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儿字师 发表于 2024-4-23 10:29:11

闽西外迁浙江客家方言的研究价值

本帖最后由 玩儿字师 于 2024-4-23 12:17 编辑

闽西外迁浙江客家方言的研究价值
林清书
   清初,大量闽西客家人迁移到浙江西南部一带,其中遂昌县有一半人口是闽西客家移民。以遂昌县石门塘为例,林永利公一家在雍正年间从武平县武东镇五坊村鸦鹊塘迁移到石门塘之后,再次往遂昌其他村落扩散,还前往周边各地如衢州、金华等地。其迁移情景及地点大略如笔者《鸦鹊塘林氏永利公迁浙江记略》小诗所述:
   池(鸦鹊塘老池塘)静凭鱼跃,井(鸦鹊塘老井)清带梦回。树丛阿鹊闹,藤岽(杭武交界的山名)渐星稀。叮咛声哽咽,父老送依依。清露罗衣湿,行人急步飞。若非情困苦,岂愿乱飘离?汀州遥渐远,浙地尚无知。省界别松溪(县),龙泉(县)道分歧。兄弟云和(县)往,高坪(遂昌高坪乡)求暂栖。门塘(石门塘村)迎闽客,石姆(石姆岩)护春归。箍桶丘(村名)边画,回龙(村名)老屋企。岩上(村名)曾高卧,下山虎(村名)莫欺。衢金皆散叶,丽水已开枝。耕读传家宝,方音少改移。族训唯忠义,古风育后裔。迟归三百岁,老泪两行趋。而今当日至,世第续传奇。
   所谓“方音少改移”,是浙江西南客家仍然保留了祖籍地方言的基本面貌。如:称顽皮小男孩为“腚蛙(gua)子”,“阿阿”(姐姐),“手踭骨”(手肘)等等,这些都是很地道的闽西客家话。当地根据祖籍地的来源,给自己的方言命名为“某某腔”,如长汀腔、上杭腔、武平腔、永定腔、连城腔。各县方言之间的差异非常明显。但是总的都叫做“福建腔”。三百年来各县客家话之间互相影响,也吸收了当地吴方言、赣方言的成分。闽西客家话“炮”(油炸),遂昌为fi24;闽西客家“粄”石门塘、回龙寨叫“粿”,遂昌话“黄米粿”“饭粿”(白米粿)“油桶粿”(灯盏糕)“清明粿”等,明显是吸收了当地吴方言遂昌话的说法。       闽西外迁浙江客家方言的研究价值主要是:   1.汉语史的研究价值。方言调研最直接的目的,是对汉语史进行探讨。要了解清初闽西客家方言的基本面貌,可以在原籍地和外迁地的比较之中,寻找甚至复原三百年前闽西客家方言的原貌。由于三百年来几乎没有交流,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两地方言都在演变之中。究竟原籍地保留的原貌比较多,还是外迁地保留的多?究竟有哪些异同点?不同的地方是传承了原籍地的土话还是受到周边方言的影响?三百年前基本定型的闽西各县腔调的客家方言,其形成过程必定需要很长久的时间。那么,客家方言的上限在什么时间?这就需要逐步往更早的时期进行科学推测。科学推测的依据,除了文献之外,最主要的还是口头方言。语言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在空间和时间上呈现渐变的趋势。结合各地方言的演变情况,就可以进行科学推测,最终对不同时期的汉语进行拟测,描写基本的面貌,同时研究汉语演变的规律。
   2.客家历史的研究价值。客家方言是客家历史的活化石。历史学家对历史真相的探寻,都会参照方言资料。三百年前闽西客家的基本历史情况究竟怎样,除了地方志、族谱等文献资料之外,口头传承的方言资料也是重要的旁证。包括方言童谣、山歌、故事等等,留下了许多有价值的线索。根据这些线索,我们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描述三百年前闽西客家的历史情况。但是,不能截取片段资料去主观臆断。比如,客家方言保留了上古汉语,不能据此得出客家在上古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事实上,在所有的方言中,都不同程度上保留了上古汉语。研究客家方言必须跟其他方言或语言进行横向比较。研究客家历史也是如此。
   3.客家民俗的研究价值。客家民俗包括物质民俗、精神民俗和信仰民俗。客家方言中的物产名称、加工习俗、饮食习俗、建筑习俗等,能够反映三百年来民俗传承和变化的历史。比如遂昌端午节制作高粽的习俗,可能是向迁移到遂昌的连城客家学习的结果。石门塘全村喜欢吃辣椒,跟祖籍地不同。可能是石门塘地处千米海拔的地方,比较寒冷、潮湿,需要辣椒;也有可能是受到江西饮食文化的影响。民俗生活中的词语反映具体的民俗事项,都值得关注、分析和讨论,从而寻找民俗传承和演变的规律,寻找民俗传播的轨迹。 语言接触研究价值。闽西外迁客家方言必然受到当地周边方言的影响,会发生一定的改变。研究祖籍地方言与外迁地方言的接触情况,有利于寻找语言接触和演变的规律。

    说明:原文发表在《环球客家》2023年第3期,这里稍有修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闽西外迁浙江客家方言的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