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LOGO
搜索

农民画走进传统花灯:惠州民间艺博会花灯馆风采热身预告

要闻 | 2017-8-9 20:35| 查看: 2673| 评论: 0| 原作者: 惠州民间文化 朱如丹 陈春惠
摘要: 昨日,记者采访了解到,期间将举办的市第五届民间艺术博览会将设惠州花灯馆。龙门农民画协会组织会员制作了10盏花灯参展。
  2017南国书香节暨第七届惠州书展将于8月10日至14日举行。昨日,记者采访了解到,期间将举办的市第五届民间艺术博览会将设惠州花灯馆。惠州花灯历史悠久,款式多样,大的如虎头花灯有五六米高,小的如伯公灯只有30厘米高。在此次花灯馆里,市民将欣赏到与众不同的花灯。其中,龙门农民画协会组织会员制作了10盏花灯参展。在农民画画家及花灯手艺人的联手打造下,传统花灯被赋予了全新的时代意义,一幅幅农民画以全新的形式展现乡村中国梦,展现社会新风采。

画中反映村民做粽子的生活场景

  因为农民画点缀,花灯变得灵动起来
  近日,记者来到龙门县文化馆。一间画室内,挂着10多个四角花灯。远远看颇为普通,但走近一看才发现,这些花灯别有一番韵味,花灯上的图案为龙门农民画。这些用传统技艺制作的花灯为竹扎框架,大多农民画是画在纸上,再贴到花灯上,还有的农民画直接画在了花灯的丝布上。每个花灯的每个面画内容都不相同,有的反映农村热闹生活场景,有的展现传统节日的热闹氛围,还有的崇尚现代文明新风尚……因为农民画的点缀,花灯一下变得更灵动起来,满是人情味。

  春节做龙门米饼、炸糖环;清明做艾糍;端午包粽子…… 《欢乐佳节》花灯上,龙门一些乡村民俗传统小吃被画在一张小小的花灯糊纸上。画面虽小,但其中的人物却是栩栩如生。还有表现节日喜庆的,如春节贴楹联、端午节赛龙舟、中秋节吃月饼、鞭炮砰砰啪啪满堂喜庆等等。

  今年是鸡年,花灯中,有以生肖鸡为主题的:公鸡背着小鸡,公鸡与母鸡含情脉脉相对;一只带着一群小鸡的公鸡,身上的羽毛,竟然是一根根甘蔗。“鸡年一年的丰收景象,就在一个公鸡背上体现出来。”龙门农民画协会会长陈权枢介绍。

花灯里的期盼

  将来可把龙门农民画花灯制作成工艺品
  陈权枢介绍,龙门县传统花灯与龙门农民画结合,还是第一次尝试。在创作创新上,农民画画家想了很多办法。比如,有的作者沿用了原本花灯的糊纸,把画好的农民画贴上去;而有的作者寻求新意,将原花灯糊纸撕掉,贴上布艺,再在布上作画。无论是何种形式,无论是花灯创作或农民画创作,都是一种新尝试。

  陈权枢认为,制作龙门农民画花灯,也是龙门农民画的一种衍生产品。现在的花灯大多是一次性用品,未来可以将龙门农民画花灯制作成工艺品,作为收藏品。人们逢年过节在家里挂上农民画花灯,不仅能增加节日气氛,还可以让更多人了解龙门农民画,让龙门农民画走得更远。

欧少波和他制作的农民画花灯

  创作故事
  第一次将农民画与花灯相结合
  
  这些花灯里,有一个是龙门县高级中学美术老师欧少波参与制作的。花灯名叫《风调雨顺》,主要由4幅农民画构成。《春暖花开》展现了阳光明媚,万物生长的春耕美好场景;《五谷丰登》反映了农民辛勤耕作,终于迎来丰收的喜悦,寄托了追寻中国梦的美好愿望。《六畜兴旺》则展现了农村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年年有余》大宅前孩童嬉笑,池塘中鱼儿畅游,一片片荷叶透出雅气。“不画荷花画荷叶,更显农村劳动人民品格;房子前画了孩子,寓意传统美德延续下一代。”欧少波说。

