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LOGO
搜索

百战将军数客家——全国客地将士正面抗战贡献综合考

军政 | 2017-9-8 00:41| 查看: 14121| 评论: 0| 原作者: 全球客家名人堂 陈兴武
摘要: 惟地土有殊,性情亦异,各地民众关于抗战之认识与表现亦不尽相同。

  [摘要]日冦入侵,民族救亡。凡我炎黄族冑,无论何人,守土有责,大抵皆能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而与日冦决战到底,卒至扶大厦于将倾,挽狂澜之既倒。惟地土有殊,性情亦异,各地民众关于抗战之认识与表现亦不尽相同。本文就国军正面战场各个层面,对全国战线进行统计分析,首度通过客观资料,全面解读八年抗战期间各省及客籍人民之重要贡献与不朽功勋,藉以重新认识历史,对照现代,把握将来。
  [关键词]抗日战争;民族救亡;粤军;川军;将领;客家;客住县域。
  概述
  日冦入侵,华夏危殆,抗战救国,关系民族存亡,凡我炎黄族冑,固当舍生取义,共赴国难。故战端既开,举国动员,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守土有责,大抵皆能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誓与倭寇死战到底。卒至扶大厦于将倾,挽狂澜之既倒,国家得以保全,民族得以独立。抗战英雄,名彪青史。可歌可泣,载颂载扬。

  惟地土有殊,性情亦异,各地民众关于抗战之认识与表现亦不尽相同。本文谨就国军正面战场主要层面,对全国战线进行统计分析,而不囿于一时一地,一人一役之考究。通过客观数据,分析解读抗战期间各省份,尤其是客籍人民之重要贡献与不朽功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所以惩前,原因毖后。总须奖善惩恶,罚罪褒功,始得正气舒张,邪氛遏止。忠魂稍可告慰,奸慝无以逞私。如此则民族之历史确乎可信,而国家之前程庶几可期也。
  例言
  1.籍贯说明
  本文所录国军将领籍贯,皆以其祖籍为准,而不论出生省分。如冯玉祥将军祖籍安徽,而生于河北,则记冯为皖将;川军名将孙震生于四川,而祖籍浙江,亦录孙为越将。惟其所受出生地区域之文化影响,自亦不容忽略。至于最高统帅,举世尽谓越人,此则随宜,不归吴籍。
  2.客住县域
  囿于文章篇幅及研究范围,本文所录将军籍贯一般仅至县域,不及乡镇。务须明白考证确属客籍者除外。盖除闽粤赣外,其余省份无纯客住县,该县域所出将领是否客籍尚属两可,犹待考证。故以下所称客地将领,乃就其所在县域有客家人居住而言,非谓该将领即属客家。当然,纯客住县人士(如罗卓英、黄琪翔等),以及虽非纯客住县而已考明客籍者(如薛岳、蔡廷锴、廖磊、王铭章、饶国华等)除外。而已考明的系他籍,确非客家者,亦当排除在外,不在统计之列。然其靠近客家文化场域,彼此交流,互相影响,亦属情理之常。譬如中日韩三国接壤,其乒乓球运动因长期交流竞争,而使水平相互增长,此亦世所共见者。本文重在梳导其间之风气流行与精神影响,而不斤斤于一二将领之籍贯归属与出入源流。至于土客之分,齐鲁之变,亦惟读者际会当机,静观自得耳。
  3.数据考辨
  鉴于国军抗战档案尚未完全解密公布,兼以笔者亦非专职人员,途径未尽通达,数据采集不易,且复时间匆遽,无从一一查实,故本文所列数据,多引普通书籍,或取网络文章,复经比对筛选,于以罗列。囿于条件,无法查证,仅作参照,以为佐论。所举多为常规资料,原易甄别,或有讹异,十不离九。惟读者如需引用,务请亲自考据。
  4.探索示例
