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LOGO
搜索

太平天国时代的客家人(中)

军政 | 2017-9-11 10:36| 查看: 35302| 评论: 0| 原作者: 全球客家名人堂 客名君
摘要: 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内忧外患,洪秀全亲任军师,任命了不少将领,很多年轻将领们横空出世,为太平天国一度赢来了“中兴”局面。
  客名君按:草蜢的这首歌《太平天国》重在写太平天国的英雄激昂了,却也暗含对那个“作乱”时代的讽刺。太平天国建立政权后,已经不是作乱,而是堪比五代十国的一个国家。读了太平天国的很多记录,就会发现,晚清风起云涌的起义,不过是没有上升渠道或甚至生路丧失的人们想过上太平日子而已,试问谁不想安居乐业?!一个个在老外记录中”和善“(如李秀成等)、”热情“(如李世贤等)、”秀美“(如陈玉成等))、“勤奋“(如洪仁玕等)的客家将领,秉持着忠贞之志,济世之愿,成为尖刀一样的名将,奋勇征战,厮杀疆场,最终不是马革裹尸就是喋血刑场,或者被裹挟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这种矛盾的存在,实在是令人嘘唏,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剧。其中有太多的故事,客名君看着就想掩上书,不忍卒读,有时候,看着看着不觉已濡湿了眼睛,但是写的时候,我愿意把他们看作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来写,不带感情,不带偏见。
  上集介绍了太平天国高层几位重要的王,此次将接着介绍几位王和名将,下集介绍清军、湘军、捻军中的客家名人。客名君一位接一位地写着,想起了明代思想家吕新吾《呻吟语》里面说的: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资质;聪明才辩,是第三等资质。然而我始终认为,深沉厚重的人,还是难找,往往从聪明才辩和磊落豪雄历练发展而来。如果没有前两者做铺垫,没有历练,没有身经百战、负责重要事务,怎么来一等资质?须是天生有一等资质的种子,被情势逼迫或自己发展,激出了磊落豪雄和聪明才辩。而事情做大了,如果没有发展出一等资质,则败局难免。
  太平天国后期的擎天柱
  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内忧外患,洪秀全亲任军师,任命了不少将领,很多年轻将领们横空出世,为太平天国一度赢来了“中兴”局面。后期除了(上)篇说到的洪仁玕,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李秀成和陈玉成。

  忠王李秀成(1823年—1864年8月7日):广西客家人,出生于广西藤县大黎里新旺村。初名李以文,洪秀全赐名“秀成”。幼年和父母一起倚靠“种山帮工就食”,父亲李世高早逝,“家中之苦,度日不能,度月格难”。幼年只读过2年私塾,从小参加各种劳动,包括放牛、耕山、烧碳、打散工、充书塾里的杂役和当圩镇店铺里的伙计等。1951年加入太平军。定都天京后,李秀成从右后四军帅升至后四监军,再升至二十指挥,先后镇守国仪凤门外高桥,随翼王安庆抚民,及镇守庐州、和州一带。他“勤劳学练,生性秉直,不辞劳苦”“逢轻重苦难不辞”,“修营作寨,无不尽心”。1854年春,胡以晄攻占庐州府,李秀成被调往庐郡“守把安民”,并提拔为二十指挥。1856年李秀成巧出奇兵,带三千人趁黑夜越过汤头岔河与陈玉成、吴如孝内外夹攻,重创清军,解镇江之围,占扬州。1856年李秀成配合石达开破袭江南大营,太平天国军势达到顶峰。9月天京事变,“朝无佐政之将”。1857年天王洪秀全任命李秀成为副掌率,与又正掌率陈玉成同提兵符之令。他上书请求洪秀全“择才而用,定制恤民“”仍重用于翼王,不用于安、福王(洪秀全长、次兄)”,遭到严斥并革除封爵,后经朝臣力谏得复。1858年,李秀成行文各镇守将,在枞阳召开军事会议“各誓一心,订约会战”,谋解京围。这时天王设五军主将,封李秀成为后军主将,进爵合天义。9月26日,李秀成与陈玉成在乌衣会师,大败德兴阿,再次攻破江北大营。11月与陈玉成在三河全歼湘军李续宾部,取得三河大捷。1859年秋天王封其为忠王,并亲书“万古忠义”四个大字赠与李秀成。但李秀成接到封王诏书后,悬印月余,他上本章恳请天王先加封捻军将领韩碧峰等人爵位,而后他方敢受任。1860年初,江南大营重围天京,李秀成强请出京,与杨辅清、李世贤、刘官芳等数路军分进合击,于5月6日再破江南大营。旋乘胜东下,攻占常州、无锡、苏州、嘉兴等府的绝大部分州县,建立苏福省。在苏福省李秀成减轻赋税,鼓励工商,铲除恶霸枪船,为太平天国开辟了新的基地。克复苏州后,李秀成决定进军上海,太平天国多次照会在上海的英国公使,申明收复松江、上海的必要,并宣布保护外侨,太平天国对外国的平等互惠的通商政策。但英国公使普鲁斯置之不理,还派洋枪队进犯青浦。李秀成在青浦大败洋枪队。