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LOGO
搜索

文化之乡梅州:沧桑古塔悠悠情 百年客家文风名

国内 | 2018-11-8 09:57| 查看: 5116| 评论: 0| 原作者: 南方日报 黄思华 何森垚
摘要: 文化之乡梅州,沧桑古塔悠悠情,百年客家文风名。
  
  沧桑古塔悠悠情 百年客家文风名
  位于梅州城区的千佛塔。

  沧桑古塔悠悠情 百年客家文风名
  梅县区松口镇元魁塔。

  沧桑古塔悠悠情 百年客家文风名
  建于清朝嘉庆十九年(1814年)的兴宁文峰塔。

  “万家烟火外,一塔俯中流。潭水闲闲去,江天无限秋。云深归鸟路,风紧打鱼舟。岂不蒲团恋,钟声晚寺浮。”这首诗中所描述的是梅州市梅县区松口镇元魁塔倒影下的江天美景。

  在梅州诸如元魁塔一样的古塔有不少,大多临江而立,也有一些建于山边,或守护在村口要道,种类形形色色,成了文化之乡的一处独特风景。

  古塔不仅是一个地方的标志性建筑,也寄托着无数游子的思乡之情。梅江作为韩江的最大支流,曾经是闽粤赣边山区连接海洋的第一通道,而松口镇火船码头是梅州走向南洋和印度洋的第一港,无数客家人为了生计,坐着船外出谋生。对他们而言,隐隐可见的高塔是离家的最后一瞥,或许也是回来时的第一眼家乡。

  崇文重教

  古塔多为彰显文风而建

  在梅县区松口镇铜琶村文昌阁内,存放着一张100多年前的元魁塔旧照。照片里,元魁塔在梅江与松江的交汇处默默伫立,仿佛俯瞰着塔下松江水上飘荡着的船舫。周围的山林还没有如今那么茂密,塔下也没有可供人拾阶而上的扶梯。

  “这应该是比较接近于建成元魁塔之时的画面了。”负责打理这座古塔的黎先生说。400年前,在建造设备不发达、资金有限的情况下,邑人吏部侍郎、翰林学士李士淳带着村民历时10年才将这座远近闻名的元魁塔建成。

  李士淳家名李二何,为明崇祯元年中第18名会魁,人称“岭南夫子”。据说,当时李二何中解元后,曾先后四次上京会试都受挫了,便专门请教高人。高人到了李二何的家乡一看,觉得松口之梅溪出口处“山川文峰欠佳”,便建议他建一座塔,可聚集文气。

  于是,李二何在村民的支持下,于明朝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开始建塔。最初,这座塔被取名为“松口塔”。碰巧的是,在塔建成的那一年,李士淳即中会魁。为彰显文风,李二何便将此塔改名为“元魁塔”。“元,是第一名的意思,就是希望家乡此后人才辈出,文风鼎盛。”梅县区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原馆长朱迪光说。

  元魁塔底的正门两旁还有李二何亲撰的对联:“澜向阁前回,一柱作中流之砥;峰呈天外秀,万年腾奎璧之光”,这也表达了李二何倡建这座塔之时,对家乡寄予的美好愿景。后来,隐居的李二何重修松江书院,亲自教学,培养了诸多学生。正如对联所希望的那样,从此松口文风大振,人才辈出。

  据统计,明清时期松口镇出了4位翰林、9位进士和诸多举人,如号称“经学博士”的吴兰修、翰林温仲以及被称为一门三进士的饶应坤、饶轩、饶轸三父子等。书声遍于闾巷,教化流布旷野。

  “其实,塔只是一种象征。因为这座塔是为纪念李士淳中会魁而改名为‘元魁塔’的,所以该塔又是梅州‘文化之乡’崇文重教、彰显文风的象征。”朱迪光认为。同时,元魁塔也成为不少学子心中的“圣地”,赴考之前过来祈祷许愿,希望不负众望,一考中举,继而进士及第。

  在文教兴盛的梅州,散布着不少诸如此类“文峰塔”。如平远县仁居镇的仁居文峰塔,由邑贡生丘廷芳所倡修,为五层实心尖顶塔,犹如一支毛笔高高耸立,故名文峰塔,其周围古木森浓,苍翠欲滴,为平远老县城八景之一;还有建于清朝嘉庆十九年(1814年)的兴宁文峰塔,相传建塔前,兴宁近三十年未占科甲,县令仲子履认为山川文气不足,倡导主持兴建此塔以兴文风……

  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副院长肖文评介绍,古时,一些体现文风之意的古塔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来此吟诗作对,比如元魁塔旁的文昌阁,有一段时间便成为文人游客聚会的地方。

  在梅州,“秋老凭栏眺八方,骋怀游目送斜阳。江山淘铸英雄辈,民族增辉日月光”中的蕉岭文福古塔,以及“塔为笔,天为纸,云为墨,河翰为砚池,日圈星点,乐观大快文章”的狮雄山塔等……这些古塔巍然屹立,临水听风,静静地看着塔下人来人往的盛景,也留下了梅州文人临水而吟的壮美诗篇。

