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LOGO
搜索

谢清高:十八世纪海丝路上的梅州客家人

骄子 | 2017-6-20 12:59| 查看: 7347| 评论: 0| 原作者: 梅州日报一客都文譚
摘要: 两百年前,当大部分中国人沉醉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之时,一位来自广东嘉应州的客家青年,跟随外国商船颠簸在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上,从事商贸运输活动。 ...
  导读:两百年前,当大部分中国人沉醉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之时,一位来自广东嘉应州的客家青年,跟随外国商船颠簸在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上,从事商贸运输活动。他后来将自己的海外见闻整理成一部世界地理著作《海录》,介绍了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和航海路线,被誉为清代最早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之一。这位堪称“十八世纪的中国航海家”的名字叫做——谢清高。
  这位著名航海家的家乡位于梅州市梅县丙村镇。尽管《海录》问世至今不断重版,身为《海录》的作者,谢清高亦在中西交通史上留下美名。但作为一位在东西两条海上丝绸之路留下足迹的客家人,他的历史贡献在家乡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日前,梅州日报记者走进谢清高的家乡丙村,探寻他的家世生平,从中可见《海录》的问世,正是折射了客家人冒险漂泊、刻苦耐劳的品格,以及客家人传承文脉的精神世界。
宋元官宦裔 生长平民家
  过去,介绍谢清高家世的内容非常简略,只称他为广东嘉应州金盘堡人,少年读书未成浮海经商遇险,被外国番船救起,从此开始传奇式的横穿南中国海、印度洋、大西洋的人生经历。
  金盘堡即是今天梅县区丙村镇的梅江西岸一带,记者经过调查,核实了谢清高的故乡在当地的程江村。程江村在历史上又名程冈乡,经当地的谢访先生协助,根据他保存的清代文人撰写的历史文献推断,谢清高的故居应是目前正在进行维修的“能安堂”。该客家围龙屋为谢氏十四世祖能臣公所建。
  据谱牒记录,谢清高的梅州始祖谢朴六,在宋末元初定居丙村,谢朴六的儿子谢天佑则是元朝的进士。谢清高是谢朴六的十八世孙,他出生于乾隆三十年(1765),距离始祖开基丙村已过去400年。

