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LOGO
搜索

【全球客商行】开埠北极熊地 淘金双头鹰国

国际 | 2017-11-23 10:44| 查看: 3754| 评论: 0| 原作者: 梅州日报
摘要: 客家人进入俄罗斯,正如华人赴俄一样,最早可以追溯至清朝。随着《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签订以后,国内便有了“在俄罗斯远东能谋到工作”的传言。华人开始陆续赴俄参与远东开发建设,其中山东人最多,包括部分南 ...

华商来俄第一站:雅罗斯拉夫尔火车站


莫斯科红场


俄罗斯金融中心

  百年前,陆续有华人历经千辛万苦,远渡重洋来到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开发建设俄国疆土;百年后,一批批客商克服重重险阻,身居异国敢为人先开拓中俄民间贸易,书写中俄民贸史传奇。走进俄罗斯首都莫斯科,追寻客家商人在“双头鹰之国”——俄罗斯这片热土上拼搏创业的足迹。
  清代赴俄华商好活跃 中俄贸易有了客家人
  客家人进入俄罗斯,正如华人赴俄一样,最早可以追溯至清朝。随着《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签订以后,国内便有了“在俄罗斯远东能谋到工作”的传言。华人开始陆续赴俄参与远东开发建设,其中山东人最多,包括部分南方人和客家人。由于远东地区离俄中心地带较远,居民所需日常用品运送不及时,当时这一地区所需的粮食及其他物资主要靠中国供给,因此大批赴俄华人中,除一部分在工厂、矿山、铁路及林场工作外,还有许多人从事商品贩运,成为最早期的“华商”。
  据记载,华商赴俄贸易从1860年开始起步,到1870年已形成规模。华商运销的商品种类繁多,物美价廉,大大丰富和满足了远东地区俄国人的生活需求。当时,赴俄华商来自国内各省,山东、河北、东三省、江浙、广东都有,但不论是店铺数量,还是从业人数或资本额,山东、山西商人都是俄罗斯远东华商的主体。
  也许是天各一方之故,客家人只能姗姗来迟。祖籍五华县的俄罗斯广播公司“俄罗斯之声”特级翻译李裕泰在接受我们采访时说,即使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赴俄的客家人也不多,更不用说客商了。“上世纪60年代初,我仰慕苏联文学,来到这里留学,当时中国人很少。”李裕泰说,当时他从梅州辗转多地去到北京,坐了六天六夜北京通往莫斯科的国际列车,来到西伯利亚就读综合工学院,身边别说客家人,就连华人都少见。后来,随着中俄贸易的发展,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才不断有客家人前来俄罗斯“淘金”。
  客商担纲最大贸易城
  销售覆盖欧亚大市场
  在位于莫斯科市中心的共青团广场,有三栋新俄罗斯风格的建筑异常醒目,不少人背着大包小包穿梭其中。俄罗斯莫斯科华侨华人联合会秘书长、五华籍华人李小英对我们说,三栋建筑都是莫斯科的火车站,其中一栋是雅罗斯拉夫尔站,1954年1月16日中苏开通的北京-莫斯科专列缓缓驶入该站,成为华商包括客商抵达俄罗斯的第一站。
  1982年,中苏恢复双边贸易并发展迅猛。俄罗斯轻工业品的极端匮乏,吸引着大批国内个体商贩变身为“国际倒爷”,坐着北京-莫斯科的绿皮火车,以手拎肩扛的方式带着各种商品来俄做买卖。当时往返于北京-莫斯科的国际列车满载中国货,往往还没到达目的地就已清空——每一停靠站的站台上都挤满了俄罗斯抢购者,价格低廉的中国服装、鞋类、日用品等在俄远东遍地开花,并延伸到西伯利亚乃至俄欧洲腹地沿线。
  正是这样的“淘金热”,吸引了大批河南、福建等地的客家人前来“抢滩”,其中不少客商前身是“留学生”。“1992年我高中毕业后来到莫斯科,是当时莫斯科第一批自费留学生。每到冬天,我们就让‘北京倒爷’发皮夹克过来,顶着大雪拿去体育场摆地摊卖,一天能赚三四百美元。”河南郑州籍客商、俄罗斯中国中原商会会长马强说,很多留学生起初只是为了赚生活费和学费,后来看到生意好做、钱好赚,干脆就不读书了。“当时倒买倒卖,一个月能赚三四千美元,吸引力太大了。”马强说,客属地区的华人带着“中国制造”敲开了俄罗斯的市场大门。
  李裕泰也正是在“倒爷”时代,开启了自己的“贸易之旅”。“1993年我开了两个外贸公司,专门负责从中国进口鞋、帽、羽绒服等日用品到俄销售,所有产品都供不应求。”李裕泰说,仅用了3年时间,他就赚到了两个小孩读书的所有费用,并在莫斯科买了2000多平方的地皮盖起了别墅。
  随着时代的发展,交通的便利,梅州、江西、福建、河南等地赴俄的客家人也越来越多。除了少部分来俄求学之外,大部分都在从事商贸活动,涉及贸易、运输、生产加工、建筑以及服务等各个行业。据了解,在1998年之前,莫斯科先后出现了10多座“中国楼”,几乎每一栋都住有600多个福建和浙江商人,均从事日用品零售批发。2000年,俄罗斯梅州籍侨胞约有500人,主要从事经贸活动,少数经营餐馆、中草药和种植园等。
  记者了解到,直到现在,在俄罗斯远近闻名的独联体中最大的批发商贸城——莫斯科零售批发中心,有8000个摊位在经营着服装、墙纸和日用品等,其中近一半由福建和河南等地的客商承包租赁;同时逐步形成了以莫斯科为中心,辐射中亚和大半个欧洲的中国商品销售网络。


