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LOGO
搜索

764岁南雄客家古村 清代已有“义务教育”

故事 | 2017-8-19 10:56| 查看: 3260| 评论: 0| 原作者: 畅游南雄
摘要:   粤北群山之中有一条客家村落,迄今已有764年历史。早在明清时期,村中孩童就已一律免费上学,可谓岭南地区“义务教育”雏形。这条村就是南雄市水口镇的篛过村,该村被省有关部门正式认定为“第四批广东省古村落 ...
  粤北群山之中有一条客家村落,迄今已有764年历史。早在明清时期,村中孩童就已一律免费上学,可谓岭南地区“义务教育”雏形。这条村就是南雄市水口镇的篛过村,该村被省有关部门正式认定为“第四批广东省古村落(客家地区)”

  “书香之村”:清代已九成儿童上学堂
  篛过村坐落在南雄市水口镇东北部,该村始建于南宋皇佑元年(公元1253年),距今已有764年的历史。南雄资深文史学者沈荣金告诉记者,数百年来南雄当地一直流传着一首民谣:“鱼鲜的庵场,莲塘的禾场,篛过的书房。”这里所传唱的均是南雄几个古村落最突出的特点。“篛过的书房”是指篛过村的学堂多、书院多、私塾多,读书人多,为仕宦者多。所以篛过村是南雄久负盛名的书香之村。
  始建于明朝天启年间的太乙书院
  “书香之村”的称号来源于村中大大小小数十间书院。篛过欧阳氏人文教育的兴起,可追溯到距今600多年前的明初。史料记载:“篛过书房始于明初,由欧阳思仁于洪武三年(1370年)首创社学。”让村人最引以为傲的是始建于明朝天启年间的太乙书院。据沈荣金考证,当时的太乙书院除了招收欧阳氏族弟子外,还会吸收方圆十里八乡前来求学的异姓弟子。太乙书院成了风靡雄州的知名学府。

  到清代,社学式微,私塾兴起。篛过欧阳氏按丁筹集办学基金,以基金生息,保障办学费用。于是,篛过村读书之风大兴,篛过书房声誉鹊起,可谓书房林立,书声琅琅。各书房门联尤其引人注目,有云:“黄卷青灯为好友;清风白月作良朋。”兴学育才,人文蔚起。“以祠堂为基,设私塾九所,室无贫富,子弟皆读书,无虑束修之费。”村中孩子不论贫富,一到7岁,九成以上的儿童都被送往学堂,这也是岭南地区最早的“义务教育”雏形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在明清时期,这个小村庄竟走出了进士1人、贡生43人、举人6人、国学生和太学生45人、茂才庠生123人。
  古稀老人:书院伴随我成长
  今年已经88岁的欧阳克强老先生,从6岁起在孝思书院中上了4年学。欧阳先生的父亲曾经是村中老师,因此在他6岁那年就提前一年进入课堂学习。
沈荣金说,村中孩童初次上学那天,家中会举行非常隆重的仪式。“天蒙蒙亮,孩子就被早早叫起,洗刷完后,换上新衣服,烧香奉神,拜祭祖先。此时父母已煮好了两只鸡蛋的早饭并配上一双筷子,寓意将来学业优秀课课满分。早饭后,由父亲或长兄送孩子到学堂孔子像前顶礼膜拜,开始上课接受启蒙。”

  欧阳克强说,村中当时共有4间书院,每间书院约30名学生。每天早上6时30分起床,在学堂里接受书法、背诵、默写等训练。“开学头三天,老师管理比较松散自由。第四天起,老师就开始制作竹板戒尺,没能完成作业或违纪的学生要受到打手掌或是打屁股的惩罚。”该村世代书香之家不少。举人欧阳树是八代书香,其中一代举人,一代贡生,六代庠生。欧阳士湛六代书香,其子振亨太学生,曾孙今醇授登仕郎,裔孙尚玉例授奉政大夫,尚珊例授登仕郎。
  篛过村名字来历有段古
  “篛过”的来历有段古。相传当年建欧阳氏大宗祠时,村民无论如何摆放大门都无法正对村前笔架山。请来的风水先生用罗盘反复调校,总有些偏差,急得满头大汗。那时,突然来了一个衣衫褴褛的老者,头戴一顶烂笠麻,站在大门口看了很久,只是一言不发。时届正午,大家都说休息一会,等吃过午饭再干,顺便请那位老者一同入席。老者也不客气,坐下来吃饱喝足,又不声不响地走了。等大家吃完饭,饮了茶,到大门口一看,只见大门方位已被人挪动了些许,风水先生拿罗盘一对,方位正对笔架山峰,分毫不差。一问旁人,说是一老者刚刚在此摆弄了一会。再问那老者现在何处,说已过河走了。那时正值夏季山洪暴涨,无桥无渡,怎么过河?目击者说,那老者从烂笠麻中抽出二片篛叶,两脚站在篛叶上,如履平地,飘然而渡。

  见证时光的隧道
  传说箬溪村建好欧阳氏大宗祠后,村子里的老少都平安无事,许多农夫长年累月经过箬溪河到对岸进行劳作,也从未发生过篛水事故,大家都说是神仙在护佑着村里的百姓。后村民因傍箬溪而居,遂议定以“篛过”为村名,祠堂立匾“敦睦堂”,告诫子孙:无分贫贱,以礼待人,助人为乐,敦亲睦族,团结友爱。并书大门联“篛水回环文峰挺秀;溪波倒影古塔呈奇”,绝妙地概括了篛过村特有的形胜与传奇。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责任编辑:周旋 | 返回首页   复制网址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资讯
精彩图文
网友推荐
共享两岸春色!赣州举办赣台青少年客家非遗 共享两岸春色!赣州举办赣台青少年客家非遗文化交流活动

据了解,赣州作为千年宋城、客家摇篮,千年来孕育出了无数艺术奇才和技艺,第三批赣州

河源客家妹子返乡创业,用公益视频传递广东 河源客家妹子返乡创业,用公益视频传递广东乡村之美

放弃深圳高薪待遇返乡多年在河源、广州等地专心做好慈善公益宣传,河源客家妹子张俊慧

苦中带甜:客家清明时节的苦笋盛宴 苦中带甜:客家清明时节的苦笋盛宴

在客家人聚居的粤北、赣南、福建、广西深山里有一种既苦又美味的笋,它叫苦笋。清明节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