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LOGO
搜索

闽西客家建筑体现的汉文化三个特征

源流 | 2015-7-22 03:30| 查看: 2161| 评论: 0| 原作者: 互联网 佚名
摘要: 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说,建筑是石头的史书。流逝的岁月会磨灭人类文明的大部分遗迹,似乎只有石头例外。美国建筑师菲力普·约翰逊说,建筑赶最后一班车。与别的文化事项相比较,建筑很难扮演时代先锋的角色,但从另 ...

   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说,建筑是石头的史书。流逝的岁月会磨灭人类文明的大部分遗迹,似乎只有石头例外。美国建筑师菲力普·约翰逊说,建筑赶最后一班车。与别的文化事项相比较,建筑很难扮演时代先锋的角色,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它大气晚成,能广泛吸纳人类文明的各种成就。   

  追溯根源,世界历史上 各种风格的建筑都与其所在地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社会两大要素紧密关联。在文明的早期阶段,自然地理条件占据支配性地位,尔后人文社会的作用逐渐加强。就最早而言,人文社会本身亦孕育于自然地理,但是建筑活动的滞后性使我们很难察觉它在文明初始时期的状态。我们所承继建筑遗产,即便早在五千年前,也已经带有移民文化色彩,因而在建筑研究中,人文社会的作用特别值得注意。   

  闽西客家建筑带有极为强烈的移民文化色彩。在中国南方移民形成的六大民系中,客家为时最晚。有关客家人南移的若干史实目前尚未廓清,但其大规模的迁徙活动发生于唐宋时期是可以肯定的。建筑界的一般看法是,唐宋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登峰造极,建筑技术炉火纯青,造型艺术圆醇雄浑,宋以后文化全面地趋于衰退。整体而言,这种看法差误不大。但在南方的很多地区,情况有所不同,闽西尤其特殊,与丰饶繁荣的中原相比,唐宋时期的闽西尚属莽荒之地,人烟极其稀少,遑论文化发达。时至今日,从现存大量的方楼圆寨中,我们仍可以感受到许多十分古老的信息。那些土木结合、外闭内敞、聚族而居的庞大往宅似乎是往昔时光凝固的结晶。艰苦的生存环境使诸多文化事项返回原点,从而有效掣止了盛极而衰的历史命运。宋以后的闽西建筑,从胚胎状态成长壮大。到清代中叶,中国建筑整体上陷于繁琐浮华的泥沼,闽西土楼却以理性而浪漫的雄健姿态出现。当代客家人也许可以将此视为文化上的大幸。  

  闽西客家建筑土木结合、外闭内敞、聚族而居三大特征实为汉文化的集中体现。讨论汉文化,此处采用比较法。从当代学术视角看,汉文化并非繁荣于中国土地上的唯一文化,但其代表性地位仍然不可否定。进而将汉文化置于世界文化之林中,我们可与强劲的欧洲文化作为比较对象。   

  汉语中土木二字近代演变为“建筑”,古代“大兴土木”即今大规模的建筑活动。在汉文化中心的黄河中上游地区,黄土既松且厚,是经济方便的建筑材料,自商至唐代,大量建筑都用黄土夯筑台基和墙壁。这里气候原本温暖湿润,植被茂密,木材便用以支撑屋顶并制作门窗的家具。土木的合理搭配很好地满足了房屋的功能要求。东、西、北三面的厚土墙可抵御凛冽的寒风,南面敞开的木构能吸纳和煦的阳光。唐以后,重要建筑多以砖石取代黄土,木构架的整体性有所加强,但在北方农村,古老的结构方法至今仍在广泛使用。

  为了便于比较,我们将汉文化大略定义为北方文化,将越、楚等文化定义为南方文化。从地理气候方面 看,南方缺少松厚的黄上,而植被更加茂密;冬无严寒,而春夏过于潮湿。干栏式的高架全木构房屋从浙江到云贵地区被广泛采用。从考古学成果来看,木作技术在南方发达的程度超过北方。建筑史上将木构架作为北方建筑主要成就的惯常论述,可能经不起严谨的学术探讨。   

