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LOGO
搜索

刘金华:没有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客商 | 2015-8-3 11:29| 查看: 3448| 评论: 0
摘要: “做什么事要有信心,没有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当然,有信心也不能“盲做”,从小到大,我做每件事情,一定会把自己的想法思维讲给周边的朋友听,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并加以逻辑性地综合起来,从中发现自己的对错 ...

  做什么事一定要有信心!
  他从没有经营过酒店,却在短短4年内成功建立了一个跨地区的酒店集团;金融危机让企业“谈虎色变”,他却在金融危机中大显身手,大胆将自己的事业开拓到一个陌生的地方.
  —记:您的酒店在这几年间发展迅速,并成立了跨地区的酒店集团,可以透露一下成功的奥秘吗?
  刘:我经常说这么一句话:“做什么事要有信心,没有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当然,有信心也不能“盲做”,从小到大,我做每件事情,一定会把自己的想法思维讲给周边的朋友听,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并加以逻辑性地综合起来,从中发现自己的对错。

  我之前可以说没有从事过酒店业,我们现在的这座金华悦酒店,我本来是打算开发房地产的。2003年,房地产热,我建起了这栋楼,想开发写字楼。我们位置不错,旺中带静,在开盘的时候很多人来看,有人提出想租来做酒店。他们出价每月一平米20块钱,我那栋楼2万平方米,一个月就有40万元,我那楼总共用了1000万元左右,按这么算两年就能回本,很划算。我和朋友们说起这事,他们觉得这里做酒店确实可以,都建议我租给别人做不如自己搞。但我没有做过酒店,怕搞砸。朋友们鼓励,“事在人为,你以前不是搞过招待所吗?”我细想了想,进行了一番考察,觉得有可行性,便立即着手进行酒店装修。当时我只计划做客房,不搞餐饮娱乐,但朋友又建议,只做客房的话只有住的没有吃的,生意很难做。朋友们说的有道理,于是我大胆尝试,配套服务,有吃有住,还搞起了娱乐桑拿。接着又把旁边那栋“烂尾楼”买了下来,酒店从2005年开业时的2万平方米发展到现在的8万平方米,等于每年扩建一个2万平方米的酒店。现在看来,这一步还算走对了。

  记:在2008、2009年的金融危机中,许多企业都“明哲保身”的时候,您却大力拓展自己的企业,开发丽格国际公寓,又到中山投资建设酒店,是什么驱使您如此“大胆”?
  刘:2008年底的全球金融危机确实蛮吓人,对我们酒店业影响也是很大的。大家都说,中国的企业到第三年都是最难过的时期,我们的酒店到2008年正好是第三年。我问自己,是不是就不能越过去了呢?压力确实大,我不断给自己鼓劲:一定要沉着应战,再困难的时候也有商机和机遇,一定可以渡过这个难关。

  我调整了经营思路和方向。政府再三强调为了稳定不能裁员不能减薪,但有些企业还是又裁员又减薪。我想我们酒店的服务水准绝不能因此下降,便放出风声不会裁员,把1200多名员工稳定下来,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安心工作;此外,扩大了酒店经营,不仅没有裁员反而招兵买马,增加了300多名员工。然后就是控制成本,降低费用,在2009年,我们在酒店中餐增加了客家菜、湘菜等大众化的菜式,反倒吸引了不少人前来消费。

  困境中同样有机遇!我们酒店的茶市非常好,婚宴也是一个品牌。2009年,丽格公寓的老板想与我合作,考察后我觉得那栋楼确实适合做酒店,而且跟金华悦酒店一个在江北、一个在江南,有利于酒店业务的再发展,于是便签了下来。5月底,我的一个朋友跟我说起中山有一栋酒店大楼闲置多年急着招商,劝我去经营,我过去察看了几次,感觉比较满意。随后,我跟那边的负责人谈判,几乎是以开价一半的价格租下了这栋楼,对方还为我免租两年。如果现在去租的话,肯定要两倍的价格才拿得下来。6月8日和政府签订的合同,第二天,我就带施工队去开始动工,我还跟那边说,2009年年底前一定要试业,他们说不可能,我说我就做给你们看一下。后来我每次过去的时候,他们都拍着我的肩膀说,刘总,你的速度比深圳速度还快!

