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LOGO
搜索

中国实验肿瘤学的创始人之一--杨简先生

百姓 | 2015-7-22 03:05| 查看: 2148| 评论: 0| 原作者: 互联网 盛弘强
摘要: 杨简 (1911年8月8日—1981年5月10日),出生于广东梅县。病理学家、实验肿瘤学家。

  

  杨简 (1911年8月8日—1981年5月10日),出生于广东梅县。病理学家、实验肿瘤学家。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6年加入九三学社。

  杨简于1911年8月8日出生于广东省梅县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父亲为清末拔贡,辛亥革命后当过中学教员,还曾任广东省政府秘书长。杨简的父亲在考取拔贡之前是一名秀才,杨简深受家庭读书学本领的教育和影响,自幼勤奋好学,聪明伶俐,少年时就读于广州中山大学附属中学。15岁就考取了中山大学医预科,两年后进入中山大学医学院学习。1934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医学院,获全优金牌奖,留校任教。杨简在医学院跟随我国着名病理学家梁伯强教授从事病理学教学、临床病理检验及其科研工作,1942年被破格晋升为教授。抗日战争时期,杨简还兼任了江西医学专科学校、孙逸仙医学院、光华医学院等院校病理学的教学工作,为培养医学人才,不辞辛苦,奔波于几个学校之间,根据各校特点和学生的水平,讲授不同内容的教材。 1945年由中山大学派送,杨简赴美国宾州大学医学院病理系和癌症研究所进修病理学和肿瘤学。1949年回国。

  肿瘤学研究

  

  杨简是我国实验肿瘤学的创始人之一。1953年杨简和他的同事在中央卫生研究院建立了我国第一株可移植性肿瘤株,命名为小鼠梭性细胞肉瘤(SP),这是一 种生长比较稳定而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瘤株。1958年在实验医学研究所正式成立我国第一个瘤株实验室,相继自行建立了10种大鼠、小鼠瘤株,并从国外引进大鼠、小鼠及家兔瘤株10余种,系统研究了这些瘤株的生长特性及组织学类型,建立起一套瘤株保种传代方法和操作规程,在全国各地推广应用。与此同时,还为有关科研单位及高等医学院校培训了一批实验肿瘤学人才。杨简对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几种多发性肿瘤进行大量的调查和实验研究,对发病原因及其病理学进行了深入地研究,为几种肿瘤的防治提供了宝贵的科学依据。例如,关于子宫颈癌和食管癌的研究。

  

  子宫颈癌是我国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临床观察表明,宫颈癌的发生与子宫颈慢性炎症、宫颈糜烂、宫颈撕裂、生育过多、过早或过密、激素失调和包皮垢等 因素有密切关系,因此有人提出宫颈癌综合病因假说,但未作定论。杨简设计了一系列动物实验,反复进行了大量的多次重复性实验研究,取得了大量数据,在此基础上说明子宫颈癌的发生是局部因素与全身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他进一步指出,局部因素中人的包皮垢与全身因素中的动情激素长期作用可能是致癌的主导因素; 局部因素中宫颈慢性创伤是一个促癌因素。他根据病理形态学的变化,对小鼠宫颈病变进行了分级与命名。同时他还在实验小鼠观察到,长期单独注射动情二醇不仅可以诱发子宫颈癌、阴道癌,还会诱发出尿道癌。对这一新的发现,杨简在出席1962年莫斯科召开的第八届国际肿瘤会议上提交了研究论文,以后还全文发表在 《中华医学杂志》外文版上。这篇论文在当时对于研究子宫颈癌病因有重要学术价值。

  

