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LOGO
搜索

万载花灯戏:传统民俗表演“变身”赣剧瑰宝

文艺 | 2017-9-29 21:47| 查看: 5565| 评论: 0| 原作者: 客家新闻网
摘要: 万载花灯戏极富地方味和人情味,形成了鲜明的艺术风格。其语言生动朴实,唱词通俗易懂,音乐旋律优美,表演载歌载舞。

  万载花灯戏原名花鼓灯,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江西省万载县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属于花灯戏的代表。早在明末清初,赣南的大批移民居于万载山区,带来了早期的赣南采茶戏——灯戏,与万载当地的“花鼓灯”糅合,每逢节日,山区居民“白天耍灯,夜间唱戏”。
  花灯与采茶戏的惊艳融合
  万载花灯戏走过了数百年漫长的历程,是一个多姿多彩、载歌载舞、富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地方古老剧种。万载花灯是万载花灯戏的源头。兴盛时,几乎全县大多数村落都有1~3支花灯队,花灯成为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明代中后期,不少花灯队跨乡串村,留宿接灯人家,晚上围炉作乐,坐唱小曲,从而催生了万载花灯戏的萌芽,并为其形成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明末清初,大量赣南移民迁入万载定居,带来了早期的赣南采茶戏——灯戏。万载花灯逐渐吸纳灯戏,每逢节日,“白天耍灯,晚上唱戏”。据了解,万载花灯戏属于采茶戏中路唱腔的一支,万载花灯戏班社所供奉的戏神是赣南采茶戏的老师傅“三伯公”。
  清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万载不少灯队开始向表演灯戏过渡,从耍新年、闹元宵扩展到各种节日都有灯队表演。在表演形式上,除耍灯之外,兼有“一丑一旦”、“一生一旦”的“对子戏”或全“四旦”的歌舞节目,这种以“灯”带“戏”,不用舞台,只在平地演出的形式俗称“踩地老鼠”,是万载花灯戏形成的最初阶段,也称为“灯戏”阶段。
  由“三角班”发展到“八角头”
  据清道光年间的《万载县志》记载,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前后,万载高村进士李荣陛曾作灯戏二绝句:“百戏同民自九重,筑场如砥演鱼龙。升平一例萧韶曲,瓦釜何曾羡鼓钟。”展现了灯戏表演艺术的魅力,又曰:“弯角篱边取道来,农官腾箠牧童催。三时劳苦一旬戏,耕法频将诱稚孩。”描述灯戏已深入寻常百姓生活。
  当时,万载灯戏由于受到邻县瑞河、袁河等大班的影响,发展成有小生、小旦、小丑的“三角班”。乾隆以后,“三角班”由平地演唱到登上临时搭制的草台演出,逐渐脱离灯彩,专演小戏,进入集镇,与当时流行的阳戏(提线木偶戏)、瑞河、袁河等大班争鸣斗妍。
  到了清末民初,阳戏已在万载逐渐萧条,瑞河、袁河大班也日见衰落,唯有万载花灯戏凭借其表现的内容多为底层人民的生活、劳动与爱情为群众所喜爱,并逐步发展成“半班”。行当由“三角班”发展为“八角头”,即老生、老旦、大花、小花(丑)、生巾(小生)、姬生(正旦)、烟花旦、彩旦。从此,万载灯戏开始演出故事情节较强的本戏,在声腔与表演等方面有很大发展,把花灯、民歌、小调与赣南采茶融为一体,并和高安丝弦戏兼收并蓄,逐渐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深受群众喜爱的地方戏曲剧种。
  “无花灯不成村”
  据万载县文化馆左仁吉介绍,民国时期,万载新出现了六七个专业的花鼓灯戏班,如康乐镇高秉均的“鸿福堂”,马步乡王生发的“金福堂”,茭湖乡易花子的“幸庆堂”等,新桥下汪锦松的“锦伢班”、马步乡龙成生的“顺利班”、双桥镇柳包元的“德胜班”,高城镇闻长庚的“合盛班”等。
  此外,白良乡、三兴镇、万岁桥村、芦洲村、双桥镇、鹅峰乡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还出现了十来个“林宝班”“德业班”之类的季节性、业余性花鼓灯小戏班。这些花鼓灯戏班就地取材,带着几台“小曲”(小戏)游走于万载城乡各地,上门闹墟、赶集,为百姓带去欢乐。
  歌、舞、技演绎传奇戏本
  万载花灯戏的剧目分为小曲、小戏、本戏和连台本戏四类。小曲曲目繁多,系灯戏阶段节目,内容简单,表演歌舞化;小戏多为表现男女爱情、反映劳动生活、揭示伦理道德,妙趣横生,美仑美奂;本戏和连台本戏大多源自民间故事及传奇,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在表演技巧上,万载花灯戏主张“歌、舞、技”三者并重,讲究虚拟夸张,形象逼真。其音乐有“传统声腔”和“新腔”两大类。在传统声腔中又分为“花灯调、杂调、本调”三类。花灯调的“强弱强”三拍子等,节奏丰富,别具特色;杂调琅琅上口,易于流行;本调分“普通调”和“平调”两种,系大戏的主要声腔。新腔板式更为丰富,能适应剧情需要,表现喜、怒、哀、乐,以渲染剧情,营造气氛。花灯戏非常重视打击乐的配合,有其自己的花灯锣鼓经100多条。
  在舞美服饰上,万载花灯戏简洁夸张,极富美感。人物脸谱活泼自由,如小丑脸谱,视剧情不同,可画上蜻蜓、青蛙、蝴蝶、元宝、秤钩等不同图案,显得生动自然、幽默风趣。
  多项基本功塑造鲜活人物
  万载花灯戏极富地方味和人情味,形成了鲜明的艺术风格。其语言生动朴实,唱词通俗易懂,音乐旋律优美,表演载歌载舞,始终保持着灯彩歌舞的艺术形态。其基本功数“扇、帕、步”三功尤为重要。据当地老艺人介绍:“扇功圆成球,帕花要耍成红石榴。”按角色要求,小旦扇要圆,小丑扇要花,小生扇要活。帕功是旦角的主要基本功之一,视剧情需要,可耍成顶盘式、打伞式、飞碟式、旋转式等。步功有旦步、丑步、公子步之分。
  还有一些基本功成为了演艺绝招,如板凳功、棍子功、耍伞、耍花鼓、耍秤砣、撒稻草等。万载花灯戏含“生、旦、净、末、丑”等行当,每个行当有“喜、怒、哀、乐、爱、恶、忧”之“七情之色”。每个角色以“手、眼、身、发、步”来塑造人物性格,表现内在情感。
  《孟姜女》创造剧团出场纪录
  新中国成立后,为抢救这一剧种,当地成立了专业剧团,在编、导、演、音乐、舞美、灯光、音响、服装、道具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很大发展和提高,上演剧目200多台,自创本戏20多个,自创小戏60多个。
  其中,1980年,当地排演的大型古装花灯戏《孟姜女》在省内外累计演出400多场,场场暴满,创造了剧团单个剧目演出场数最高纪录。1999年,万载花灯戏入编《中国戏曲志·江西卷》,万载花灯戏音乐入编《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江西卷》。2008年5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万载花灯戏被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责任编辑:PENGLIJIE | 返回首页   复制网址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资讯
精彩图文
网友推荐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中国官场人员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即使是表现良好,每5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都不错过而逐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驼衰人(丢人,丢脸);叼囊径(生气的意思);密柴头(骂人没用废物!)。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人的家常美食

上线不到一年,梅州本土美食视频“我是马小坏”在西瓜视频的粉丝已激增至89.1万,跻身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