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LOGO
搜索

历史所不能忘却的客家籍外交家——何如璋

先贤 | 2017-8-28 18:25| 查看: 4315| 评论: 0| 原作者: 嘉应读书楼 李锦让
摘要: 何如璋是大埔湖寮双坑村人,晚清的进士翰林,同时也是一名杰出的外交家,是清政府首任驻日公使。
  近二十多年来,无论学界,还是媒体,都在极力推崇梅州八贤之一的晚清外交家、诗人、教育家黄遵宪先生 ,包括其书斋人境庐已成为梅州数一数二的“文化地标”。笔者以为,这是大大的好事!无疑是新一轮传统文化复兴大潮下的一股清流,对于重续客家文脉,振兴文化之乡善莫大焉!

图为黄遵宪
  然而,笔者一直认为:黄遵宪先贤的历史影响固然重要,然而对于他的成长有极大提携和启迪之恩的老师何如璋,我们的报道却总是“轻描淡写”甚至有所忽略或者曲解史实,这是不够客观也是不够公允的。
  在外交史上,何如璋的历史地位和影响一直被严重低估,而他的学生黄遵宪先生似乎被人为地过度“拉抬”了。原因有很多:其一,拜近年来媒体及部分学者“人云亦云,过度炒作”所赐;其二,多年前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先生两次公开引用黄遵宪先生诗句,由此引起“黄学”热所致;其三,十多年前爱国青年侨领姚美良先生成功举办纪念黄遵宪先生当代书画艺术展览影响波及海内外有关……黄遵宪先生的历史影响自不待多言,然而,历史还是要还原真实和客观。我们今天就来说说黄遵宪先生的恩师何如璋以及他们师生之间的关系。
  何如璋:首任驻日公使、晚晴洋务运动先驱,黄遵宪恩师

何如璋(1838—1891),字子峨
  何如璋是大埔湖寮双坑村人,晚清的进士翰林,同时也是一名杰出的外交家,是清政府首任驻日公使。今天,我们就给黄遵宪的恩师——何如璋做一个历史“纠偏”。

大清国首任驻日本国使臣照,前排左三为何如璋,右一为黄遵宪。

何如璋故居旧照
  黄遵宪有很多东西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受到他老师何如璋的启发,如果说不好听,是“承袭”了老师的创意。何以见得?

  第一,黄遵宪写了一本《日本国志》,被誉为中国人写的第一部外国国志,日本的国志由中国人来写,确实非常了不起。但我要告诉大家,黄遵宪之所以了不起是因为他“承袭”了他老师的创意。
  事情原由是这样的:光绪三年(1877年),何如璋得李鸿章推荐,晋升为翰林院侍讲,加二品顶戴,充出使日本大臣,成为中国首任驻日公使,时年39岁。

何如璋所著《使东述略》
  何如璋做首任驻日公使的时候,带上了同乡黄遵宪,黄遵宪那时还是他的“小跟班”——驻日参赞。何如璋去日本出使四年半,写下了一部书叫《使东述略》,率先详细介绍日本三权分立制,正是老师的这本书成了黄遵宪后来著述《日本国志》的重要“参照物”。
  第二,黄遵宪有一本著名的诗集《日本杂事诗》,这也在某种程度上“承袭”了老师何如璋的创意。何如璋在黄遵宪之前写了一本《使东杂咏》诗集(七绝六十七首),这是一本记述出使东洋所见所闻和驻日后作者所领略到的日本风土人情等方方面面的诗歌,具有“诗史”之笔法。