  本文论据未尽充实,论证未尽谨严,论点未尽可信。唯跨越省域界限,以客家角度解读全国抗战军史,当前似未多见。此属初期探索,惟示思路提纲,缺陷自知必多,尚希读者明鉴。其间得失如何,则待后时验证。
  兹就客家传统、时代背景、客地分布、抗战功勋四大方面分析考虑如下:
  一.客家传统
  客家千百年来独立发展,其文化传统自甚深厚,惟其习俗理念之要,且复传承一贯,坚持不坠者,尤在如下数端:
  1.人伦教化,蔚成秀区
  盖客民习俗,远承上古,直行三代,近接周汉二朝,而独与嬴秦暴政迥然异趣。平居所尚,厥惟彝伦;教化之基,即在宗社。其民崇教兴学,一本儒宗。每迁一地,居室未营,辄先宗庙,盖犹古之王者化民成俗,教学为先之意也。是故所到之处,生聚教训,惟日不足。讲学明伦,烝烝向化,宰牧垂拱,而民称郅治。千古治世良方,莫善于是。其史例可征者,则有江州陈氏,自唐至宋垂三百余载,世代同居,家法良备,风化俨然。乃至上动天听,诏书旌表,赐封“义门”,额曰“真良家”。此则客家敦叙彝伦之着例也。
  唯宗社教化之内容,要在人伦。其大者有二,一则曰孝,二则曰忠。盖宗族敦叙本支宗亲,以明自身之所由来及其流派,此教人以孝者也。而社会则在平章百姓,以谋人类之整体生存及其发展,此导人以忠者也。夫能居家则孝,报国则忠,可谓完人矣。古语有云,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实为名论。推而言之,则求烈士必于名教之区,亦可知也。
  盖人伦之学,始乎舜帝,继以文王。虽地隔千里,世去千年,而若合符节。所谓先圣后圣,其揆一也。客家先人祖述宪章,笃守卓行,是故踪迹所至,过化存神,如风偃草。在赣则有江州义门,在闽则有宁化石壁。在潮则称海滨邹鲁,在嘉则谓人文秀区。及至台岛星洲,寰球各国,靡不闻风慕义,近说远怀。是则职司声教者不可不再三垂意者也。
  2.义烈遗风,千秋不替
  客家先世,始于晋室南渡,其时百家世族经淝水一战,奋击前秦大军,抵御胡族侵略,俾吾华夏人伦社会暨衣冠文明得以承传不绝。自兹往后,民族传承与文明保守之天职,即与客家民系伴随始终。而义烈之风,千秋不替。每至胡人入侵,夏族濒危之际,辄有客家英烈出而救世,抵死抗争。举其荦荦大者,则如宋末赣南客家文天祥起兵勤王,明末广东客家袁崇焕镇守边关,清末广东客家刘永福、冯子材(今属广西)抗击法军,台湾客家丘逢甲与广西客家唐景崧抗日保台,等皆是也。
  大抵客人秉持先世遗风,直道而行,崇气节而贬势利,急公好义,慷慨从容。居乡则平心率物,出外则除暴安良。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平居粥粥,每若无能;比至危亡,始明其节。此文丞相《正气歌》之所繇作,而客家人价值观之所由来也。《儒行》篇云:“儒有忠信以为甲冑,礼义以为干橹;戴仁而行,抱义而处;虽有暴政,不更其所。其自立有如此者。”观乎近世客民表现,庶乎近之。此即吾华夏民族精神元气之所萃聚,亦其延继五六千载以至亿万斯年而不废坠之所原由也。
  3.革命传统,世代相沿
  义烈之风延续既久,一逢风会,则演变而为革命之举。故客家人士于国家承平之世,每自归隐乡间,结庐人境,采菊东篱,陶然自处。独立不惧,遁世无闷。殆至用夷变夏,天下将亡之际,则思一出东山,尽扫胡尘。苟有可为,九死不悔。故客人致身革命,实为谋求国家地位之独立暨民族主权之自由,非为功名利禄计也。
  远者不论,即今客都梅州一市,现有6街97镇,而自辛亥革命以来,造就将军凡545名(其中上将13人、中将116人、少将416人),平均每镇超过5名将军。一时北伐、抗日名将,如姚雨平、邓仲元、罗卓英、吴奇伟、黄琪翔、叶剑英等,皆出其中。此其革命传统,亦云尚矣。
  二.时代背景
  1.国家积弱,外敌侵侮
