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LOGO
搜索

海南文昌:孝老爱亲传佳话 客家生根百年茂园

国内 | 2019-1-22 14:42| 查看: 3385| 评论: 0| 原作者: 海南日报
摘要: 在文昌市公坡镇,一个百年古村——茂园村,成为我省琼东地区远近闻名的村落。

文昌茂园村敬老典范

文昌茂园大团聚

文昌茂园村民居

  在文昌市公坡镇,一个百年古村——茂园村,成为我省琼东地区远近闻名的村落。它的出名不在于这个村庄建设得有多么富美,事实上茂园村的风貌也仅仅算得是古朴田园,但特殊在于,百年前从大陆飘洋来此扎根、仅有20余户的茂园村人,一百多年来,竟传承了多达数以百计的孝道爱美德故事。

  从困苦迁徙中走来

  茂园村位处过去经济较为滞后的文昌市公坡镇,曾经一度是贫困村。近年来随着镇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推进,有了改观,但谈不上富庶,保存着自然古朴的风貌。

  茂园村的历史,已有百年余。村中长者介绍,茂园村人最早不是本地居民,是从福建漂洋过海来到文昌定居的客家人。

  客家的先民是中原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经历了五个时期的大迁徙。就在客家人不断向西、向南的第五次大迁徙(约清末时期)途中,客家一簇韩姓的族人,在海上迷失了航向,船上一家兄弟,以为在此命丧大海,突然海上刮起季风,将船舶吹向了东南方向,九死一生,大海的风浪竟将韩姓族人意外吹到了海南岛文昌海域,韩氏兄弟在文昌北部岸线登上了一片荒芜的陆地。

  茂园村客家韩氏族人的生存环境并不理想,他们先在锦山落脚后,因为兄弟众多,后代繁衍生息,规模不断扩大,土地却变得十分有限,人多争地。其中的一位韩姓兄弟决定带着自己的家人继续向腹地进发,迁移到了今天的文昌市公坡镇境内,在靠近一处悠长溪水(今白溪)的河畔旁落了脚,于是就有了茂园村。

  孝道美德传递百年

  两对夫妻照顾村中10位老人的故事传为佳话。村民韩琼丰、赵伯姬和韩秀元、符秀颜两对夫妇没有读过太多的书,不善言谈,但两对夫妇多年来无偿伺候宗族里的10位老人。

  韩琼丰夫妇一共要照顾6位老人,这些老人,有的是年轻时侨居海外,晚年希望回到茂园村“落叶归根”;有的是其亲人侨居海外,自己一人留守在茂园村无人照料;有的是一辈子待在村里,却没有子女的孤寡老人。

  事实上,韩琼丰夫妇并不是年轻力壮、精力充沛,他们也进入了花甲之年,但面对眼花耳聋的高龄老人,心里放不下。“辛苦一点,也不能让老人受罪,他们的子女不在身边,我们就是他们最大的依靠。”韩琼丰说。

  而韩秀元夫妇,也要照顾村里的4位高龄老人。叶金蓉是韩秀元的婶婶,她的亲人前些年都已侨居香港,只有她还留在茂园村的老宅里生活。

  叶金蓉90岁那年,走路时不慎摔倒造成骨折,手术后卧床不起,吃喝拉撒都在床上,韩秀元夫妇把叶金蓉当做自己的亲生母亲来伺候,不嫌脏,不怕累,天天为她端水喂饭,换洗衣服,悉心照顾了整整7年。

  在茂园村,年轻人为何如此“重孝”?

  韩琼丰说,是因为村里祖辈就开始流传孝文化的故事。记者从韩氏家谱上了解到,在清朝同治年间,茂园村一位叫韩升陛的年轻人学业出众,不负众望,金榜题名。但家中母亲病重,为伺母行孝,韩升陛选择延期赴任,他的孝行故事不久便传遍十里八乡,人们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他是古今少有的大孝子,并常以此故事教导子女。

  这种孝道价值观,在岁月的长河中生生不息,形成了最早的茂园村人家庭和睦、孝老爱亲的生活氛围。

  “母过溪,子当背。”是茂园村流传至今的另一则感人故事。茂园村前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过去年轻人常常在这条小溪中嬉戏去暑。但这条小溪“阻断”了远嫁茂园的符氏回家探亲的道路。

  符氏是茂园村村民韩秋华的先祖母,当年,符氏在茂园村成家安顿下来后,心里却放不下娘家患病的双亲,她常常需要回娘家照料他们的生活起居。但符氏不通水性,每次回家,儿子背着她趟过村口的这条小溪,年复一年,从未间断,这则故事传颂乡里,成为美谈。