何如璋书法手迹

何如璋用砚一一清灵芝云纹随形老坑端砚
(嘉应读书楼藏)
  第三,就更有意思了。他的老师何如璋书斋命名为“人境庐”,黄遵宪先生同样一字不改,也把自己的书斋命名为“人境庐”。我想,黄遵宪先生是何如璋先生的得意门生和同乡后学无疑,他这样做,我更愿理解为不是“承袭”,而是出于黄遵宪内心无比景仰恩师何如璋而发自内心处处师承恩师的缘故。
  有一种说法,难于考证,爰引此处以资参考:黄遵宪先生“人境庐”与何如璋先生“人境庐”三字同系日本友人、汉学家和书法家大域成濑温所书。然两处“人境庐”书法题字风格有所不同,寓意亦有区别。其时系回国前的光绪七年(1881)冬某日,何如璋和黄遵宪同请大域成濑温题写“人境庐”三字,意欲离任回国后建造庐舍,用作庐匾。于是,大域成濑温提笔挥毫。为表示两人有所区别,“人境庐”三字写给何如璋的用隶书,写给黄遵宪的则用楷书。书毕,黄遵宪反复欣赏之余,特意要求题字者在隶书“人”字的捺上加三撇。意即,此三撇代表何如璋的品级、职衔和年龄三者均在己之上。他说,上下轻重有分,理之当然。
  后来,光绪九年( 1883 年夏)何如璋的人境庐在“大史第”前建成,而黄遵宪的人境庐则建于1884年春,由此可以说明,何如璋的人境庐在建造时间上比黄遵宪的要更早一些。所以说,这更加佐证了,黄遵宪的人境庐是承袭了老师的先例。

图为何如璋书斋人境庐门额

图为黄遵宪书斋人境庐门额
  提说这些,并没有贬低黄遵宪先生的历史地位和贡献之意,但是我们研究历史人物一定要以一种历史的客观眼光来审视。当时何如璋不仅为他的学生黄遵宪提供了很多自己一手收藏的极为详细的日本地方史志典籍资料,鼓励他继续充实完成他未完成的事业,同时还为他提供了一个得力的整理文案的助手——黄溪泉,这个人也是梅州人。
  黄遵宪之所以能够有今天这样的历史地位,很大程度上是受到老师的启发,或者说是模仿他的老师。现在我们对黄遵宪的历史地位有点抬得过高了,反而没有很客观地去评价何如璋的历史地位和贡献。什么原因呢?是因为何如璋的运气没那么好,特别是他在很多政见上与保守派慈禧太后和李鸿章不同,所以受到他们的排挤。
  何如璋出使日本的时候,他起码有四大贡献可以为历史所铭记:
  第一个贡献,力谏清政府防范日本吞并琉球。他曾多次写信提醒清政府及权臣李鸿章要注意日本的野心。当初琉球群岛是我们中国的附属国,琉球王代代受封于中国,它每年都要向大清政府朝贡,日本自明治天皇亲政后,即阻止琉球向清廷纳贡,企图并吞琉球,对琉球群岛虎视眈眈,因为何如璋立场很强硬,日本不敢下手,同时屡屡向清廷建议以斗争求得和平,及时阻止日本侵略扩张计划的实施。他在呈送清廷的奏折中说:“日人志在灭球,以阻贡发端,臣与日本当局论理数月,彼一味恃蛮,置之不答,甚至发令琉球改县,其轻视我国无理已极,义难坐视,今乘其国势未定,兵力未足,急与争衡,犹尚可及。若为息事,隐忍迁就,阻贡不已,必灭琉球,琉球既灭,必掠朝鲜。虽让一琉球,未见其果能息事也。为今之计:上者,一面抗议,—面出兵舰责贡于球,以示日人,我之必争,彼将气慑,而球可全;其次,约球抗日,日若攻球,我出师相助,日将力屈,而球可全;又次,则援公法,请求各国公使评判,自古无许灭人国之公法,日孤理屈,球亦可全。三者择一而行,其效果虽然不同,决不至无效,即使无效,亦不过弃一琉球,决不至开边衅;即使寻衅,亦可罢斥使臣。仍不能解,是彼蓄意寻隙,益知非让一球所能息事,何为先自示弱,举附庸之土地和人民以资敌耶?”
  又致书李鸿章说:“阻贡不巳,必灭琉球;琉球既灭,次及朝鲜。否则,以我所难行,日事要求。听之乎、何以为国? 拒之乎,是让一琉球,边衅究不能免。……他时日本一强,资以船炮,扰我边陲,台澎之间,将求一夕之安不可得。是为台湾计,今日争之患犹纾,今日弃之患更深也。口舌相从,恐无了局。然无论作何结局,较之今日隐忍不言,犹为彼善于此。”