  明末经甲申之变,汉族丧失独立地位与自主权力,其后二百余年,历经满人奴役统治,士夫失节,民气不舒。比至清末,益形积弱。遂至外洋入侵,国势日蹙。期间东邻藩属乘机坐大,拥兵自强。轻藐宗主,觊觎神器,处心积虑,欲起效尤。谋取满清帝室,替为僭主。彼其意中,固谓中国无人,而未以汉人为一独立之民族也。故日本主军国之义者狂妄叫嚣,侈侈然自谓中国竟可不旋踵而灭亡之矣。
  2.沧海横流,英雄用命
  当此狂流乱注,神州倒悬之日,正是沧海横流,英雄用命之朝。惟时九州岛板荡,四海仳离。国土分崩,人情裂变。群雄逐鹿,遍野哀鸿。安得忠勇健儿,共解齐州厄运?放眼中国之大,究竟当属何方?此一世纪命题,亟待四百兆国人共同作答。
  3.倭人所惮,端在客家
  如前所述,客家人素有义烈遗风与革命传统,际此民族危难时刻,该当何去何从,以及有否作为?关系国家前程民族命运甚巨。先是二战前近百年中,日人蓄意亡我,探究中国情状亦最深入,而于客家民族(民系)忌惮颇加。彼人如何看待客家,可视下文:
  日人山口县造曾着《客家与中国革命》,曰:“客家是中国最优秀民族,他们原有一种自信与自傲之气质,使其能自北方胡骑之下,迁到南方。因此,他们的爱国心,比任何一族为强,是永远不会被人征服的。……翻阅数百年之中国历史,没有一次政治变动,是与客家人无关的。……可以说,没有客家,便没有中国革命,换言之,客家的精神,是中国的革命精神。”
  竹越与三郎着《台湾统治志》则评曰:“客家是台湾最开化、最坚强和最富民族意识而不易统治的民族,他们的团结力尤为惊人,以致政府当局,不得不限制他们的住居地区,使其不得聚集在一起。”
  如上所述,日人评价客家,可谓极矣,至矣,无以复加矣。然而究竟是否允当,则有待事实检验。兹就其大端,逐一分析解答如下:
  三.客地分布
  客人先世,本出贵胄,世居中原各地,罹乱南迁。此在魏晋以前犹然,证诸史乘谱牒,信非虚诬。其后历朝若代,辗转播迁,䆮徙䆮南,遂至徧及遐陬。至今闽赣粤桂、湘黔川滇、越鄂琼台,暨南洋诸岛、欧美各洲,靡不至焉。此客家播迁分布之大概也。
  兹以闽、粤、赣、川、湘、桂六大主要客居省份为对象,探究其客住县域在抗战期间所作表现及其贡献,至于鄂、黔、越、滇、台、琼诸省,则暂且略过。
  1.广东
  (1)客家人口分布
  按相关学者研究成果,广东客家总人口2100万人。分布如下区域:
  纯客住县市15个:梅县、兴宁、大埔、五华、蕉岭、平远、连平、和平、龙川、紫金、新丰、始兴、仁化、翁源、英德等;
  非纯客县65个:韶关、南雄、曲江、乐昌、乳源、连南、连县、连山、阳山、宝安、惠阳、河源、东莞、花县、清远、佛冈、从化、惠东、揭西、陆河、海丰、陆丰、饶平、潮州、揭阳、丰顺、潮阳、惠来、普宁、珠海、斗门、龙门、深圳、南海、增城、博罗、广州、中山、新会、广宁、三水、高要、云浮、封开、高明、新兴、鹤山、开平、台山、郁南、罗定、德庆、阳春、阳西、阳江、遂溪、海康、徐闻、电白等县市。(林碧红主编《客家研究文丛·客家与梅州书系》)
  (2)粤军情况概述
  广东为中国革命首义之区,近世风云,多原于此。抗战军兴,粤省兵民保国有责,自亦不甘后人,而其中尤以客家为烈。盖客家将士自甲午海战以还,每逢国际战争,几至无役不与。而后辛亥革命时期,北伐军总司令姚雨平即为梅州平远客家人。梅州素称世界客都,其人士尤为客家翘楚。广东将领千余,梅州几占其半。其中尤数孙中山大元帅府所属粤军第一师师长邓铿(字仲元,梅县人)麾下盛极一时,名将如陈可钰、李济深、李章达、李汉魂、邓演达、陈铭枢、陈济棠、蒋光鼐、蔡廷锴、薛岳、叶挺、张发奎、叶剑英、余汉谋、黄镇球、钱大钧、陈诚、罗卓英、吴奇伟、黄琪翔等,皆曾出身其中,其后率为抗战巨擘。
