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LOGO
搜索

山歌大师余耀南:客家香格里拉走出来的大师之路

山歌 | 2017-11-28 15:58| 查看: 5465| 评论: 0| 原作者: 梅州日报
摘要: 余耀南1938年生于马来西亚,2岁时为躲避战乱跟随母亲回到了家乡大埔县青溪镇长丰村,也就是在这里开启了他精彩的山歌艺术人生。“母亲是位佛教徒,经常会在家念诵佛经,特别的旋律总能引起我的兴趣,为缓解生活的艰 ...


山歌大师余耀南为笔者演示拿手绝活打竹板

  山歌大师的“启蒙”时期
  冬日的早晨,太阳暖暖地照着大地,带着好奇与仰慕,笔者走入了享誉海内外的梅州“山歌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余耀南的住所,探访其与山歌结缘精彩的传奇人生。虽然他年届八十,但矫健的步伐、爽朗的笑声、清晰的谈吐,让人觉得他只是个“超龄”的年轻人。
  余耀南1938年生于马来西亚,2岁时为躲避战乱跟随母亲回到了家乡大埔县青溪镇长丰村,也就是在这里开启了他精彩的山歌艺术人生。“母亲是位佛教徒,经常会在家念诵佛经,特别的旋律总能引起我的兴趣,为缓解生活的艰辛,母亲还会在家唱起山歌解闷,有时候这就成为了我的催眠曲。”余耀南说,在农村经常会有一些要饭的乞丐光顾,而为了混口饭吃他们也会掌握一些特殊的技能,手拿竹板、唱着山歌挨家挨户乞讨。当时调皮捣蛋的他对那动听的歌声和能打出不同旋律的竹板倍感兴奋,总会跟在他们后头聆听模仿,逢年过节村里请木偶剧团唱戏、农户红白喜事表演都成为了他模仿的对象,长期的耳濡目染让记忆力超群、颇有唱歌天赋的他很快凸显了自己的才能。
  11岁时,余耀南便因山歌演唱“天分”突出被学校的宣传队挑中,常常下乡表演,此后的初中、高中阶段,他一直都是学校的文艺骨干,并开始学习自己创作山歌,成为山村里的“小名人”。20岁时,余耀南遇到了他艺术生涯的重要老师张照英,就是这位左手残疾、曾经靠乞讨为生的小学教师,教会了他创作山歌和五句板的基础知识,并成就了后来他在即兴山歌、打竹板上的造诣。当时他在县里“白玉歌剧团”工作,经常会外出演出,从那时起,余耀南总会怀揣一个小本子,当听到别人唱了一首好山歌,或讲出了一句生动俗语、一件有趣的故事,他便会记录下来。
  好习惯练就个人山歌特色
  1963年大埔县成立了一支“三人曲艺队”,余耀南成为其中一员,各地演出的经历,让他得到不少交流学习的机会及丰富的创作素材。记录,成为了他周而复始的工作,经长年累月的积累、学习、模仿、交流,余耀南掌握了各种山歌腔调的唱法,使他的山歌具有“群众化、口语化、双关语”等特色。
  在采访中,余耀南亲自为笔者表演了他的拿手好戏:打竹板。只见他右手一块、左手三块,四块竹板在他手上变化击打出各种声音和节拍,短短几分钟内就为笔者演示了平板、七星板等竹板打法,舞得有声有色。他用竹板模仿的声音无不惟妙惟肖,边唱边打,各种板眼和花样,令人拍案叫绝。或许很多人都不知道,他这拿手绝活是从民间盲眼乞丐那里“偷”学来的。当年为打好竹板,物资十分匮乏的年代余耀南还经常偷偷地把家里的“珍稀品”猪油、白糖拿出来“犒劳”他们,请求他们教他打竹板,正是因为执着、勤奋,他的竹板越打越“精”。
  余耀南还有一个在梅州数一数二的绝活,那就是“即兴山歌”,早在1990年参加梅州市政府组织的山歌斗歌擂台赛的时候,他与山歌大师周天和的斗歌逸事广为流传,在高手如林的比赛现场,他一路过关斩将,夺得第二名。采访期间,余大师还不时即兴唱起他的山歌,一个简单的词汇他都能编唱出自己的山歌韵味。他告诉笔者,之所以能“出口成歌”,一方面是靠平时的积累,博览群书、关心时事,即使是现在的耄耋之年,他也坚持这个习惯;另一方面就是他随时有记录的习惯,遇见有趣新鲜的东西和事情都会把它记录下来,随时有素材可以“为歌所用”。
  在笔者询问余大师自己个人山歌特点的时候,他给了笔者 “唱、做、念、打、写、讲”六个字,唱即是能掌握各种腔调的演唱技巧,不管是山歌还是民歌都能很好地驾驭;做即是能演戏,正角、反角转换游刃有余;念就是念快板,能随编随唱;打就是打得一手好竹板,平板、七星板、单窑板令人拍案叫绝;写即是擅长文学创作,山歌、小戏、五句板、双簧、相声屡获佳绩;讲就是能说一口好故事,民间俚语、故事传说都不在话下。余大师告诉笔者,退休后他也闲不住,每天都要出去转转,找老人聊天、唱山歌,家门口的小花园就是他牵头搭设起来的,每天他都会在这儿开设“百家讲坛”,邻里们总是被他逗得哈哈大笑。
  以山歌的传承和发展为己任
  作为山歌一代名师,余耀南一直十分注重山歌的传承和发展。无论是名噪一时的阶段,还是在“文化大革命”的起伏跌宕时期,或是在退休安享晚年的时刻,他都没有放弃过对山歌事业的执着追求,一生以搜集山歌原始资料、创作和演唱山歌艺术节目、培养山歌文艺骨干为己任。
  2006年,梅州客家山歌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余耀南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009年他开始正式收徒,目前人数已达22人,遍布大埔、五华、兴宁、深圳、陕西、台湾等地,“山歌皇后”徐秋菊、“山歌大师”钟柳红等名人大师都接受过他的指点。对于诚心前来求教的学生,余耀南都会毫无保留地传授,其中不少学生是从港澳台和新加坡、澳大利亚、泰国等地区和国家慕名而来的。前几年,他在大埔的小学开设了山歌培训班,向年轻一代传授知识。深圳交响乐团顾问、广州星海音乐学院的客座教授……大江南北都留下了余大师的天籁之音。
  从艺几十年来,他创作了丰富的山歌、曲艺作品,家里摆满了各种获奖证书,从文化部到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应有尽有。他整理编辑出版了《大埔俗语、歇后语、谚语精选》《大埔民间故事传说笑话集》等,其中《客家山歌知识大全》(合著)、《大埔情歌杂歌精选》分别获得省鲁迅文学奖民间文艺奖和省首届文艺著作二等奖;说唱《豆腐夫妻》获全国曲艺汇演创作、表演、音乐、伴奏四项鼓励奖,小戏《老情》和山歌表演《看妹子》获省业余文艺创作一、二等奖……余耀南突出的文艺贡献引起了中央电视台的注意,2004年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特地到大埔拍摄了余耀南的创作活动。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责任编辑:周旋 | 返回首页   复制网址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资讯
精彩图文
网友推荐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中国官场人员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即使是表现良好,每5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都不错过而逐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驼衰人(丢人,丢脸);叼囊径(生气的意思);密柴头(骂人没用废物!)。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人的家常美食

上线不到一年,梅州本土美食视频“我是马小坏”在西瓜视频的粉丝已激增至89.1万,跻身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