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LOGO
搜索

客家民居建筑的一朵奇葩 ——砻衣屋

民居 | 2017-9-19 16:06| 查看: 6329| 评论: 0| 原作者: 陆河微生活 罗素丽
摘要: 砻衣屋,建筑风格独特,经历数百年风雨侵袭仍容颜不改,是古老精致的客家民居建筑中的一朵奇葩,绣在中华的大地上永不褪色。 
  从小在家乡温暖的臂弯里长大,特别是近些年来,足音不断叩响过家乡的许多古民居建筑。如:探访过水唇的百年古寨墩仔寨、莲心湖,探秘过河田的九厅十八井、曜德楼,领略了河口昂塘洋楼的风采,寻觅过新田参将府的足迹……深深地被客家民居独特的建筑风格所震撼。东坑飞燕村的“砻衣屋”是陆河民居建筑中的又一朵奇葩。

  在这个冬日的一个周末,阳光和煦,我们陆河的几位文友陪着海丰来的几位文友去东坑共光茶园赏茶花。东坑政府工作的廖先生带领我们一行顺道探访了东坑飞燕村的“砻衣屋”。 
  据廖先生介绍,此砻衣屋是当地彭氏22世祖彭简才于十八世纪末动工兴建的,历时三年才完工,至今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占地面积近14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
  一种相见恨晚的情愫在心间升腾。一下车,我就迫不及待地用手机拍照的方式寻觅着这座砻衣屋古老的故事。
  砻衣屋外,一个约200多平方米的大禾坪上,堆放着许多烧火用的一种蕨类植物——“铁芒萁”,客家话称之为“鲁枝”。因小时候经常上山割“鲁枝”当柴火,故对禾坪上堆放着的一捆捆久违的“鲁枝”倍感亲切,与它亲昵拥抱并留影纪念。
  “庆钟楼”三个金色的大字高悬在砻衣屋门楼上。门框上方的石条上用篆体镌刻着“光前”“裕后”的字样。门楼上方有两个小圆窗,窗内镶有似棱形的镂空雕花。灰黑的屋梁上“燕尾”高翘,或“凤尾”呈祥。
  进入大门,从内面回身看门楼,则可清楚地看出门楼上层是用许多的木板建成的一个小阁楼,阁楼上可住人,相当于现在的“门卫室”。那两个向外的小圆窗是用于观察外围情况,防止盗贼及防御外来侵略的。如今阁楼空空,木板红漆脱落,下半部被岁月的风雨侵蚀,已斑驳成黑色。我不禁感叹,再鲜艳的事物也经不起岁月的敲打,再美好的青春也会随流水而去。
  放眼宽阔的庭院,令人神爽。院子的地面与四周内巷道都是用青砖或石条铺成。因无人居住,砖砖之间,石石之间,缝隙都长着青青的野草。
  只有身临其境,环视着整座砻衣屋,才能深入领悟“砻衣屋”名字的来由。原来此屋的整体设计模型如同过去我们客家人用来磨谷的砻一样,中间有砻心,外围为砻衣,而砻衣是紧紧围绕着砻心的。此时,我却突发联想到汉字的“回”字,觉得这砻衣屋的造型极像“回”字,回字内的“口”是“砻心”,回字外的“口”是“砻衣”。这样的比喻,能让没见过磨谷的砻的年轻人更容易理解些。
  “砻心”在正中央位置,是客家民居中典型的“上五下五”结构,占地近200平方米。“砻衣”建在“砻心”的后面和左右两侧,共有26间房子,像砻衣似的把整座“上五下五”的正屋紧紧包围着。“砻心”的正面是用双重石砖砌至2.5米高的围墙。砻心与砻衣之间都留有宽阔的内巷道,内巷道两旁也都有排水沟,排水沟也是用石块砌成的。

  “砻衣”“砻心”的墙体均由两部分组成,下半部或是约1米多高的厚而大的石条砌成,石条坚固且可防潮,或是用沙砾黄泥土混合夯实;上半部分或是用沙砾黄泥土混合夯实砌就,或是用坚实的“土砖”砌成。
  从大门左侧宽约4米的内巷道进入,零距离亲近砻衣屋。只见白色的石灰墙处处斑驳脱落,门窗有些暗淡,一些椽桷残缺或几处断墙无声哭泣。尽管处处斑驳沧凉,蛛网吊挂屋檐,荒院杂草丛生,但仍掩不住它昔日的热闹与辉煌。
  屋内厅堂雕梁画栋仍在。侧厅的正门上,新春的对联还完好鲜艳,可见它的后人对祖屋的眷恋。侧厅门楣上方的木雕花窗及“四爰堂”的匾额引起了我们极大的关注。木雕花窗的精雕细刻,造型美观,匾额的书法精深,都无声地向人们展示着客家先人们那精美绝伦的艺术与聪明才智。
  整座砻衣屋的设计精妙。既能让“砻衣”、“砻心”的房子通风透气,排水采光良好,又能让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有个很好的互相照顾,加深了彼此间情谊。
  参观完毕,廖先生又补充说明:此砻衣屋建成后,其家业兴旺,子孙满堂。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子孙后代已达二百余人。随着人口增长,原有住屋不能适应需要,人均房间才0.2间,面积约2平方米。每到傍晚,仅有三个浴室的砻衣屋中,热闹非凡,男女老少只得分别排成三道长龙等候沐浴。故其后代陆续迁出此屋,另择吉居发展壮大。 
  站在门楼回望,记忆的闸门跳跃。我似乎听到了从巷子里传来的擂茶声、邻里姐妹阿婆婶子们的话家常……

  砻衣屋,建筑风格独特,经历数百年风雨侵袭仍容颜不改,是古老精致的客家民居建筑中的一朵奇葩,绣在中华的大地上永不褪色。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责任编辑:PENGLIJIE | 返回首页   复制网址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资讯
精彩图文
网友推荐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中国官场人员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即使是表现良好,每5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都不错过而逐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驼衰人(丢人,丢脸);叼囊径(生气的意思);密柴头(骂人没用废物!)。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人的家常美食

上线不到一年,梅州本土美食视频“我是马小坏”在西瓜视频的粉丝已激增至89.1万,跻身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