8月李秀成照会上海各国公使,宣布大军即抵上海,对外侨加以保护,发出照会后,即进军上海,英、法联军则下令军队用最新武器轰击太平军轰击。1861年12月,英国人乘着太平军在长江上游战事失败,安庆陷落,跑到天京提出平分中国,愿帮助打倒清朝的谈判,遭到太平天国拒绝,双方决裂。《北京条约》后,英法美与清军联合反攻太平天国,连陷嘉定、青浦,进犯太仓,自松江、泗泾、青浦、嘉定、宝山、上海连营一百多座。李秀成传檄外国人“倘不遵我王化,而转助逆为恶,相与我师抗敌,则是飞蛾扑火,自取灭亡”!,再次进攻上海,并从苏州亲率精兵前来迎敌,大战于太仓,力破敌阵,毙罗德、困士迪佛立,下青浦,生擒法尔思德,并一路向泗泾、太仓、松江扫荡,攻破敌营一百三十多座。然而正当太平军在江沪节节胜利时,曾国荃部湘军从安庆直下,攻陷芜湖、巢县等地,直犯天京。天王一日下三道诏旨,命令李秀成立刻撤兵回救天京,李秀成从松江撤退。李秀成认为应将苏省米粮军火等物资多多运回天京,作长期守御的准备,等敌人久顿坚城而无斗志时再与之决战,但遭到洪秀全严斥,不得不放弃这个主张,计划调集军队回救天京。但当时天王采取强本弱枝政策,把陈玉成、李秀成等部下大将都封了王,李秀成指挥发生困难。为强调团结一致并消除天王猜疑,李秀成把苏、浙两省政权全部交给各将,连母亲和家眷也从苏州送回天京,交给天王为信。李秀成率军从苏州出发,分军两路包围湘军,使曾国藩“心已用烂,胆已惊碎”。但湘军有水师运输子药物资,得以持久战,而太平军却须陆运,且未带寒衣,饥寒交迫下猛攻了四十多天后不得不撤退。李秀成攻清营不下,天王当殿明责,革了他的王爵。他另采取“进北攻南”的策略,但因军队没有粮食,战力下降,无法完成策略,而雨花台失守,京内惊慌,秀成奉诏立即回军。正逢长江水涨,无路行走,敌人水陆进攻,前后丧失战士数万人。李秀成既归天京,天王加封他为真忠军师。这段时间湘军和淮军联合英法军猛力攻陷苏杭,李秀成努力营救,但因没有补给,损兵折将。看到这种情势,李秀成知天京不能再守,要回京劝天王撤退。他的堂弟侍王李世贤逼他去溧阳,但李秀成轻骑连夜走回京,奏陈天京不能再守,请求“让城别走”,遭到天王拒绝和斥责。李秀成只得留京死守。他传令李世贤领军去江西就粮,到明年江南秋收后回救天京。1864年,天京被合围,6月1日天王逝世。秀成扶幼天王(洪天贵福)嗣位,城中兵少粮绝。1864年7月19日,城垣被轰陷。李秀成率领饥军奔向缺口守卫,湘军以五万生力军攻城,天京陷落。李秀成把自己的战马让给幼天王骑,助力幼天王逃出,自己却另骑了一匹不得力的马,马不能行且被奸民陶大来告密被俘。曾国荃痛恨李秀成,一见他就用刀锥狂刺他,血流如注,而李秀成“殊不动”。李秀成被俘至被杀共计16天,他忍住酷暑和伤痛,以每天七千字的速度撰写自述,回顾了自己的一生以及太平天国的兴亡得失,并从民族大义角度预见到”夷务不靖“,提醒曾国藩”要防鬼反“,并结合自己“用兵所到,未尝纵杀,对清朝官眷也一直优待礼送”的过往,希望曾国藩不要多杀两广人。这份自述据说应超过6万字,曾国藩删改了至少三分之一。1864年8月7日,李秀成被曾国藩就地处死,免凌迟,时年42岁。在临刑前,李秀成毫无戚容,谈笑自若,在刑场“复作绝命词十句……,叙其尽忠之意,遂就诛”。他写道“英雄自古披肝胆,志士何尝惜羽毛。我欲乘风归去也,卿云横亘斗牛高。”苏南人民至今流传着很多歌颂忠王的民歌,百姓们唱道:“我伲看见忠王像见亲爹娘”。李秀成曾讲:“为民父母,当以全身利人为要,若仅沽名殉节,不顾祸遍苍生,亦岂志士仁人之所忍为”。梁启超在为李鸿章作传的时候这样对比李鸿章和李秀成:二李皆近世之人豪也。秀成忠于本族,鸿章忠于本朝,一封忠王,一谥文忠,皆可以当之而无愧焉。秀成之用兵之政治之外交,皆不让李鸿章,其一败一成,则天也。故吾求诸近世,欲以两人合传而毫无遗憾者,其惟二李乎。然秀成不杀赵景贤,礼葬王有龄,鸿章乃绐八王而骈戮之,此事盖犹有惭德矣。

  英王陈玉成(1837年—1862年6月4日):生于广西省梧州府藤县大黎里西岸村,祖籍广东韶州府翁源县珠玑巷枫树井之乡(今广东韶关翁源县)。原名陈丕成(一说陈文丕),洪秀全根据张载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赐名玉成。幼时父母双亡,由叔父陈承瑢带大。他两眼下有少时因艾灸留下的浅紫色印记,远望如四眼,得绰号“四眼狗”,然而见过他的赵烈文和刀口余生说他貌甚秀美,谈吐属雅。1851年(14岁)时随叔父参加金田起义,不久后就当上童子军首领。1853年3月19日太平军定都天京后,他被提升为“左四军正典圣粮”,主管军粮。1854年6月,西征军进取武昌,久攻不下。陈玉成“舍死苦战,攻城陷阵,矫捷先登”,他亲率五百“天兵缒城而上,以致官兵溃散,遂陷鄂省”,被提升为殿右三十检点,统领后十三军及水营前四军。因他枪法高强,“三十检点回马枪”妇孺皆知。在西征战场上,陈玉成所向皆捷,1856年又提升为冬宫下丞相。同年,为解救镇江之围,陈玉成孤舟舍死直冲到镇江,和守将吴如孝取得联系,双方内外夹击,将吉尔杭阿被杀得大败,遂解镇江之围。太平军云集天京周围,乘胜力拔清军“江南大营”。陈玉成率部参加了历时四昼夜的激烈战斗,清军统帅向荣败逃丹阳。之后,与李秀成合作救瓜洲,克扬州。