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LOGO
搜索

花鼓声声客家情 落地花鼓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洪树湘

艺人 | 2017-9-7 11:37| 查看: 5358| 评论: 0| 原作者: 梅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洪树湘
摘要: 我是梅州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曲艺《落地花鼓》的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在传承谱系上是第九代传承人。
  我与《落地花鼓》结缘
  我是梅州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曲艺《落地花鼓》的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在传承谱系上是第九代传承人。说到跟《落地花鼓》的结缘还得从小说起,我爸爸妈妈在剧团工作,每逢重大节庆活动,剧团都会举行民俗文艺演出,印象最深的是在广场上表演的《船灯》舞,而落地花鼓的雏形是随船灯从福建武平传入平远的,原为“船上”表演的一段程式,由于落地花鼓是与船灯一块表演,所以应该说先认识《船灯》而后才了解了《落地花鼓》。1987年本人进入了剧团工作,因为开始是演奏员的身份,所以对于《落地花鼓》主要是在做音乐伴奏的工作,2005年因为工作的需要,调入了文化馆工作,到了文化馆工作后得到了市的编剧、音乐、表演等专家对我技术上的多方指导,使我在音乐、编导等方面的技术得到了一个大的提升,从而由单一的伴奏上升到了《落地花鼓》的导演编排和音乐创作上来,先后作曲导演编排了县财政局、县地税局、县法院、县检察院、县烟草公司等单位结合各自行业特色的《落地花鼓》,并在各个行业系统的汇演当中屡获奖项,让我县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落地花鼓》的传承发展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中和国家一级编剧、梅州市文化馆馆长廖武合作的:廖武作词,我作曲、编导的少儿落地花鼓《客家情》登上了中央电视台,在少儿栏目《大风车》播出,为弘扬提升客家文艺,宣传播种客家文化,推广打响了客家的品牌。

中央台少儿栏目·落地花鼓《客家情》

  洪树湘,女,42岁,平远县文化馆副馆长,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民间舞蹈《落地花鼓》的传承人,平远县曲艺协会会长,平远县 “优秀科技人才”。她一直不遗余力地推动客家文艺的发展,用毅力和坚守传承艺术瑰宝,用心血和汗水浇铸艺术作品,取得了突出成就:她创作的歌曲《中华一家》、《歌从山中来》、《故园情》、《月光下的山歌》、《山里孩子唱山歌》、《四季里来》、《山清水秀果飘香》,编导的非遗项目平远船灯《过河》、落地花鼓《客家亲》、《讲起现在生活顶呱呱》等深受群众喜爱,多次荣获殊荣,获得国家级金奖1个,省级奖项3个,市级奖项9个,县级奖项8个,为弘扬提升客家文艺,宣传播种客家文化,推广打响客家品牌,推动客家文艺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落地花鼓》的发崛
  作为一种文艺表演形式,要在一个区域或地方落地开花结果,并得到流传,必须得到本地文化的认可,而不是被排出,这样它才具有生命力。《落地花鼓》的源在福建省闽南地区,与梅州平远亦属客家地区。梅州平远等客家地区是福建客家地区的客家人迁徙的下一站,文化源流上一脉相承。因此,《落地花鼓》起初在福建作为一种船歌的曲艺品种,流传入相邻的梅州平远县,正相得宜。《落地花鼓》的文化认同价值,表现在下面三个方面:

60年代在平远县表演的落地花鼓
  1、是客家文化价值。
  通过《落地花鼓》这一传统的曲艺,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客家民系的内涵与客家人的生活习俗。客家文化,具有强烈的个性和典型的民系特征,《落地花鼓》的传承,不论是对于加深汉民族共同体的认识,还是对人类社会历史文化的认识,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是民俗学价值。
  平远的《落地花鼓》形成后,因其寓意深刻,极富娱乐性,更因其所用道具和表演手法均与当初客家民众日常劳动、生活习俗极为相仿,演唱语言达到了口语化,从而在许多地方流行,并传承至今。每逢春节、元宵、端午、中秋等传统节目,或在丰收之余和家族喜庆之时,在客家民居、围屋庭院门坪,均自发排演《落地花鼓》,表达对天地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感恩。通过对它的研究的发掘,可以了解平远的客家民间俗性,对研究客家民俗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3、是艺术价值。
  平远《落地花鼓》作为一种较为独特的曲艺表演形式,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它区别于其他地区的花鼓戏,平远的《落地花鼓》主要突出了唱、做、念的表演,表演动作讲究放与收、动与静的巧妙结合,动作节奏性强,且富有变化;生、旦、丑人物性格突出。音乐风格独特,融入了凤阳花鼓调、汉调音乐和当地客家山歌小调,使其有着粗犷爽朗、地方色彩浓郁的特点,乐器以唢呐、弦乐、锣鼓伴奏为主。平远的《落地花鼓》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即兴创作表演,极大地丰富了劳动人民的娱乐生活。
  当前《落地花鼓》的状况
  《落地花鼓》传入平远县后,经过一大批优秀艺人的整理、加工和深化,在传承保持原本基调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落地花鼓》是一种船灯的表演形式,经过艺人的大胆改革与创新,由原为“船上”表演的一段程式,从“船”上移落到地面独立表演,并且把原丑、旦两人的表演增加为生、旦、丑三人表演,曲调在原有的基础上融合入凤阳花鼓、汉调音乐、客家山歌因素,更加灵活丰富。它的唱词以民间歌谣为主,简或加入文人诗词。内容包括哲人箴言、先知告诫、民间故事、地方传说,成为民间曲艺的一种特有的形式,就形成了今天流传的《落地花鼓》。
  随着时代的发展,《满地花鼓》就像其他传统文艺活动受到了诸多因素的限制,走向边缘化。当前,《落地花鼓》面临的困难是:
  一是当代时尚文化不断冲击挤压民间曲艺生存空间,《落地花鼓》等这些优秀的民间文艺品种日益被边缘化。
  二是当代生活的节奏快速化,像《落地花鼓》这些传统的、慢节奏的民间文艺,越来越为观众所抛弃。
  三是年轻一代推崇新潮文艺,对《落地花鼓》这些“土”味十足的东西,拒绝接受,造成艺人青黄不接,出现断层现象。
  四是因平远县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府投入有限,对落地花鼓的拯救、保护工作严重滞后,加速了曲艺品种的没落。
  《落地花鼓》表演传承与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了迎合观众的喜爱,也为了使《落地花鼓》这一项目不会失传,本人作为文化馆的一名辅导干部,这几年的工作重心都是围绕传承《落地花鼓》这一种较为独特的曲艺表演形式而开展,面对文化生活的多样化,首先我对《落地花鼓》的表演形式、内容、服装、道具的使用、曲调音乐等在保留原有的基础上加以改革创新,让它特有的民俗特色以展新的面貌呈现在人们面前,使它适合现代人观看,并把传承的具体实施方向定在了行业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三大块,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走进各单位、学校,定时的举办一些《落地花鼓》表演培训班,让大家都来学习传承《落地花鼓》,作为传承人,先后作曲导演编排了县财政局、县地税局、县法院、县检察院、县烟草公司等单位结合各自行业特色的《落地花鼓》,并在各个行业系统的汇演当中屡获奖项,让我县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落地花鼓》的传承发展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1、题材内容的传承创新。
  不断从现实生活中吸收新的东西,在题材内容方面,出现了更多以各行各业的特色内容来进行填词,风俗喜庆,劝世讽俗,男情女爱,时事政治等多种题材的内容,大大丰富了节目内容,丰富了题材,这样的表演更加有利于宣传,这种给人以耳目一新的表演方式才能吸引更多的观众,使这一艺术保持了鲜明的魅力。
  2、表演形式的传承创新。
  2010年编排的落地花鼓《又是一年佳节到》采用由原来生、旦、丑一组3人增加为3组9人来表演,参加了我县第六届脐橙节的演出;2012年4月为县烟草公司专门打造的具有行业特征的重新作词、作曲、编排的落地花鼓《客家亲》,在服装上采用明亮的多色系的款式、道具上加入了行业的标志性徽标等、表演形式上编排了由生、旦、丑一组3人再加上3男3女各拿鼓和斗锣伴舞来表演的方式在全市烟草系统汇演获的了众多的好评,参加了梅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展演、梅州市企业文化展演并进行到全市各县区进行巡演。
  3、音乐的传承创新。
  传统落地花鼓为边舞边歌,歌舞结合,曲调多采用汉调音乐、梆子腔、凤阳花鼓调、客家山歌等组成,伴奏乐器以民间管弦乐器如唢呐、笛子、扬琴、二胡、板胡为主,有时加上锣、鼓、钹、铛、七星盘等打击乐器,以助节奏明快,气氛热烈。我在现在的音乐作曲上还是保留了这些汉调音乐和客家山歌,只不过在制作当中也加入了一些电声乐器的音乐,旧有的《落地花鼓》的内容单一,曲调也相对单薄,但是随着反映当代社会生活内容的增加,要求曲调音乐也必须相应丰富和创新,所以我在现在的音乐作曲上在保留原有的这些汉调音乐和客家山歌的基础上,在制作当中也加入了一些电声乐器的音乐,我觉得可以向其他民间曲艺品种、民间音乐,甚至当代的流行音乐,歌剧音乐,外国交响乐等学习和吸收新的内容,扩大音乐表现能力,为正在创新的内容服务。
  4、道具、服装的传承创新。
  道具上的传承创新可以在不改变原有道具的基础上加入一些行业的特殊标志性徽标,比如在烟草公司编排的落地花鼓《客家亲》里,我就把烟叶图案和客家亲平品牌标志性徽标贴在鼓上,服装也是,在保留原有特色里加一些小的饰品,使得观众一目了然,这样既宣传了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又把各行各业的特征展现了出来。
  5、传承从娃娃抓起。

