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LOGO
搜索

李仙花——广东“第一名旦”

艺人 | 2015-8-3 16:38| 查看: 10339| 评论: 0
摘要: 李仙花是广东第一个取得戏剧研究生学历的戏剧演员,曾两次登顶中国戏剧最高奖,是广东唯一的“二度梅”获得者;她为了振兴广东汉剧,呕心沥血、默默耕耘 ...

  李仙花,女,汉族,1962年7月生,广东五华县人,研究生学历(中国戏曲学院京剧研究生班),国家一级演员。现任省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广东汉剧院院长,长期从事戏剧表演与管理工作。当选中国共产党十七大代表,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94、2001两度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是广东省十大杰出青年、优秀中青年专家、先进生产工作者,被团中央办公厅评为“乡村青年文化名人”。

  李仙花是广东第一个取得戏剧研究生学历的戏剧演员,曾两次登顶中国戏剧最高奖,是广东唯一的“二度梅”获得者;她为了振兴广东汉剧,呕心沥血、默默耕耘。在梅州这片生她养她的土地上脚踏实地地书写着自己的艺术人生。  
  李仙花出生在广东省五华县一个偏僻的村庄,自幼随母亲学习汉剧。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带着她下乡演出,手把手的教她。1973年,梅县地区戏剧学校汉剧班招生,在几百名考生的激烈竞争中李仙花脱颖而出,当时她才10岁。1978年毕业分配到广东汉剧院,拜著名表演艺术家梁素珍为师,在梁素珍的悉心指导下,艺术功力大大提高,她主要应工花旦兼青衣,天生丽质,扮相俊美,嗓音甜润清亮,表演娴熟稳健,善于把握和塑造各种人物性格。成为青年台柱,在汉剧界小有名气。 

  李仙花的人生转折点是1991年。作为广东汉剧新一代的继承者,李仙花一直以来都在追求探索艺术真谛。生性好强的李仙花心中一直都有一个强烈的愿望,那就是能到中国戏剧最高学府——中国戏曲学院深造。1991年中国戏曲学院在全国招生,当时李仙花有孕在身,但她仍然不愿放弃这一难得的机会。回想起当时的情况,李仙花感慨地说:  
  “1991年时,我觉得这个机会太难得了,我多年梦寐以求的机会终于来了,但不幸的是我刚好怀孕了,我觉得这对我来说都不是问题,我都可以克服。”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努力,李仙花于临产前不到1个星期,挺着大肚子,参加了1991年的全国普通高考,并如愿考进了中国戏曲学院,走上了赴京求学的漫长道路。刚到北京,气候、饮食、住宿等生活上的不适应以及对孩子、家人的思念,让李仙花真有点支撑不住。
  李仙花:  
  “白天的时候还好,在课堂上,学习很紧张,一天8节课,一到晚上的时候啊,想儿子想到不得了,经常自己在被窝里偷偷流泪。”  
  凭着对舞台艺术的钟爱,她以顽强的毅力克服了种种困难。在中国戏曲学院深造9年时间里,李仙花修完表演大专,又学导演本科,再读首届中国京剧优秀中青年演员研究生。他秉承侯瑞珠、黄桂珠、梁素珍、黄小荣、周文祥等汉剧名家的从艺之道,再加上她的聪明好学,善于思考,师古而不泥古,艺术日臻成熟,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成为汉剧的第三代掌门人。   
  广东汉剧被誉为“南国牡丹”,是广东三大剧种之一。 广东汉剧以西皮、二簧为主要声腔,以中州音调为舞台语言,表演行当齐全,文武兼容,唱腔优美。广东汉剧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完整的艺术体系和鲜明的地方特色,拥有传统剧目 800多个,音乐曲牌700多首。它不仅在国内影响十分大,而且远播海外。尤其是在东南亚一带以及香港、澳门、台湾等地颇受欢迎。但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曾一度陷入生存困境:演出市场萎缩,办公经费无着落,演职人员工资发不足等。随着广东省政府提出振兴文化,建设广东文化大省和梅州市政府提出“文化梅州”的发展战略,身为广东汉剧院院长的李仙花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汉剧是我的第二生命,即使倒下,我也要倒在舞台上……”,这是李仙花的座佑铭。对于广东汉剧所面临的情形,李仙花并没有气馁,她下定决心要把传统的汉剧艺术发扬光大。  
  解决人才队伍青黄不接的难题,是李仙花2001年开始负责广东汉剧院工作以来做的第一件事。为此,她先后从嘉应学院、市艺术学校、湖北黄石市艺术学校等引进、吸收了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如今,这些“外来人才”都已成长为广东汉剧的中坚分子,为广东汉剧的生存和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汉剧一团的姜文革就是其中的一员。  
  “我们在梅州已经扎根了6年,通过这几年的努力,我们也在各种比赛上得到了很多奖项,取得了一定成绩。”  
  同时,剧院还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方法,加强剧院整体理论知识和艺术素质的提高。注重制度建设和体制改革,打破吃“大锅饭”的旧习惯,实行院、团分级管理,探索发展的新路子,使剧院基本实现了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如今,广东汉剧院开始渐渐走上正轨。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责任编辑:果果 | 返回首页   复制网址
相关阅读
  • 跨三个时代的客家名人——古直

    古直(1885—1959年),字公愚,号层冰,梅南滂溪村人。自幼勤奋好学,早年去兴宁,从学于罗翙云。1904年返梅城,就读于谢吉我门下,与谢吉我之子谢直君交好,常在一起阅读新思潮书籍,汲取了民主革命思想。 ...... >>

  • "扬州八怪之一"——黄慎

    中国清代画家。初名盛,字恭寿,恭懋,躬懋、恭寿、菊壮,号瘿瓢子,别号东海布衣。福建宁化人。 生于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84岁时尚在,卒年不详,幼丧父,以卖画为生,奉养 ...... >>

  • 黄遵宪——清代爱国诗人外交家

    黄遵宪(1848-1905) 字公度,清末爱国诗人,杰出的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1848年生于广东嘉应(今广东梅州市) (今梅城东区下市角),卒于1905年。他的一生可分为四个阶段:即读书应试阶段(1863~1876); ...... >>

  • 梅州客家地区的唯一的“探花”罗孟郊

    罗孟郊,号休,兴宁县刁坊镇罗坝村人。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考中举人,宣和六年中探花,授职谏议大夫、翰林院学士。罗孟郊等极力支持尚书兼右丞相李纲,坚决主张抗金复仇,收复失地。 ...... >>

  • 罗芳伯——梅州人的骄傲

    “罗公芳柏,广东省梅县石扇堡人。……定鼎东万律,创建兰芳公司基业。”这“定鼎”一词,微妙地改变了事情的性质,你可以说是定都,也可以说是定总部的所在地。 ... ...... >>

  • 勇攀养兰高峰的离休干部王仲琳

    福建省武平县离休干部王仲琳钟情养兰,以兰为友,几年来在培育兰花珍品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 >>

  • 北宋宰相--詹学传

    北宋宰相詹学传(1101年-1189年),是较有名的爱国忠臣。因宋帝屈辱求和、投降金国,詹学传被迫隐居在今广东省大埔县长治乡长兴(长窖)村,以教学为生,给世人留下美好的声名。 ...... >>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资讯
精彩图文
网友推荐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中国官场人员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即使是表现良好,每5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都不错过而逐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驼衰人(丢人,丢脸);叼囊径(生气的意思);密柴头(骂人没用废物!)。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人的家常美食

上线不到一年,梅州本土美食视频“我是马小坏”在西瓜视频的粉丝已激增至89.1万,跻身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