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LOGO
搜索

技艺传承任重道远:记非遗项目“横江重纸”的前世今生

文艺 | 2019-1-18 11:20| 查看: 1997| 评论: 0| 原作者: 赣南日报 李方圆
摘要: 据记载,石城县的横江重纸以“明如玉,质如扣”闻名于世,又名玉扣纸,素有“石城不出名,横江传千里”之称。

横江重纸。温礼明 摄

  据记载,石城县的横江重纸以“明如玉,质如扣”闻名于世,又名玉扣纸,素有“石城不出名,横江传千里”之称。2017年11月,石城横江重纸古法造纸技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近日,记者深入石城横江镇、赣江源镇等地采访,寻觅横江重纸的制作场景,感知过去的文明。

  繁琐复杂的制作工序

  “横江重纸具有洁净、细嫩、光滑、韧度强、耐水性好、能抗虫蚀,保持数百年不变质的优点。”今年73岁的赣江源镇桃花村村民陈过房向记者介绍,横江重纸书写效果可与徽宣相媲美,价格却不及其一半,还独具防壁虎的功能。过去,这里家家户户每年都要购买相当数量的横江重纸糊墙壁。

  “早在宋代,桃花村就从长汀引进了质量粗劣、厚而不耐的造纸技术。”同行的石城县文化馆馆长黄暮云介绍,经过当地纸农的长期实践,发现了一种性辛辣汁粘胶的“蓝叶”。纸浆渗入了“蓝叶”汁,经过优化造纸技艺,生产出的纸张不仅光洁美观,而且坚韧耐用,又能防止虫蚀,故名“椒纸”。其有长行纸、玉扣、官堆等称呼,后统称横江重纸。

  “横江重纸制作繁琐而复杂,需经过砍竹麻,削竹麻、腌麻、剥竹麻、踏麻、加蓝打浆、操纸、焙纸等工序。”陈过房告诉记者,竹麻砍倒后,架马削青皮、开竹片、扎把、挑麻,再放置进湖塘。每放一层竹麻,就在其上撒一层石灰。约30天后,将竹麻清洗一次,然后又放满清水,再浸泡四个月后,放干水,下湖剥竹麻。剥去竹黄,然后榨干,再挑到纸寮中,将反复浸泡过后的竹片踏成竹浆状为止。最后把竹浆放入槽坊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用竹笊捞掉竹丝,倒入“蓝汁”,用木棍搅成无粒状稀纸浆水即可。接下来是操纸。先把纸浆中的水漏去,再把纸浆反扑到榨板上,然后榨干水分,最后抬到纸桌上,进行开纸。第二天,将分开的纸坯刷于焙墙壁上,刷平整后,焙干撕下,放在铺板上,由师傅进行裁切好,最后卷纸扎上青竹皮条,即成重纸。

  沧桑变幻的兴衰历程

  《农工商矿纪略》有记载:“石城县素以造纸为业,纸料尚称坚白,未停科举以前销路甚广,昔年出口,不下百万之数”,由此可见当时石城纸业制造之盛。黄暮云介绍,清乾隆时期,横江重纸已闻名中外,至清末民初,横江地区仍有纸槽207家,年产土纸2.1万担。抗战时期,纸槽发展至371家,从业者2016人,年产纸5万余担,横江重纸的生产进入了另一个春天。1951年石城县成立国营横江手工造纸厂,共经营纸槽74家,年平均生产土纸207吨,产值21.5万元,产品畅销日本、印度、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和港澳地区。

  “过去,村里人会不会造纸,是家庭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影响当地人择偶的重要指标。”陈过房告诉记者,因此,当地人从小就参与造纸、学习造纸的技艺。

  “进入20世纪80年代,由于机制纸的发展和市场的开放,传统手工纸的发展陷入困境,建在竹山上的纸寮由于成本和污染问题而停产倒闭。”横江镇宣传委员温晴告诉记者,当地引入造纸机械后,原料从竹麻改为芒杆、稻草生产,因此纸品质量有了变化,跟以往横江重纸已经不是同一种纸品。

  任重道远的技艺传承

  据石城县文化馆副馆长李建梅介绍,为抢救横江重纸等传统文化,2006年开始,该县就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面普查工作。目前,他们编纂了相关文字资料6册共计15万字,对横江重纸等102个非遗项目进行录音录像,并将所有普查形成的文字、音视频材料全部录入电脑,对录入的数据实行专人管理。

  “要保护和传承手工造纸技艺,就首先要保护好、培养好造纸户和传承人。”石城籍学者、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专业博士温小兴认为,地方政府应对传统手工造纸的生产情况进行普查,对造纸户和传承人进行认定登记,对现存的造纸户和传承人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偿,解决造纸户和传承人的生存问题,并以适当的经济刺激调动手工造纸户的积极性。其次是鼓励造纸户和传承人申报省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鼓励他们招生传艺,并采取各种奖励措施鼓励年轻人学习这些传统的手工技术,解决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后继乏人的问题。

  温小兴认为,乡土教育是爱国爱家教育的重要内容,当前各级政府和教育机构可将传统手工造纸技艺以图文并茂,浅显易懂的形式编入中小学乡土教材,引入中小学课堂,让学生从小就接触传统手工造纸技艺,也可以邀请传统手工造纸的传承人走进中小学课堂,现场演示和表演,培养青少年对客家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还要让传统手工造纸技艺进博物馆、进村史馆,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到客家传统手工技艺的魅力,使客家传统手工造纸得到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认可和支持。”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资讯
精彩图文
网友推荐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中国官场人员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即使是表现良好,每5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都不错过而逐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驼衰人(丢人,丢脸);叼囊径(生气的意思);密柴头(骂人没用废物!)。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人的家常美食

上线不到一年,梅州本土美食视频“我是马小坏”在西瓜视频的粉丝已激增至89.1万,跻身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