  就笔者目前统计所及,邓铿一师所辖官佐,后来封授陆军上将者至少十六人(邓铿、李济深、陈济棠、陈诚、薛岳、陈铭枢、黄镇球、罗卓英、吴奇伟、黄琪翔、张发奎、李汉魂、余汉谋、蔡廷锴、李汉魂、陈章),其中一级上将(相当于共和国元帅)至少五人(陈济棠、薛岳、余汉谋、陈诚、黄镇球),获授青天白日勋章至少十八枚(蒋光鼐、蔡廷锴、沈光汉、区寿年、翁照垣、谭启秀、张炎、戴戟、毛维寿、罗卓英、薛岳、吴奇伟、黄琪翔、陈庆堃、容有略、张发奎、余汉谋、陈诚),集团军总司令最少十二人(陈诚、罗卓英、薛岳、张发奎、吴奇伟、黄琪翔、缪培南、蔡廷锴、余汉谋、欧震、李汉魂、张雪中),战区正副司令长官至少九人(陈诚、罗卓英、薛岳、张发奎、吴奇伟、黄琪翔、余汉谋、蒋光鼐、范汉杰),所歼侵华日军人数,占中国军队总和几至过半,居功至伟。蒋中正嫡系军事集团“五虎上将”有其一(钱大钧)、“八大金刚”有其二(钱大钧、陈诚),均出自其中。可谓日军头号劲敌、卫国第一雄师。诚为民族精神之所萃集,国家气运之所寄托。抗战以后军队政党之格局,暨国家民族之走向,亦与该师将佐之兴衰分合及取舍扬弃有莫大之关系。至于陆军大学校长、一级上将黄慕松宣慰新疆,册封班禅,广东省主席、陆军上将罗卓英收复南海诸岛,是又粤师将领有功于国家领土完整者。
  区区一师之众,威武显赫,竟至此极,求诸古今中外军事史册,恐亦无出其右者。而论者皆谓创始师长邓铿之精神气质有以致之也。而邓铿及其麾下将领,多为客家人氏,彼此琢磨砥砺,自不待言,是亦客家文化培育影响所致也。对此现象,国际著名客家研究学者谭元亨教授曾谓之为“群体激发效应”,可谓的评。粤军诸将勋绩,下文多有述及,姑且不表。
  2.广西
  (1)客家人口分布
  据学者研究,广西客家特点为大分散、小集中。人数在500万左右,仅次于广东、江西两省,而在福建、台湾、四川之前,居全国第三位。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学教授钟文典称:"客家人在广西的分布,遍及西、东、南、北、中的80多个县(市)。"
  而据刘村汉研究,广西客家人口主要分布于下表所列79县市:
  博白县、陆川县、防城港市、合浦县、浦北县、贺州市、柳城县、武宣县、昭平县、来宾市、宾阳县、贵港市、鹿寨县、玉林市、灵山县、蒙山县、三江侗族自治县、北流市、桂平市、东兴市、兴业县、钦州市、宁明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柳江县、荔浦县、横县、象州县、金秀瑶族自治县、北海市、钟山县、平南县、上思县、扶绥县、凭祥市、平乐县、阳朔县、柳州市、合山市、邕宁县、临桂县、恭城瑶族自治县、马山县、南丹县、宜州市、大化瑶族自治县、南宁市、融水苗族自治县、融安县、天峨县、平果县、永福县、灌阳县、忻城县、藤县、武鸣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河池市、岑溪市、上林县、田东县、梧州市、天等县、大新县、桂林市、都安瑶族自治县、田林县、龙州县、容县、田阳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苍梧县、德保县、龙胜各族自治县、凌云县、富川瑶族自治县、靖西县、灵川县。
  其中郁林市辖下博白与陆川两县,客家人口均超过50%,为广西客家大县。
  (2)桂军情况概述
  探究广西民风之受客家影响,其初有二,一为太平军起义,举事地点即在广西,天国首领洪、杨及为首诸王均属客家,而桂人与役者莫可计数,闻风感奋者尤复不知凡几。二则粤西一路土客械斗,客人被迫西迁,多至广西各地。而其民性之坚韧不拔,勇于抗争,及其尚武传统与精神影响,波及左邻,势亦难免。及至满清末季,刘(永福)、冯(子材)二将崛起钦廉(原属广东),守关抗法。所率将佐,多属客家;拱卫南疆,隐若敌国。番夷畏敬,国史昭彰。义烈遗风,播扬粤桂。后此区域,名将尤多。及至民初,一时盛极。如钦廉二陈(济棠、铭枢)继兴竞爽,各领风骚;南天称王,沪上抗日。而桂系军将亦复乘时崛起,举国闻名;李(宗仁)、白(崇禧)二魁,最称代表。究其分布区域,则多在临桂、容县、苍梧、陆川诸县,之数县均有客家乡镇,其中陆川尤为客家大县。而容县与陆川密迩接壤,同属客家首区郁林市辖下,互为影响,显然可知。故广西将军多出于客家迁徙频繁,分布密集之地,确非无因。此亦客家民风习性有以孳蘖所致也。