9月天京事变,太平军战略转守,唯陈玉成与李秀成奉命自安徽一带发起局部反攻。1857年与李秀成将战线由安徽推进至湖北,连克多城。10月被封为又正掌率,成天豫。1858年封为前军主将。1858年陈玉成、李秀成分兵横扫苏北战场,摧毁了江北大营,解除了敌人截断天京供应的威胁,缓和了天京危机,使太平天国在天京事变和石达开出走后的被动局面开始扭转,军威得到了重振。1858年,湘军精锐李续宾帅六千精锐围攻三河,太平军三河守将吴定规向时在六合战役中的陈玉成求援。陈玉成随即渡江赶回天朝,奏请后军主将李秀成同赴三河,遂连夜驰援庐州,在三河之战中,以迂回包抄战术断敌退路,全歼湘军精锐李续宾部。1859年夏,二十三岁的陈玉成被晋封英王。1860年,会同各军再破江南大营,东征苏州﹑常州。6月湘军四路东下,安庆被围。秋,太平军计分两路,合取湖北,迫敌回救。他率大军趋北路,于1861年2月进抵湖北黄州,英国驻汉口领事巴夏礼故意扣住李秀成托他带给陈玉成的书信,隐瞒李部即将抵达的情报,劝说陈玉成撤军,以免破坏与列强的关系,陈玉成信以为真,加上南路李秀成误期,未能合取武昌,遂回师于4月径援安庆,并上书天京,催调各路援兵到来,多次苦战失利。8月,安庆陷落,陈玉成退守庐州,受严责革职。1862年春,派部将扶王陈德才等率师去陕西等地招兵,庐州守军兵单被围急。4月,率部突围,走寿州,为叛徒苗沛霖诱捕,解送清营。陈玉成被俘时曾斥胜宝:“本总裁在天朝是开国元勋,本总裁三洗湖北,九下江南,尔见仗即跑。在白云山踏尔二十五营,全军覆灭,尔带十余匹马抱头而窜,我叫饶你一条性命。我怎配跪你?好不自重的物件!”面对胜保的劝降,他说:“大丈夫死则死尔,安饶舌也!”。他在自述中写道:“太平天国去我一人,江山也算去了一半”。6月4日,在河南延津县慷慨就义,被凌迟,时年仅26岁。曾文正奏折有云:“自汉唐以来,未有如此贼之悍者”。洪仁轩在天京悲叹道:“英王一去,军势军威顿时堕落,全部瓦解!”
  太平天国幼天王

  太平天国幼天王洪天贵福,从小在天王府接受着奇怪的教育。天京陷落后逃亡,最终被清人凌迟,年仅16岁
  幼天王洪天贵福(1849年11月23日-1864年11月18日):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长子。生于广东花县官禄埗村,生母名叫赖莲英,也就是后来洪秀全的“又正月宫”,清代广东省广州府花县官禄村人。初名天贵,后加“福”字。登极后,玉玺于名下横刻有“真主”二字,清方又误称为“福瑱”。婴孩时随父亲奔波征战。4岁结束奔波,开始在天京度过了从孩童到少年的十几年时光。6岁时,洪天贵福开始读书,但是他的启蒙老师并不是博学鸿儒,而是比他大10岁的同父异母姐姐洪天娇(洪秀全不能看到有别的男人进出自己的后宫)。洪秀全不准洪天贵接触任何传统书籍,并在他9岁时就给他娶了四个妻子。1860年(清文宗咸丰十年)起,以幼主名义发布诏旨。1864年7月天京失陷,这位十几年从来没有出过城门的幼天王在李秀成和众兵将掩护下逃出天京,到达浙江湖州。8月末洪天贵福与当地太平军从湖州出走,打算会合江西的太平军后北上中原。部队沿途被清军紧追,10月9日部队在江西被击溃,洪天贵福在附近地区流浪多日,10月25日在江西石城荒山之中被清军俘获。由于涉世未深,再加上恐惧,抱有侥幸心理的洪天贵福将自己的真实身份和所知道的内情和盘托出。11月18日被南昌巡抚沈葆祯下令凌迟处死,他为唐家桐写了三首赞美诗,墨迹未干,就被带到刑场,死时年仅十六岁,成为历史上唯一被凌迟处死的君王。这位不谙世事的单纯少年临死前还把押解他的清兵唐家桐视为可倚靠和信赖之人,梦想着将来可以种田和读书考取秀才,然而清兵的暴戾令他残梦幻灭。
  太平天国首义八王
  太平天国首谋起事的共计8人,俗称“首义八王”,分别为:天王洪秀全、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天官正丞相秦日纲(1854年封燕王)、春官正丞相胡以晄(1854年封豫王)。
  燕王秦日纲(1821年-1856年):广西贵县人。本名秦日昌,因避北王韦昌辉讳而改名日纲。家境贫穷,少年失学,曾入乡勇效力,后到贵县龙山挖矿。为人诚实忠厚,行侠仗义,在矿工中威望颇高。秦日纲年近三十无力婚娶成家。1847年,洪秀全潜入平天山传教暗结矿工,认识了秦日纲,后同谋起事,秦日纲成为“洪秀全麾下健儿“。1851年,太平军攻占永安州,秦日纲奉命领军屯驻永安外围的水窦,连续三次杀退了清都统乌兰泰的进犯。永安封王时,秦日纲封为天官丞相。1852年,太平军突围永安,秦日纲率领的水窦守军一部奉命殿后,在古苏冲、龙寮岭成两线布防,结果在6日下午遭到清向荣、乌兰泰两支主力轮番冲击,损失数千人,成为太平军历史上第一次惨败。1天后太平天国奋起反击,在大峒歼敌数千、杀死四个总兵。1853年,太平军从武汉出发,分水陆两路东下,一举攻下了南京。天京论功行赏时,秦日纲受封真忠报国顶天侯,仅次于五王。1854年,翼王石达开在安庆一带安民,大得人心,政绩显著,引起东王猜忌,杨命秦日纲代翼王守安庆,在安庆秦日纲扩增兵员三千余人,军容甚盛,引起杨秀清猜疑。5月由曾立昌等率领的北伐援军在山东临清州溃败,秦日纲奉命统帅第二次北伐援军前往直隶增援,封为燕王。