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LOGO
搜索

客家之子蒲风:诗人生命在延续,诗魂永铸映大同

学者 | 2017-7-20 21:04| 查看: 5322| 评论: 0| 原作者: 梅州侨乡月报
摘要: 蒲风,原名黄日华,1911年出生于广东梅县隆文乡坑美村。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和“中国诗歌会”的发起人。
  关于隆文,如果说龙牙、绿窟潭是传说,那蒲风就是传奇。丙申年12月24日,纪念蒲风诞辰105周年活动在其故乡梅县隆文镇坑美举行,记者专访从福州回乡的蒲风女儿黄安榕,聊了几个与蒲风“传奇”人生颇有渊源的问题。

蒲风纪念活动现场(张宇霞 摄)
史海拾遗重现父亲形象
  蒲风,原名黄日华,1911年出生于广东梅县隆文乡坑美村。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和“中国诗歌会”的发起人。抗日战争时期,他一手拿笔杆子,一手拿枪杆子,在战地写了大量的墙头诗、传单诗、明信片诗、短诗、歌词等,鼓舞战士奋勇抗日。1942年皖南事变突围后,过度紧张的行军生活使他肺病复发,8月在安徽逝世,享年31岁。他著有15部诗集、4本文艺评论集、2部翻译的诗集,这些作品已列入中国现代文学宝贵遗产,其英名刻在皖南新四军烈士纪念碑上。

蒲风革命烈士像
  “老实说作为女儿,小时候我对父亲的一生了解甚少,当我长大后,才从书架上、母亲的书信中、父亲生前的战友臧克家、王亚平、吕蒙、雷石榆、黄宁婴等人的回忆和文献资料中,渐渐了解了父亲那不平凡的一生。”黄安榕说,为了使父亲的作品得以流传,她从1962年开始着手搜集父亲的遗著,立志要为父亲编选一套《蒲风选集》。
   蒲风一生漂泊,他的作品大多散失在全国各地。为了搜集父亲的珍贵遗作,1962年8月,黄安榕第一次出远门,回到故乡梅县。谈到当年梅县副县长陈秉铨派人专程送她回乡的热情,黄安榕记忆犹新:与年近七旬却从未谋面的老伯母相见时的情难自抑,与梅县文化馆、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一册册翻查县存旧报刊旧书籍的一丝不苟。此后,一有外出机会,黄安榕和家人,就会乘隙拜访蒲风的生前战友,访问与蒲风打过交道的老百姓,到各大图书馆查找蒲风当年发表在各地旧刊报上的文章,足迹遍及梅县、广州、上海、天津、北京等地。
  在搜集整理资料时,黄安榕有不少新的发现。比如,聂耳创作的新歌剧《扬子江暴风雨》中的《码头工人歌》的词作者并非田汉,而是出自蒲风1933年发表的诗歌。1985年6月,100多万字的《蒲风选集》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2011年,在海峡文艺出版社鼎力支持下,黄安榕出版了57万字的《蒲风传》。这两部著作,可以视为黄安榕与父亲长达50年的精神交流。通过看得到摸得着的文字,黄安榕重构了父亲短暂而光辉的形象,不仅将父亲蒲风从过去的时空中唤回,绘声绘色描述了蒲风波澜壮阔的战斗旅程,详细记述了蒲风同郭沫若、茅盾、鲁迅、臧克家等人的交往情况,透过厚重的传记,更为人们撩开了蒲风及友人们起伏跌宕的人生经历,让人们真切地看到一批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在抗日救亡的热潮中,从文艺战壕走向革命战壕,为民众疾苦国家安危,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壮怀激烈。
著作等身源于对父母的敬爱
   “人生也跟走路一样,摔倒了,遭挫折,总是难免的,但只要你是硬汉子,就是有天大的困难,也挡不住你前进的脚步。”1岁丧父,12岁丧母,这种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没有推毁黄安榕的身心,反倒更加激起了她的斗志,50年不忘初心,用尽工作之余的全部精力,奔波于大半个中国,搜寻父亲的资料与作品,以一部上百万字的《蒲风选集》、一部57万字的《蒲风传》,刻画父亲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一部22万字的《立雪传人游嘉瑞》、一部20万字的《血脉——禾坪大贤黄峭传》等著作,声震文坛。作为国家一级作家,曾任福州市文联副主席、福州市作家协会主席,今年已七十五岁高龄的黄安榕,精神矍铄,谈起走上文艺道路坦言与父母亲与家风不无关系。