  欧少波画农民画近10年了,这是他第一次尝试将农民画与花灯相结合,从设计到完成,花了两天时间,但他表示对作品还不是特别满意。“这次的重点放在了设计画面和表达寓意上,我们的花灯在细节处理上还不够精美。接下来,我准备尝试用国画颜料在丝料上画农民画,并打算在花灯里装上灯。打光后,画面的色彩就会均匀、透明,画面感很强,更有韵味。”

  花灯连环画更能体现作者思想
  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80后陈立新创作的花灯,是4幅《爱之星》系列,也是她心中的期望。

  花灯第一幅内容是新婚妻子怀孕,丈夫非常开心,拿着食物给妻子吃;第二幅是孩子出生了,在祠堂举行添丁上灯仪式,花灯也出现在画面中;第三幅是夫妻俩在教育孩子,远处的田间,水稻成熟了,箩筐里装满了稻谷,寓意着夫妻俩期盼孩子成才;第四幅是孩子大学毕业了,夫妻俩开心地与孩子一起参加毕业典礼。

  这是陈立新制作的第3个花灯。第一个花灯拿回来后,她觉得原来的糊纸不够好,就把所有的糊纸撕掉,自己在皮纸上创作农民画,画好后再贴到灯龙架上去。制作好后,陈立新觉得还是不满意,又撕掉重新创作。花了10多天时间,终于创作出自己比较满意的作品,再按照灯架的尺寸,剪贴好贴上去。为了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陈立新还剪下纱网蚊帐,染上玫红色,粘在皮纸上,做成了花灯灯穗。

  陈立新画农民画已经有10年,获得不少奖项。小时候她就在龙门龙田镇老家,经常看到添丁挂花灯的民俗活动。父母挂花灯,都是期盼着孩子能长大成才,这给了她创作灵感。“第一次制作农民画花灯,觉得这种尝试非常有意义。因为这可以当作龙门农民画连环画来进行创作,能更好地体现创作者的思想。”陈立新说。

陈立新和她制作的花灯《爱之星》

  一家三代做花灯,传承传统老手艺
  龙门县花灯名气大,永汉镇虎头花灯,还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次龙门农民画花灯的框架制作者为54岁的刘付娣。刘付娣是龙门本地人,从小就常看爷爷做花灯,耳濡目染下打下了一定的基础。1989年结婚后,她跟家公的父亲学做花灯,这门传统手艺,经过了三代传承。

  刘付娣说,做花灯可是件苦力活。她得先上山砍竹子量尺寸,接着破竹篾、做模型、贴花纸。“先用火加热竹篾好定型,做出模型后,用牛皮纸扎好做固定,然后贴上不同样式的纸,在上面画上图案。整个过程都是纯手工制作,手都做疼了。”刘付娣伸出双手,手因做手工而显得很粗糙。

  做了30多年花灯,刘付娣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也进行了改良。“以前老人做的花灯色彩没那么丰富,现在我做的花灯,样式都是自己设计的,更讲究花纸的颜色搭配,而且花灯的制作工艺也比以前精细了。”

  刘付娣介绍,传统的花灯主要用于正月祠堂上灯,一般农历十一月十二月就有人来订做。她制作的花灯都是上圆下方。据了解,圆的部分代表天,方的部分代表地。灯还有8个角,代表着四面八方,大灯“八仙贺寿灯”和小灯“福德灯”都沿用传统的规格尺寸。平时少有人订做花灯,于是,刘付娣就在前一年提前准备好做花灯的材料,有人需要时就能赶紧做出来。“忙不过来的时候,家人就打下手。现在这门祖传的手艺,只有我一个人会了。”刘付娣说。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责任编辑:lmy2017 | 返回首页   复制网址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资讯
精彩图文
网友推荐
客家人“过继”,原来大有讲究 客家人“过继”,原来大有讲究

过继,雅称“过房”或“过嗣”,俗称“牵”。

略谈客家人“耕读传家”的文化传统 略谈客家人“耕读传家”的文化传统

亦耕亦读,耕读传家,这是客家人的基本生产生活方式。

期待值拉满!30多位院士专家下周一齐聚梅州 期待值拉满!30多位院士专家下周一齐聚梅州,五大亮点抢先看 ...

践行“两翼论”,助力“百千万”。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