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LOGO
搜索

【全球客商行·五洲篇】拓荒创实业 客商耀大马

社会 | 2017-10-6 17:51| 查看: 4052| 评论: 0
摘要: 霹雳嘉应会馆马六甲客家公会近打锡矿工业博物馆  客家先贤远渡南洋,垦荒辟地,功铸异乡。今朝新客落地生根,继承创新,遍地开花。在马来西亚的社会经济发展史上,客家人作出了重要贡献:采矿、种植、印刷、珠宝等 ...

霹雳嘉应会馆

马六甲客家公会

近打锡矿工业博物馆
  客家先贤远渡南洋,垦荒辟地,功铸异乡。今朝新客落地生根,继承创新,遍地开花。在马来西亚的社会经济发展史上,客家人作出了重要贡献:采矿、种植、印刷、珠宝等众多领域都有客家人的创业史迹,在普及华文教育、发扬中华文化等方面亦有客家人的不灭功绩。梅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日前走进马来西亚,采访客商企业、客属会馆等地,挖掘客商在马奋斗创业的故事。
  垦荒辟地 功铸异乡
  “江边辞亲泪汪汪,家贫无奈过番邦。嚒田嚒地嚒船脚,唯有卖身作猪郎。”这曲朗朗上口的山歌,形象地描述了当年嘉应州(梅州)人前往马来西亚的情景。18世纪末至19世纪,大批客家人为了寻觅生计,漂洋过海来到马来西亚。据文献记载,1882年至1910年期间,每年来马的中国劳工都以数十万计,主要登陆的口岸为新加坡与槟城。中国的劳工以客籍人为多,当中以“卖猪仔”贩卖奴工制度下来马的占了很大一部分。马来西亚早期经济支柱为锡矿业、橡胶业,早期客家人亦主要从事这两个行业,为当地扩大开发起了重要作用。
  采风团一行来到马来西亚客家人最集中的城市怡保。这里有一条以客家人命名的街道——德胜街,颇负盛名。据霹雳嘉应会馆副会长、拿督丘才幹介绍,姚德胜祖籍平远,赴马来西亚锡场当矿工,后成为华侨经营矿业的龙头、蜚声中外的“锡矿大王”。他出资协助怡保殖民当局建设新市,投资新建店铺300多间后,又重建数十间店铺和一所戏院。怡保议会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将后来重建的晓罗街市场命名为“姚德胜公市场”。姚德胜的例子只是客家人在马来西亚拓荒创业的缩影。“客家人开埠,广府人旺埠,福建人占埠。”这句流行于20世纪初的顺口溜,道出了客家人当年下南洋开辟海外时的创业和开拓精神。
  “客家人很勤劳也很聪明,善于顺应时代寻找商机。比如说‘水客’,他们趁返回唐山之便帮助亲友带物带钱,还带人往返南洋与唐山,从中收取一定的佣金。这在当时来说可谓是享尽天时地利人和的生意。”雪隆嘉应会馆会长邹寿汉说,早期客家人讲究“落叶归根”,在外攒了钱就寄回家乡买田买地,后来则慢慢变为“落地生根”。这个观念的转变也促进了客家人在侨居国的发展,从“客人”变成了“主人”。
  在马来西亚,许多主要城镇都是由客家人开辟的,如祖籍惠州的叶亚来开发了吉隆坡,祖籍增城的郑嗣文开发了大霹雳,祖籍梅州的张理开发了槟榔屿,还涌现了“亚洲糖王”郭鹤年、“橡胶大王”李莱生等商界巨擘。
  融入当地 遍地开花
  客家人最初因贫穷来到马来西亚敲锡屎、割橡胶,却凭勤劳坚韧和聪明才智得以在异国站稳脚跟,渐渐融入当地,遍地开花。
  今年87岁的丹斯里拿督丘思东局绅,3岁时跟随母亲从梅县来到马来西亚,在金宝生活了80多年,见证了金宝的兴起和没落、繁盛和衰退。他的祖父、父亲和他三代人超过100多年都和锡矿工业结下了密切的关系。他接手家族事业后,加速了发展步伐,最高峰时同时拥有十多所采锡矿场。锡矿工业没落后,他转型房屋发展业,争取了拉曼霹雳州分院和拉曼大学总院先后在金宝建立,并以此为契机,在短短几年内,将没落的金宝变成兴旺的市镇。