  企业不要先想着赚钱,而要先树口碑
  他的酒店创下了日接19对新郎新娘婚宴的“传奇”;从他酒店走出去的员工几乎没有人会说他的“坏话”——
  —记:您的酒店生意一直很好,在网上的评价也比较高,是否跟您的经营理念有关呢?
  刘:企业的品牌效应至关重要,但品牌不是一天就能做出来的,而要靠慢慢积累和创造。因此,经营酒店的初期我就没有想着要赚多少钱,而是考虑如何把酒店经营好,赚口碑,社会认同了,品牌也就出来了。

  我们酒店的消费价格定位比较准确,虽然金华悦是四星级涉外旅游饭店,但酒店的消费门槛并没有因此提高,依然一视同仁地欢迎和接纳不同层次的人来消费,尽量做到物美价廉。所以,有许多普通老百姓喜欢来这里喝早茶、摆婚宴,婚宴最多一天有19对新人来这里摆酒。在经营中,不要太“贪”,有合理利润就行了,要学会换位思考,考虑对方。比如菜式价格定位不要首先考虑毛利多少,一定要考虑客人能不能接受,能不能消费得起,客人消费不起的话,价格定得再高也没有用。如果消费不起的人占了80%,只有20%的人接受,那可不行。要是我把20%放弃,让80%进来,以量取胜,这样我的酒店人气旺了,口碑也就跟上去了,自然生意也就好了。我们酒店营业高峰期每天进出酒店消费近万人次,这在市区的酒店中是很少见的,我们的营业额也因此每年逐步增加。

  记:首次经营酒店,其间肯定经历过低谷,您是如何度过的?
  刘:首次搞酒店,由于是外行,且没有什么经验,起初做得非常辛苦,尤其是人员的管理问题令我非常烦恼。管理人员不稳定,频频更换;一些大厨师曾经在最急最忙的时候突然说不做就不做了;还有一些十八九岁的员工,想要培养他们为客人提供优质服务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我认为只有做好员工思想工作,慢慢教育培养他们,并且自己以身作则去感染他们,比如说,我严格要求自己,每天早上8点准时上班,员工自然也不好意思迟到了。
  在留住人才这方面我想了很多办法,其中最重要的是用感情留人。当初,我很多管理层的人员都走了,我不和他们吵闹,都让他们走,我对他们说,从金华悦出去外面锻炼,出去学习以后又回来,我一样接受他们。出去的人没有人讲我闲话、坏话,而且有很多出去的人最后还是回来了。此外,我的企业在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方面做得比较好。员工没有激励机制是调动不了积极性的,我们企业实施全员促销奖励机制,每个员工定张台、定个房间,都有提成、有奖励,这样他们做起来就有激情。我们1000多人的网络,每天如果有30%的员工天天帮我做宣传、拉客源,那肯定比业务员好用多了。

  走出去,会有新天地!
  他初一没有读完,却把电脑生意做得有声有色;他身为政府办企业的经理,却敢把企业搬离原籍——
  —记:您出生在河源市和平县,一个农村小子能够成长为知名企业家肯定有不少故事?
  刘:我的家乡在河源市和平县彭寨镇,从小在农村长大,小时候家庭比较困难,但父母还是含辛茹苦供我读书。读初一那年,正好遇到文化大革命,上课的人少,每天斗私批修,而且有些学生还会折磨出身不好的老师。我记得最残忍的是有一次开学校大会的时候,学生们扭住一个长头发的老师,把煤油浇到她头发上用火烧。那一幕让我心里非常难受,平时的良师益友、应该被人尊重的老师却受到惨无人道的虐待,当学生的还有什么良知,读书还有什么意义。我很愤懑,初一读了半年就弃学了。

  我的父母都是村干部,非常反对我弃学,但是又拗不过我。后来,我跟父亲做过小生意,打过石头、做过矿工、砍过木柴,还帮人补过鞋。补鞋的经历是我一生都难忘的。当时我只有20出头,农村人没有多少钱买鞋,鞋破了只能补,我想这种生意可以做,就去广州买了一部缝衣机改造的补鞋机,挨家挨户去跑,翻山越岭帮人补鞋。一日三餐就凭着一张嘴和一双手,得到农村那些大叔大伯的信任,补鞋补到哪里就在哪里“混饭吃”。
  记:您后来是如何“转战惠州”并扎根在这里的?