  这条小溪,不仅给符氏造成不便,由于村民们去田地里干活,也要趟过这条小溪,所以数百年来,大家都要走一段“水路”,有时候水流较急,也给村民带来了不小的安全隐患。

  韩秋华长大后,侨居泰国,上世纪90年代,韩秋华捐款修桥,一下子拿出两万元人民币,筹建石桥,报答家乡。此后小桥建成,大家将这座桥取名为“孝子桥”。

  茂园村经济落后,百年来人多地少,祖辈们外出谋生,维持家庭生计。村民韩仲元的伯伯韩云丰16岁便到泰国打工,在一家公司负责管理账务,路途远,路费贵,很少回家探亲。60岁那年,又遭遇失业,日子过得很困苦。可即便如此,韩云丰从来没有忘记家乡,每年都会寄钱回来,接济家乡人。

  寄钱的习惯,韩云丰保持了几十年,即便60岁以后失去了生活来源,要靠别人救济、领微薄失业金生活,韩云丰依然坚定地说:“就算你们现在在老家过得比我富裕,但我是长辈,以孝传家的老传统不能丢,寄回去的钱虽然不多,却是我的一份心意。”

  韩云丰近90岁那年,想回到茂园村,但他心里却有很大的顾虑:没有子女,乡亲愿意照顾我吗?没想到,村民韩仲元马上去信说:“伯伯,您放心地回来,我会把你当成亲生父亲一样照顾。”

  韩仲元去机场接伯伯韩云丰时,韩云丰步履蹒跚,手拎一个布包,穿着一套有“30年历史”的破旧西装,非常落魄。“过去伯伯帮大家,等他老得走不动了,后辈也要学会感恩,为他养老送终。”村民韩仲元说。韩云丰就这样回到了村里,全村的年轻人都是他的子女,给予了不尽的关怀,直至去世。

  姑嫂井、孝子桥、齐心坝……小小村庄流传着非常多的美德故事。

  革命后代传孝书佳话

  在抗日战争年代,茂园村是红色村庄。村民韩乾丰(1920年-2008年)家还是有名的“堡垒户”。韩乾丰爱人的父辈和祖父辈都是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的成员。也因此,机工服务团有名的文昌籍战士何秀英也在茂园村居住过。

  村民吴月娥是党的地下交通员。家中晚辈韩秀元在回忆起当年叔婆参加地下交通工作时,那种为革命牺牲的无畏精神一直让他记忆尤深。在那样一个时代,进行革命斗争是非常不易的,而地下交通员的工作更加困难。革命年代传递信息时,地下交通工作在茂园村得到了村民的暗中支持。比如,传递的情报放在哪里安全,交通员就找来一个地瓜,在地瓜上挖个小洞,将情报放在小洞里边,然后再盖回挖掉的部分,挑着担子和其他东西一起拿到集市上去卖,通过这种隐蔽的方法来保证情报的不间断,那么,接讯息的交通员,就会在集市上若无其事地假装将地瓜买走,实现了情报的传递。有时,地下交通员来茂园村住,也不会告诉村里人会有多少人来住,但是茂园村农民都心照不宣地知道:陌生人来,用椰子壳挂在门上,来几个人就放几个石头,作为暗号,如果放了5块小石头,就代表村民要帮忙煮5个人的地瓜稀饭,以此类推。地下交通工作充满着风险,一旦被发现,就有可能随时面临牺牲,但是这都没有动摇茂园村人支持革命、参加革命的信念。

  如今,当再次走进文昌公坡镇茂园村,四周环抱的树木仍然绿意盎然,季节更迭无痕,今天的茂园村人,把传统文化、中华传统美德化为了自强的力量。茂园村孝道以及众多美德事迹,也引起了社会关注。海南中学曾经组织教师和两个班级的100多名学生,来到茂园村参观访问,还有附近乡镇的单位也纷纷来茂园村参观,他们的传统孝道、守信、团结等美名受到社会认同。2019年元旦,又是茂园村人的团聚之时,淳朴善良的茂园村人团聚一起,回味着过去,憧憬着未来……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资讯
精彩图文
网友推荐
中共平远县委书记宋才华一行莅临广东省平远 中共平远县委书记宋才华一行莅临广东省平远商会座谈交流

8月11日下午,中共平远县委书记宋才华一行在前往香港、深圳、南沙调研考察后,立即赶

“成都东山的河源客家人”之一 “成都东山的河源客家人”之一

洛带镇 张氏是该镇第二大姓,有1600余人。入粤始祖张清贵和张参。张参后裔于明嘉靖2

习近平总书记:你们客家人很好的! 习近平总书记:你们客家人很好的!

中央为了表扬港澳各界为国家改革开放40年作出的贡献,2018年11月12日上午,习近平主席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