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LOGO
搜索

关于《人造“笠麻岽”的不解之谜》一文观点的商榷

观点 | 2017-9-2 11:13| 查看: 5257| 评论: 0| 原作者: 梅州日报 王佳湘
摘要: 唐代时,当地官绅出于崇文重教,造就星宿人才之愿,发动民众担土填石,按本地尖笃笠麻之形状加高峰顶,寓人才拔尖之意云云。
  《梅州日报》“客家”专栏,今年8月12日载文《人造“笠麻岽”的不解之谜》文章,其主要观点与事实相悖甚远,令人费解,今试以释义。
  文中称:“目前,有两本新编乡志书,两位作者皆说,相传,笠麻岽原来比较平坦,唐代时,当地官绅出于崇文重教,造就星宿人才之愿,发动民众担土填石,按本地尖笃笠麻之形状加高峰顶,寓人才拔尖之意云云。笔者认为这种解释有点牵强附会。笠麻谁都知道不是什么文房四宝,只不过是普通百姓常用的生活用品,它怎么能与文才牵涉在一起呢?其说法无论如何很难自圆其说。”
  文中所说“有两本新编志书”,是指2009年由老红军、国家正部级待遇的松源乡贤王维(今年101岁)同志为抢救乡土历史文化遗产,写信给时任梅州市政协主席的温华光同志,负责组织写作班子搜集整理有关材料,经集体讨论定稿后出版图文并茂的乡土史书。
  为此,温华光同志以松源中学梅州校友会的一些文化人为班底,广州则以何锦胜同志为主笔,以松源中学广州校友同乡会一些德高望重又热爱乡土的文化人为编委成员。广州、梅州两大写作班子,遵照王维同志关于“介绍松源风光、历史、社会人文及社会发展等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书……”从2009年10月起各自撰写书稿。梅州方面的主笔编撰为王佳湘,书名为《松源史话》。编辑机构:编审温华光,编著王佳湘,艺术总监何柏俊,摄影图片整理王德兴、李森盛,编委王佳湘、何许华、王坤祥、何海定、何兴华、王心灵、黄振洪。经四年多的共同努力和反复修改,温华光同志严格审查把关,《松源史话》于2014年3月由“中国文艺出版社”出版,第一次印刷3000本当年发行完毕。本书对笠麻岽的阐述文字,是我在1978年在松源文化站工作时,多次下乡王寿山下的荷玉村,采访十多名当地乡贤,都说笠麻岽原来较平坦,是人工堆高的。因此,本人在笠麻岽一图中附文:“原来山峰比较平坦,传说唐代松源地方官绅,出于崇文重教,造就星宿文才,发动民众担土填石,按本地尖笃笠麻形状加高峰顶,寓人才拔尖之意,其工程之巨大,令人叹为观止。古代有侠客王岐,在此隐居炼丹修身,欲超凡成仙。”
  此外,何锦胜同志编著的《千年古镇松源》,亦于2014年3月由方志出版社出版,第一次印书4000本,亦于当年全部发行完毕。书中对笠麻岽这样描述:“与棋盘山对峙的笠麻岽,形似一顶巨大的笠麻,海拔比棋盘石低20米。相传笠麻岽原来比较平坦。唐代时,当地官绅崇文重教,刻意将其筑成笠麻状,形若笔的尖峰。这一天造地化之作,令人叹为观止。”
  以上两部书的作者各自搜集资料独成书,后由广州、梅州编委会集体讨论多次,经四年之久才定稿出版,此间互相没有写作资料或文章信息的交流,而对笠麻岽的阐述,可谓殊途同归。
  《松源史话》关于笠麻岽的撰文部分,是作者从1964年秋高中毕业后,40余年皆在松源工作,根据社会调查和阅读《文昌帝君阴骘文》,传说文昌帝归天后谥号“帝君”,是主文运、功名和利禄之星宿而撰写。笠麻岽远看就如尖笃竹笠状,而冠名笠麻岽。唐武德年间(618-626)程乡县增设万安、太平、光德、丰顺、逢福、怀仁六个乡,怀仁乡后改松源乡,辖今之松源、桃源、南磜、北磜。由于唐以前无行政建制,松源的乡吏、亭长和本地乡绅多次商讨改变松源落后面貌的措施,依中国先民崇敬天地之精神,确定将山顶较平的山峰用人工加高成笔峰状,古人谓“在貌为恭、在心为敬”,冀望加高后峰高谷深,峰谷并存,砥砺学行,人才翘楚,传承万代。这与各地以敬山神、敬树神、敬火神等民俗一样,是具有民俗渊源的善事。笔者觉得笠麻岽是历代先民励志的传说,一点也不会牵强附会;我们也不须自圆其说,我们只是正确地传播上古先民智慧的传说,记录已出版书籍的成功阐述。
  最近,笔者找来1989年12月,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梅州市著名学者李栢林先生编著的《梅州史迹纵览》,该书的顾问和讨论定稿参与者十六人,都是我市一流的文艺学术方面专家、学者、大学教授和党政领导人。其中有原《嘉应日报》副总编、《嘉应乡情报》主编蓝凤翔作序;有原广东省省长叶选平和广东省教育厅厅长梁集祥等为书题词。书中第309至310页对笠麻岽的描述是:“王寿山的笠麻岽与棋盘石两峰,争相比高。笠麻岽原来山峰较平坦,相传在唐代时,当地官绅出于重视文教的想法,将山栋砌筑成客家农村尖笃笠麻状。形如笔的尖峰。其工程浩大,叹为观止。”这部书所有参加编辑人员没有一人是松源人,而笠麻岽的传说,三部书都异曲同工,这又怎么会不能自圆其说呢。
