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LOGO
搜索

客家山歌剧“非遗”价值的再认识

山歌 | 2018-7-20 11:23| 查看: 4705| 评论: 0| 原作者: 梅州日报一客都文譚 胡希张
摘要: 客家山歌剧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在全国现有戏曲剧种中可能是绝无仅有的,它的学术价值,应该是非常高的。

大型山歌剧《红百灵》。
  梅州市客家山歌剧“申遗”成功,列入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梅州人盼望多年的梦想终于成真了。
  人所共知,能不能成为“非遗”保护项目,它的价值如何是个关键。回想在“申遗”过程中,对于客家山歌剧作为“非遗”的价值,除了指出艺术价值和传承价值之外,重点放在人文价值,强调它是客家人的代表性剧种,拥有上亿热爱它的观众。
  最近,由于写别的东西,笔者突然联想到,客家山歌剧的形成过程,正是我国传统戏曲形成过程的一次生动的展示,便觉得这才是它最值得保护的价值。这个问题要从木偶戏说起。

木偶戏 
  木偶戏又叫傀儡戏。说起傀儡戏,人们就会联想到儿童,以为它是个上不得大堂的小剧种,不能跟京、越、粤、潮、汉这些大剧种比肩梨园。其实,这种看法大错特错了!殊不知傀儡戏才是所有传统戏曲中的大哥大。如果在同一个场地有几个不同剧种搭台演出,其他剧团要先主动上门拜访傀儡剧团;傀儡戏没有开演,其他戏曲不敢响锣;傀儡戏没有收场,其他戏曲不敢停锣;傀儡戏还具有驱除邪煞的功能,其它任何剧种则没有。这是梨园的行规!为什么?因为傀儡戏是“戏曲之祖”。
  中国傀儡戏历史悠久,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具有表演功能的剧种。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偶戏的表演;西汉墓中就有悬丝傀儡(提线木偶),东汉应邵《风俗通》载:“时京师宾婚嘉会,皆作魁櫑(傀儡),酒酣之后,续以挽歌”;三国时已有偶人可进行杂技表演;隋代则开始用偶人表演故事。而戏曲(人戏)延至唐代的“参军戏”才算有了中国最早的戏曲形式。简单地说,所谓“戏”,就是化妆表演故事,最早是傀儡扮故事中的人物表演故事,以后才逐渐发展到以人扮故事中的人物表演故事,即“戏曲”。所以,傀儡戏有“戏曲之祖”的称谓。
  客家山歌剧发轫于提线木偶剧,它的由“偶”到“人”的发展过程,正好再现了由傀儡表演故事发展到以人表演故事这一中国戏曲的形成发展过程,这在全国现有戏曲剧种中可能是绝无仅有的,它的学术价值,应该是非常高的。我以为,凭着这一条,客家山歌剧就够条件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大家为此而继续努力吧!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责任编辑:郭佳佳 | 返回首页   复制网址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资讯
精彩图文
网友推荐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中国官场人员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即使是表现良好,每5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都不错过而逐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驼衰人(丢人,丢脸);叼囊径(生气的意思);密柴头(骂人没用废物!)。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人的家常美食

上线不到一年,梅州本土美食视频“我是马小坏”在西瓜视频的粉丝已激增至89.1万,跻身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