华商聚集的莫斯科零售批发中心

  成立商会客商抱团发展
  齐心协力推动经文交流
  2009年,对于所有在俄商人都是特别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客商转折的一年。那一年,华商在莫斯科最大经营场所、被中国人称为“一只蚂蚁”的集装箱市场被俄罗斯政府强制关闭,很多华商的货物被没收。
  “2009年,大市场的突然关闭对我冲击很大,让我觉得奋斗了几十年的自己,一夜回到解放前。”马强告诉记者,当时他在大市场担任中方翻译,也购买了几十个店铺,仅店铺年收入便可达百万人民币。市场的突然关闭,一切化为乌有,损失惨重。
  正是看到了俄罗斯市场“灰色通关”的“戏剧性”,也深谙中国产品在俄罗斯市场的“潜力”,马强决定在莫斯科创办属于华人自己的企业——俄罗斯凯立德国际贸易公司,经营中国造的墙纸、灯具、圣诞礼品等轻工产品,使中国造的产品“本土化”。公司成立8年来,马强凭着客家人的诚信、勤奋,带领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如今已成为唯一一家可在俄做直销的中国企业,其产品以每年几倍至几十倍的速度增长,销售市场也从俄罗斯拓展到了独联体国家。仅墙纸领域,该公司在俄就拥有500个经销商。
  在做大做强企业的同时,马强还以商会平台为中心,把客家人聚集起来,形成一个集体。“平台可以团结、维护在俄华人的合法权益,帮助华人协调各种内外部关系,让客商在俄国有个‘家’,也让俄罗斯人感觉到华商不再是一盘散沙,而是一个整体。”他筹备成立的俄罗斯中国中原商会目前有200多名会员,大部分是旅俄客商。
  记者了解到,客家人在为俄罗斯社会经济贡献一份力量的同时,心系祖国,促进中俄文化经贸交流。近年来,商会先后促成了湖北省襄阳市和河南省三门峡市与俄罗斯科斯特罗马市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梅州-莫斯科经贸文化联络处建立,在这些框架下推进两国文化、经贸、教育合作。
  “现在国内有朋友来俄做生意,都是先找到商会等平台,便能更快地了解熟悉俄罗斯市场。”福建泰宁籍客商戴大诚说,前不久他刚介绍在厦门经商的泰宁籍客商黄水权通过商会抱团开发俄罗斯市场。记者采访获悉,梅州-莫斯科经贸文化联络处也积极帮助对接留学教育、进口木材、出口陶瓷等,对两地经贸文化交流合作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责任编辑:周旋 | 返回首页   复制网址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资讯
精彩图文
网友推荐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中国官场人员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即使是表现良好,每5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都不错过而逐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驼衰人(丢人,丢脸);叼囊径(生气的意思);密柴头(骂人没用废物!)。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人的家常美食

上线不到一年,梅州本土美食视频“我是马小坏”在西瓜视频的粉丝已激增至89.1万,跻身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