  马六甲是很多客家人踏上异国土地的首站,留有不少客家人的历史印迹。采风团一行来到马六甲客家公会“温古堂”,通过实物展陈和画面解说,了解先辈南来靠岸登陆,从事各种行业的筚路蓝缕历史。“温古堂”馆长杨家财介绍说,早期客家人在马六甲从事矿业及农业方面的工作。直到1900年代,很多客家人转投橡胶种植业,也有经营小生意和以手艺维生,如打铁、打金、做鞋等。
  采风团随后来到马六甲文化街,店铺的装饰风格大都保留着百年前的模样,且几乎都有中文招牌,其中不乏客家人经营的金店、中药房等。马六甲应和会馆永久名誉总理宋群礼说,客家人在马六甲开的当铺、金铺渐成气候,旧时还有客家人的打铁一条街。不少人还成为行业翘楚,引领着当地主要产业的发展。“大批华人来到马六甲融入当地,还形成了独特的峇峇娘惹文化。华人来到马来西亚娶了本地女人,他们生的小孩,男的就叫峇峇、女的叫娘惹。峇峇娘惹人中有一部分就是客家籍,还保留了客家传统习俗。”宋群礼说。
  经过多年的发展,客家人已融入当地主流社会,融入当地华人大家庭。马来西亚中国经贸总商会终身荣誉会长、拿督杨天培告诉记者,目前马来西亚约有3000万人,其中华人约占四分之一,客家人约有165万,分散在全马各地,涌现出不少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
  继往开来 放眼国际
  马来西亚是个多元种族的国家,全国人口中有一半以上是马来人、约四分之一是华人、7%是印度人,还有一小部分是少数民族和外来移民者。语言丰富多样,马来语、华语、英语都是流行语言。这让在马的客商拥有更宽广的国际视野。
  中式牌楼、中式楼宇、中式沿街售货摊,漫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的唐人街,处处弥漫着中国城市的生活气息,让人在异国他乡倍感亲切。“百年老店”雪隆嘉应会馆就坐落在唐人街旁,这里是3000多名客属会员的“大本营”。采风团一行来到会馆时,近十位乡亲已在等候。他们多为二代、三代客裔,或在马经营家族事业、或转型开创自己的事业,涉足的行业也拓展到保险业、房地产业、工业制造业、批发贸易、旅游业等,生意遍布全球。
  有客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笑称,第一代华侨是“做牛做马”,第二代是“骑牛骑马”,第三代则是“卖牛卖马”。这在雪隆嘉应会馆常务罗添财看来,颇有同感。“接受了高等教育的新一代客商,要比老客商多一些发展新路子。”罗添财说,新一代客商在老一代客商的基础上,投资发展领域越来越多元化、国际化,且因为“一带一路”的实施,与中国的合作关系愈发紧密。
  在马来西亚,不少客商是家族产业的接班人,他们在继承的基础上,也坚持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李莱生之子便是个典型。李莱生去世后,由大儿子李爱贤掌舵企业。他主张多元化发展事业,扩张收益来源,却始终坚守种植核心业务,立足大马、放眼海外。目前,泰柯棕化公司是马来西亚前十强多元化跨国企业,成为东南亚最大的化工贸易商。
  “马来西亚地理位置独特,海陆空交通越来越发达,发展前景很好。比如泰马两国正计划修建高铁,若成功建成后,可从中国云南坐高铁经老挝、泰国达马来西亚,实现‘在云南吃晚餐、在吉隆坡吃早餐’。”大马华社的重要领袖、丹斯里拿督吴德芳说,马来西亚客商正抓住机遇,加快国际化步伐,努力寻求国际合作,扩大对外贸易。