  独具一格

  建筑工艺凝聚客家智慧与文化

  塔,是一种文化象征,也是一个地方的标志建筑。在梅州,古塔平面以方形、八角形居多,层数一般为单数,用木、砖和石等材料建成。其类型有楼阁式塔,如蕉岭文福古塔、高思水口塔;还有金刚宝塔,如千佛塔,以及密檐塔和墓塔等数种。客家先民向中原迁居南方,具有特殊的客家文化和习俗,明清以来建了不少各式各样的古塔,其中多为楼阁式塔。

  “华城古迹长乐宫,狮雄古塔在城东;西边有座城隍庙,东征遗址落城中。”这是流传于五华县华城镇的一首民谣,唱出了千年古邑的厚重人文历史。狮雄古塔是梅州市保存最好的明代造塔之一,1989年6月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这座古塔建筑以其久远、塔高、 雄厚而闻名,工艺也极其讲究。”据华城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狮雄山塔为平面八角形的九层楼阁式砖木塔,高35.5米。塔阶为“壁内折上”,各层塔里各层开有拱形或火焰形窗,出檐构件工艺精细,风格独特。

  关于狮雄山塔的建设,还留存着一个未解之谜。据说,此塔塔顶“葫芦督”全是由生铁铸成,至少有两千斤重。然而,在389年前建造狮雄山塔之时,既无现代化装备,更无大型机械吊车,古人是如何将这笨重的“大铁帽”搬上30多米高的塔顶安装的,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

  站在塔下仰望,只见狮雄山塔坚实浑厚,雄伟壮观。塔底用石砖砌筑,塔身用青砖砌筑。塔门额嵌着一块“万代瞻仰”的题额,据说由建塔时的长乐县令詹子忠所撰。走进塔内,沿着蜿蜒的阶梯走上第八层,站在平台上可尽收狮雄山风光。清代五华诗人张铁珊曾为塔题联:“山作屏,地作毡,月作灯,烟霞作楼阁,雷鼓风箫,长庆升平世界;塔为笔,天为纸,云为墨,河瀚为砚池,日圈星点,乐观大块文章。”

  据了解,狮雄山塔由明万历年间的守道蔡国炳、署县事通判蒋杞和县令詹子忠倡建,历经五年建成。这座塔建成后,山与塔倒影河中,尤其春季景色宜人,“塔冈春涨”便成为古长乐八景之一。明朝长乐县佥事雍澜游览后,曾赋纪游诗:“塔冈浮高俯入湾,流霞沉碧撼三澜。泛槎何处寻仙子,消息盈虚指顾间。”

  除狮雄山塔这类楼阁式砖木塔外,梅州地区还有一种密檐塔。蕉岭县南礤镇的石寨青云塔,便是一种客家地区少见的密檐塔。据说,此塔建筑形态独具一格,整座塔没有屋檐;从外望去,塔身也不见分层痕迹。它矗立于峭壁,青云直上,气冲九霄,故称青云塔。

  这些形形色色的古塔,凝聚了客家人的汗水与智慧。从砖木到石材,从佛塔到风水塔,从圆形到方形到八角形,它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和发展,并不断为城市、山川、庙宇添姿加彩。

  寄托乡愁

  古塔悠悠成标志性景观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代被人们寄予美好寓意的塔,在用途上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如成为人们休闲娱乐之地或往来船只引航的标志,还有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登高望远功能。尤其是在唐宋以后,登塔之风更盛,就如西安大雁塔的“雁塔题名”,成了文人学子追求向往的美事。

  同时,古塔还有装点河山,美化风景的作用。“在客家地区,不少地方盛名的‘四景’‘八景’里面,古塔常常被作为一景,也常常作为文人墨客吟诗作对的对象。”肖文评说,许多古塔也成为一座城市,一个地区的象征。

  后来,古塔还成为客家人对唱山歌的素材。一些热爱山歌的客家人,辛苦劳作之余,便在古塔旁边的阁楼、凉亭对起山歌来。围绕着古塔的传奇故事,你一句,我一句,歌声悠悠从山林中传来,清脆又动听。

  在战争年代,塔还被用以观察敌情。“塔不但高大而且隐蔽,还可以住歇,作为观察敌情,防御射击都能发挥极大的优越性。”肖文评说,在蕉岭、大埔,有一些塔是建于村口要道。村民登上塔顶,极目四望,四面的山水形势尽收眼底,一目了然。

  “梅水徊环之处,临大江枕凉山,岗峦起伏如蛟龙探首,狮象对峙为锁江门户……” “元魁塔建造的位置,在流经铜琶村的梅江河北岸,也就是在具有丹霞地貌的凉伞岃顶的山崖咀上,这里地势险峻,常常有船只发生事故,因此古塔在航运繁忙之时还起到了导航引渡的作用。”肖文评告诉记者。

  “点燃八百灯龛火,指引千帆夜竞航。”由于古塔高耸挺立,很远就能看到。船夫看到元魁塔后,便明白将要经过险峻地带,会更加小心驶船。因此,许多古塔成为港口码头的重要标志。