  刘:上世纪七十年代那时候出去搞副业要开证明,我没有路子,23岁那年被选上任生产队长。那时候,我们家乡撑船工人很多,每次回家穿着白衬衣很精神,我很羡慕他们,便暗下决心一定要出人头地,总有一天也穿上白衬衫。从那时起,我努力工作,带领生产队200多号人种田,搞多种经营,干出了点名声。后来和平县乡镇企业局招职工,我被成功招进乡镇企业局下属公司做生意。公司是做进口贸易的,从北京拿进口电脑批文,进口IBM电脑,再转卖给北方一些电脑公司,利润很高,那时在全广东省都很有名气。
  我是个初一没有毕业的人,根本不懂电脑,但我经常请大学老师帮忙指教,还到处去跑业务,两年时间,我从业务员升到经理。当经理没有多少年,公司就赚了不少钱,在我看来,和平县始终是一个乡村,要走出山门才有发展,于是我们在惠州买了块地建了栋楼,把整个公司搬来惠州,后来逐步把所有员工的户口迁到惠州,解决了他们的户口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浪潮越来越深入,我决定自己独立经营,先是承包了公司楼下的商场、楼上的旅业,1993年又开始做消防工程,卖消防器材、监控设备等,新的广州白云机场一部分消防工程就是我们公司做的。
  我始终认为,只要有胆量、有能力走出去,就会有新天地。开发酒店的时候和现在去中山发展,都有朋友劝我:没有尝试过的行业,小心经营不当;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小心鞭长莫及。我跟他们说,当年我一个初中生敢搞电脑,现在也有胆量有能力搞酒店;当年我有走出和平的勇气,现在也同样有走出惠州的信心!

  记:对企业的发展您有什么规划?
  刘:当然是往多元化发展。接下来,我们企业打算开发房地产、经营IT业。

  母亲教我慈善待人
  他坚持每逢年节都到福利院、敬老院慰问老人;他的酒店中15% 左右的员工都是下岗再就业的,还有不少是残疾人——
  —记:在您的人生中,有没有一个对您影响至深的人?
  刘:如果说有的话,那肯定是我的母亲,我们兄弟姐妹中,我的性格和我母亲的性格是最像的,急性子。我的父亲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去世了,母亲把我们兄妹6个拉扯长大,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母亲曾经是个村干部,知书达理,对我们很疼爱,但是家庭教育却很严格,我们做得好,她会给予鼓励,做错了,就一定会教育我们。母亲是2007年去世的,享年89岁,我们对她的养育之恩无法忘怀,更重要的是在她的养育下,我们兄弟姐妹都能够在社会上老老实实做人,实实在在做事,没有一个走歪路。

  记:据我了解,您的企业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也一直非常热心公益?
  刘:母亲曾教导我们,赚了钱不要忘记回报社会、做些善事,所以一直以来我都有支持慈善事业,我是一个比较孝顺的人,做得最多的还是关心孤寡老人。以前在和平县工作的时候,家里有什么好东西,都会拿给本村比较贫困的老人;现在每逢节日,我们企业都会到福利院、敬老院或是生活困难的家庭去慰问,表达自己的一点心意。另外,我们企业还在解决下岗工人就业方面做出了一点成绩,金华悦酒店中10% 左右的员工都是下岗再就业的,还有百分之几的残疾人,这也算是对社会的支持吧。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责任编辑:果果 | 返回首页   复制网址
相关阅读
  • 李东浩:做个勤学思变的企业家

    我从出生、成长、接受教育都是在兴宁。说起来有点心酸,我高中没毕业就辍学工作了。我家中有四兄弟,当时父亲在工厂打工且身体不好,母亲是家庭主妇,两个弟弟还在读书,家中条件不是很好。 ... ...... >>

  • 林苑如:“商道”即“人道”

    读高中的时候我的成绩其实一直都不错,高考的时候因家庭出身问题被剥夺了考大学的权利,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非常残酷的打击。... >>

  • 陈梅冰:13岁出门谈生意的"铁娘子"

    我大概七八岁的时候去了香港。我的父母都在香港,兄弟姐妹中,只有我是在梅州出生的。因为父母要出去香港干活,我是由奶奶带大的。... >>

  • 熊德龙:中国强大让海外华人脸上有光

    1978年我第一次回到梅县是住在华侨大厦。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就回泮坑。虽然从来没有回过中国大陆,从来没有回过泮坑,但我竟然认得回家的路。... >>

  • 黄德新:大商求道,以德聚财

    我是在印尼出生的,1岁多时才由我的母亲带回家乡——梅县桃尧,在那里度过了美好的童年,直到6岁我又随母亲回到印尼。所以,对家乡的感情就更显得深切。 ... ...... >>

  • 钟伟良:大山里走来的钨业骄子

    我在梅县老家瑶上生活到1980年。那时候“文革”刚结束不久,我们客家山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大家都清楚,异常艰辛。我家尤其困难,兄弟姐妹多,总共六个,我排行第四。 ... ...... >>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资讯
精彩图文
网友推荐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中国官场人员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即使是表现良好,每5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都不错过而逐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驼衰人(丢人,丢脸);叼囊径(生气的意思);密柴头(骂人没用废物!)。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人的家常美食

上线不到一年,梅州本土美食视频“我是马小坏”在西瓜视频的粉丝已激增至89.1万,跻身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