  食管癌也是我国常见的癌症,尤以北方多见。1963年,杨简带领研究组人 员深入我国食管癌高发区河南省林县等地,开展食管癌病因调查。在对河南省及山西省一些农村中发病农户和非病农户的居住环境、生活习惯、饮食、卫生状况等进 行对比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室研究验证,从病因学与发病学的角度,认为霉菌污染食物可能与食管癌病因有关,为食管癌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1980年出版了专着《食管癌的实验研究》。其内容丰富,涉及病因调查、动物食管癌与癌前病变模型的建立、可疑病因与发病条件的实验研究,以及与食管癌发病有关的基础理论研究,如癌变的阻断、增生与癌变的关系、癌变过程中的免疫反应以及病理形态学与超微结构的研究。其研究方法与结果不仅对研究食管癌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可以作为研究其他癌症的借鉴。为了推动食管癌病因学和发病学的广泛研究,提供实验手段,杨简用多环碳氢化合物首先建立起小鼠食管癌模型,并用亚硝胺诱发出食管癌与癌前病变,深入观察了大鼠、小鼠实验性食管癌的病理形态学及组织发生学。据此,他提出5级18种组织学病变类型。此外,还通过302例尸检,对食管黏膜早期病理形态学进行了观察,为了解与食管癌癌前有关的病理变化积累了丰富的科学资料。   

  20世纪70年代末期,杨简开辟了实验肿瘤学的新领域——肿瘤侵袭与转移的研究工作。临床统计表明,75%以上的肿瘤病人死于癌的侵袭与转移,而国内研究甚少。癌细胞如何侵袭?侵袭的方式与性质是怎么样的?这是肿瘤学研究的基础性问题,也是难度相 当大的问题。他和同事们设计了各种方法,建立了肿瘤淋巴道转移的模型,观察了各种不同动物肿瘤的转移特性。他应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进行细致的研究,发现各种癌细胞的侵袭方式是类似单细胞原生动物阿米巴的运动,以伪足的形式通过细胞间隙,穿过基底膜而进入正常器官。侵袭的过程可分为五个连续阶段。他认为恶性侵袭的主要原因是癌细胞寻找最佳营养环境。这些研究结果对了解侵袭与转移的本质与规律很有价值,同时也为寻找防治肿瘤侵袭与转移提供了新的思路。  

    

  杨简对肿瘤学的科学研究工作高度的执着,特别是对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多发症和常见症,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希望早日征服它,以解除人民的痛苦和不幸。他急病人所急,急病人亲属所急,而无暇顾及自己的健康,在身体严重贫血和大便潜血的情况下,仍忘我地工作。他的家人和同事多次劝他休息,去医院检查,都被他以研究工作忙而搪塞过去了。最后,身体实在不支才入院检查,可是为时已晚,确诊为晚期肠癌。这位为我国防癌事业奋斗了一生的肿瘤学专家,却被癌症夺去了生命。他的功绩和精神在中国实验肿瘤学的研究史上将永放光彩。  

    

  回国后,杨简曾先后担任中山大学医学院副院长、代理院长,北京流行病学研究所病理研究室主任, 中央卫生研究院病理室特约研究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医学研究所(1978年改名为基础医学研究所)病理系副主任、病理研究室主任等职。先后还兼任广州暨 南大学医学院病理学教授,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病理学会主任委员,九三学社医学科学院支社副主任委员,四川省政协委员。他曾被聘为联邦德国《病理研究与实践》(Pathology Research and Practice)杂志的国外编辑。

  ---------------------------------------------------------------

  中山大学校史 http://gjs.sysu.edu.cn/zsdxxs/xz/9802.htm

  杨简

  1934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医学院。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11年8月8日出生于广东省梅县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父亲为清末拔贡,辛亥革命后当过中学教员,还曾任广东省政府秘书长。杨简的父亲在考取拔贡之前是一名秀才,杨简深受家庭读书学本领的教育和影响,自幼勤奋好学,聪明伶俐,少年时就读于广州中山大学附属中学。15岁就考取了中山大学医预科, 两年后进入中山大学医学院学习。1934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医学院,获全优金牌奖,留校任教。杨简在医学院跟随我国着名病理学家梁伯强教授从事病理学教学、 临床病理检验及其科研工作,1942年被破格晋升为教授。抗日战争时期,杨简还兼任了江西医学专科学校、孙逸仙医学院、光华医学院等院校病理学的教学工 作,为培养医学人才,不辞辛苦,奔波于几个学校之间,根据各校特点和学生的水平,讲授不同内容的教材。1945年由中山大学派送,杨简赴美国宾州大学医学院病理系和癌症研究所进修病理学和肿瘤学,1949年回国。   