  文献《程冈谢氏人物志》和《程冈谢氏留馨集》显示,程江村谢家自明末清初以来涌现了不少人才。十三世的谢心德(兴仁)是明朝的附监生,在清兵南下时获授兵部主政一职,在随军征剿镇平油坑的地方武装时殉职;他的侄辈谢琩(能臣)是监生,考选州同知,例封儒林郎。在谢清高出生前,当地涌现了庠生以上及出仕的族人40多位,其中有文举人谢应魁、谢晋桂,武举人谢应联。
  不过,谢清高的父祖一辈似乎并未以读书为业,在《程冈谢氏人物志》和《程冈谢氏留馨集》没留下生平传记。从谢清高的简传可知,他的父亲名谢惠伯,有一位堂兄弟为谢任伯。谢任伯的长子叫谢喜高,家名旋吉,号庆也,曾入州学。而谢清高未有入学的记录,因此,日后他的族弟谢云龙在重版《海录》时,称“族兄清高,奇男子也,读书未成,弃而浮海。”说明谢清高的家族文风浓郁,其早年曾经接受启蒙教育,但到了他这一代家境清贫,父祖两人均是布衣百姓。
  尽管如此,从谢清高的航海经历和《海录》的内容可以判断,性格机敏的谢清高具有博闻强记以及过人的语言天赋,至少谙熟英语,而且在眼睛失明后,通过口述写作《海录》。
皇皇一巨著 烁客家精神
  谢清高早年从事航海活动,后于1793年定居澳门。此后双目失明,只能靠从事翻译维持生计。
  谢清高的《海录》虽然篇幅不长,但内容丰富,多为第一手的见闻资料,具有很强的学术价值,而且早于魏源的《海国图志》、徐继畲的《瀛环志略》数十年,是一部清代最早睁眼看世界的地理著作,足以独特价值彪炳史册。
  《海录》记录了世界近100余个国家和地区,这些被介绍的对象,涵盖了亚洲、非洲、欧洲、南北美洲的地域。从这些对象的分布区域可以看出,谢清高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走遍了东西两条海上丝绸之路。向西,他曾经沿着南海游历东南亚的婆罗洲、爪哇、苏门答腊,经过马六甲海峡,沿着印度南亚次大陆和东非海岸线,穿越印度洋,并随商船经过南非的好望角,一直远足西欧的西班牙、葡萄牙、英国,往北到了北欧瑞典;向东,他曾经穿越帝汶海、托雷斯海峡、珊瑚海,游历了帝汶、澳大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斐济,并曾经北上日本,最远到达库页岛和堪察加半岛。
  谢清高甚至在著作中描绘了极昼现象。有人认为,谢清高是第一位涉足北极的中国人,远比康有为目睹北极的极光现象要早100多年。因此,言简意赅的《海录》可算是皇皇巨著。自它在19世纪上半叶出版至今,再版已经不下数十种,学者如魏源、徐继畲、吕调阳、冯承钧、安京等人在后续研究上取得了重大成果。
  作为一位客家航海家的作品,《海录》的内容和写作折射出客家人敢于冒险探索、重视文化传承的精神。在这部著作里,有目前为止对嘉应州客家人罗芳伯在婆罗洲坤甸创立兰芳公司的最早记录,可以看到早期华人在爪哇、槟榔屿、印度等地奋斗创业的身影,其中不少人正是客家华侨。

▲谢清高著作《海录》是一部清代最早睁眼看世界的地理著作
  《海录》的问世固然要归功于谢清高,但另一位客家籍作者杨炳南也值得一书。杨炳南是梅城下市攀桂坊举人,1820年,他与邻居好友、诗人李光昭游历澳门,见到谢清高,惊诧于他的经历。这时谢清高已经失明,正是杨炳南的记录补充和整理出版,才使得谢清高的心血没有付诸东流。今天,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保存由杨炳南首版的《海录》,应是十九世纪初的版本,其他后来的版本都是该版本的修改、删节和注释本。杨炳南版《海录》由他的堂侄杨懋建校字,杨懋建也是攀桂坊举人,著有《京尘杂录》《长安探花记》《禹贡新图说》《留香小阁诗词钞》等著作,兼具诗人、戏剧和地理研究的才华。
  1821年,谢清高在澳门去世。60年后,他的族弟谢云龙是晚清进士,在江西庐陵担任知县,为了纪念谢清高的贡献,他从谢清高的堂侄孙、贡生谢锡朋手里找到旧版的《海录》。谢云龙与另一位谢氏家族的贡生谢国珍,对该版本进行校勘,分别撰写了热情洋溢的序言,为封闭时代谢清高的怀才不遇感到惋惜,也为他的著作开拓正在打开国门的国人视野充满信心。该书于1883年夏重版,向家族杰出代表谢清高,这位身无功名、但见识广博的航海家给予最高敬意。
  在谢国珍的《族叔祖清高海录序》里,可以看见谢清高的航海经历,给予客家士人强烈的冲击,破除了传统的天圆地方观念,认识到中国只是地球的一部分,并非世界的中心。这正是一部分敢为人先的客家人的一幅群体写照。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责任编辑:咕咕 | 返回首页   复制网址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资讯
精彩图文
网友推荐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中国官场人员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即使是表现良好,每5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都不错过而逐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驼衰人(丢人,丢脸);叼囊径(生气的意思);密柴头(骂人没用废物!)。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人的家常美食

上线不到一年,梅州本土美食视频“我是马小坏”在西瓜视频的粉丝已激增至89.1万,跻身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