  《人造“笠麻岽”的不解之谜》一文虽然不长,但叙事逻辑混乱:其一,“笠麻谁都知道不属什么文房四宝,只不过是普通百姓常用的生活用品,它怎能与文才牵涉在一起呢?此说法无论如何很难自圆其说。”其余不说,单说纸笔墨砚,古时称之为文房四宝,它们本身并不代表文才,而是人类创造文化、培育人才的工具。它掌握在诗词家手里,可创作《诗经》《唐诗》《宋词》《元曲》等文艺作品; 掌握在作家手里,可以记录《春秋》《中国通史》和创作出许多小说散文;掌握在书法家手里,可以涌现许多著名的书法作品等;若掌握在愚昧无知者手里,则是一堆废品。显然,该文作者误认为只有文房四宝就是文化人才了。其二,关于仙女在笠麻岽轻歌曼舞,试问自盘古开天地谁见过仙女?神仙的传说是道教文化的产物,是吉祥和谐的民间传说,该文作者说成有伤风化,难道仙女是妖女吗?其三,说把平顶山堆成笠麻岽可阻止仙女下凡跳舞扰民,试问,王寿山九峰十八景,她们可选择在“天井”“马鞍石”“百丈磜”“桃花源”等景点跳舞,为何堆了笠麻岽仙女就无法下凡了呢?凡神仙皆神通广大,如收录“飞天”“仙女散花”“嫦娥奔月”“八仙过海”等故事的《神仙世界》一书,皆记载了他(她)们上天或下凡,皆不用什么载体,飞奔天宇,横渡江海,如入无人之境,飞渡自如。所以没了“平顶山”自有仙境在。其四,造笠麻岽时地理先生告诉村民,免得惊动上天,只能坚持只干不说,不要让上天知道就万事大吉。俗话说:举头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这造山工程人多动作大时间久,怎么能欺骗得无垠之苍天?既然造笠麻岽之事,大家都怕得罪上天,宁肯将其烂肚子里永远不说,那么该文作者是怎样获得这神秘的信息呢?令人费解。其五,该文开头把笠麻说成是普通百姓用的生活用品,但后面却又说天塌下来就是大笠麻,说若天兵天将下凡来问罪,笠麻岽就是大笠麻可挡住天兵,这是一物降一物,这里笠麻又成了救难息灾的“神器”。其实,天塌下来就是笠麻,其原是指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理想或达到某些目的,不顾条件和自己的能力往前闯,有人劝他三思而行,他却轻蔑地说:怕什么,即使天会塌下来,我最多戴上一顶大笠麻,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这种不顾条件、不管后果的冲劲就是这个人对待困难和险境大无畏的态度,并不是消灾息难的“神器”。
  《千年古镇松源》作者何锦胜是1968年入伍,曾担任《战士报》编辑室主任,1990年转业到广东人事局,曾任人事厅副厅长,退休前曾任广东外国专家局局长(正厅级),他的笠麻岽的描述出自何典,我尚不知,据说他目前工作很忙,正在撰写第四部著作,我不敢与他联系。问题是《千年古镇松源》《松源史话》《梅州史迹纵览》三本书共已发行8千本,而且三部著作对笠麻岽描述相近,广大读者已有了共同的观念和认知。而“人造笠麻岽”一文提出的观点截然不同,这叫读者怎样去理解?是我们“牵强附会”“不能自圆其说”,还是该文的作者个人主观臆断,生造故事?为此,本人仅代表《松源史话》一书诚恳接受读者对书中内容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的、受绝大多数人认同的客观意见。其余两部书的作者的态度我不敢也不可代替他们发言,相信他们是有自己的主见的。特此声明,以示众听。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责任编辑:PENGLIJIE | 返回首页   复制网址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资讯
精彩图文
网友推荐
共享两岸春色!赣州举办赣台青少年客家非遗 共享两岸春色!赣州举办赣台青少年客家非遗文化交流活动

据了解,赣州作为千年宋城、客家摇篮,千年来孕育出了无数艺术奇才和技艺,第三批赣州

河源客家妹子返乡创业,用公益视频传递广东 河源客家妹子返乡创业,用公益视频传递广东乡村之美

放弃深圳高薪待遇返乡多年在河源、广州等地专心做好慈善公益宣传,河源客家妹子张俊慧

苦中带甜:客家清明时节的苦笋盛宴 苦中带甜:客家清明时节的苦笋盛宴

在客家人聚居的粤北、赣南、福建、广西深山里有一种既苦又美味的笋,它叫苦笋。清明节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