  杨简是我国实验肿瘤学的创始人之一。1953年杨简和他的同事在中央卫生研究院建立了我国第一株可移植性肿瘤株,命名为小鼠梭性细胞肉瘤(SP), 这是一种生长比较稳定而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瘤株。1958年在实验医学研究所正式成立我国第一个瘤株实验室,相继自行建立了10种大鼠、小鼠瘤株,并从国外 引进大鼠、小鼠及家兔瘤株10余种,系统研究了这些瘤株的生长特性及组织学类型,建立起一套瘤株保种传代方法和操作规程,在全国各地推广应用。与此同时, 还为有关科研单位及高等医学院校培训了一批实验肿瘤学人才。杨简对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几种多发性肿瘤进行大量的调查和实验研究,对发病原因及其病理学 进行了深入地研究,为几种肿瘤的防治提供了宝贵的科学依据。   

  20世纪70年代末期,杨简开辟了实验肿瘤学的新领域——肿瘤侵袭与转移的研究工作。他和同事们设计了各种方法,建立了肿瘤淋巴道转移的模型,观察了各种不同动物肿瘤的转移特性。他应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进行细致的研究,发现各种癌细胞的侵袭方式是类似单细胞原生动物阿米巴的运动,以伪足的形式通过细胞间隙,穿过基底膜而进入正常器官。侵袭的过程可分为五个连续阶段。他认为恶性侵袭的主要原因是癌细胞寻找最佳营养环境。这些研究结果对了解侵袭与转移的本质与规律很有价值,同时也为寻找防治肿瘤侵袭与转移提供了新的思路。

  杨简曾先后担任中山大学医学院副院长、代理院长,北京流行病学研究所病理研究室主任,中央卫生研究院病理室特约研究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医学研究所(1978年改名为基础医学研究所)病理系副主任、病理研究室主任等职。先后还兼任广州暨南大学医学院病理学教授,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病理学会主任委员,九三学社医学科学院支社副主任委员,四川省政协委员。他曾被聘为联邦德国《病理研究与实践》(Pathology Research and Practice)杂志的国外编辑。

  ---------------------------------------------------------------

  http://www.hudong.com/wiki/%E6%9D%A8%E7%AE%80

  杨简,病理学家、实验肿瘤学家。毕生致力于病理学的教育和科学研究。在移植性肿瘤、子宫颈癌和食管癌病因学研究方面成绩显着,他到食管癌高发区调查,提出可能与食管癌发生有关的病因线索。他又为发展中国实验肿瘤学作出了贡献。

  

  杨简一生的学术成就是多方面的,最突出的是在实验肿瘤上。在移植性肿瘤、食管癌和子宫颈癌病因学以及肿瘤侵袭与转移方面都有所贡献。早在17至18世纪国外学者已在多种移植性肿瘤研究方面获得成功,为实验肿瘤学奠定了基础。

  在中国,这个学科的研究工作是在1950年代开始的。1953年杨简用化学致癌物质甲基胆蒽成功地在小鼠诱发出中国第一例小鼠梭形细胞肉瘤,并建立了第一株移植肿瘤株。这是具有实验应用价值的研究模型,为筛选抗肿瘤病药物提 供有用的工具。随后他在实验医学研究所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瘤株实验室,利用中国的材料培育了10种动物可移植性瘤株,并引进国外的大鼠、小鼠及兔瘤株十余种,系统地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组织学类型,建立了一套瘤株保种传代方法及操作规程,在全国许多科研、教学单位推广应用。

  与此同时,杨简开展了子宫颈癌的实 验病因学研究。通过大量动物实验的结果分析,说明子宫颈癌的发生是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的综合作用。局部因素中人的包皮垢和全身因素中的动情激素的长期作用 可能是致癌因素;局部因素中子宫颈的慢性创伤可能是促癌因素。