  3.湖南
  (1)客家人口分布
  综合罗香林、谭元亨、杨宗铮以及其他客家学者考辨成果,湖南非纯客住县约有汝城、郴州、桂东、炎陵(原称酃县)、茶陵、攸县、平江、江永、新田、江华、临湘、醴陵、安仁、常宁、耒阳、永兴、浏阳、宜章等18县份。
  此外,临武、蓝山、嘉禾、道县、宁远诸县亦有客家人居住,惟风俗语言多与原住民融合,客家特征渐失。
  关于湖南客家方言分布,学者陈立中提出两点注意:
  1)应该将客家后裔的分布状况与客家方言的分布状况加以区分,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客家后裔都保留了客家方言,因此客家方言的分布区域要比客家后裔的分布区域小。
  2)本文介绍的是我们目前确知有客家方言存在的地区的情况,并不意味着只有这些地方存在客家方言。
  也许在上述地区以外,客家方言还有小规模的存在,这就需要我们进行更多更全面的调查研究。
  以上两点,非惟湖南始然,亦可视为其余各省如广西、四川等非纯客住县域之通例。
  (2)湖南军将概述
  湘军威名,著称近代。惟其所藉以成势者,实由粤桂二省之客家革命。而湘省亦为移民大省,其先土著固为蛮族血统(谭其骧语)。然则后来民系入迁,俾使焕发新生,尤为助力不少。客家学者杨宗铮尝有专文论及,此不赘焉。
  湖南客籍分布,要在湘东一带,自北而南与赣粤桂诸省交界接壤,东邻井冈山,处罗霄山脉中段,向为客家迁徙集散之地。中共首领毛泽东尝撰专文《论井冈山的斗争》,颇为注意此间民气,对其民性把握较准。嗣则发动秋收起义,即在此方地区,而亦卒成其事。上述诸地,醴陵尤堪关注,盖国民革命军著名将领程潜、刘建绪、陈明仁、中共名将左权皆出其中,可信均为客家也。
  4.江西
  (1)客家人口分布
  按学者研究,江西纯客住县市有:赣县、南康、信丰、上犹、大余、崇义、安远、龙南、全南、定南、宁都、于都、兴国、瑞金、会昌、寻乌、石城和铜鼓等18个。
  非纯客家县市有:赣州、广昌、永丰、吉水、泰和、万安、遂川、吉安、井岗山、宁冈、宜黄、永新、万载、宜丰、奉新、靖安、修水、武宁、萍乡、横峰、鹜源等至少21个。
  (2)江西军将概述
  江西为客家大省,赣南尤称热土。主要县域如瑞金为中国首届苏维埃政权,素号红色之都。而于都、兴国诸县人士亦多随红军远征,故为国军将士者转少,未足与川粤桂湘诸省相埒也。
  又吉安素为文章节义之乡,古先贤哲,影响犹存。下辖诸县,多属客地。国军二级上将刘峙系出其中,是否客籍,可待查考。
  5.福建
  (1)客家人口分布
  据学者考证,福建客家主要分布于龙岩、三明等市。其中纯客家县市有:长汀、宁化、清流、明溪(旧称归化)、连城、上杭、武平、永定。旧称汀州八县。
  非纯客家县市有:建阳、建宁、将乐、泰宁、崇安、光泽、邵武、顺昌、沙县、永安、三明、南靖、平和、华安、诏安、漳浦、云宵、漳州、福清等。
  (2)福建军将概述
  福建亦为客家大省,惟其纯客住县不及广东之多,分布县域亦未如粤省普及。闽西之永定、长汀、上杭诸纯客住县域多为苏维埃政权所辖,情况有类赣南。其人士大率追随红军,国军将领著名者亦尟。
  6.四川
  (1)客家人口分布