日纲到舒城杨家店败回,禀东王杨秀清说:“北路妖兵甚多,兵单难往”。旋奉命仍去安庆安民。同年秦日纲兵败田家镇和半壁山,被革去王爵,再贬为“奴”三年,但几个月后即脱奴名,改封为顶天燕。1856年2月镇江告急,秦日纲奉命率领陈玉成、李秀成等5个丞相出兵救援,在两个半月时间内解了镇江之围,攻破扬州,击败清朝江北大营,杀死江苏巡抚吉尔杭阿,凯旋回到天京城外。杨秀清不让进城,要求他和石达开夹攻清军主力江南大营,5月13日,江南大营被攻破,杨秀清又让秦日纲率部追击清军残部,秦日纲追到丹阳,逼死了清军主将向荣,却无法破城,只得在城外对峙。1856年7月,秦日纲正在金坛督师进击清军,杨秀清谋称万岁事起,奉天王密诏回京诛杨秀清。东王在执政时曾对秦日纲时加威迫,又曾一些琐事对秦日纲无理杖责。接到天王密命后与韦昌辉乘夜带兵入城杀杨秀清。杀杨秀清后,秦日纲又附从韦昌辉,大加杀戮,包括杀死石达开的家属。匆匆从湖北前线赶回的石达开指责天京事变策划者韦昌辉滥杀,恼羞成怒的韦昌辉杀死石达开全家,迫使石带了两个亲信缒城逃走,韦昌辉通缉石达开,并派秦日纲追捕,秦出城后发现石达开深得军心,便消极追击,慢吞吞追到安徽境内的西梁山,听说石达开发出讨伐韦昌辉的号令,就带兵转而去攻打清军。9月27日,洪秀全杀死韦昌辉,召石达开回京辅政,不久,在石达开的要求下处死了“罪魁祸首”秦日纲、陈承镕二人,秦日纲的爵位也被削除。但秦日纲的几个兄弟的爵位未受到影响。
  豫王胡以晄(1812年-1856年):生于广西平南罗文村,客家人。胡家先代江西临江府人,多是仕宦富有者,迁到广西后成为罕见的巨富。到了胡以晄父亲胡琛手,“手创粮租四千八百石”,占有的山场田地,横跨平南、藤县和金秀瑶山三个县区。胡以晄10余岁父亲去世,兄弟三人因不睦,排行第二的他于1839年离开故居平南县罗文村,迁居到大同里山人村。为武秀才,1849年参加武举科考,因手臂拉伤而落榜,同时又被附近八峒公福社的本地土豪卓家暗算并痛打。同年加入拜上帝会,不惜买房卖地资助。金田起义前,将洪秀全、冯云山密藏在山人村家中,1850年护送洪、冯到金田团营,胡以晄、蒙得恩内外夹击,大破李殿元,杀死清巡检张镛,取得了太平天国史上首战胜利,史称“迎主之战”。1851年10月永安封王时,胡以晄得封春官正丞相,位列第八。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胡以晄受东王命进取安徽省临时省城庐州(合肥)。胡以晄从安庆出兵,先袭取皖中枢纽集贤关,连破桐城、舒城,包围庐州。当时安庆城中清军主帅是被称为湘军真正创始人的悍将江忠源,他曾在蓑衣渡狙击太平军,迫使后者改变战役计划;又曾坚守南昌93天,让赖汉英无功而返,是太平军前期的著名劲敌,但此时他兵力寡弱,兵饷不足。胡以晄采用大迂回、大包围的办法,以4万兵力包围了庐州,而清军援兵陕甘总督舒兴阿、江南提督和春配合欠佳,被胡以晄屡屡击败。胡以晄在江忠源抵达庐州后第二天就神速围城,36天后攻克庐州,江忠源投水自杀。庐州大捷是胡以晄人生的顶峰,他随后被封为护国侯、护天侯,1854年5月,封为豫王,后来又授予“霜师”的头衔,称为“高天直人”。不久因在皖北战败,被革去王爵,降为护天豫,调到皖南。胡以晄指挥军队克复太平郡、繁昌、芜湖等处,留镇西凉山,守卫天京近畿的要塞。九月,命赴援田家镇,与石达开、罗大纲等在九江大破敌军水师。1855年冬,领兵随石达开从湖北通城向江西进军,与翼王岳父黄玉昆攻克袁州郡。1856年春夏间,在江西临江郡城病死,终于祖籍地。后来他的儿子胡万胜袭爵,称幼豫王。
  太平天国五虎上将
  太平天国时期,有五位地位次于前期王的人物。他们为太平天国的建立以及发展贡献了很大的力量。因为英勇善战、忠义坚忍,当时人称太平天国五虎上将,他们是:罗大纲,李开芳,林凤祥,胡以晄,黄文金(胡以晄属于首义八王,客名君觉着韦志俊和曾天养完全在五虎上将之列,可惜天养早逝,韦志俊后来遭不容而降清)
  奋王罗大纲(1804年-1855年):原名亚旺,生于广东揭阳县西门外的蓝田都(今汤南镇)上阳乡寨内。妻子是天国巾帼英雄苏三娘。虎目虬髯,体貌魁梧,壮年游侠江湖,加入天地会,志在反清兴汉,素有威信。勇敢善战,攻守有方,称雄于海上,转战于粤桂,其时两广无不知有罗亚旺者。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罗大纲毅然参加平英团抗英抗清,因勇敢善战,尤长于水战,称雄于海上,其时两广无不知有罗亚旺者。1849年,岭南大饥荒,罗大纲以“三合会”首领率饥民暴动,1850年因官兵追捕而溯西江而上入桂。在冯云山劝说下,罗大纲“爱其军律之严及其治军教理”,于1851年初率所部二千余人投太平军,因其非拜上帝信徒,不得重任,唯西王萧朝贵重其智勇,授左二军军帅。罗大纲追随萧、石为前驱,出紫荆,大破向荣后又首破永安。太平天国乃在永安封王建制。1852年,天王下诏突围,罗大纲受命为先锋,冲破清军兵营,开辟道路,全军由是得脱,转至全州,罗大纲升任总制。太平军自全州沿湘江北进,后因蓑衣渡战败变计改道,南克道州。时交游广阔的罗大纲竖旗招纳,投军者纷至沓来,太平军声威大振,兵力达到50万。 