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LOGO
搜索

以客家精神颂客家精英---记梁礼忠编著的“客家之光丛书”

学者 | 2017-6-7 16:35| 查看: 3608| 评论: 0| 原作者: 客家人在北京
摘要: 最近,梅州、广州、杭州文教界的梅州中学校友和乡亲们在谈论一个令人惊喜的信息:梁礼忠编著的“客家之光丛书”(含《客家院士》、《客家名将》、《客家女杰》、《客家诗苑》、《客家散页》五种)已全面问世了! ...
  最近,梅州、广州、杭州文教界的梅州中学校友和乡亲们在谈论一个令人惊喜的信息:梁礼忠编著的“客家之光丛书”(含《客家院士》、《客家名将》、《客家女杰》、《客家诗苑》、《客家散页》五种)已全面问世了!江欢成院士赞扬说,从作者身上显见客家精神。
  梁礼忠1942年出生于印尼,1948年回国读书,广东梅县华侨城锅形村人。早年就读于广东梅州中学初中和高中,后负笈上海理工大学深造,毕业后,在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自动化仪器仪表专业任教30余年。一位工科老教授,退休前后为何要“跨行业”去拼这老命?图的是什么呢?按他的话说是“追梦”。早在1994年他回梅参加世界客属恳亲大会时,看到大会主办的“名人展”中对客家院士的伟绩宣传很不到位,有的甚至搞错了,心里很来是滋味。此事促使他产生了一个“梦”----要写一本客家院士的专书,宣传院士风采,传承客家精神,以激励后人。从此,他踏上了著书立说的漫漫征途......。
  如今,他的“梦”圆全了!作为以个人之力完成“客家之光丛书”这样浩大的工程,只要是对文化事业有一些了解的人都深知这项“工程”的分量。
  一、胸怀远志,为弘扬客家之光自讨苦吃
  一个人首先要有“梦”,有梦才会有所追求,然而光有“梦”还不够,还要有“志”去实现它。梁礼忠的“梦”是个令人望而却步的“难圆之梦”,没有远大的志向和无畏的搏杀精神,很快就会化为“一忱黄梁”。试想,他大半生从事的是自动化仪器仪表专业,只是在梅州中学读书时,对文史感兴趣而已,要编写出160万字的鸿篇巨作,谈何容易?为了弘扬客家精神这一崇高目标,梁礼忠竟然豁了出去他曾感慨地告诉我:退休的前风年就着手搜集资料,走访了杭州和个书店,跑遍的市区各家图书馆,往往一跑就是几个钟头;为了追查一个蛛丝马迹的线索,核对一个看似微细的关键情节,不知打过多少电话,发过多少传真,寄出多少信函,为了省钱(一切自掏腰包),进京采访调研时,每次坐的是没空调的“绿皮车”,住的是当年“深挖洞”遗留下的昏暗龌龌的旅舍;为了搞清楚某院子的学历,骑着破旧的自行车,大暑天走了迢迢长路,到院士故里去访问村里的老人......为了“追梦”,他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和汉水,尝尽了辛酸苦辣的滋味。然而,这一切的一切他都顶过来了,八年“抗战”(奋斗)胜利了,终于结出了甜美的硕果。
  二、锲而不舍,力求全面地展示院士风采
  梁礼忠坚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格言。他在编写《客家院士》前自定了两个准则:一是资料采集要突破梅州区域的局限,面向前国;二是从多个角度搜集资料,力求全面地展示院士的光辉业绩和人格魅力。确立这个高标,等于自已给自已出难题。
  首先,要辨别某院士是否属于客籍,就曾给他一个“下马威”,难度之大,是一般人难以想像的。著名核动力专家,工程院院士彭士禄(彭拜烈士之子),祖籍为江西吉安,后立籍广东揭阳,再迁揭西五云,最后又迁海丰,其资料记载为“籍贯广东海丰县”,一般都认为他不是客家人。梁礼忠没有就此放弃,几经周折了解到,海丰的彭姓人家每年都要去揭西五云(客属地区)祭祖朝宗,终于弄清了彭院士的客籍身份。类似这种情况并不是个别的,由于梁礼忠坚持打破沙锅问到底,均被其一一破解了个中的谜团。
  要从多视角搜集院士们的资料,更是一个大难题。“两院”的院士们不仅在科学和工程技术上是顶尖人物,而且在思想道德修养上亦德高望重,一般只愿“简明扼要”地谈谈工作,要从他们口中说出其他(比如评功摆好之类)是很难的事。为了攻下这一难关,梁忠礼采取“步步为营”从侧面迂回的战术,在获得资料的途径上果然有所突破。江欢成院士是梁礼忠中学的老同学,凭借这个“优势”,他不惜施展“死皮赖脸”的手法。缠得江欢成“真拿他没办法”,最后编写出“院士简介”、“院士自述”、“院士报告”、“众星拱月”、“世人评说”、“突发奇想”、六个方面共一万多字的生动材料,让江欢成院士的思想和业绩大放异彩,梁礼忠就是以这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客家精神去写客家院士,给读者提供了内容丰富多彩又极具感染力的《客家院士》这本书。
