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LOGO
搜索

那些赣南即将消失“老手艺”,你有多久没见过了?

饮食 | 2017-11-14 17:27| 查看: 2251| 评论: 0| 原作者: 客家圈
摘要: 时光把人变老,但是”老手艺“却留在内心深处,步步扎根,时时萌发并触动着我们。还有更多的”老手艺“留存在很多人童年中最美好的记忆,也是割舍不下的旧时情怀。 ...
  时间都去哪了?敢问的人很多,回答的人却很少。当奔波忙碌成为一种常态,灯红酒绿高楼迭起,熙攘人群,我们似乎没有更多的耐心,去坚持做一件平平常常的事情。相信很多赣南人都会有相同的感受;生于斯且长于斯,赣南对于他们来说,就像是一张名片,一份嘱托,一种沉淀在心底的依托;当有一天生活开始改变,也许留在记忆中的赣南才是最真实的怀念。赣南印象里的老手艺,带你回到过去。
 
  弄堂里的理发店
  一把椅子,一个面台,在赣南的老理发店里,这好像是最普通的配置,也最能看出赣南的味道。赣南人的生活是缓慢而有节奏的,在各种发廊迅速侵占市场的同时,仍有一些老赣南青睐于最简单的生活方式,当碎发从发梢缓缓飘落的时刻,是他们崭新生活的开始。


  弹棉花
  一声声弦响,一片片花飞,最后把一堆棉花压成一条整整齐齐的被褥。很多人都会对"弹棉花"有着清晰的记忆。虽然现在市场上琳琅满目的被子很多,可是弹出来的棉花被有着说不出的的温度在,那时候的弹棉花工匠们也都走街串巷,生意应接不暇。


  草编的手艺人
  草鞋过去是山区居民过去的传统劳动用鞋,祖祖辈辈的农民穿上它,辛勤劳作,红军穿着它爬雪山、过草地,写下长征诗篇。草鞋成了一个时代的印记,打草鞋也成为那个年代村民必会的手工活,如今会做草鞋的人已经越来越少。


  箍桶匠
  在九十年代以前,经常看到挑着一个担子,嘴里不停地吆喝着“箍桶噢”、“箍桶噢”的木匠走村串巷,为百姓们制作修理各式各样的木桶制品。伴随着日常生活器具被塑料、铁、不锈钢等制具替代,也由于箍桶工序复杂,加上市场萎缩,箍桶这个老行当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篾匠
  砍、锯、切、剖、拉、撬、编、织、削、磨,可都是技术活。一把简单不过的篾刀,却功夫了得。编个筛子,精巧漂亮、方圆周正;织个凉席,光滑细腻,凉爽舒坦。篾匠用一双巧手给了我们绿色、简单的生活。


  磨刀人
  一部砂轮机、一个放满工具的竹篮、两块磨刀石、一个喇叭和一个短板凳,是这些走街串巷磨刀人的标配。“磨剪子嘞,戗菜刀……”这声吆喝唤醒了多少人的记忆。每当听着这声悠长的吆喝,大人们便会把家里不快的菜刀和剪刀拿出去磨。磨完了师傅就坐在哪里抽袋碎烟沫子歇息一下。


  打铁匠
  听见“呲”的一声,红热的铁器直接浸入冷水中,蒸汽散尽,就变成了青灰色,可以直接打磨了。过去的打铁击匠是个好差事,厂里给铁匠的口粮定量也最高的一等。听父辈们说,成为铁匠是那时很多孩子的梦想,在物资匮乏的年代里,铁匠工作环境暖和且能让一家人填饱肚子。


  时光把人变老,但是”老手艺“却留在内心深处,步步扎根,时时萌发并触动着我们。还有更多的”老手艺“留存在很多人童年中最美好的记忆,也是割舍不下的旧时情怀。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责任编辑:周旋 | 返回首页   复制网址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资讯
精彩图文
网友推荐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中国官场人员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即使是表现良好,每5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都不错过而逐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驼衰人(丢人,丢脸);叼囊径(生气的意思);密柴头(骂人没用废物!)。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人的家常美食

上线不到一年,梅州本土美食视频“我是马小坏”在西瓜视频的粉丝已激增至89.1万,跻身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