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LOGO
搜索

梁素珍培养新人:“可以空前,万不可绝后”

百姓 | 2017-5-16 18:54| 查看: 13689| 评论: 0| 原作者: 梅州日报
摘要: 上月下旬的一天,79岁的梁素珍照例来到市艺校——自2005年“广东汉剧幼苗班”开办以来,她就从事旦行(青衣)教学,现在是每周来上四个上午8节课。 ...

梁素珍为广东汉剧幼苗班进行旦行(青衣)教学 (林翔 摄)
  上月下旬的一天,79岁的梁素珍照例来到市艺校——自2005年“广东汉剧幼苗班”开办以来,她就从事旦行(青衣)教学,现在是每周来上四个上午8节课。这次,她教3位小姑娘排《秦香莲》中的“闯宫”那场戏。她时而坐在一旁示范唱腔,时而上场示范表演。记者看见,她颈后布满密密的汗珠。
  初 心
  梁素珍14岁开始学唱戏。“自古山歌从(松)口出”。作为梅县松口人的梁素珍却选择了广东汉剧。“我可能就是吃这碗饭的。”她说。她自小能歌善舞,是学校乃至当地的文艺骨干。后因家庭变故,1952年夏,她刚读完初二就被迫辍学。苦闷彷徨之际,一次她和堂姐去看梅县艺光汉剧团来松口演出的《梁祝》,“那词、唱腔、舞台、化妆、衣服……哇,太美了!”姐妹俩被迷住了!从此,但凡有汉剧团来,两人就偷偷去看戏。
  同年底,姐妹俩写信自荐并经面试考上了“艺光”,但因家长反对没能去成。正巧,梁素珍有个在福建永定木偶汉剧团工作的阿舅回梅县招人,姐妹俩一听是“汉剧团”就喜不自禁,瞒着家人跟着阿舅偷偷来到永定,看到是“木偶戏”,大失所望,最终在阿舅的极力劝说下勉强留下来“学唱腔”。
  1953年春节前放假,姐妹俩回到家里,恰逢“艺光”又来松口演出,姐妹俩趁机又进了“艺光”。谁知节后永定那边不见姐妹俩回来,弄清原委后指责“艺光”挖墙脚,“艺光”不敢留人,姐妹俩只得又回到永定。后来,姐妹俩随团巡回演出来到梅县隆文镇时,竟以绝食“要胁”,拿到辞职证明回家。
  1954年4月2日,姐妹俩终于进了“艺光”。
  追 梦
  1960年,获评“全国先进工作者”;1957年、1965年、1975年,三次赴京演出并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进了广东汉剧的艺术大门,梁素珍如此顺风顺水,她是怎么做到的呢?
  “是靠勤学苦练练出来的。”梁素珍说。当初姐妹俩去“艺光”报到时,剧团在畲江演出,两人马上赶了过去。第二天,剧团到五华水寨演出,她就拜了钟熙懿(艺名钟妹)为师,主攻青衣、花旦。“团里安排我学《牛郎织女》中七仙女下凡在碧莲池载歌载舞的一场戏。那时我们还兼任场工要收戏票什么的,我和堂姐一起,剧团演戏时,轮到我学的戏我就去看,戏后练给师父看,请她指导。”半个月后,梁素珍就正式“开戏牌”登台表演。几天后,剧团安排她演《西施》中的女二号郑旦,不到两个月又登台表演。接着她还扮演了《西厢记》中的红娘。1954年8月,“艺光”选了三个戏参加汕头地区专业剧团汇演,《五台会兄》《贵妃醉酒》由老前辈担纲,《昭君出塞》则由梁素珍担纲,饰演王昭君。
  1956年,梁素珍被调入广东汉剧团,得到广东汉剧表演艺术家黄桂珠的悉心指导,很快成为剧团的“七大台柱”之一。
  “文革”时期,梁素珍被迫转型唱老旦行。唱了8年样板戏和其他现代戏,1974年,她又被要求转型唱回旦行的“子喉”,担纲《人民的勤务员》演出大获成功,1975年赴京参加全国文艺调演。
  传 承
  1978年,梁素珍担任广东汉剧院副院长,“主抓艺术 ”。面对人才断层的状况,她一方面继续活跃在舞台上,另一方面着力培养接班人。“旧戏班有句老话:宁给十亩地,不教一出戏。”梁素珍说,“那时我才40出头,年富力强,何不只管自己好好展现呢?我没有私欲吗?有。但我想我是1958年入党的老党员了,弘扬广东汉剧艺术是我的责任所在。个人的艺术成就可以‘空前’,万不可‘绝后’,要带出亮丽的新人来。我小小年纪就出名了,也要让好苗子小小年纪就出名,在一朵鲜花的时候应时绽放!”她认真指导青年演员,给平台、给机会,培养了李仙花、杨秀微、刘孟慈、陈小平、李焕霞等得意门生。
  2009年,梁素珍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广东汉剧)代表性传承人。“这个‘传承人’不好当啊!”梁素珍感叹道,“从自我展示、点拨青年演员到幼苗班教学,又是个转型。这些孩子,十几岁,白纸一张,要调嗓子,要教一招一式……好难好难!”她采取先打基础再“以戏带功”的方法,学生唱不出味道、动作做不到位,她就示范唱、示范做,“千次百次”。
  谈起传承,梁素珍说,这既复杂也简单。“吃本饭,念本经”,做戏是剧团的根本。以前,剧团靠演戏创收谋求生存,长年累月到处巡演,白天排戏,晚上演戏,艺术积累丰厚,像她一个人身上就有八九十个上百个戏。现在,仅有“牡丹剧场”一个点、仅“周五有戏”是远远不够的。要布多个网点,天天有戏,出新人、出新戏,培养新观众、培育新市场,广东汉剧才能传下去、旺起来。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责任编辑:咕咕 | 返回首页   复制网址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资讯
精彩图文
网友推荐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中国官场人员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即使是表现良好,每5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都不错过而逐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驼衰人(丢人,丢脸);叼囊径(生气的意思);密柴头(骂人没用废物!)。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人的家常美食

上线不到一年,梅州本土美食视频“我是马小坏”在西瓜视频的粉丝已激增至89.1万,跻身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