1853年1月,在湖北升殿左一指挥,与天官丞相秦日纲同统水师,顺长江东下,大败清军于巢湖,名震长江。定都天京后,洪杨急于图河北,取燕京,罗大纲清醒地提出“欲图北,必先定河南;大驾驻河南,军乃渡河”;“否则,先定南九省,无内顾忧,然后三路出师……会猎燕都”。并警告说:“若悬军深入,犯险无后援,必败之道也“。又建议精练水师,加强水防。针对天王安于现状的情况,罗大纲说:“天下未定,乃欲安居此都,其能久乎?吾属无噍类矣!”后来洪杨专权未采纳,结局如罗大纲所料。1853年3月31口,罗大纲奉命从水路攻取镇江,“升殿左五检点”。后和副将吴如孝留守镇江,秋毫无犯,布告开市,整顿秩序,因防守有方,连败来犯清军,被“升冬官正丞相”。镇江是外国商船进入南京必经之道,罗大纲受命参与办理对外事务。1853年4月,英国公使兼香港总督文翰前往南京窥探太平军对西方态度,往返都经镇江,罗大纲在与英人外交过程中,严申太平军对满清“奉天讨罪”,而“惠外和中、商旅不禁、关市不征”,不卑不亢、有理有节地要求英人保持中立,显示出卓越的外交才华。1853年10月,为配合太平军西征,罗大纲和吴如孝督师突出江南、江北两门声援。1854年3月,罗大纲奉调回南京,与胡以晃进攻和庐(今合肥)。4月又奉命代替秦日纲守安庆。11月,接连攻占安徽建德、东流和江西饶州石门等处。12月10日,罗大纲(时已升任为冬官丞相,功勋加一等)得知田家镇失守,即自饶州率轻骑由都昌沿陆路赶到九江援助燕王秦日纲的西征军,在小池口孔垄驿与湘军水师激战。由于安庆太平军赶来增援而大败清兵,毁其营盘。1855年初,曾国藩的湘军逼近九江,罗大纲与翼王配合,诱敌深入鄱阳湖,分割聚歼,俘曾国藩座船,大灭湘军气焰纲。罗大纲复受命镇守九江、湖口,并经略饶州。1855年年5月,休宁、太平、芜湖相继失守,罗大纲带兵回救芜湖、太平,战斗中被火炮击中,死于营中(此处颇多争议)。死后洪秀全追封为奋王。清方资料评价:“罗大纲傈悍机警,贼中号为能者,然因非粤西老贼,功在秦日纲上而不封侯王”。
  勤王林启容(?-1858年):客家人,原籍湖南,后来举家迁往广西。攻克九江,次年擢殿右十二检点,镇守南京上游门户九江的名将,隶属杨秀清部;1855年林绍璋在湘潭被湘军击败,湘军乘胜连续攻克武昌、田家镇,顺江东下,太平军的战船被烧毁总共达到一万多条。曾国藩包围九江,林启容率兵出击,1月击败湘军,斩清将童添云,然后通过精打细算的方法固守城墙,罗泽南久攻不下。林启容后与石达开、韦俊、罗大纲等大破曾国藩于湖口,把湘军水师截断为外江、内湖两支,湘军不得已撤九江之围。当年被封忠贞侯。在九江屡败湘军猛将塔齐布,迫使清军撤围,塔齐布在九江城下吐血而亡,“十二检点”的威名,震动全国。1855年夏,东王将林启容晋升为春官正丞相。1856年天京事变,东王被杀,北王和翼王相继离开江西回到天京。湘军反扑,韦俊弃武昌,武昌、汉阳失守后,再次击破清军对九江的水陆包围,林启容向翼王求救无果,天王也没有兵给他,只给他加封贞天侯。1857李续宾率军猛攻九江六天不克,于是在环城三面挖掘六道长壕,围困九江。杨载福、彭玉麟进攻湖口,截断水路交通。林启容坚守九江,孤军奋战。次年5月19日清军爆破城墙,他率守城一万七千余名将士浴血战斗,全部壮烈牺牲;只有他手下的魏超成部突围成功,游过长江,投奔了安徽的陈玉成。林启容坚守九江五年,城中的天地会花旗兵(杂牌军队),本来是乌合之众,被林启容训练成军容整肃、骁勇善战的劲旅,城破之后,为了报答林启容的恩遇,居然全部战死。李续宾攻克九江之后,找到林启容的尸体剖开,发现胃里全部是青草和树皮,无一粒米,其他士兵也是如此。1863年林启容被洪秀全追封为勤王。曾国藩曾经写信叹息道:“林启容之坚忍,吾辈不能及也”。
  求王林凤祥(1825—1855年4月):广西南宁市武鸣人,客家人,农民出身。1851年参加太平军。任御林侍卫。1853年初,克武昌率先登城,升天官副丞相。3月攻南京,首破仪凤门。建都天京后,与李开芳、罗大纲率军攻克扬州、镇江。同年5月,与定胡候李开芳、平胡候吉文元等为北伐主将,率精兵2万余人在扬州誓师北伐,经安徽滁州、河南商丘一路向北,因无船只,未能渡黄河北上,乃循黄河南岸西行,主力7月于巩县(今巩义)渡过黄河,渡河之后包围怀庆(今沁阳),内攻坚城,外防清援军,与敌反复争夺,未能破城,延误战机。9月初撤围,从垣曲进入山西,破平阳,抵洪洞,然后东插太行山,于9月底破临洺关(今河北永年县治),进入直隶境。清廷大震,于京师成立巡防处,调兵阻击北伐军。在临洺关击溃清直隶总督纳尔经额部万余人,封靖胡侯。林凤祥避实击虚,率军由深州下沧州,于10月末抵杨柳青,直逼天津,攻克静海,扎营待援,此时离北京不到一百里。1854年2月洪杨才调兵增援。林凤祥补给匮乏,久等援兵不至,被迫自静海、独流镇南撤。1854年5月5日,至东光县连镇,与李开芳商定分军。李开芳率精骑南下接应援军,驰抵山东高唐,方悉援军已在临清败没,乃据高唐作固守计,向林凤祥屡次报信却因被截而未能抵达。林凤祥至死不知援兵援兵的具体情况,继续困守连镇,内缺粮草、寒衣,外无援兵,以劣势兵力顽强抗击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部清军。1855年2月弃守西连镇,集中兵力守东连镇,平胡侯吉文元战死。清军急攻连镇,林凤祥督师苦战,“虽被围万分穷蹙,粮米断绝,以人为粮,或战或守,从容不迫,毫无溃乱情形”。1855年3月7日,在孤军奋战9个月后,连镇终被清军四路攻陷,林凤祥因重伤,偕部分将士退入地道暗室,翌日被叛徒施绍垣出卖而被俘。被解送至北京,在严刑逼供下,林凤祥仅留下一份403字的《供词》,录下其身世及经历,被凌迟于北京西市。行刑时林凤祥毫无惧色,“刀所及处,眼光犹视之,终未尝出一声”,时年三十一岁,据载当时有一位观众惊悸而死。1863年,洪秀全追封林凤祥为殿前夏季察天军顶天扶朝纲求王协千岁。