  此外,他观察了大量病理组织切片, 从病理形态学的分析提出小鼠宫颈癌病理变化的分级标准和命名。杨简工作十分细致,在实验过程中他还观察到对实验小鼠长期单独注射动情激素后不仅能诱发出子 宫颈癌、阴道癌,还能诱发出尿道癌,这是一个新的发现。1962年杨简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第八届国际肿瘤会议,并提交一份报告,题为“局部因素与全身的综 合作用对于诱发小鼠宫颈癌、阴道癌与尿道癌的实验研究”,全文发表于Chinese Medical Journal(《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上,这是中国子宫颈癌实验病因学研究的一篇重要学术论文。

  杨简的另一研究领域是食管癌。他首先从方法学入手,建立了食管癌的实验动物模型以及癌前模型,用以验证食管癌高发区现场的可疑病因、发病条件,并开展有关的 基础理论研究。杨简建立了大面积器官上皮的“表面杂色法”,此法系将铁苏木素染色液涂于器官粘膜上皮表面,胞核着色而胞浆不着色,肿瘤细胞核大 而深染,故瘤性组织染成深黑色,与正常组织不染色或染成淡蓝灰色相区别,可以根据组织染色的不同,在固定的组织标本上研究食管粘膜早期病理形态学。这些研 究方法不仅对食管癌研究本身具有意义,同时亦可为其他癌症研究借鉴。

  1964年杨简带领研究组深入食管癌高发区——河南省林县进行病因调查。他不辞劳苦, 走遍了林县的15个公社,挨家挨户地调查癌户与非癌户,访问了数以万计的人,详细地填写了记录,并采集了许多可能与致癌有关的当地食品、烟熏物的样品,带 回实验室化验,并进行动物实验。同时还奔赴食管癌高发区山西省的平顺县及食管癌低发区河南省密县等进行对比调查。经过多年努力,提出了霉变食物、遗传、 化学致癌物、维生素缺乏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生有关的病因线索,为阐明食管癌病因提供科学依据。经过10余年的深入研究,杨简实验室共发表了28篇有关食管癌 研究的学术论文。这些论文于1980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结集出版专着《食管癌的实验研究》。该书内容丰富,包括动物模型与方法学的建立、现场病因调查与验 证、发病学与有关基础理论的阐明、癌变的免疫学与病理形态学等,收集了大量科学数据,丰富了对食管癌病因与发病学的认识。

  1978年杨简担任《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肿瘤学》的编委。肿瘤侵袭和转移的研究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临床上 75%以上的肿瘤患者死于癌的侵袭与转移。癌细胞如何侵袭?这是杨简要通过研究来回答的难题。当时国内还很少有人研究这个问题。他首先从基础做起,建立肿 瘤转移模型,应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细心地观察肿瘤侵袭的方式和不同动物肿瘤的转移特性。他发现各种癌细胞的侵袭方式与阿米巴的阿米巴 样运动相似,都是以伪足的形式通过细胞自然间隙,穿过基底膜而进入正常器官的 内部。杨简将这个侵袭过程总结归纳为5个连续阶段。他富有想象力地认为恶性侵袭的主要原因是癌细胞为了寻找最佳的营养环境。这些研究结果对了解侵袭与转移 的本质与规律是很有意义的。在短短的几年中他先后发表了12篇有关的科学论文,并应德国洪堡基金会的邀请,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讲学、交流。可惜回国后不 久,他身患癌症,不得不中止了研究工作。杨简不仅是医学科学家,也是一位医学教育家。自1934年毕业任教以来,一直在各医学院校担任病理学教学工作,培 养医学本科生、病理高级师资、进修生、研究生。当研究所迁至四川省简阳县的山沟时,他还继续培养所内及所外的工作人员,并指导当地县医院的病理医生开展病理检验工作。他多次参加编写病理学教科书,编写了《实用肿瘤学》、《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肿瘤学》,参加翻译了多种医学书籍,其中有两本较大型的专着《肿瘤的科学基础》、《癌的病理生理》。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资讯
精彩图文
网友推荐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中国官场人员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即使是表现良好,每5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都不错过而逐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驼衰人(丢人,丢脸);叼囊径(生气的意思);密柴头(骂人没用废物!)。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人的家常美食

上线不到一年,梅州本土美食视频“我是马小坏”在西瓜视频的粉丝已激增至89.1万,跻身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