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LOGO
搜索

惠州咏春拳传承人钟伟强:“武痴”的功夫梦

百姓 | 2017-7-19 18:03| 查看: 5622| 评论: 0| 原作者: 南方日报
摘要: 2008年,《叶问》上映,一代宗师叶问淋漓畅快的咏春拳法,燃了不少人的武侠梦,亮了许多人的功夫梦。学习咏春拳法多年的惠州人钟伟强也是其中一位。 ...

钟伟强在练习咏春的基本功。南方日报记者 王昌辉 摄
  2008年,《叶问》上映,一代宗师叶问淋漓畅快的咏春拳法,燃了不少人的武侠梦,亮了许多人的功夫梦。学习咏春拳法多年的惠州人钟伟强也是其中一位。
  9年后,惠州下埔。“一、二、三、四……十八,转身。”伴随着鞋子与地板的摩擦声,数十名男子在一处武馆里练拳,步调一致,挥拳到位。另一边,惠州市非遗项目“惠州咏春拳”传承人钟伟强正在和自己的侄子练习“沾手”。
  咏春拳源于南少林,相传为严三娘所创,早年流行于广东、福建,盛于佛山,中国武术界素有“南咏春、北少林”之说。广东近代咏春拳中,广州岑能咏春拳、香港叶问咏春拳、古劳偏身咏春拳、彭南咏春拳影响较大。广州咏春拳巨匠岑能、香港一代宗师叶问、一代功夫巨星李小龙,因练习咏春拳而闻名于世。
  钟伟强的师傅李志和,正是著名广州咏春拳岑能的徒弟。钟伟强在惠州市区第九中学附近开设东江咏春拳馆,不知不觉已有9年。
  少年“武痴”从蹲马步到师从广州咏春
  1968年出生的钟伟强看起来神采奕奕。“打拳嘛,就是玩起来。”被问到为何能坚持多年不改练拳初心时,他笑着说。
  从五六岁开始,钟伟强在如今东湖九区背后跟着白眉拳老师张礼泉的后人学习武术基本功,“老师和咏春拳的叶问类似,是宗师级人物,现在西枝江桥下还有张氏宗祠。”这是钟伟强的武术启蒙。
  精神上的启蒙或许更为重要。钟伟强六七岁的时候遇到一位张姓老人家,经常和他讲述水浒、岳飞等侠义故事。年少心性的钟伟强每天一下课就去听,听故事之余,就和老人的儿子一起蹲马步。
  初中后,蹲马步已经满足不了他的武术梦,开始去新华书店买书自学。正规的新华书店这类书很少,街边路口的书摊成为他经常光顾的宝库,“学的是初级刀法等新派武术的内容,当时国家对刀、枪、棍、剑等都建立了基本套路。”
  1990年的一天,海灯法师的徒弟解师傅在惠东开班,开班课程有梅花桩精拳、独臂功、少林单刀、少林风摩棍、武当剑、易筋经等,钟伟强立即报名参加。25岁时,勤勉好学的钟伟强已经成为一个十足的“武痴”:少林拳、八卦拳、武当剑、北派鹰爪拳、北派螳螂拳等武术都有所涉猎。遗憾的是,当时南方的本地拳种重新涌现尚需时日,钟伟强距离真正踏上武术人生道路的关键邂逅仍未到来。
  为了生计,也由于自幼习武打下的根基,钟伟强在惠东公安工作许多年。1994年,钟伟强从公安部门辞职,一边做生意,一边租了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作为武术爱好者聚会的场所。慢慢的,不断有朋友带着孩子过来学习,他开始觉得传授咏春也有市场。
  辞职两年后,钟伟强认识了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李志河。李志河也是惠州人,12岁起习咏春拳,后追随广州咏春拳宗师岑能学艺,19岁在广州开馆传授、推广咏春拳,培养出一大批弟子。
  钟伟强在工作之余,坐车前往广州学拳,坚持至今已有20多年。其间,钟伟强正式拜师,成为李志河的入室弟子。最近的一次是今年7月初,钟伟强到广州参加全国武术段位考评员资格的复审,并拜会老师,探讨的话题是“咏春拳的未来路在何方”。
  “武术学无止境,总是有新东西可以学。”钟伟强说,如今师徒二人都各自开了武馆,见面时更多是互相探讨,在武术传承上给了他很多启示。
  2008年《叶问》上映,重新燃起钟伟强传承咏春的希望——很多人因为这部电影了解了咏春。当年,“四十不惑”的钟伟强在第九中学附近的商住楼正式开馆,传授咏春拳法。
  开馆授徒为推广编排咏春操
  3年前,52岁的老郑到惠州市口腔医院看牙,无意间看到东江咏春拳馆的广告,于是跟随钟伟强学习咏春拳,周一到周五只要有空就练上两小时,如今是武馆里年纪最大的一位。
  “学习咏春之前跑步、玩哑铃和俯卧撑。”老郑说,自己从年轻的时候就经常健身,开始担心不能适应练武的强度,但尝试之后发现还能承受,“咏春属于内家功,不像外家功那样耗费体力,精神好了很多,学习比较有系统,体力增强了,也掌握了一门技巧。”钟伟强说,学习咏春是越打越精神,在武馆里,20多岁的年轻人往往不如年长的能够坚持,“年轻人耐不住寂寞,打拳要出一身汗,觉得出钱买罪受。”至于他自己,武术几乎已经成为他生活的重要部分。
