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LOGO
搜索

群起群居:客家人的千秋家园梦

民居 | 2017-9-26 22:08| 查看: 5682| 评论: 0| 原作者: 中国国家地理特刊 王木水
摘要: 福建土楼属于典型的客家建筑形态,它的诞生和发展,都跟客家人有关。
  福建土楼是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它维系了一段厚重的移民史,和一个庞大族群漫长的生活记忆。
  1. 五次迁徙,只为建一座千秋家园

福建土楼群 摄影 / 曲利明
       福建土楼属于典型的客家建筑形态,它的诞生和发展,都跟客家人有关。
      大约在公元317年—879年,中国北方的匈奴、鲜卑、羯、羌、氐等游牧部落联盟,趁西晋八王之乱期间,陆续建立起数十个大小不一的非汉族国家,与南方汉人政权对峙。一些原本居住在中原的人,为了躲避这场战乱,开始度过颖江,抵达长江南北岸,在皖豫赣建立起新的家园。到了公元880年——1126年,为了躲避唐末黄巢起义的乱局,客家先民选择继续南下,迁入皖南、赣东南、粤东北、闽西南等地。

都付残垣断壁 摄影 / 冯木波
       但是战乱的阴影依然没有远去,这之后的公元1127年——1644年金兵入宋,和公元1645年——1867年满人入主中原,使客家人不得不继续向粤东北、粤中、滨海等地迁徙。随后,在客家人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失败之后,客家人再次迁往四川、广西、湖南、台湾等地。经历绵延千年的离乱和五次迁徙,客家先民最终在福建、广东、海南岛和南洋等地落地生根。
  2. 家园,安全感是第一要义

“围城”   摄影 / 张源
       前往福建的客家人,在闽西南的崇山峻岭之中找到了落脚之处。这里的山坳间土地肥沃、溪涧清澈、林涛连绵,刚好屏蔽了北方的动荡。他们就地取材,利用中原祖先的建筑技艺,构筑成一个个新家。这些新家,就是如今还矗立着的规模宏大的土楼。所谓土楼,顾名思义,就是用土夯筑成的楼,它们历千年风雨,至今不损不坏。

是家园,也是城堡 摄影 / 冯木波 
       居住在福建的客家人,跟早期迁往赣南等地的客家人的建筑是不同的,历史上的赣南是一个匪徒和械斗不断滋生的山区,不安全感只能促使客家先民在建筑上采取封闭和防御的姿态,以维护族人的安全,所以,赣南的客家建筑均为土围子,多为长方型、封闭式的四角楼,上面戒备森严,门前有枪弹孔、石门带洞栓、家家有天井,足不出户,也不会缺水少食。但是到了闽西之后,客家的建筑形式随着迁徙的地理环境不同而发生了变化,方楼逐渐变成了圆楼。

圆楼一隅 摄影 / 曲利明
       今天我们看到的客家土楼,大多集中在永定东部和南靖西部地区,这个地区范围不大,属于河谷低山丘陵地貌,山峦起伏,耕地很少,历代也是盗匪出没之地,因此迁徙到此地的客家先民,只能尽量减少占地,增加楼层,同时满足聚居和防卫两大要求。于是就导致了客家圆楼和方楼的出现,尤其是圆楼,整体结构和使用功能都更趋于合理。建筑设计专家认为,福建的圆楼淡化了房屋朝向的问题,不像四角楼那样房间四角光线较暗,另外,这种圆楼还有利于家族内部房间分配,避免了家族内部纠纷。
  3. 永定土楼群,东方式大家族的聚居模式
      永定客家土楼源远流长,永定县境内现存23000多座土楼,其中有代表性的2800多座,建于清朝以前的有8000多座。现存最古老的土楼馥馨楼,建于公元769年,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随着人口的向外迁徙,永定客家土楼逐渐辐射到南靖、平和、新罗、上杭等邻近诸县区,包括非客家地区。比如南靖河坑、田螺坑土楼群的居民,全都是客家人,其先祖均在永定。

“蘑菇一朵朵”  摄影 / 何人
       与世界上很多人类文明史迹一样,永定客家土楼被人发现也是偶然的,据说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美国人的卫星在这里发现了1500多座巨大的蘑菇状建筑,他们把这些深藏在福建省西南山区的异形建筑与中国神秘的核力量划上了等号。但调查的结果却发现,那里矗立的就是这些神奇的土楼建筑,它们在这片不为人知的山坳里屹立了数个世纪。

