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LOGO
搜索

大型客家山歌剧《围屋月光光》“照亮”客家女人的“美”

影视 | 2017-11-4 16:57| 查看: 5684| 评论: 0| 原作者: 南方网
摘要: 梅州市客家山歌传承保护中心创作的十年规划中,客家史剧三部曲是重头戏。继《风从中原来》(曾用名《客魂•家风》)之后,推出了新剧《围屋月光光》,接着还将创作第三部《烟雨松江河》。三部曲的核心意图是探究客家 ...

《围屋月光光》剧照
  剧目简介
  梅州市客家山歌传承保护中心创作的十年规划中,客家史剧三部曲是重头戏。继《风从中原来》(曾用名《客魂•家风》)之后,推出了新剧《围屋月光光》,接着还将创作第三部《烟雨松江河》。三部曲的核心意图是探究客家民系形成、发展和繁荣的历史,以及客家人的精神世界。
  《风从中原来》呈现的是客家人从中原南迁的历史,探究的是客家人“我从哪里来”?《烟雨松江河》将呈现的是客家人下南洋的历史,松江河畔的松口古镇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点之一……探究的是“我到哪里去”;《围屋月光光》呈现的是客家人耕读传家恪守天良的精神世界,探究的是“我是谁”?
  《围屋月光光》的艺术呈现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正剧,同样也不是悲剧,又无法严格地归于喜剧行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亦喜亦悲,用亦庄亦谐的艺术手法叙述一个严肃的话题,用浓浓的生活情趣及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爱生态,营造一幅幅客家风味的生活画面,让观众在其生活情境的真实呈现中去感悟和认知客家文化,形成独特的艺术个性。
  剧情简介
  崇山峻岭环抱着古老的村落——九龙寨,层层叠叠的围屋里居住着客家先民。
  长长的夜,只有无私的月光,照亮了山野,照亮了围屋,照亮了围屋里的女人……不,是女人们月光一样的心灵,照亮了围屋,照亮了老人,照亮了孩子,照亮了远在天边的男人。
  惊蛰嫂苦等十几载,盼丈夫南洋回来,等来的却是丈夫客死他乡的消息和他跟别的女人生的幼子——王执中。
  惊蛰嫂从此将王执中视如已出,含辛茹苦地养育着,古道热肠的她还经常替赴京赶考的乡邻孙道斋照看女儿——问竹。
  十年后,王执中贩盐途中被义军首领鬼点灯所劫,违心地与他的女儿阿鹊拜了花堂。逃离虎穴后,却再也难以面对青梅竹马的恋人问竹,更没想到这次意外会和土匪、朝廷命官纠缠在一起。剪不断理还乱的得和失烤炽着惊蛰嫂的心灵,良知的驱动焕发出了她人性光辉,照亮了庙堂,照亮了江湖。

