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LOGO
搜索

八旬收藏大家谢志峰:文物收藏升华为文化收藏

故事 | 2017-11-21 09:04| 查看: 3168| 评论: 0| 原作者: 梅州日报
摘要: 对客家文化的情有独钟促使谢志峰孜孜不倦地收集客家文物且笔耕不辍,先后出版了《宋元明清嘉应诗人录》《宋湘先生翰墨》《客家文脉》等积淀和传承客家文化的专著。“我搞了一辈子收藏,最后的愿望还是叶落归根。”谢 ...
  “人生曲折如流水,敢驾风帆上九天”,这是收藏家谢志峰12岁时发出的壮志豪言。虽然年少时失学三年,但这却更加坚定了谢志峰对文学梦想的追求,他进入收藏界后打破旧规将文物收藏升华为文化收藏,致力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记者日前专访80岁的谢志峰,倾听他的励志梦想和收藏故事。
  失学少年自学成才
  谢志峰的家,位于梅县区丙村镇金盘堡程岗公式村,一个坐落在阴那山五指峰脚下的村庄。失学三年,巍峨的五指峰成了他“倾诉”的对象。谢志峰说,他当时在五指峰下立下了成为一名作家或诗人的志向。
  没有教科书,父亲留下的四大名著、唐诗宋词、经史子集就是自学教材;没有指导老师,词典、字典就是帮助他理解的良师益友,家门口的禾坪和家里烧剩的火炭头就是他的纸和笔。“诗句我都要求自己一句一句理解透彻。为此,我就用火炭头在门坪边写边背,书法也就这么练出来了。”谢志峰笑道。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在23岁时以一部中篇小说《孤帆》崭露头角,并与刘绍棠、冯德英一起被誉为“文坛三少”,兑现了儿时的梦想。
  为研究文物而收藏
  当代著名书画家启功先生曾评价谢志峰“将文物收藏升华为文化收藏,著书立说,传承中华文化”。谢志峰告诉记者,过去收藏品都是“秘不示人”的,可他打破了这个传统,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藏宝于民,国宝归国”的理念,自1986年首次捐献文物给国家,30多年来他捐献的文物已有12批。“我是为保护和研究文物而收藏,待著书立说后,我收藏的文物都会毫无保留地捐献给国家。”谢志峰强调。
  “捐献了这么多次,印象最深的还是三代‘羊城八景图’。”谢志峰说,宋元明清历代都有羊城八景图,它对研究广州文化很有价值。为了集齐明、清和1963年版的八景图,他先后邀请唐云、赖少其、关山月、黎雄、杨之光等名家参与画面补缺或重新创作,如今这些书画都已经是国家一、二级文物了。说起近期以及今后的计划,谢志峰表示:“已经出了21本书了,现在我主要在讲课,讲讲收藏的自由、意念、学养和理智,把心得体会跟更多同行分享。”
  捐赠文物传承文化
  走进中国客家博物馆,大堂六尺高的“公式”字就出自谢志峰的手笔,馆内展出的不少重器,如黄遵宪、宋湘、丘逢甲等历史名人收藏或使用过的古砚,也由谢志峰捐赠。虽久居羊城,但谢志峰对于家乡的眷恋、对客家文化的热爱始终如初,为拯救、保护、传承客家文化到处奔走。“我收藏的1万多件藏品中客家文物有600多件,捐赠给中国客家博物馆的国家级文物有160多件。”谢志峰回忆道,馆内的太平天国康王的铡刀就是他回梅时坐着三轮车在长沙圩镇的市场上淘到的。“刀不能上飞机,当时还是专车送到广州”,谢志峰说,“捐赠给中国客家博物馆时也用专车送回梅州”。
  对客家文化的情有独钟促使谢志峰孜孜不倦地收集客家文物且笔耕不辍,先后出版了《宋元明清嘉应诗人录》《宋湘先生翰墨》《客家文脉》等积淀和传承客家文化的专著。“我搞了一辈子收藏,最后的愿望还是叶落归根。”谢志峰表示。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责任编辑:周旋 | 返回首页   复制网址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资讯
精彩图文
网友推荐
客家话亲戚称呼大全,赶紧收藏! 客家话亲戚称呼大全,赶紧收藏!

  俗话说“一代亲,二代表,三代闲了了”,这不仅说明了亲戚关系的远近亲疏,也说明

国侨办批复!第33届世客会将于10月24日至26 国侨办批复!第33届世客会将于10月24日至26日在洛阳举办

上客家网,了解更多客家资讯~

陕西惊现罗姓“客家古村”,全村都讲客家话 陕西惊现罗姓“客家古村”,全村都讲客家话

距西安85公里地处秦岭南坡山中有一个村落叫罗家湾,行政区划属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黑龙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