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LOGO
搜索

优良家风锻就“三将四校五人杰”传奇

军政 | 2017-8-31 11:17| 查看: 8704| 评论: 0| 原作者: 梅州日报 李国泰 李涯
摘要: 国族风雨飘摇,而家室又实无以蔽风雨,貌躬无状。每凛以有国乃有家,保家先保国之义。

  导读:走进中国客家博物馆内的“将军馆”,张氏一门三将军赫然在列。他们是:国民党中将、原广东省副省长张文;国民党少将张光前和张凤亭。
  2015年清明节,笔者在梅县雁洋镇三乡小都村的“安思居”,采访了从美国和加拿大等地回来的张家后裔,请他们谈谈对于客家家风传承的感想。在美国的张预民随手一指墙上悬着的一块匾额说:“这就是我们闯荡世界的秘笈。”我们发现墙上挂着的,是一幅端端正正的隶书书写的《安思家训》——
  优良家风培育的张家兄弟
  张文的祖父张德财早逝,按客家民俗传统,祖母从大埔县把年幼的张镜清抱入张家立为嗣子。张镜清育有9个子女。
  大儿子张文(1887-1960),家名芹元。1906年投笔从戎,考入广东讲武堂。1908年考入保定军校,加入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投效粤军总司令姚雨平,任少将参谋长。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总部中将参谋。1932年参加淞沪抗战。1949年当选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出席开国大典。后任广东省政府副主席(副省长)、政协副主席等职。
  张文一家原居住在深山里的“宋公坑”,1940年,张镜清用历年积蓄建了一座房屋。当时老三张光前任惠(阳)龙(川)师管区少将司令;老六张孤梅时任新四军江苏泰州独立团政委兼泰州县委书记,虽然新四军没有挂军衔,但属于国民革命军序列,按国民政府县长职,应是少将军衔,故乡人称其家有三将军。尚有张文之子张凤楼、张凤亭,媳辈梁绮、杨立平等4个校级官佐,可谓一门鼎盛。父亲要张文题写屋名,他拟名“安思居”,意为居安思危。
  客家人搬新屋最重要的是一副好的大门对联,到“进伙”的早上,张文叫人贴出对联:
  功名安足为奇 说什么三将四校五大学;
  工作思适以用 倒不如采茶拗蕨种番薯。
  张文遵父命代撰《安思家训》,要求家族子弟,人人背诵。
  老三张光前(1894—1969),家名谦元。1921年考入保定军校,与陈诚、罗卓英为炮科校友,后入陆军大学深造。先后任62军157师参谋长,兵役处少将处长、惠(阳)龙(川)师管区司令。1948年5月被中共武装诱捕后,听从大哥张文的劝说,向中共粤东支队投诚。
  老六张孤梅,家名琪元。在中国大学加入中共的外围组织“社会科学联盟”小组。1933年参加吉鸿昌、冯玉祥的“抗日同盟军”。同年秋,加入共青团。次年春,调上海团中央任巡视员。因叛徒出卖,与团中央宣传部长、梅县同乡黄药眠在英租界被捕。一年后张文通过刘志陆,由黄绍竑、曾养甫出面保释。后化名张梅生到十九路军61师任少校副官。该师驻防广西,时有日本人中野顺三在北海进行间谍活动,张梅生经师长翁照垣同意,将日谍中野顺三秘密处死,史称“北海事件”,由此引发了轰动一时的外交事件。2011年11月在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谍战老城》中,再现了“北海事件”的历史。
  “七·七”事变后,他在福建漳州任“抗敌后援会”秘书。其时,张孤梅一直留意寻找党组织。一天,他从任157师参谋长的三哥办公室看到一份文件,了解到国民党在“何鸣事件”后,又企图再次利用整编机会将中共另一支武装缴械的计划。为了使党组织知道这个阴谋,又能使自己与党组织接上关系,他向张光前提出,他参与整编谈判。他利用谈判机会,秘密向中共代表报告了国民党的阴谋,并说明自己的身份,请求组织审查核实后让他归队。经方方、邓子恢与上海党组织联系,查实他是团中央领导后,要求他利用这一特殊身份,继续留在国民党漳汀师管区工作。不久,张孤梅因转送情报暴露身份,经方方同意参加新四军。
  1939年2月,由薛暮桥(著名经济学家)、余立金(后任空军政委)介绍,张孤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任新四军一师二团政委,随陈毅、叶飞参加“黄桥决战”等著名战役。日本投降后,张孤梅率部队转战鲁南、莱芜、孟良崮。1951年冬随二十三军参加抗美援朝。1952年任二十三军政治部代主任。在评军衔时,他是红军时代入伍(吉鸿昌部队),以资历和战功可以评为少将,但因1934他在上海被捕并非由组织营救出狱,故暂缓授衔,直到1957年才被低授为大校军衔,是年7月晋升为副军职(少将衔级),被授予二级自由独立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1957年,他因战伤申请转业,当时的福建省委书记叶飞点名要他到福建工作,任福建师范学院代院长。1958年筹建福州大学时主持全面工作,1963年任福大党委书记。“文革”受到残酷迫害,1969年被残害至死。“文革”后,福建省委为他平反昭雪。
  张文的第三个儿子张凤亭(1918—1974),1937年考入中山大学。后在国民政府陆军大学任英语教授,1947年授陆军少将衔。1949年策反他在军队中任主官的学生,为南京解放立下功劳。1950年后在广州从事外语新闻出版工作。
  祸福不忘《安思家训》
  张家兄弟叱咤风云,但一生中相聚的时间只有极为珍贵的一次。1931年,张文因汤山救李济深未果,闲居北平,其时老二麟元、老三光前均在北平读大学,因老四权元一年前在北平读书时病故。老五均元在北平西便门外天宁寺开设养蜂场。兄弟五人在北平相聚一堂,倍感难得。张文邀众弟到“便宜坊”吃烤鸭。饭后照相留念,这是名闻遐迩的“三将四校五大学”五兄弟的唯一聚会,从此地北天南,再未聚齐过。

