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LOGO
搜索

【客家人文】程旼与梅州客家先民的南迁考

文学 | 2017-8-10 18:09| 查看: 5311| 评论: 0| 原作者: 大客家网
摘要: 据冯秀珍教授的“客家人六次迁徙说,客家先民早在秦朝时就来到了岭南地区,秦朝将领赵佗驻军广东龙川县。秦朝时,有没有客家先民定居住梅州境内?程旼是不是最早来梅州的客家先民之一? ...

  据冯秀珍教授的“客家人六次迁徙说,客家先民早在秦朝时就来到了岭南地区,秦朝将领赵佗驻军广东龙川县。秦朝时,有没有客家先民定居住梅州境内?程旼是不是最早来梅州的客家先民之一?本文以罗香林的“客家人五次迁徙说”为基础,结合程旼举族南迁为引线,浅述梅州的客家先民的迁徙历史及梅州何时成为客家大本营的。
秦朝时有汉人在梅州定居吗?
  冯秀珍教授的“客家人六次迁徙说”如下:客家先民早在秦朝时就开始南来。中国史学界历来认为“从中原南迁的汉人称客家”。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平定南越后,为进一步开发岭南,派屠睢、任嚣、赵佗带50万兵卒驻守,还下令将数十万名“罪人”发配到岭南。赵佗先为龙川县令,后为南越王。龙川的赵、韦、官、任四姓居民就是第一批进入龙川与当地土著族人杂居的中原人。
  龙川附近的梅州各县,有没有赵佗的部下在此定居?至今还没有文章记载。如果没有的话,程旼(min)及其族人是最早来梅州的客家先民,时间是西晋年间。
程旼是最早来梅州的客家先民
  著名作家韩素音女士的《客家人的起源及其迁徙经过》,都详尽地述及客家历史上的五次大迁徙。
  第一次是东晋初期的“中原望族,相率南奔”。他们来自中原,大多落在江淮一带,至皖赣者为多。这次南迂,由于有着东晋政府的种种照顾政策,很快趋向于稳定,并一直保持了500年。
  东晋初的“八王之乱”,又称“永嘉之乱”,和随后的“五胡乱华”,即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侵扰中原,北方汉人因避乱而南迁。有些人弃官携眷南逃,故称为“衣冠南下”。他们渡过长江,到江西和安徽等地定居。在公元413年东晋年间,已有北方汉人到梅州的大埔县落居了。
  据《梅州市志》记载:大埔历史悠久,已先后发现多处属于新石器晚期的文化遗址和商墓群,证明早在4000多年前就已有人群聚居。大埔县志载,远自夏商周3代,大埔为扬州南裔地,秦汉时属揭阳。东晋义熙九年(公元413年)为安置北方移民设立义招县。明嘉靖五年(1526年)分饶平县的清远等2都置县,改名“大埔”。
客家先祖来自中原,多为全宦人家及耕读人家。
  据自余蔚文编著《世界客属名贤程旼》所述:程旼的祖父和父亲曾在东晋曾做过官。由祖父辅导他读书,因聪颖好学,过目不忘,被称为神童;10岁时入学,16岁习五经,特别喜爱《春秋》;24岁赴京(建康城,今南京)应试,考取“中礼经魁”,25岁任“史学士”一职。刘宋末年,帝室内为争位而骨肉相残、道德沦丧,加上天灾不断及农民起义,他预感中原及首都周边,也将是大战乱之地,因此,辞官归隐。不久,他率领妻、子、媳及同族人等几百人南下,经过赣南,沿赣粤小道来到豪居(今广东省平远县仁居镇)。大客家网微信公众号dakejiaw特约作者梁德新编著。
  那时,程旼举族南迁到平远坝头定居。以罗香林学说中的客家人第一次大迁徙的历史事实相符理论相符。
梅州何时成为客家大本营?
  客家民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历史过程。据胡希张、黄日芬、董励、张维耿在共著的《客家风华•客家源流》中说: 赣、汀、梅三州及这三江流域在客家形成发展中各自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赣州和赣江流域是客家人形成的摇篮;汀州与汀江流域是客家先民初步转变为客家人之地;梅州及梅江流域是客家人最终形成、完善与兴旺发达之地”。
  据史志记载:秦统一中国以前,我国南方并无汉人居住,而生活在闽、粤、赣客家聚集地的土著民族为畲瑶(古代又称山越)。那时,梅州是土著瑶族、畲族人居住的地方。
  程旼当时来到的平远还是蛮荒之地,山清水秀却人迹罕至、土著愚顽。定居后,其兴办私学,招引本地子弟入塾,教民识字知礼,传播中原文化。东晋以后的几个朝代,北方汉人逐步迁居粤东,这些汉人大部分是客家人第二次、第三迁移到梅州的。梅州各姓的族谱到有记载。下面是客先民南迁的资料。
  唐末社会动荡不安,黄巢农民起义军的兵锋纵横南北,这些名门望族受到极大的威胁,客家先民第一次逃难后的落居地正当黄巢起义军转辗往复的要冲。在这种情况下,客家先民开始第二次迁移,即由皖豫鄂赣等第一时期落居地,再迁至皖南及赣东南、闽西南和粤东北地区。第二次迁移后稳定了三百年。