  “当它是爱好,不玩不舒服。”周一到周五晚上8时到10时是成人班,周六日的白天是儿童班。从2016年开始,钟伟强在惠州市第四小学和江北三新小学教授咏春。
  为了便于孩子掌握学习,钟伟强特意编了一套咏春操,每天下午4时左右课间休息时做,“主要是想培养知名度,让更多人了解咏春,在学校推广相对来说更容易。”钟伟强说,就在大约一周前,在三新小学开设东江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推广咏春在内的体育项目,目前正在招收暑假学生。
  钟伟强的外甥曾健从小学六年级开始学习咏春,到现在学习了十六七年,是咏春第九代传承人,与舅舅兼师傅钟伟强对练是日常必修的功课。师徒二人近距离相对而立,手搭着手,快速出拳,甚至偶尔闭上眼睛,“两个人闭上眼睛,通过这种训练,通过听觉也能感到对方出拳方位和进攻线路。”钟伟强说,咏春的特点是用最简单的方法、最快的速度、最实用的招式打倒对手,特别讲究贴身近打,抢占中线,不仅速度快,而且强调连消带打。而要达到这种程度,至少需要数年苦功——这也是让钟伟强对咏春的传承感到忧虑的主要原因。
  ■面对面
  让传统武术
  好看、实用、有趣
  南方日报:开馆9年来,在传授方式和学员特点上有什么变化?
  钟伟强:最开始按照传统的办法,要求学员一个马步就要蹲一到三个月,他们往往会觉得寂寞、枯燥,感觉与电影中很大差异,不到一周就有很多学员退出。专业开武馆要兼顾经营,就在提高学员兴趣上加以调整,马步练习的时间从一个月缩减到一周,再到三天,蹲马步的基础上增加旋转动作,同时传授手部动作,让学习内容更加丰富。
  南方日报:练拳后和电影上的咏春功夫相比有多少相似,如何达到?
  钟伟强:从传统练功的经验看,每天练习4小时,要练4年才能有小成。咏春拳要求中线出拳,动作要标准,从打出拳到打出力度需要一个过程,一个冲拳就至少要练习数千下,几十个基本动作招式要练习10万次,然后是练套路。很多人刚学咏春觉得打不出速度和气势,就是因为基本功的积累不够。
  南方日报:现在城市里各种跆拳道、瑜伽等场馆很多,传统武术与之相比有何优劣势?
  钟伟强:前几天,我刚去广州和老师李志河探讨过这一问题。确实,现在面临跆拳道等外来格斗运动的冲击很大,传统武术相对仍弱势,这里有传统武术推广不足的原因,也和跆拳道在管理方式、礼仪程序上更加先进有关。传统武术讲究武德,提倡以武会友,禁止恃强凌弱,但是跆拳道发扬得更好,更讲究仪式感,在服装和动作设计上更加好看,符合现代人的需求。
  南方日报:传统武术如何与这些“外来者”竞争,更好地被现代人接受并传承下去?
  钟伟强:我认为,关键是提升观赏性、实用性、趣味性,这是现在的传统武术发展之道。真正的功夫不可能太花哨,但是我们也要考虑传统如何与现代结合,特别是要尽量吸引学徒,首先保证武馆生存下去,再逐渐引入传统武术的内容。开馆9年,一开始成年学员多,现在小孩子更多,目前正式拜师的有28个,学员也有二三十个,学习咏春的孩子有八九十个。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责任编辑:咕咕 | 返回首页   复制网址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资讯
精彩图文
网友推荐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中国官场人员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即使是表现良好,每5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都不错过而逐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驼衰人(丢人,丢脸);叼囊径(生气的意思);密柴头(骂人没用废物!)。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人的家常美食

上线不到一年,梅州本土美食视频“我是马小坏”在西瓜视频的粉丝已激增至89.1万,跻身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