  欧洲建筑传统上分古典和哥特两大系统,建筑材料则全用石。石材的受压性能极佳,宜于叠券起拱。与土木结合的中国建筑相比,欧洲建筑在结构技术和造型艺术两方面均有截然不同的特点。一个民族关于建筑材料的选择,心理情感的作用可能大于技术手段。欧洲人以坚硬的岩石作为建设材料,与其征服性进攻性的民族性格不无关联;中国人以柔顺的土木作为建筑材料,实与汉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观念合拍。   

  建筑上外闭内敞的做法是使用者内向心理的表露。与其它民族相比,汉族的这一特点十分明显。两千年来,中国在北方长城上的持久修建以及对南方海洋交通的多次严禁俱为明证。就住宅而言,欧洲人也要考虑到防御需要,在中世纪战乱时期,其典型做法是外栅内堡,即在居住地的周围树立木栅,在中心位置建造成或方或圆的多层设防住宅。从平面设计看,闽西客家土楼寨亦为方、圆两种,但囤底关系恰好相反,欧洲住宅用空间环绕建筑实体,客家住宅用建筑实体围合空间。   

  中国传统建筑中普遍采用四合院或天井式布局,就是闽西客家方楼圆寨的原型。从心理分析,前者的内向性远非后者那样强烈。一般的四合院或天井建筑都是单层,且外墙的连续性较弱,因而围合力度较之四、五层楼寨无法相提并论。   

  闽西客家人的聚族而居,也是内向心理的表现,但从汉文化崇尚大家庭这个角度着眼,我们更容易明了这种居住行为的初衷。家庭是国家的缩写,家庭人口的增加意味着国家力量的强盛,家庭关系的和睦关联到国家秩序的稳定。聚族而居的倾向在中国各地民居中都有反映,在闽西客家建筑中则极其显着。学术讨论中特别应当注意一些表象接近但本质迥异的类型。以毗邻闽西的闽南为例,其方楼圆寨外观上无大差别,但内部布局纯属另类。闽西楼寨内数十甚而数百个房间布于周圈,各层走马廊使各间联系通畅无阻,楼梯几部共用。闽南楼寨内部为单元式组合,从中庭开始,各单元独立门户,独立楼梯,单元之间用实墙隔离。走马廊较少采用,偶尔设于顶层的外墙之上,与各家有小门相通。但在这里,我们容易看出设计者完全无意于居民的内部交流,专注的对象是外部的敌人。   

  在大家庭观念日趋淡薄的今天,一般人可能很难想象几百人的大家庭聚居于同一屋顶下的实际情形。个人主义对私密性的要求是那样强烈,以至于稍些微不满足在现代生活中似乎都难以容忍。但我们有理由相信,聚族观念和集体意识就客家民系的生存和伸张而言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在闽西进行的田野调查中,我们有一个颇具启示性的发现。永定县下洋乡初溪村的集庆楼,是目前所知客家楼寨中采用单元式布局的唯一实例。从居住的私密性和舒适性两方

面着眼。这座清代建筑不无进步。但在永定,大家给它取了一个令人心惊的别名“忤逆楼”。传统上,“忤逆”意指子女不孝顺父母的行为,以礼教标准评判,“忤逆”构成重罪,当受极刑。这一发现的启示在于,闽西楼寨中周围房间用通廊连系的统一布局绝非出自偶然,而是客家人心理意识深层次的反映。   

  闽西客家住宅,早在1960年代就引起建筑专家的注意,随后几十年中,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过行无数次考察,发表了很多学术论着。人们认识到,这种建筑现象在世界历史上绝无仅有,但至今尚未对其形成原因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本文试从文化和心理学角度深入探讨,希望能对学术问题的最终解决有所贡献。(作者系北京大学建筑学教授)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资讯
精彩图文
网友推荐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中国官场人员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即使是表现良好,每5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都不错过而逐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驼衰人(丢人,丢脸);叼囊径(生气的意思);密柴头(骂人没用废物!)。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人的家常美食

上线不到一年,梅州本土美食视频“我是马小坏”在西瓜视频的粉丝已激增至89.1万,跻身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