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LOGO
搜索

客家方言的来路与魅力

客语 | 2017-9-30 01:57| 查看: 3985| 评论: 0| 原作者: 河源日报 温儒敏
摘要: 众所诸知,客家人的祖先最早是居住在北方中原地区,因为战乱等原因,历经千年,数次南迁,多定居在南岭山脉一带。
  深圳海天出版社把刘锦堂先生所著《有来有路客家话》寄给我,让我写几句话,我很有兴趣。首先书名就让我感到亲切——“有来有路”即是客家话的说法,大意是客家话很“土”,但历史悠久,很多词语的口音和语义,都可以从古汉语中找到渊源“来路”。这是一本有趣的书,特别是客家人,随意翻到该书某一页,都会被吸引,有一种熟悉而又陌生的感觉。熟悉,是因为书中列举的1000多个客家方言词语,都是客家话中常见的,客家人从小习得自己族群的母语,对这些词语都是再熟悉不过,但也可能不会写,很多客家话词语或读音很难“落实”到文字上,也可能从来不曾考究过这些词语的来源。现在这本书对这些熟悉的客家方言词语一一进行考证,让你突然发现客家话居然这样 “有来有路”,和古汉语有如此密切的关联,那又突然变得“陌生”起来,不禁要重新打量一番,掂掂这些方言土语的文化分量。
  例如,客家人称呼母亲,往往叫“阿     ”。这个“    ”字读mi,极少见,我从小就这样称呼妈妈,可是从来都不知道“    ”字怎么写,更不知道为何会这样称呼母亲。据我所知,客家人称呼母亲,还有叫“阿娘”、“阿奶”的,不一而足。客家话很多都是有音无字,一些词语要追溯源流,从古书的“密林”中搜寻考证,找出其和古音古义的关联,是件繁琐细腻的工作。刘锦堂先生就从《广韵》《通雅》等古籍中查到“阿    ”原来是 “齐人呼母也”。原来早在先秦就有这种称呼。还查到一直到宋元,都有诗文记载“阿     ”这个词语。可见这在古代这是个很普通的称呼。读了这些考释,我才恍然大悟,了解自己叫了几十年的“阿     ”的缘起,更增一份亲切感。对普通读者,特别是客家人来说,读这本书,可以重新温习自己的方言母语,了解我们熟悉的客家话词语的来源,真让人见识增长,能触摸到母语中的文化脉动,对母语的体验更有某种“质感”了。
  其实不只是客家人,其它方言区的读者,或者从来不说方言的读者读这本书,也会有兴趣,不觉得枯燥,因为它能唤起语言历史的感觉。
  众所诸知,客家人的祖先最早是居住在北方中原地区,因为战乱等原因,历经千年,数次南迁,多定居在南岭山脉一带。因是外来的侨居者,当地的土著称之为“客家人”。客家人多居山区,世代过着相对封闭的生活,也就较多地保持了古代中原的生活形态。又由于客家人是外来的族群,格外注重族群的维系,特别在意语言的传承,客家话等于是维系族群世代繁衍的纽带,也是客家族群最显著的表征。客家人始终恪守“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的族训,客家话也就得于保留许多先秦的词语和音韵,甚至可以称之为语言“化石”。
  学界认为客家人可能是汉族“血统”最纯的一支民系,晚清以来众多著名的学者,包括梁启超、章太炎、罗香林等,都特别关注过客家人和客家话的研究。北大教授、著名的语言学家王力先生,在法国留学时所作的博士论文,就专题研究广西博白的客家方言。博白客家话又叫新民话,源出商周官话,在唐末宋初从中原汉语分出,至今仍保留着大量的先秦语言的成分,我想肯定也有许多是和紫金客家话相通的。
  刘锦堂这本书主要是做客家话词语探源,读者拿起这本书,就仿佛走进语言博物馆,透过那些语言的“化石”去观察古代汉语的依稀原貌。这是美妙的汉语史的巡视,是通过语言“自我审视”的精神还乡,无论是否客家人,都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这本能引起普通读者兴趣的书,又是一本有学术价值的著作。对研究汉语史、现代汉语、方言学及语言学的学者来说,书中提供大量有关客家话词语和音韵的语料,将引发一些新的研究题目,方便做更深入的专题研究。
  我特别还要说说方言的问题。我指导的博士后王中,写过一本专著《方言与20世纪中国文学》。我在评论她这本书时,有感于方言和地域文化的日益式微,专门转引了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的一段话,来说明方言的魅力与意味。就用这段话来做这篇序言的结束吧:
  我们的精神用在修饰文字的工夫上的多,我们的言语自然日趋钝拙、日趋平淡无奇,远不及一般不识字的民众滑稽而多风趣。我每回到家乡,到茶馆里听说书,觉得这班评话家在说话中真能移转听者的思虑,操纵听者的感情,他们的说话的技术真是高到了绝顶。所以然者何?只因他们说的是方言,是最道地的方言,所以座上的客人也就因所操方言之相同而感到最亲切的刺激。
  的确,方言的气息、韵味对于生活在都市中的我们来说,往往是一个“陌生的带着泥浆的梦”。读刘锦堂这本书,我们也许就在领略这样的“梦”,约略找回一点“亲切的刺激”。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责任编辑:PENGLIJIE | 返回首页   复制网址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资讯
精彩图文
网友推荐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中国官场人员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即使是表现良好,每5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都不错过而逐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驼衰人(丢人,丢脸);叼囊径(生气的意思);密柴头(骂人没用废物!)。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人的家常美食

上线不到一年,梅州本土美食视频“我是马小坏”在西瓜视频的粉丝已激增至89.1万,跻身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