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LOGO
搜索

大余旁牌舞:集武术健身和表演于一体的军事舞蹈

文艺 | 2017-11-9 09:23| 查看: 5664| 评论: 0| 原作者: 赣南日报 钟雅欢
摘要: 旁牌舞是大余县独特的民间舞蹈,源于抗倭名将戚继光独创的军事战术组合动作,至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是一种罕见的集武术健身和表演于一体的赣南客家传统军事舞蹈和康氏祭祖的宗族舞蹈。 ...
       
吴波 特约记者赖莉 文/图

        旁牌舞是大余县独特的民间舞蹈,源于抗倭名将戚继光独创的军事战术组合动作,至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是一种罕见的集武术健身和表演于一体的赣南客家传统军事舞蹈和康氏祭祖的宗族舞蹈。通过表演,形象和艺术地再现了戚继光的军事战术谋略和戚家军英勇善战、灵活克敌的战斗精神,具有较强的体育健身、表演观赏价值及军事史料价值。2013年,大余旁牌舞被列入江西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日,记者慕名来到大余吉村,一探究竟。
  吉村康屋和旁牌舞的渊源
  大余县位于赣粤交界处,地处章江上游,庾岭北麓,是典型的纯客家县,全县通行客家语。吉村镇位于大余县西南部,章水上游,地属山区,是全县国土面积最大的乡镇。吉村康氏属金兆堂一世祖国辅公三子子信副将军后裔的一支,南下定居于大余县吉村镇中村村,并在此繁衍生息。
  大余旁牌舞是在吉村康屋宗族中流传的一种客家体育民俗表演活动,模仿古代两军对垒破阵的战斗过程,兼具实兵实战和表演娱乐的特色。旁牌舞的传承与发展契合客家宗族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明显的宗族属性和特点。
  相传明朝隆庆、万历年间,抗倭名将戚继光抵抗倭寇胜利后奉调苏州,率部与北方鞑靼部落作战。戚继光在练兵实践中创造形成的一系列战斗队形及战术动作,在其后传入民间,经演绎编排成为一种集武术健身和表演于一体的军事武舞表演,即旁牌舞。
  万历年间,大余吉村康氏族人康明生到南京拜钟仪凤为师,习岳家拳、棍、刀耙等长短兵器刺击及军事布阵的旁牌舞,学成并带回江西大余吉村在康氏宗族中传授。
  旁牌其实就是盾,《后汉书·袁绍传》“蒙盾而行”注:“盾,今之旁牌也。”又据南宋谢灵运自理表叙述:“彭排马枪,断截衢巷。”再据唐朝训诂学颜师古:“盾一名,亦谓之干,既今旁牌也。”见释名释兵:“彭排,彭旁也,在旁牌敌御攻也。”大余县客家人的语言极少受外来影响,仍保留着较古的入声韵尾,大余方言“旁”与“彭”意即“推”和“挡”,与盾牌表现的意义是一致的。
  旁牌舞自康明生起在大余县吉村镇康屋宗族中世代相传,历时四百多年,目前已传至二十二代传人。每年的中秋、春节,康氏族人都会聚集在宗祠厅堂,隆重地举行旁牌舞表演,春节期间的正月初三至十五,还会应邀到邻村和邻乡进行巡回表演。
  独特的表演形式及艺术特点
  旁牌阵表演分别在每年中秋节与春节。农历八月初和腊月二十,康氏的族长召集村中族人开会商议祭祖、表演事宜。至八月十五和大年初一,康氏男性族人聚集祠堂,按辈分坐,摆放祭品,由一位年长者率康氏男丁开始祭拜祖先。
  仪式结束后,便在祠堂表演。先演练阵式,后是刺击表演。
  “流传在中村村的旁牌舞是一种集武术健身和表演于一体的民间舞蹈,传承好旁牌舞具有较高的价值。”大余县文化馆馆长刘晓燕认为,历经400多年传承的旁牌舞极具健身性,旁牌舞大多动作是以武术动作为基础,强调静如处子、动如脱兔、气沉丹田、刚劲有力,将跳跃腾挪、灵巧迅猛贯彻于整个舞蹈动作当中,具有很好的武术健身的功效。
  作为集武术健身和表演于一体的一种独特的民间军事舞蹈,旁牌舞多为模拟骑步兵作战战术动作,表情随阵势变化而变化。