  三、崇文尚武,让客家之光更加璀璨夺目
  梁礼忠的“梦”并不是一次性形成的,而是“夜长梦多”,越来越大。他最初的愿望是,将《客家院士》编写出版便聊以自慰了。然而,在广泛采集资料的过程中又发现了“沧海遗珠 ,于是便顺手牵羊一起收集起来。他反复思考:既然出版了“文”的,也应该编写一本“武”的(《客家名将》);客家妇女地位特殊,头顶大半边天岂能重男轻女,应编写一部反映女性物专集(《客家女杰》);客家人都喜爱山歌,因而写诗的名人杰作也特别多,应集结一本《客家诗苑》......就这样,“客家之光丛书”的写作构思,便逐渐地丰富和充实起来。 
  《客家院士》问世后,就被读者誉为是一部难得的高品位的著作。《客家名将》一书,以功勋显赫的伟大军事家朱德、叶挺(毛泽东特他为“共产党第一位总司令”),叶剑英等开篇立论,给人以如雷贯耳的震憾,受到读者的青睐。《客家女杰》堪称独树一帜,一百多位巾帼群英,代表和展现了客家妇女(母亲)坚强、自立、勤劳的光辉形象,尤其“慈母与子孝”篇章,立意新颖、感人肺腑,令人肃然起敬。《客家诗苑》汇集的文人骚客,更是异彩纷呈,铿锵有力的爱国诗篇,使人感到客家千年文化的脉气,凝结着薪火相传的华夏民族精髓。还值得一提的是“丛书”中选录的名人豪杰,梅州中学1957届校友就有三位,除江欢成院士外,还有李献文(文学艺术家教授)、潘丽珍(文艺评论家)两位女杰,这是梅州母校及同届学友的光荣和骄傲。只要读者用心浏览一番,就不难看出,“丛书”中确实有新的发现,新的面孔,新的兴奋点,把人带进群星灿烂的境界。
  四、信而有征,坚持客家学研究的正确途径
  客家的千年历史文化,铸造出一批又一批值得大写特写的人和事,需要我们去研究、传承和发扬光大。然而近些年来,在客家研究学术领域中出现了一股值得注意的“浊流”,表现在:孤高不群,唯我独尊;华而不实,粗俗来精。笔者认为现在该是冷静下来进行反思的时候了。
  梁礼忠在赞颂客家精英的十年“追梦”中,最为难能可贵的一点是,他不说“梦话”、“胡话”。他在《客家散页》(作者本人的散记、漫笔为主)中,虽然某些文章有言辞过激之嫌,但人们起码可看到三个“亮点”一是勇于务实求真。针对某教授鼓吹华夏文明这颗“老树”已经“衰老”朽颓,必须依靠客家民系这“新枝”“主干”才能“羸得新的生机”等奇谈怪论,他勇于指出:这是数典忘祖、妄自尊大。同时诚恳地劝道,我们千万不能采用贬低甚至否定他人(或母体)的手法,否则将适得其反,并且影响到团结与和谐。二是敢于质疑问难。针对某学者以“世界客家名人”为题所主编的一书中,出现粗制滥造,错漏百出的状况,他敢于站出来,引证大量事实,逐一加以辨正,并向该书作者提出忠告:认真负责还是马虎草率,是著书立说成败的关键所在。三是善于交流切磋。《客家院士》出版后,在学界和学术界引起一定的反响,一些教师、学者、专家提出了某些疑问,梁礼忠在《客家散页》中坦诚地展现了五篇给读者的复信(摘要),表现出他乐于交流、切磋和持之有故的态度。这种勇于开展学术争鸣和严谨治学的精神,在当今浮躁成风的社会,应给予肯定和赞扬。当然,学术交流和争鸣的目的,是促进客家研究的进一步繁荣,绝不是论谁输羸或比高下。
  毋庸讳言,这套“丛书”编辑不够规范,校改未能过关是明显的缺陷,我们期望它在重印或再版时能加以改进。
  最后,请充许笔者以题赠梁礼忠学友的七绝一首,作为本文的结语: 
  理工专业亦文才,宏论客家大舞名。 
  千载英豪光彩耀,传承自有后来人。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责任编辑:咕咕 | 返回首页   复制网址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资讯
精彩图文
网友推荐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中国官场人员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即使是表现良好,每5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都不错过而逐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驼衰人(丢人,丢脸);叼囊径(生气的意思);密柴头(骂人没用废物!)。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人的家常美食

上线不到一年,梅州本土美食视频“我是马小坏”在西瓜视频的粉丝已激增至89.1万,跻身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