  罗香林在其权威著作《客家研究导论》与《客家源流考》中,对唐末以前中原移民南迁尽管罗列了十几个姓氏的例子,但所举真正迁达闽粤赣边地区者仅钟、赖二氏,并且都只抵赣南而未再往南迁。历史的真相虽非如此,但罗先生的举例至少从某个侧面反映了唐末以前移民进入闽粤赣边地区不多。罗香林在举例唐末至北宋移民迁入赣边地区时,情况却不大一样了,他列举了17姓族谱资料,其中引文直接言明这一时期迁达闽粤赣边地区者有刘、孙、廖、罗、钟、薛、李、吴、沈、温、蔡、何等12姓。笔者在查考广东梅州客联会与梅州市方志办前几年合编的《客家姓氏渊源》(第一集)时,也发现类似的现象。
  北宋时,金、蒙古相继占领北方,并日益南侵,客家先民不得本又一次迁移,由赣东南、闽西南分迁至广东东部和北部。这是客家先民第三次迁移。
  据专家学者考证,南宋时,客家民系在闽粤赣地区形成。据宋人所撰《太平衰字记》和《元丰九域志》记载:闽粤赣边区开发较迟的粤东梅县,宋初主户有1201户,客户仅367户 ;但不到百年后的元丰年间,客户已发展到6548户,而主户则是5824户 ,客户竟超出主户的十分之二。客家人多于本地土著人。
  据宁化县客家研究会《客家流迁中徙居宁化播衍各地的部份姓氏》记邱氏"天水郡":邱氏三郎(法言)于北宋太平兴国元年至景德年间(976一1007年),由河南固始县迁入宁化石壁乡,后裔迁往闽西、广东、海南等地。王氏"太原郡":承邦于北宋天圣九年(1031年)由南昌西山迁入宁化安远洋坑。
  据《梅县松口仙口村梁氏族谱》记载:现居住在广东东部(粤东)的梁氏均认安定(在今宁夏固原、甘肃平凉等地)为祖居地,祠堂的堂号是"安定堂"。梁孟坚(梁氏66世),生于宋高宗绍兴22年(1150年),官兵部佐侍郎,是福建宁化石壁梁氏开基祖。公元朝初年,居住在宁化梁孟坚后裔梁福(松冈公)与族人南宋探花梁文生(梁氏68世)和夫人带领男女老幼一百多人举族南迁,经沿路风雨长途跋步抵达广东梅县松源堡(松源镇)为最早入梅州的梁氏。梁福在梅县松口仙口村定居,到了明朝中期梅县梁氏已是旺民族,因梅县地狭人多,不利发展,后裔又分迁各地。而今梁福后裔传至28世达2万多人。
  明末清初之际,满清人南下入主中原,的部分闽西、粤东、粤北客家人,分迁至粤中部和滨海地区及川桂湘台等地,一小部分迁至贵州南边及云南。有部分回迁到江西赣州,这些客家被当地的客家人称为“新客”。这是客家先民第四次迁移。
  梅州地区山多田少,内部人口又猛增急长,许多人向外谋求生存和发展。因此,梅州客家人在清朝乾隆年间“湖广填川”时一部分由政府统一分迁至湖南、四川,还有一部分人迁入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大客家网微信公众号dakejiaw特约专家梁德新编著。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期,部分客家人迁至粤南及海南岛,有的流寓海外。这是客家的第五次迁移。
  至此,经过五次迁移,客家人的居住范围已基本稳定,表现出现今所呈现的客家分布态势。
  据专家学者论证。宋末元初到明朝初年,闽西客家大量迁移广东东部,客家人多于土著人,梅州成为客家大本营梅州境内仍生活着为数众多的畲族人民。元末,畲民“啸聚”攻打州城梅塘。在元兵的血腥镇压下,众多的畲民被迫由梅南之畲坑向丰顺、潮汕地区及闽南漳州地带迁移。从此,他们离开了梅州地区。而一部分幸存的畲民被迫改族改姓保存下来,如“畲族蓝姓,改为汉族邓姓”,其生产生活、风俗习惯等方面,久而久之,自觉不自觉地与客家融合了。到了清朝乾隆年间梅州各县人暴满,向海外、四川、广西等地迁移。到了民国初年梅州成为客家人居住的地方,各地不同的客家话口音,皆以梅州的客家话为标准,为此,梅州被誉为“客都”。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责任编辑:咕咕 | 返回首页   复制网址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资讯
精彩图文
网友推荐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中国官场人员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即使是表现良好,每5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都不错过而逐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驼衰人(丢人,丢脸);叼囊径(生气的意思);密柴头(骂人没用废物!)。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人的家常美食

上线不到一年,梅州本土美食视频“我是马小坏”在西瓜视频的粉丝已激增至89.1万,跻身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