  同时,元魁塔还离松口最大的“火船码头”不远。近代松口镇火船码头,是梅州客家人走向南洋和印度洋的第一港。那时候,梅州还没有发达的陆路交通,当地人离乡背井,乘船出洋谋生或回国返乡的人必定要从元魁塔旁边的松江而过。码头上千帆竞发,商旅不绝,熙来攘往的行人从这里出发,奔向蔚蓝的大海。

  古塔悠悠,演绎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述说着一幕幕难忘的历史。“记得在我小时候,家里的客厅挂着一张照片,照片里的松口元魁塔高高耸立,父亲常指着照片对我们说,不管自己身在何处, 要记住这就是我们的家。”广东省政协常委、香港裕华国产百货有限公司总经理、香港梅州联会会长余鹏春说。多少年来,这座象征家园的古塔一直矗立在海外赤子心中。因此,在梅州近代华侨史上,元魁塔也成为海外游子萦怀桑梓的“乡愁”象征。

  元魁塔▶▷梅县区年代最为久远的古塔

  元魁塔位于梅州市梅县区松口镇以东八里之铜琶村,梅江河北岸,为明末翰林学士、东宫侍讲李士淳倡修,始建于明朝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历时10年,崇祯二年(1629年)落成。该塔先后于1987年确定为梅县区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确定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元魁塔,是梅县区年代最为久远和保存完整的古塔。该塔平面布局为八角形,依照传统建造塔层为奇数,是一座仿楼阁式的9层(含塔刹)砖石塔。整塔除塔基和首层用花岗岩石砌筑外,其余皆为青砖砌筑。首层檐裙为30厘米,环外塔壁裙彩绘麒麟、鳄鱼、鹿等飞禽走兽吉祥物。

  塔身每层均用青砖砌成犬牙状出檐,各层均交互设置4个券式瞭望窗和采光孔。第八层檐上设有砖砌平座、栏板,可供游人环塔凭栏眺望。元魁塔自下而上逐层按比例递减,塔檐逐层收缩,塔顶置生铁铸双葫芦塔刹,立面形成中轴对称的双弧线而显俊秀。尤其塔选址建于江河山崖边,形成了强烈的落差对比,使元魁塔更显高耸挺拔。

  狮雄山塔▶▷以其久远塔高雄厚而闻名

  狮雄山塔在五华长乐县城(今华城镇),建于公元1612年,又称长乐古塔。此塔颇具明代建筑艺术风格,以其久远、塔高、 雄厚而闻名。1984年被列为五华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6月19日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列为第三批省级重点保护文物。

  塔基用花岗岩石砌筑,塔身用青砖砌筑,二至七层造有木棚,每层皆有火焰形窗口,用以通风采光。第二层为平座其余每层内有假平座,每层出檐均为人字形斗拱出跳。塔身上用火砖砌成一百五十级螺旋式台阶,从底层通往八塔,塔门顶嵌有知县詹子忠的“万代瞻仰”阴刻石匾。

  明清期间,每逢中元节,从农历七月十一日晚始至十六日,当地百姓在塔前五显大帝举办醮会。醮会间,参醮者在各姓祖先宫设坛祭祀。山头还搭起戏台。层层塔角点灯,大摆山歌擂台,龙川、紫金、兴宁等各县山歌手与本地歌手曾在这里大赛客家山歌。

  文福古塔▶▷蕉岭县古塔建筑艺术上的宝贵遗产

  文福古塔,在蕉岭县文福镇路亭岗,又称路亭古塔。这里,原有一座明代建筑“路亭庵”,于清朝道光三年(1823年)竣工。塔平面八角形,七层楼阁式砖塔,高34米。塔腔为壁内折上式,楼梯112级直达第七层,第七层有栏杆约1米高,供人登高眺览。每层有4个方窗,外围内三层砖块作成齿轮形装饰,有万寿花纹。顶端有2米高的宝葫芦形塔刹。塔门用花岗岩石垒成,内面每层用青砖拱成,用木料作梁架。

  塔内有《登文福古塔抒怀》题壁诗一首云:“秋老凭栏眺八方,骋怀游目送斜阳。江山淘铸英雄辈,民族增辉日月光。文信海洋经战地,若夫丹九忆勤王。缅怀历代诸英杰,青史名留姓氏香。”此塔结构坚固,施工细巧,造形美观,是蕉岭县古塔建筑艺术上的宝贵遗产。1985年2月,公布为蕉岭文物保护单位。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资讯
精彩图文
网友推荐
中共平远县委书记宋才华一行莅临广东省平远 中共平远县委书记宋才华一行莅临广东省平远商会座谈交流

8月11日下午,中共平远县委书记宋才华一行在前往香港、深圳、南沙调研考察后,立即赶

“成都东山的河源客家人”之一 “成都东山的河源客家人”之一

洛带镇 张氏是该镇第二大姓,有1600余人。入粤始祖张清贵和张参。张参后裔于明嘉靖2

习近平总书记:你们客家人很好的! 习近平总书记:你们客家人很好的!

中央为了表扬港澳各界为国家改革开放40年作出的贡献,2018年11月12日上午,习近平主席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