承启楼 绘图 / 张瑜
       具有永定“土楼之王”之称的承启楼,直径达到73米,走廊的周长约230米,整栋建筑布局是三个圆圈一个中心。其中外圈是4层建筑,高11.4米,每层有72个房间;第二圈是二层建筑,每层设40个房间;第三圈为单层建筑,设32个房间。中心是祖堂,也就是居住在这栋楼里的整个家族的婚丧喜庆的公共场所。在最热闹的时期,全楼里住着60多户人家,大约400多人。另外,楼内还设有浴室、磨房等,还挖有两口水井,生活和消防用水都从这里提取。
       承启楼从明崇祯年间破土奠基,至清康熙年间竣工,历经半个世纪,建筑占地总面积5376.17平方米。土楼的城墙都是采用当地的生土夯筑的,墙基宽达3米,底层的墙厚度达到1.5米,越往上走,墙的厚度越窄,但是最上面的墙厚度也不会低于0.9米。这种生土夯筑的墙不用丝毫钢筋水泥,非常坚固。

土楼的细胞 摄影 / 周跃东
       每层众多的房间都是沿着圆形的墙壁用木板分割开来,每层房间都处在圆周的均等点上,通风采光都比方楼好,圆楼的最内侧是走廊。承启楼共留有3个大门,大门是用杂木制作的,每扇门有二三十厘米厚,最外面还钉着铁板,有的楼门上还装有防火水槽。这种结构非常有利于防御外敌火攻。在内部,为了消防的需要,也做了特殊布局,比如为了防火,许多圆楼的外圈楼房分割成六分之一、八分之一或十分之一,中间筑防火墙,使火不至于蔓延,从而烧及全楼。

摄影 / 张源
       楼内两眼水井的位置也很讲究,它们南北对称,象征日月。客家祖先对土楼的选址十分讲究,追求人与自然完美结合。许多土楼是按八卦图设计的,土楼与楼外的山峦、溪河、道路十分协调地融合交织在一起。无论是每一座单体土楼,还是每一个村落的土楼群,它都有一种乡土的美感,体现出独特的画境美、意境美、雄浑美、气势美。

初溪土楼群 摄影 / 朱庆福
       永定的土楼振成楼,就是一座最具八卦美感的土楼,它位于湖坑镇洪坑村,建于1912年,占地5000平方米,悬山顶抬梁式构架,内外两圈,形成楼中有楼,楼外有楼的格局,站在高处俯瞰,土楼中间的祖堂像是一个舞台,上下两层几十个房间围成一个内圈,非常赏心悦目。这座土楼还是具有文化内涵的一座,里面的大厅及门楣上悬挂着许多历史名人的题词和体现传统文化的楹联。在1986年4月美国洛杉矶举办的世界建筑模型展览会上,振成楼曾与中国的长城等建筑并列展出。

东倒西歪楼 摄影 / 何清和
       客家土楼属于单体式建筑,但是造型巨大,令人震惊。作为供集体使用和居住的房屋,土楼的容量也十分惊人。不少土楼里都居住着同一宗族的人们,百年数代,动辄百余人,多则三四百人,但是却其乐融融,走进土楼,就像走进一个和美、温馨的小社会。

黄落坑土楼群 摄影 /  曲利明
       其实客家人的房屋形式和还有很多,包括粤东地区的围龙屋等。他们的屋宇,多由创业的人一手经营,而后再分给众多子孙,但是无论分至如何繁细,其建筑中的祖堂或正厅仍属公有,这种包含着民俗传统的建筑,就是客家文化的象征,也代表着最乡土中国的生活方式。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责任编辑:PENGLIJIE | 返回首页   复制网址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资讯
精彩图文
网友推荐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中国官场人员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即使是表现良好,每5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都不错过而逐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驼衰人(丢人,丢脸);叼囊径(生气的意思);密柴头(骂人没用废物!)。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人的家常美食

上线不到一年,梅州本土美食视频“我是马小坏”在西瓜视频的粉丝已激增至89.1万,跻身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