《围屋月光光》剧照
  有一首童谣,“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莲塘。连塘背,种韭菜,韭菜花,结亲家......”这童谣,口口相传,代代相承,回响着的是客家人难忘的乡音;这童谣,婉转悠扬,传唱的是客家人淳朴的韵味;这童谣,是客家人的“寻亲曲”,吟唱着它就能找到客家人。这童谣,就是《月光光》。
  有一幢楼,“风水人间不可无,全凭阴阳两相扶”。它讲究“阴阳”,它向往“天人合一”。它,前有半月池塘,后有半月化胎,两个半圆围绕着方正的堂屋,寓意着 “天圆地方”。两个半圆,合二为一,喻为一个小宇宙。这楼,就是客家围龙屋。
  在这样流啭的童谣中,在这样特别的“围龙”内,生活着这样一群人,她们刻苦耐劳、勤俭朴实、坚毅顽强、自立自强、聪明进取、乐观向上……所有溢美的言语用于赞美她们都不过分,她们就是美国传教士罗伯•史密斯所赞赏的:“在我所见到的任何一族的妇女,最值得赞赏的当推客家妇女了。”英国学者爱德尔在他所着的《客家人种志略》所称赞的:“客家妇女是中国最优美的劳动妇女的典型。”这样一群人,就是自有“山歌剧”这一地方剧种后不断被剧作家们搬上舞台“聚焦”的“客家女人”!
  理论家常说:一切文艺的真实性在于把人作为表现的中心。戏剧的人物塑造是剧本创作的第一位。戏剧的中心就是塑造人物,人物是剧作思想的体现者。在山歌剧的剧作家笔下,这么“亮丽”富有“光彩”的客家女人理所当然是永远的“主角”!山歌剧《围龙月光光》也不例外!
  山歌剧《围龙月光光》,在我看来,它最大的成功就在于它塑造了以“惊蛰嫂”为代表的集客家人优秀品质于一身的客家女人的“典型”人物!而这一“典型”人物的塑造,是创作者们通过“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人而完成的!写人容易,但要将“种种人”“合成一个”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人,却并非易事!笔走偏锋,就很容易被贴上“标签”“脸谱化”了!“惊蛰嫂”这一形象,创作者们之所以没有将其“标签化”“脸谱化”,就在于它是遵循艺术规律被创作者们运用戏剧创作手法逐渐塑造出来“典型化”了的!
  “惊蛰嫂”甫一“出场”,就给了观众一个“意外”:苦苦相盼痴痴等待出外谋生的丈夫回来团聚的惊蛰嫂,最终等来的却是丈夫的死讯和丈夫与别的女人生下的一个需要她来抚养的男孩。按照常理,“惊蛰嫂”在“悲痛欲绝”之时不迁怒这一男孩也就罢了,断然不会欣然接受作他“阿姆”的。然而,“惊蛰嫂”恰如“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一般,在常人的“讥讽”中,在孤苦伶仃的孩子面前,她收拾“心情”,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安慰”的理由和坦然留下男孩的一个借口,在众目诧异中将自己丈夫与别人生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牵回了家,自此孤儿寡母地相依为命!“惊蛰嫂”的这一出场,不仅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引起了观众对“惊蛰嫂”的兴趣,不自主地就会主动去关心她的命运。而“惊蛰嫂”的这一出场“表现”,其实也是客家女人典型性格的写照:善良、宽容、隐忍、坚贞自守……
  人物出场后,就该有行动了。正如高尔基所说:“要使艺术作品具有令人信服的教育作用,就必须使主人公们尽可能地多做事,少说话”。“惊蛰嫂”随着戏剧情节的推进在不断的“行动”中逐渐“性格”鲜明起来“形象”生动起来“人物”亮丽起来:为了挑起养家糊口的生活重担,她翻山越岭去“贩盐”;当儿子被“劫”去当土匪之婿时,她作为“阿姆”表现出的“担当”;当儿子为了“逃脱”“匪窝”“就范”当“婿”后面临“始乱终弃”的“抉择”时,她作为“家长”表现出的“果敢”;当“县太爷”孙道斋进山“剿匪”时她求情放过“土匪儿媳”表现出的作为女人的“善良”;当“土匪儿媳”怀有身孕走投无路前来投靠时,她表现出的作为“家婆”的“隐忍”;在“清官”孙道斋被改朝换代后的“土匪”县令“秋后算账”时,她表现出的智慧与情义……所有这些,都让“惊蛰嫂”这一人物丰满起来立体起来了!
  然而,如果《围龙月光光》对于“惊蛰嫂”的刻画仅止于此的话,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高大上”的“脸谱化”的“客家女人”。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创作者们不能为了让人物“典型”起来而人为“拔高”!“惊蛰嫂”也是一凡人,在她勤劳勇敢、聪明善良的背后,也有着令人同情、惋惜的一面。而这,才让“惊蛰嫂”具有了“血肉”显得“可亲”“可信”:惊蛰嫂周年如常的劳动着,以笑代哭地生活着,从不怨天尤人。但她有着天下母亲的“通病”,对儿子执中的“宠溺”与“专横”让人看到了她被“现实”“磨砺”之后的心酸与“执意”,儿子执中在她的“强势”下对于自己的爱情、婚姻、前途只有顺从,没得选择……。
  有了“鲜活”的人物,辅之以“艺术”的感染,戏剧才有了让人走出剧场“流连”“咀嚼”的魅力!山歌剧《围龙月光光》在塑造“惊蛰嫂”等人物时,把“客家山歌远传扬,条条唱出情意长,句句唱出郎心事,声声唱出妹心肠”的山歌特色发挥得淋漓尽致,在那“哎嘿……”悠扬绵长的山歌声中,在那蕴含深意的“比兴”歌辞中,人物浓厚而又强烈的感情与心理活动“倾诉”殆尽,观众在歌声中与人物同悲喜共命运,听着听着,禁不住热泪盈眶……
  有人说,女人是一个家的风水。客家女人就是围龙屋的“风水”!客家女人那“有苦肚里咽,坎坷脚下踩,风里雨里你敢闯哟,笑口总常开”的品行、“苦了累了默默忍受,伤了痛了自己疗治,遇难了受屈了自我排解,绝不四处投诉怨天尤人,更不会一哭二闹三上吊的”的美德、“家丑不可外扬,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哪怕生活窘迫无以为继,也要想方设法咬牙坚持,淡然处之”的精神,都闪耀在山歌剧《围龙月光光》中的“惊蛰嫂”身上!
  幕合了,人散了,走出剧场,却无法走出围龙屋中的“月光”,无法忘记“惊蛰嫂”!“围龙屋”、“月光光”、“惊蛰嫂”三者合二为一,已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一段生活的印迹,刻于我的脑海。任时光荏苒,模糊我的记忆,我相信我依旧会记得:在《月光光》的吟唱下,围龙屋中那个客家女人“惊蛰嫂”!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责任编辑:周旋 | 返回首页   复制网址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资讯
精彩图文
网友推荐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中国官场人员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即使是表现良好,每5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都不错过而逐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驼衰人(丢人,丢脸);叼囊径(生气的意思);密柴头(骂人没用废物!)。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人的家常美食

上线不到一年,梅州本土美食视频“我是马小坏”在西瓜视频的粉丝已激增至89.1万,跻身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