  靖王李开芳(1811?~1855): 客家人,生于广西武缘(今武鸣县两江镇龙英村大李屯), 一说广西郁林州人。1851年8月,授戊监军。1852年7月,升金一总制,带右一军。从西王萧朝贵攻长沙,连下桂阳、嘉禾、攸县等地。9月,在长沙擢金官正将军。11月克岳州,升殿右二指挥,率劲旅攻克汉阳,升殿右二检黠。12月克武昌,升地官正丞相,半年之内连升五级。1853年,东王杨秀清带队东下进攻南京,李开芳和林凤翔为陆军先锋,所向无敌。2月,李开芳军队率先到达金陵外围,林凤翔挖地道攻克仪凤门入城,杀死了两江总督陆建赢,守城的八旗兵拼命抵抗,李开芳趁机攻克了聚宝门,第一个杀入南京。2月17日,李开芳受命与林凤翔、罗大纲等向东分水陆进攻镇江、扬州,所向披靡。5月,杨秀清命令林凤翔、李开芳和吉文元率兵扫北。9月,北伐大军所向披靡,一路打到了保定,东王封李开芳为定胡侯,大军抵达杨柳青,次日攻打天津,在稍直口进攻遭受挫折,于是退守独流,当时林凤翔驻扎静海,两部分人马互相为犄角之势。当时北伐军连续征战,已成强弩之末,不断向天京催援。1855年2月粮尽,天降大雪,广西兵都不适应,踏着冰雪撤退,战死冻死一万多人,退守阜城,僧格林沁紧跟着包围。3月,再次向南退守东光城,被包围在西连镇,李开芳夹运河建立堡垒,中间架设浮桥相联络,环绕阵地建立木城,僧格林沁屡次攻打不克。太平军的援兵抵达山东,李开芳和林凤翔突围向南和援兵取得联系。李开方选择了600人的骑兵队伍,向南接应援兵,越过吴桥、折返向西南,经过临清,然后突然向东进攻德州,甩开追兵。至德州才知援兵已被胜保打败折返。继续向南,攻克高唐州并驻扎。李开方的军队纪律严明,以麦价收购麸糠,受到当地百姓接济。当时李开芳本可向南突围回到天京,但因惦记静海的林凤翔,就多次派遣使者去向林凤翔报信,告诉他援军已溃,应突围回国。但使者皆被胜保所截,故林凤翔至死不知道援兵情况。李开芳与胜保僵持多时,至1854年9月,胜保多次挖地道并轰炸李开芳的军营,最终李开芳率领骑兵冲击大营,大破胜保。1855年僧格林沁俘林凤祥后,率军南下来救援胜保。李开芳见其旗号,知林凤翔已经战死,弃城池向南,来到了冯官屯,被僧格林沁包围。李开芳在屯内挖掘战壕,以500人之力,多次杀出战壕,进攻僧格林沁,抓获叛逃的将军施绍恒、宁宗扬等人。在僧格林沁掘长壕围困的情况下,李开芳通过智谋舍命杀出,重创清军将领都兴阿、舒保,僧格林沁差点毙命。但因壕沟无法突破,只好返回冯官屯。僧格林沁放运河水困住冯官屯,并派使者招降李开芳,李开芳部将蔡连修投降。李开芳看到内部反草,拟诈降突围失败,和手下全部被俘。被俘后李开芳说笑如常,并在路上绝食,被押送至北京,和八名部将被凌迟。林凤翔李开芳所部两万多人是太平军最精锐的部队,北伐以来,一路过关斩将,所向披靡,但是由于没有得到后援,打到离北京不足百里的地方失败,实足令人惋惜。1863年,洪秀全追封李开芳为靖王(殿前春季电察天军顶天扶朝纲请王合千岁),子李永保袭爵。
  堵王黄文金(1832年-1864年9月5日):客家人,生于广西博白文地,是博白地区拜上帝会的领导人。1850年,他率领教徒二千余人,奔赴金田。1851年1月11日金田起义后,他英勇善战,在定都天京前,已屡建战功,在东王杨秀清手下任将领。1855授东殿左三十一承宣使,同年,他奉命镇守战略要地湖口,屡次击退清军,常以少胜多,曾击毙清将萧捷三等。为曾国藩、彭玉麟所畏忌。清方说他:骁勇善战,绰号“黄老虎”。他在湖驻守三年之久。期间黄文金先后配合友邻部队消灭清“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1857年清军大举来犯,力竭城陷,全师退出湖口。1859年韦俊在池州(贵池)叛变,他与古隆贤、刘官芳、赖文鸿夺回池州。1860年升定南主将。1860年当李秀成为解天京之围,用“围魏救赵”之计,远袭杭州,引诱清“江南大营”分兵援救时,黄文金与杨辅清由建平北上,占高淳、东坝、淋水,克秣林关,突破敌军在天京西南筑长濠,为大破江南大营的天京之战创造胜得条件。10月太平军分5路包围曾国藩于祁门,他当西路,沿长江南岸趋赣北,12月攻克建德(东至)、鄱阳(江西鄱阳)等地,断敌粮道。湘军援祁门,他在战斗中负伤。1861年5月30日黄文金与谭绍光攻克湖州城,黄从东门入,谭从南门进,活捉清团练头止赵景贤,并押送苏州,清军千总熊得胜及营官五十余人投降。当年,黄文金被封为堵王。为援救天京,与杨辅清等率军攻占宁国,与鲍超部激战,牵制清军。次年从皖南入江西反攻湖口,阻止清军对天京的围攻,不克,退归皖南,入浙江镇守湖州。