  采风团一行到马来西亚雪隆嘉应会馆采访。

  采风团一行在丹斯里丘思东的带领下,参观锡矿博物馆。
  ■商区概览
  马来西亚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全境被南中国海分成东西两部分。马来西亚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创始国之一,也是亚洲地区引人注目的多元化新兴工业国家和世界新兴市场经济体。
  ■异域流芳
  早期为“民宿”
  如今成“纽带”
  随着移民人数的不断增加,客家人为维护自身利益而自发组织了客属会馆,以团结客居他乡的同族人或同宗人。
  “同乡为了生活奔波,散居各处,无从联络。为了团结同乡和守望相助,先贤们成立了雪隆嘉应会馆。早期的会馆就像‘民宿酒店’,是南来客家人的寄脚地点,为同乡提供住处、帮忙就业等。”雪隆嘉应会馆会长邹寿汉告诉记者,早期的嘉应会馆大都以宗教神庙的形式存在,主要有祭祀、联谊、公益、对外交往等功能。
  据记载,马来西亚最早的客属会馆是于1801年在槟城成立的嘉应会馆及增龙会馆,迄今已有216年的历史。尔后,马六甲、新加坡、芙蓉、安顺等地纷纷设立会馆,修建庙宇。20世纪以来,客属会馆普遍发展,也比较健全。目前,马来西亚较有规模的重点客属会馆社团有近200个。
  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以及中国社会和华侨社会的变迁,客属会馆的形式、发展及地位与作用也不断发生变化。近年来,由会馆牵头组织的经贸、文化、寻根等各类活动越来越多。会馆逐渐成为了促进中马两地经贸文化交流的“纽带”。
  “会馆积极带领马来西亚华人青年走进中国,增进中、马两国的民间交流。”霹雳嘉应会馆副会长、拿督丘才幹告诉记者,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深入和扩大,不少社团和会馆纷纷组织乡团商会,加强与中国的经济交流,寻求商业合作机会。在社团和会馆内部,也积极鼓励青年部在组织文化交流活动的同时,要着重加强商业信息的沟通,更好地把握商机。
  普及华文教育
  发扬中华文化
  客家人素来“崇文重教”,在马来西亚亦积极发扬兴教办学的优良传统,在19世纪初便倡办私塾及公立义塾,教育华侨子弟。如郑景贵等一些杰出的客家先驱人物,为推动整体华文教育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为方便同乡子弟求学受教育,培育后进和发扬民族文化,不少嘉应会馆也致力于兴办学校,所创办的华小如今蓬勃发展。采风团一行来到拥有百年历史的吉隆坡中国学校。校园里“中国风”十足,新旧校舍互相衬托,反映出悠久的创校史和新的生命力。据校长吴彩燕介绍,中国学校最初由马来西亚雪隆嘉应会馆创办,现有720名学生、40多名老师,其中约有95%的学生为华裔。除了日常教学外,学校还坚持开展中国传统节日和习俗活动,发扬中华文化。随着华文教育的普及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非华裔学生人数越来越多。
  此外,客属社团和会馆还积极支持文化教育事业,设立学业成绩优良奖励金、大专贷学金、教育专项拨款等,帮助会员子女深造成才。
  据了解,马来西亚是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以外,全世界华文教育最为发达之地。目前,马来西亚有61所独立中学,1298所华文小学,3所华文大专院校。
  ■客商故事■
  吴德芳:一代儒商 德行“多美”
  祖籍梅县程江镇的吴德芳,出身贫寒,白手起家,建立了从提炼黄金、生产金饰、工厂代工、金饰设计、批发、门市零售“一条龙”服务的“金饰王国”。他在金钻珠宝业取得了极大的成就,所创办的“多美”集团在马来西亚家喻户晓。
  打好稳固的经济基础后,吴德芳尽心尽力贡献客家社群,积极参与各类社团活动,用心经营这份“第二事业”。他领导华人社团有两大特点,从事物质建设和精神建设。他在任内筹集基金兴建会所或扩建会所,并对所领导社团的章程进行修改,吐故纳新。更重要的是,他领导有关社团重视提升文化素质,主办各种文化活动。他说:“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中华文化对我国华人立足大马与走向世界,是至关重要的。”
  “我曾分批带家人回家乡祭祖,让子孙们感受家乡文化,知道‘根’之所在。”吴德芳时常教育儿孙不能忘本,以中庸之道做人。值得一提的是,他的两个儿子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回馈社会。
  杨天培:参加过80多届广交会
  已近耄耋之年的杨天培,成功创办了马来西亚中原化学有限公司,现担任马来西亚中国总商会终身荣誉会长等职务。数十年来,他一直致力于中马经贸的健康发展,参加了80多届广交会,被称为“老广交”。
  从1969年开始,杨天培每年多次到香港洽谈业务和交流商业信息。1972年,他首次来到广州参加秋季交易会,并就此与广交会结下缘分。此后的每一年,他都坚持参加广交会,并经常组织马来西亚商会组团参加。特别是2004年担任马中经贸总会长之后,他还依靠广交会参会经验,推动“马来西亚中国进出口商品展览会暨投资洽谈会”连续六年成功举办。
  数十年来,杨天培频繁往来于中马两国,主要为商会组团访问考察,探讨商机。“近40年来,我几乎把中国各个省市都走遍了,曾经600多次往来中国。”他说,自“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后,他积极在马进行相关政策宣讲,推动马来西亚与中国经贸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和合作。
  总指挥:张德祥 
  副总指挥:黄山松
  编务总统筹:张柏明
  采风总统筹:
  钟伟光 邓锐
  采风统筹:李莹
  撰文:王玉婷
  摄影:刘晓娟
  责编:张冠珍
  版式:涂未然
  校对:申世和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责任编辑:周旋 | 返回首页   复制网址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资讯
精彩图文
网友推荐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中国官场人员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即使是表现良好,每5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都不错过而逐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驼衰人(丢人,丢脸);叼囊径(生气的意思);密柴头(骂人没用废物!)。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人的家常美食

上线不到一年,梅州本土美食视频“我是马小坏”在西瓜视频的粉丝已激增至89.1万,跻身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