  四川客家方言县市,据该省客家研究中心主任陈世松先生称:“至20世纪90年代,语言学者发现,四川境内保存客家方言的县市已达46个,加上有客家人居住的县市17个,二者合计为63个。”又称:“除东山客方言区外,在与其毗邻的川西平原的双流、新津、邛崃、蒲江、彭州、大邑、崇州、温江、郫县、都江堰、金堂、广汉、德阳、罗江、中江和什邡等市县也有不少客家分布,只是囿于他们长期与湖广人杂居,现已多半不讲客家话了。”此等情况,亦与湘东客地类似。
  今据陈世松先生主编《四川客家》所录,以及相关学者考证,四川客家大约分布于如下七十四县域:
  安县、安岳、巴县、巴中、壁山、成都、成华区、崇州、达川、大邑、大足、德阳、都江堰、涪陵区、富顺、广安、广汉、合川、合江、华阳、会理、犍为、简阳、江安、江油、金牛区、金堂、锦江区、筠连、乐山市中区、凉山州、龙泉、隆昌、泸县、泸州、罗江、绵阳、南充、南溪、内江市区、彭山、彭县、彭州、郫县、蒲江、綦江、黔江区、犍为、青白江区、邛崃、仁寿、荣昌、荣县、三台、射洪、什邡、双流、遂宁、通江、威远、温江、西昌、新都、新津、盐亭、盐源、仪陇、宜宾市、永川、云阳、中江、资阳、资中、自贡市区。
  又据四川学者崔荣昌分析,四川客家移民来源于赣、闽、粤三省38县市,亦即客家人最集中之地区。分别如下:
  江西12县市:宁都、瑞金、兴国、吉水、泰和、万安、上犹、安远、宜黄、武宁、饶州(含鄱阳)、吉安。
  福建14县市:长汀、上杭、宁化、清流、龙岩、武平、永定、连城、建阳、建宁、漳浦、云宵、漳州、福清。
  广东12县市:梅州、兴宁、大埔、龙川、长乐、河源、平远、乳源、博罗、韶州、乐昌、惠州。
  (2)川军情况概述

  四川参战兵员三百五十余万,人数之多,独冠全国。而服役民工亦同此数。川军骁勇善战,百折不挠,依凭最窳劣之装备,对阵至精悍之日军,鼓勇直前,有进无退。每至十以拼一,至死不休。惨烈之状,冠绝人寰。国军抗战伤亡将士三百余万人,其中川军六十四万,独占五分之一,远超他余各省。且供给粮食总数过八千万石,占全国征粮总额三分之一。至于战备物资,钱饷粮秣,一应诸物,靡不倾其所有,共济时艰。且其时四川地处后方,辟作陪都之所。乃以一省之区,接纳举国之众,而无毫忽嫌隙怨怼,尤属难能。其中度量,殊非浅薄。国民感荷,曷胜称述。彼时延安宣传统战,不遗余力。胜利翌日,新华社发表社论,题曰《感谢四川人民》,慷慨之情,溢于言表。
  是则川人抗战卫国之勋劳,举国皆知矣。至于川军将士之主要构成,则人尠知之者。据学者刘正刚推测,清前期闽粤两省入川客家人数,不少于100万人。[12]而清康熙六十年,全国为2491万8359人[13],清乾隆六年,全国各省通共大小男妇1亿4341万1559口。至民国十七年(1928年),全国人口4亿7478万人。则清康熙60年至民国十七年之人口增长率为19.05倍,而按清乾隆6年,则增长率为3.31倍。按此增长率,则民国17年四川客家人口在330万至1900万之间,取其中间值,则当在1000万人左右。而1925年四川人口总数为5254万8993人[14],按客家人口占五分之一计算,当亦不下千万之数。其中出川抗战将士,固当不少。以全川三百余万兵将计,则客家人数亦在百万上下。
  今考川将名录,实多来自闽粤赣客籍。其名之尤著者,则以饶国华、王铭章二上将为代表。此二将军系川将最早殉国者,而一为闽籍(祖籍福建省漳州府直隶龙岩州船巷大吉村,今龙岩市新罗区红坊黄冈村),一为赣籍(祖籍江西德化,今属九江市)。此外,民国先烈彭家珍上将(祖籍江西吉安)、红军之父朱德元帅(祖籍广东省韶关府乳源县)[17],亦系客籍川将,而赫赫有名于民国战史者也。其余如代表川军之省主席刘湘及其族父刘文彩等,据考其祖上为福建宁化开七公三世长房嫡孙巨源公,开七公为刘氏由闽入粤客家始祖,卒葬梅州兴宁,则刘湘确属客籍无疑。而据《不要忘了四川的客家人》一文称:广安县龙台寺杨森故居碉楼,为颇具中原暨岭南建筑风格之客家民宅建筑,亦可证其为客家人氏(待确认)。上举七员上将,皆系闻名全国,举足轻重之川籍将帅,而均有客家背景。且其出处分布川中大片腹地,而散居成渝之间,正处客家入川沿途区域。举此数例,足证其余。