镇守湖州期间,黄文金建立乡官局处理民间纠纷,重视人才,积极发展生产和商业,并注意减轻赋税,“田税转轻于昔”,“秋收丰稔”,“丝业所萃”。与此同时,黄文金还曾先后率部援救嘉兴、杭州太平军。1864年4月开始,黄文金和杨辅清周密部署湖州保卫战,建立双道防线,清方惊呼“浙江惟湖州及长兴、安吉三城未下”,不得不承认“惟堵王黄文金”“坚踞湖州如故”。左宗棠纠集洋枪队和淮军合围湖州,被黄文金多次打退,湖州成为当时太平军在浙江的唯一据点。7月天京陷落,迎幼天王洪天贵福至湖州。8月4日,黄文金派其弟昭王黄文英与首王范汝增、养王吉庆元等护送幼天王复回广德,自己与杨辅清等留湖州继续奋战,多次重创清军,8月26日决定弃此孤城,8月28日率军全力突围,打死打伤清军洋兵一批,突出重转,湖州失守。太平军在湖州保卫战中,共打死打伤故人近万人。8月29日,黄文金等至广德,连夜护送幼天王走宁国,遭敌截击,在安徽宁国县七都地方和湘军白旗红边副将刘瑞冕发生激烈战斗,被抬枪洞穿右肋,身负重伤,抬至浙江昌化县白牛桥,不幸于9月5日夜身亡,时年三十三岁。葬于白牛桥过去十里之水穹司姚姓宅旁,推倒三栋民房埋之。因葬堵王太平军停留一日,不久,又败于昌化白蛇岭,随幼天王入赣的军心始散,遂致石城一役,全军覆败。黄文金之弟,昭王黄文英在《黄文英供词》云:“我王兄抚养之恩未报,他生前轰轰烈烈,病死时干王怕官兵知道来挖尸,不用棺木,只用破棉絮包他,埋在水沟里头,口中衔些金叶,手上有个玉镯而已。”不久后,由于有一个叫方友宏的被俘者的变节出卖,堵王黄文金的葬身之处被清廷找到。当时浙江的最高统帅、闽浙总督左宗棠闻讯命昌化守将刘光明火速赶往挖掘尸体剉枭。“刘光明当即将尸身乱刀砍裂,首级解省呈验。臣验该逆面貌,年约五十上下,髭长而疏,齿已脱净,耳后有一黑痣。当饬枭示(杭州)武林门外。其伪印现存未毁,可取验也。”
  太平天国其他名将
  太平天国时期,将星如云,而且多数正值英年。天国的名将都是战争中历练出来的
  遵王赖文光(1827年—1868年1月10日):原籍广东嘉应州(今梅县),1851年客械斗失利后参加太平天国的金田起义,1852年任文官,1856年天京事变后赖文光改文从武,奉命到江西招兵,扩大太平军实力。次年,他奉诏回朝,保卫天京。1858年春,洪秀全又派他前往江北,在陈玉成部下为将,转战于安徽、湖北。1860年春,随英王陈玉成参加二破江南大营战役,因功晋封为杰天义。次年随英王陈玉成西征湖北黄州。安庆失陷,他放弃黄州东退,与陈玉成的主力部队会合。当时,他建议说:"务宜北连张苗以因京左,次出奇兵进取荆(荆州,今湖北江陵)襄(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之地,不出半年,兵多将广,可图恢复皖省(指安庆),俾得京门巩固,此为上策。"这个联合淮北张乐行捻军与苗沛霖团练并夺取鄂中的正确主张,可惜没有被陈玉成采纳。后随陈玉成退守安徽庐州(今合肥)。此时,他被晋封为遵王,并受陈玉成派遣,与扶王陈得才,启王梁成富,枯王蓝成春等一起远征河南、陕西,以"广招兵马,早复皖省"。1864年天京失陷后,人心离散,赖文光和扶王陈得才迅速回奔,在湖北河南拢集捻军余部,与围追的清兵死拼,试图回援天京。行至霍山,有十几万捻军向曾格林沁投降,溃败之下扶王自杀。赖文光奋力逃脱后,把本部太平军与捻军合并,成为捻军首领之一,1865年围歼了曾格林沁,“战无不捷”,”披霜踏雪,以期复国于指日“。曾国藩受命剿捻,因湘军被裁撤,兵力不聚,剿捻失败。1866年捻军内部矛盾出现,分为东捻和西捻,赖文光成为东捻军首领,和任化邦等人留在中原,年底进入湖北,拟杀入四川再四扩。而西捻张宗禹率部向西北,想联合回民谋求重起。1868年1月6日,赖文光率千余人直趋扬州东北的瓦窑铺,为道员吴毓兰所部淮军击败,被清军所俘,1月10日被李鸿章下令在扬州凌迟。死前异常冷静,他的供述“大义昭然”,“英雄易称,忠良难为”,并自揽责任,表示张宗禹往西北是自己的命令。
  飞将军曾天养(1790年-1854年):客家人,生于广西桂平。出身小康人家,在起事之前秘密加入拜上帝会,发展了400多人,深目长髯,身材雄伟,金田起义时,已经五十多岁,剽悍绝伦,初授御林侍卫,在太平军中,人称飞将军。1853年3月,建都天京,升殿左九指挥。6月,升殿左一检点。10月,升秋官又正丞相。攻克天京之后,1853年秋,曾天养跟随胡以晃赖汉英西征,在田家镇大破清军,威震千里长江,然后回军随同胡以晃攻克庐州,清军大将江忠源跳水自杀。江忠源是清军早期和太平天国作战的名将。1854年正月,曾天养自湖北黄州绕道出堵城清军大营後,纵火焚攻,人民群起助战,包围清营,大败清兵,清湖广总督吴文熔自杀死。天养乘胜向武昌、大冶、咸宁、嘉鱼、蒲圻、通城一带进军,钟人杰天地会馀众纷纷加入军中。三月,命与韦俊、林绍璋等攻湖南。曾天养连克岳州、常德、澧州,而带领西征军主力的林绍璋进攻到湖南湘潭,被曾国藩击败,死伤一万多人,林绍璋逃走,曾天养孤军守卫湘北岳州。曾国藩三路出湘,多次进攻曾天养而不克。曾天养因岳州兵少撤出并驻守武昌外围城陵。曾天养设计歼灭了总兵陈辉龙和湘军水师创始人褚汝航,湘军水师遭受重大打击。陆军塔齐布等人的部队到了,曾天养带领步军和塔齐布作战,没等塔齐布布好阵,“突有满发长髯大贼目,身穿青绉短衫,急起来犯,戮伤臣塔齐布坐马”,湘军大乱。兵丁黄明魁用矛刺翻该逆,回矛相向,致伤右肋。众兵一拥向前,登时砍毙。当夺大黄旗一杆,上书“秋官右正丞相”字样。曾天养死后,“清军戮其元,重十余斤,悬之营门,目光炯炯,六日犹视。清军惧不敢过其下,乃斋醮而掩之。”石达开的兄长石祥祯听说了这个消息,命令三军为曾天养戴了6天的孝。