琉球群岛所在的地理位置
  然而,何如璋的远见卓识却得不到清廷的支持。结果,在何如璋任满回国后,终因清政府的软弱无能,日本将琉球国吞并,改为日本冲绳县。此后,日本竟又得寸进尺,于1894年发动“甲午战争”,中国大败,朝鲜、台湾、澎湖列岛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何如璋当年向李鸿章和清总署的报告中说的“琉球既灭,行及朝鲜”和“台澎之间将求一夕之安而不可得”的预言皆成事实。如果清政府当初接受了何如璋的建议,或许就没有今天日本的冲绳县。
  第二个贡献,收回领事裁判权。何如璋到日本时,正值台湾劫杀琉球渔民事件发生后不久。日本以这一事件为发端,冒称琉球系其属国,策划征伐台湾,清廷为求息事,赔以军费计白银50万两。日本执政者越发得逞,议废除居留华民旧规,取消横滨、神户和长崎的领事裁判权。何如璋到任后,援引国际公约,与日方反复交涉,终于达成协议,除在东京设公使馆外,在横滨、神户、长崎三市设领事馆,并收回领事裁判权。此举使侨胞的生命财产得到合法保障,侨胞备受歧视凌辱的状况也得到很大改善,至今日本华侨对何如璋仍深怀敬意,对何如璋据理力争收回领事裁判权津津乐道。
  第三个贡献,上奏中外通商贸易问题。两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以炮舰打开我国门户,西洋货汹涌而来;日本在明治维新后,亦欲步西方列强后尘,向我国市场大量倾销其东洋货。何如璋对此有深切了解,他向清廷上《奏陈务请力筹抵制疏》,指出当时中外通商存在的症结问题,竭力反对违背互利原则损害我国利益的不平等贸易。他对日方要求与我内地通商一事,作《内地通商利害议》:
  “日本与我国立约在西人之后,其修好之初,意在联近交……而近年来,日人精神所注,乃专在内地通商,欲博取中土之财,以稍补西邻之失……如璋随时究察月本之求通内地,屡与西人一体均沾为言,而我国对日人实有不能强同者盖有不宜轻许者五,有贻害极大者四。”
  “查日本出口货皆不异中土之产,一也”;此邦密迩近邻,取径捷而运费轻,若任其直输内地,则内地物产销路日穷,民生将日困,二也”;“日货一经输入内地则彼省厘捐,品类虽同而价值顿异,内地商人必至于败折,三也”;“外产多,则内产减,税厘之入亦日微,是弊并于国计,四也”;“西人远隔重洋,虽互市久通,流寓尚少,今日本地近民贫,内地之禁一开,无论矣,五也”。何如璋在《内地通商利害议》中还陈述:中日贸易,每年巳入超200余万两,若再准其享有低税率和内地通商的优待,势必大量倾销日货,年入超将增至1000余万两,后果不堪设想。
  清政府终于接纳了何如璋的建议,拒绝了日本到我国内地通商的要求。
  第四个贡献,深入考察日本国情,率先对日本“三权分立制”作出详细介绍,建议清政府效法日本明治维新以图自强。何如璋在出使期间,积极致力于考察日本在明治维新后所起的深刻变化,确认欲自强必须效法日本。他所撰写的《使东述略》,对日本“三权分立制”作了详细介绍,并热情鼓励他的助手黄遵宪撰写《日本国志》。这两部书在中国知识界曾引起强烈反响,康有为的“戊戌变法”即从这些此书中得到不少启示。
  何如璋在历史上之所以没有被认真地宣传,或许是因为他不够走运。在1884年的中法马江海战中,时任福建船政大臣的何如璋在这场败战中成了替罪羔羊,被贬戍张家口三年,十分委屈。
  光绪八年(1882年4月)何如璋任满归国,1883年10月清政府任命他为福建船政大臣,主管马尾造船厂。1884年8月,中法马江海战爆发。据有关历史事实考证,法国军舰于1884年7月16日开入福建马尾。这时,刚到马尾主管造船厂的福建船政大臣何如璋主动协同福建海疆会办大臣张佩纶,命海上四艘军舰做好战斗准备,组织陆上士兵在造船厂侧择要埋伏、暗设炮台,以严防来犯之敌,同时,向朝廷驰奏《法船聚泊马江,应亟调兵船协防折》,请各省兵船支援。除此之外,何、张还多次发电报,请求清政府“塞河先发”,出奇制胜。
  大敌当前,慈禧及李鸿章等,不顾群情激愤而妥协退让,只求和议,下令不准塞河先发,违者虽胜亦斩。北洋舰队无法急增马尾,驻闽浙总督何璟、福州将军穆图善、福建巡抚张兆栋等也不采取积极御措施,马尾驻军还未接到战书,法国军舰即在精心策划下先行开战,清军猝不及防,被动挨打,遭受惨败。
  慈禧为推卸马江海战的责任,授意潘炳年等炮制出《劾大臣玩寇疏》诬陷何如璋玩寇弃师的呈文,将马江海军惨败的事实归罪于何如璋。当时有许多人为何如璋抱不平,后来清政府派钦差大臣督办福建军务左宗棠进行深入调查,经核实认为潘炳年所呈事项,并无其事。奏请皇上对何如璋“既经革职,可否邀恩免议?”而慈溪置之不理,将何如璋与张佩纶一同嫡戍张家口军台,在戍三年。
  光绪十四年(1888年),何如璋主讲潮州韩山书院。光绪十七年九月(1891年),病逝于韩山书院,时年54岁。所以说非常可惜,他的一生是很委屈的。
  相关链接:何如璋书斋人境庐
  何如璋故居由人境庐、宫詹第、通奉第组成,位于大埔县湖寮镇双坑中村,与何如璋祖居“大史第”相距 30 米。其中人境庐,土木结构,建筑面积 280 多平方米,距今已逾一百多年。