  1944年冬,张镜清老人带着对外出儿女的思念,离开了尘世。老大张文主持了父亲的后事。经当地父老乡亲的强烈要求,将老人与“三乡学案风潮”的功臣杨砚萍、钟百卿、张吉轩三位前贤同在三乡公学背后的“卧龙岗”举行公葬,全三乡数千村民和梅县政府的代表参加公祭。张文的老师张丹九老秀才为公祭撰写了一副挽联:
  献酒献花,鹤驾暂留片刻;
  公祭公葬,龙岗也足千秋。
  “文革”期间,张家历尽劫数,老三张光前在监狱农场被迫害致死;老五张均元在家乡因“官僚地主”的家庭成分,多次遭受批斗;老六张孤梅在福州大学被残害致死;张凤亭以“历史反革命”的身份被驱回老家。
  尽管如此,1972年,笔者与张凤亭在明山小煤窑当采煤工时,同住在一户人家的“子棚”上,有半年之久,朦胧听他在清晨细声背诵过《安思家训》。他回忆说,抗战期间回家乡宣传抗日时,其祖父张镜清要他每天早晨起来背诵“家训”,故始终不敢忘记《安思家训》。近年笔者因撰写《张孤梅传》的关系,多次采访了老五张均元的儿子、75岁的张凤省,他说少年时,每天早晨全家必定在厅堂里集中,背诵《安思家训》,时至今日,他仍能一字不漏地背出来。
  张家后辈按照“安老怀少,信友睦邻”的《家训》,在能力许可时,回报社会。早在1958年,为促进家乡农业科技、增加粮食产量,张孤梅用自己的工资开支,要求三乡乡政府派了一名农业干部到福州大学学习制作肥料,回来后教各村的农民制作了不少肥料,为三乡的粮食生产作出了贡献。现任美国一间化工公司亚太地区总裁的张预民秉承父亲的爱国爱乡情怀,从2009年开始在父亲的母校三乡中学设立“张孤梅奖学金”。
  “安思居”满门英杰,维系他们的精神支柱是《安思家训》,时至今日,这种优良家风仍在后辈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承传!
  附:《安思家训》全文
  国族风雨飘摇,而家室又实无以蔽风雨,貌躬无状。每凛以有国乃有家,保家先保国之义。长男、三男、六男早已勗于以身许国,不事家人生产。二男力田,间兼经商,亦不许有过分利得。四男比二男更不幸短命。惟仅五男继二男职,仍不免抽暇从公。陋巷如昔,食齿日繁。万不获已,近来筑室数橼,未竟鸠工,先行燕处,不敢冀其早日落成,然较曩时,处此则安多矣。居安必当思危,因谓之曰:安思。
  尔等当首思,自尔祖德则公早逝以后,一脉血食,予然中堑,幸赖尔祖母李氏,操柏舟之志,立余继承。余夫妇一生辛苦,未尝安享为怀,必须体察过去,把握现实,光大将来。分别言之:外出者,思如何奉公守法,立己立人;家居者,思如何安老怀少,信友睦邻;从政从军者,思如何忠党爱国,御侮安邦;为农为工者,思如何巧用劳力,增加生产。兄弟妯娌间,和合则兴,不然必败,以期永久不分。能如斯则今日安,明日更安,大众安,自己必安,尔等安,余夫妇更安,生死安矣。
  思之思之,余切望之。
  ——张镜清口述立,张文执笔(1942年)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责任编辑:PENGLIJIE | 返回首页   复制网址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资讯
精彩图文
网友推荐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中国官场人员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即使是表现良好,每5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都不错过而逐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驼衰人(丢人,丢脸);叼囊径(生气的意思);密柴头(骂人没用废物!)。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人的家常美食

上线不到一年,梅州本土美食视频“我是马小坏”在西瓜视频的粉丝已激增至89.1万,跻身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