝时从江南建康迁居梅州的处士程旼、北宋指斥奸臣而遭贬谪梅州的谏官刘安世、英勇抗击元军、拒绝劝降而血洒北京刑场的文天祥。
        除了以德化人的程旼最终长眠在梅州的土地,河北人刘安世和江西庐陵人文天祥,历史上在梅州只是短暂的驻足。然而对于充满漂泊感的梅州人来说,刘安世不怕强权的铁汉性格和文天祥坚守民族操守的民族气节,正是与他们的先人在五胡乱华和金兵南侵的年代,不甘被奴役而从北方辗转南迁的心灵一脉相通的。他们坚信有一天还会回到故土,即使希望渺茫了,依然制定各自姓氏的堂号和门联,如彭城堂、上谷堂、颍川堂、陇西堂、关西堂、南阳堂、兰陵堂……这些在梅城骑楼后面的客家围屋悬挂、张贴的灯笼和对联,昭示的无一不是河南、山西、陕西、江苏一带的地名。
        在攀桂坊的东南端,沿着梅江,一条古老的街道向西一字排开,有好几里长,被称为是岭南最长的骑楼街,这条街命名为凌风路。凌风路的中端与梅州孔庙相邻,孔庙前是梅州古城南门的旧址,当年南门城楼上有一座凌风楼,建于明代,取名于文天祥的集杜诗“楼阁凌风回,孤城隐雾深。万事随转烛,秋光近青岑。”纪念的是曾来梅州号召百姓誓死抗元的民族英雄文天祥,而梅州人当年也曾追随他而付出十室九空、闾野萧条的代价。
        今天,和凌风楼一样,纪念被苏东坡成为“真铁汉“的刘安世(元城)的铁汉楼也被闾巷间的骑楼取代,不过凌风路和元城路依然铭刻着两位先贤在梅州人心中的分量。
        就这样,从两宋至元,繁衍到明清,这群中原而来的先民和他们的后裔,在梅州的大地上生活了千年,依然视自己为“客”,称自己为客家人。

▲梅州是文化之乡,文教重地众多。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责任编辑:咕咕 | 返回首页   复制网址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资讯
精彩图文
网友推荐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中国官场人员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即使是表现良好,每5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都不错过而逐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驼衰人(丢人,丢脸);叼囊径(生气的意思);密柴头(骂人没用废物!)。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人的家常美食

上线不到一年,梅州本土美食视频“我是马小坏”在西瓜视频的粉丝已激增至89.1万,跻身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