  国宗韦志俊(1827年-1884年):原名韦俊。广西桂平人,一说是壮族,实际是客家人,祖籍广东,有《韦氏宗谱》可证。原名韦志俊,北王韦昌辉的亲弟弟,族中排行十二,人称韦十二、韦国宗(国宗相当于丞相)。在金田起义后跟随洪秀全北上,屡立奇功。1852年12月,帅军为先锋,第一次攻克武昌。1853年3月,攻克南京。1853年11月,韦志俊随同赖汉英进攻扬州,大破清将冯景尼,全军官升一等。1854年,率军西征,在黄州击破了清朝湖广总督吴文熔(曾国藩的恩师)的部队,吴文熔自杀。4月攻克了汉阳汉口,留驻兵马围攻武昌,韦志俊率军进攻湖南,连克常德、岳州,5月21日,回军与围武昌部队汇合,第二次攻克武昌城。7月,韦志俊奉调回天京后,湘军在曾国藩带领下攻克了武昌,水路并进攻击田家镇,此战太平军损失极为惨重。韦志俊奉命救援,率领败卒在九江和石达开汇合,占据湖口。12月,石达开大破湘军于湖口,追击曾国藩至江西南康。韦志俊进军湖北,于1855年2月第三次攻克武昌,从此军中留下佳话:韦国宗三克武昌城。1855年冬,胡林翼带湘军大将罗泽南进攻武昌城。韦志俊据城坚守,并打死湘军创办人之一的罗泽南。胡林翼派李续宾继续围攻武昌。韦志俊独守武昌,正待翼王来援,9月2日天京事变,回援遂止,后武昌断粮,信息不通,将士饥疲但依然坚守。1856年12月,官文胡林翼有意诱降,“射书入武昌、汉阳城,劝贼归降”,被韦志俊严辞拒绝。官文奏告朝廷说太平军“终无悔心”、“甘心死拒”。洪秀全为稳定朝纲,重启五军主将——陈玉成、李秀成、蒙德恩、李世贤、韦志俊,其中只有韦志俊没有封王。此时韦志俊虽与血变毫无瓜葛,却要承受丧亲之痛和被北王所杀之人的家属无端仇恨,无心防守,突围逃走。而天王坐视武昌粮绝不援,事后还“欲治韦志俊之罪”,经李秀成在驾前力保才得免。洪秀全后来恢复了东王的名誉,东王属下杨辅清不断寻衅,韦志俊无奈拟渡江去滁州和忠王李秀成汇合,昔日好友陈玉成封江阻拦,于是“彼此忿争,于和州地界两相杀戮”。1858年韦志俊大怒降清,归在湘军水军督统杨载福手下,封为参将。韦志俊部是天国的精锐,部将黄文金、刘官方、古隆贤、赖文鸿等全部是名震一时的猛将,此四将坚决不降。韦志俊被曾国藩划归胡林翼的部队。1861年,他带兵攻克了安庆东北的枞阳城,在安庆争夺战时,他在枞阳挡住了陈玉成,陈玉成的重兵难以抵达安庆外围,曾国荃的2万湘军因此可以从容围攻安庆,直接影响了战局。韦志俊善战功高,但因是天国北王的嫡亲,也被曾国藩所忌,在军中一直是三品参将。后来被强行解除兵权,又为广西老家乡亲所不容,只好带着家人在安徽芜湖隐居。1865年,韦志俊回金田省亲,并起昌辉祠,拟出钱修建蚂蝗桥蔡江义渡,为乡民所拒。1914年,乡民重修蚂蝗石桥碑写道:“金田韦某降清归里,颇以金钱施舟梁悦人,购运径尺余柳杉,将易梁,里人拒弗受。”1942年罗尔纲先生访查,还听到人们唾骂他为“反骨韦十二”。1884年5月8日韦志俊卒于安徽宣城县孙家埠乡汪村。《天国志》为韦志俊的命运不平,为他的才华叹息:“无威福之过,罔荒淫之失,天京之屠非其罪,武昌之胜有其功……惜推诚屈己,不获已于杨氏;重足侧目,能自安夫朝堂?皖江舟封,何故失挚友之欢?芜湖路断,岂忍易寇仇之帜!其避祸也可恕,其倒戈也能原?黄旗指处,干戈星散,叔侄仓惶,傍人门户,至尸埋异乡,父老为詈,岂不悲哉!然其为洪守,则罗泽南呕血而终;为清战,则陈玉成望垒兴叹,其行也可以相鄙,其能也胡可以相轻?噫,真善守者也。”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责任编辑:PENGLIJIE | 返回首页   复制网址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资讯
精彩图文
网友推荐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中国官场人员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即使是表现良好,每5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都不错过而逐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驼衰人(丢人,丢脸);叼囊径(生气的意思);密柴头(骂人没用废物!)。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人的家常美食

上线不到一年,梅州本土美食视频“我是马小坏”在西瓜视频的粉丝已激增至89.1万,跻身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