  1942年蒲风逝世后不久,妻子谢培贞抱着不满两周岁的黄安榕,在中共地下党的掩护下,回到福建娘家。黄安榕的外祖父谢大祉是福建省图书馆首任馆长,家里有不少藏书。母亲谢培贞悉心栽培黄安榕,让她从小养成读书的习惯。黄安榕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她流连忘返于省图书馆少儿阅览室,贪看《安徒生童话》、《格林兄弟童话》、《石头记》、《水浒传》、《暴风骤雨》、《安娜•卡列丽娜》等经典名著时的入迷情景。
  “50年代初,夏天炎热,不像现在有空调这么舒服,我就把竹席铺在地上,把自己卷成春卷状,躲在里面看书。”黄安榕说起幼时的她,两眼泛亮,仿佛儿时的一切又在眼前。她说那时节自己兴趣广泛,除了喜欢读书,还喜欢画画,是当时全校唯一一个参加美术兴趣小组的女生;也喜欢唱歌跳舞,热爱表演,曾是少年宫合唱团的一员,一曲欢快活泼的《牧童舞》让老师们记住了这个爱笑的女孩。
  天不垂怜,12岁那年母亲不幸患白血病离世,少年黄安榕成了孤儿。所幸女校长杨季辉收养了她,鼓励她为了新中国,为了父母亲未竟的事业努力读书。黄安榕暗下决心,矢志沿着父母的足迹奋力前行。不愧为“拿枪的诗人”的女儿,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她成为著名作家,福州文坛的掌门人。如果蒲风英灵有知,一定会为女儿的成绩感到欣慰与骄傲!
设文学奖播撒写作种子
   除了蒲风女儿黄安榕、女婿陈松溪是知名作家外,蒲风的外孙女陈泳红也是福州晚报的记者,协助母亲出有多部著作,陈泳红19岁的女儿许涵华也是福州市作协最小的会员,12岁小学毕业时,由福建少儿出版社正式出版有长篇科幻小说《保卫地球——天使之谊》。一家四代五作家,这在当今浮躁的文坛实属罕见。
  “这辈子,我们一家都与文字结下了不解之缘,我会一直写到写不动为止。”黄安榕说。
  黄老告诉记者,改革开放后,她和旅居印尼的堂哥黄仕新,先后在蒲风故乡隆文坑美发起建立有:“蒲风革命烈士纪念碑”、“蒲风陵园”、“蒲风果园”,在蒲风就读的母校——学艺中学和蒲风执教过的松口中学,都设立了蒲风烈士事迹专栏;学艺中学还设立了“蒲风图书基金会”。今年她的儿子、蒲风的外孙黄建焜,又在蒲风生前工作过的福州二中捐资设立了“蒲风文学奖”,并为首届20位获奖者颁发了奖金与证书。

蒲风故居列入梅州市文保单位揭牌(肖平山 摄)
  凝视着黄老熠熠生辉的流眸,我能深深感受到她的真诚,“今年是福州二中创建105年,也是父亲蒲风诞辰105周年。我们不奢求通过这个奖培养出多少作家,但我们可以期待,也许将来有一个作家,会说起当年是因为蒲风文学奖而埋下了热爱写作的种子。我们想通过评奖,让学生们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在原本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中寻找心灵的港湾,用优美的文字编织生命的花环,让简单的人生之路变得有滋有味。”
为家乡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记得上次回梅县隆文镇是2001年,距今已有十多年。这次回来发现家乡的变化很大,尤其是父亲故居,陈列了许多有关客家的历史文化名人轶事,让我长了很多知识。非常感谢梅州市的文化部门,他们之前做了很多工作,才得以让蒲风故居成功列为市级文保单位。虽然父亲去世多年,但是党和政府、人民并没有忘记他,作为家属我们感到很安慰。”黄安榕有点激动,不自禁掏出手帕沾了沾眼角,“我们先辈为了后代的幸福生活流血流汗,做了许多的贡献,我们应该要继承他们的遗志。”

蒲风女儿在凝思(肖平山  摄)
  黄老顿了顿,把话锋一转:“家乡现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又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这是一种飞跃。以前我回来的时候看到隆文镇是有水泥厂,现在已经被关停了,为了环保的需要这也是应该的。那么用什么来弥补其他的经济收入呢?我想可以借助国内或者国外一些发达地区的做法,开辟旅游线路来带动我们这一带的经济腾飞。比如把梅城到隆文沿线的叶剑英纪念园、松口古镇、全国第一座中山公园和隆文镇的蒲风革命烈士纪念碑、蒲风果园、蒲风故居等串连起来,打造一条红色旅游线,我想借助旅游资源带来的便利,一定可以改善提高沿线民众的生活。又比如现在家乡很多村民出外打工,我觉得可以考虑把他们空闲的这些房子腾出来,做成民宿、农家乐、歌舞娱乐的场所等等,并就此设计一些具有客家特色的纪念品之类的衍生品,吸引游客,活化乡村资源带旺乡村自驾游。”但愿黄老的憧憬,不久的将来能化为现实。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责任编辑:咕咕 | 返回首页   复制网址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资讯
精彩图文
网友推荐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中国官场人员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即使是表现良好,每5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都不错过而逐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驼衰人(丢人,丢脸);叼囊径(生气的意思);密柴头(骂人没用废物!)。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人的家常美食

上线不到一年,梅州本土美食视频“我是马小坏”在西瓜视频的粉丝已激增至89.1万,跻身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