  为了更好的普及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民间舞蹈《落地花鼓》的传承,不单把落地花鼓的传承普及到各单位、社区和业余文艺团体,我还把这一传承带进学校,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2013年中央电视台少儿栏目《大手牵小手---梅州行》在平远进行录制,为了把我们这一具有客家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推出梅州、展现在全国观众面前,成功将大人表演的《落地花鼓》传承到由平远县第一小学的小学生来表演,在原来的基础上对音乐、服装、道具、剧本、演员人数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创新,在音乐上本人进行重新作曲,经过我重新作曲编导的少儿《落地花鼓---客家情》,在音乐中加入了现代的元素,原有的服装、道具加入具有与时代同步特性,因此变的更加靓丽、丰富,剧本内容都是群众喜闻乐见的百姓身边的事情,人数上也不断变化,用生、旦、丑一组3人、外加3男3女手拿鼓和斗锣伴舞的表演形式展现,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经过我重新作曲编导的少儿《落地花鼓---客家情》参加了2013年12月30日中央电视台少儿栏目《大手牵小手---梅州行》的录制2014年播出。把梅州客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推出梅州,展现在全国观众面前。这一节目还参加了2013年12月31日梅州市文博会开幕式非遗节目展演,接受南方电视台的采访。参加了2014县新春群众文艺演出、参加了2015年梅州市“非遗大观年”启动仪式暨“美丽非遗•客家记忆”专题文艺晚会的演出,参加了2015“非遗大观年”客家文艺惠民《平远专场》演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普及下基层,2015年我把《落地花鼓》的表演普及到了乡镇,在我县长田镇小学开展传授,长田镇小学表演的少儿《落地花鼓---客家情》参加了2015年6月12日在我县人民广场举行的2015年“世界文化遗产日”平远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展演,这些表演都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今后,我将以我最大的力量为《落地花鼓》的传承作贡献,使这一具有特色的客家民间曲艺流传开来,后继有人,经久不衰。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责任编辑:PENGLIJIE | 返回首页   复制网址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资讯
精彩图文
网友推荐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中国官场人员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即使是表现良好,每5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都不错过而逐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驼衰人(丢人,丢脸);叼囊径(生气的意思);密柴头(骂人没用废物!)。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人的家常美食

上线不到一年,梅州本土美食视频“我是马小坏”在西瓜视频的粉丝已激增至89.1万,跻身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