  又观川军抗战之表现,实与粤省客家将士颇多契合。如辛亥岁末革命党人彭家珍(四川金堂人)烈士刺杀宗社党头目良弼,收功弹丸,事迹颇与温生才(广东梅县人)行刺清朝广州将军孚琦相类,而时间相去未足八月。又四川西充县某小镇八百子弟从军抗战,无一生还,而广东梅县松口镇亦有卓姓八百子弟,追随文天祥起兵勤王,一去不返,二者何其相似乃尔。史上闽粤赣诸省客民,每多毁家纾难之举。而川中军民,颇亦不乏其人。如唐式遵上将出川之初,即已变卖房产,以充经费。其尤甚者,安县老人王者成送子投军,赠旗一面,书以“死”字,勉以“伤时拭血,死后裹身”。此类情景,直足惊天动地,哭鬼泣神。
  而川将王陵基、杨森所率集团军均曾先后参与三次长沙会战,与粤省客家正副总指挥薛岳、罗卓英配合默契,致获大捷。日军前此会战,屡攻屡克,独于长沙受挫,寸土未进,而损兵折将累计十有余万,为在华诸次会战之冠,敌酋至有“撼薛家军难”之叹。是则日寇长沙之败,实由客家将帅所致也。
  又据报导,川军所到之处,为人讥嫌,原因之一,在其军士多有袍哥会背景。而成都袍哥会本属客家地下社会组织,即此亦见川军多为客家人氏也。
  诚如孟子所谓“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客家人每于历史关键时刻,采取主动进取之姿态。而客人入川,既经二百年休养蕃息,生聚教训,蓄积既久,元气渐充,临危报国,毁家纾难,此其时矣。若是表现,不亦宜乎?
  今人未知川军多出客家,窃究其因,大约有六:
  一则民国之时,客家名谓未成,人无以“客家”相称者。即便数十年后,川客犹以“土广东”自称,以别于先到之湖广人,而不知何谓“客家”。
  二者客家亦系汉族,与外人无别。而其时未有专门人类之学,人群之间但以地域标举,未知以文化区隔也。
  三者其时国难当头,一致对外,无分畛域,泾渭之间,理亦不宜过明。
  四者川中客家呈大分散小聚居格局,全川无一纯客住县,故其影响不及闽粤祖地,而易为人忽略。
  五者湖广与客家先后迁入,同处他乡,其排外情绪不及南方土著强烈,彼此交融较多,而湖广人数占优,反易为彼同化,固有语言风俗保守不易。
  六者客人性趋守约,不务张扬,尤其近世社会剧变,旧有记忆渐失,乃于己身文化宣扬保有不足,未克自知自辨,遑论自信自豪。外人不知,无足怪矣。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责任编辑:PENGLIJIE | 返回首页   复制网址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资讯
精彩图文
网友推荐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中国官场人员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即使是表现良好,每5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都不错过而逐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驼衰人(丢人,丢脸);叼囊径(生气的意思);密柴头(骂人没用废物!)。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人的家常美食

上线不到一年,梅州本土美食视频“我是马小坏”在西瓜视频的粉丝已激增至89.1万,跻身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