何如璋故居
  该庐依山面水,前后两座鲤仔山遥遥相对,近有“双溪印月”赠光,远有“霞岭寻梅”相映。门前有一小广场,左旁,丹桂飘香,修竹婆娑,溪水蜿蜒而过。庐前有一口半月塘,月夜,水清月影,令人沉醉。其建筑形式也是行宫,构思精美,布置古雅,身临其境,顿觉清幽,颇有世外桃源之感。庐前广场与宫詹第禾坪相连,成“7”字形。禾坪前有一口水塘,形如半月。之所以筑成半月形,不言而喻,其具有客家传统风水意念的含义:花开即谢,月圆即亏,企盼宗族永远要像未开之花,未圆之月。大门门楣“人境庐”三字隶书,赫然醒目。进入大门,迎面是一大屏风,木雕逼真,构思精美。过屏风,见天井。上下厅堂,配左右厢房。环视四周,仿佛仍然可以看到主人当年不凡的外交生涯和充满冤屈的历史记痕。感叹百年沧桑,物故时移,不禁怆然。

通奉第与何如璋书斋人境庐毗连
  “人境庐”右侧有“宫詹第”,东行百步开外有“通奉第”。在“通奉第”的旁边即是其祖居“大史第”——茂塘公祠。公祠左右两侧有书斋“日新书屋”和“耕经别墅”。

如璋书斋人境庐“天章召见”壁画

图为何如璋书斋人境庐“改容听讲”壁画
  何如璋书斋人境庐大门门楣两边各配有“天章召见”和“改容听讲”两幅壁画,充分寄托何如璋虽蒙受冤屈,退隐家乡,仍借“天章召见”和“改容听讲”两幅壁画典故表明希望清政府当权派能回心转意,纳谏图强的爱国忠君情怀。
  作为黄遵宪恩师的何如璋,其书斋人境庐如今仅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且年久失修,一片破败,杂草丛生。而作为学生的黄遵宪,其书斋人境庐早已成为省级文保单位,不仅宣传报道得多,且经过多次修缮保护,保存非常完好。两相比较,让人感慨万千,久久难以释怀。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责任编辑:PENGLIJIE | 返回首页   复制网址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资讯
精彩图文
网友推荐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中国官场人员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即使是表现良好,每5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都不错过而逐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驼衰人(丢人,丢脸);叼囊径(生气的意思);密柴头(骂人没用废物!)。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人的家常美食

上线不到一年,梅州本土美食视频“我是马小坏”在西瓜视频的粉丝已激增至89.1万,跻身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