  阵势表演分为“圆窝”“长窝”“四方”“一字”四个阵式。阵势布局各异,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表演阵势时,或气沉丹田,紧缩全身,双脚如桩,纹丝不动;或刚劲坚挺,气势如虹,具有所向无敌、令敌胆寒的霸气;击刺表演则以弓步为主、出击如风,一刺一挡,套路分明;“蹉步”动作,重心力度落在脚尖上,一蹉一蹬;“偷袭”动作,则注重节奏速度缓慢、灵巧……
  旁牌舞伴奏以赣南客家传统打击乐器大鼓、小鼓、大锣、小锣、大钹、小钹为主。伴奏音乐沿袭了古老的民间传统,曲牌称“过三板”。音乐主要根据舞蹈动作的需要,体现在力度上的轻重缓急的节奏变化,力度有张有弛,强弱变化得当。运动较多的是“突强”“突弱”“渐强”“渐弱”,形象地烘托出紧张激烈的战场气氛,增强了舞蹈表演的艺术效果。
  作为赣南客家传统体育军事舞蹈活动,旁牌舞的每次演练和表演都传承了赣南独特的客家传统习俗,同时,也为年轻人近距离地上了一堂赣南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课。
  旁牌舞焕发新的生机
  从祠堂表演到舞台表演,现年69岁的大余县吉村镇中村村个体医生康安鑫是该县旁牌舞的第二十代传承人。在为村民看病之余,他最大的爱好就是组织村里的“同道中人”操练起旁牌舞来。他组织的康姓宗亲10余人将旁牌舞演到了吉村镇举办的文艺演出会场上。别具一格的道具和训练有素的阵容一下子吸引了村民的眼球,以至演出结束后,在村里的祠堂里加场表演,吸引了周边乡镇的村民前来观看。
  据康安鑫介绍,在赣南仅有大余县吉村镇中村村有表演旁牌舞的习俗。中村村素有习武的传统,过去村民打架斗殴现象时有发生。自编练了旁牌舞,村里修建了健身场等文体娱乐设施,该县文化部门安排了专业人员进行指导,一些会些拳脚的村民加入了旁牌舞训练队,传统文化得到较好的传承。
  近年来,大余县加大了对旁牌舞的扶持力度,拨出专项资金用于旁牌舞的挖掘整理,并请知名专业人员对旁牌舞进行艺术升华, 以录音、录像、制作光盘的形式,对相关文物等资料进行妥善管理,并派出专家对旁牌舞艺人进行指导,集中精力排练,进一步提高了表演队伍的艺术水平,使这一古老的舞蹈重新焕发生机。
  32岁的康振波是旁牌舞的第二十二代传人,今年32岁的他,自幼便跟着祖父以及父辈们学习旁牌舞,并同康氏家族一起,组织了一支以康姓为主的吉村农民业余剧团,用牛皮制成圆形盾牌、燕尾型旁牌,并自制了双扫子、双锏等长柄兵器的道具,利用农闲时间进行集中排练,既锻炼了身体,又得到了娱乐。
  大余旁牌阵(舞)作为传承了几百年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堪称赣南客家传统武文化的活化石。为了将这项传统体育更好地传承发展,大余县组织康姓族人复排,对传统旁牌舞进行了必要和适当的艺术提炼,增强了艺术性和观赏性,赋予浓郁的时代气息,迥异的表演风格、丰富的精神内涵,在民间舞蹈中独树一帜。通过挖掘整理,确定了重点传承人,采取传、帮、带形式,培养一批又一批新的传承人。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责任编辑:周旋 | 返回首页   复制网址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资讯
精彩图文
网友推荐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中国官场人员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即使是表现良好,每5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都不错过而逐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驼衰人(丢人,丢脸);叼囊径(生气的意思);密柴头(骂人没用废物!)。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人的家常美食

上线不到一年,梅州本土美食视频“我是马小坏”在西瓜视频的粉丝已激增至89.1万,跻身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