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LOGO
搜索

博罗县公庄镇500多年历史的古村:吉水围村

专题 | 2017-11-21 16:35| 查看: 9244| 评论: 0
摘要: 博罗县公庄镇西南部,蜿蜒的公庄河环抱着一个有着500多年历史的古村——吉水围。吉水围村占地面积800多亩,村里留存的古围屋占地69亩,是博罗县最大的客家古民居所在地,数百年来修造了典型客家四合院建筑。古围屋布 ...


吉水围村屋屋相连贯通,左右对称,间间房屋相似,走进围屋犹如进入迷宫。

  博罗县公庄镇西南部,蜿蜒的公庄河环抱着一个有着500多年历史的古村——吉水围。吉水围村占地面积800多亩,村里留存的古围屋占地69亩,是博罗县最大的客家古民居所在地,数百年来修造了典型客家四合院建筑。古围屋布局严谨,历史悠久,外有荔枝园、竹园等古树园,内有澳圭朱宗祠和育堂朱宗祠等古建筑。
  【古村寻访】
  百年荔枝古树岁岁结果
  吉水围村三面环水,古时,公庄河的航运相当发达,村人依水吃水,在村子南门和竹林尽头兴建了两个码头,鼎盛时停靠着上百条船,由此,吉水围附近兴起了一个大集市。
  正所谓“路通则财通”,吉水围人正是靠航运发迹,广置田产,其田产直达今天2公里外的大沥和坝子,成为附近一带最为富裕的村子。近代以来,公路兴起,吉水围码头渐失当年的繁华风光,目前仅剩下规则排列的几块麻石,作为历史的印记。
  未进古围屋,先至荔枝园。在吉水围东门前的河边,种有一片30亩的荔枝园,其中树龄在200年以上的古荔枝树有59棵,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有600多棵。荔枝树上覆着斑斑青苔,盘根错节,枝粗叶茂,需两三个人才能环抱。夏日,逢荔枝成熟之时,吉水围的村民会在荔枝园内举行烧香祭拜,为荔枝园开园摘果举行仪式以求平安。当地老者说,如果不举行开园仪式,在摘荔枝时,便会有人从荔枝树上掉下来。
  古荔枝园的前面有300亩竹园,历史至少有100年以上。天然的竹园、天然的公庄河、天然的古荔枝园比邻,形成一种无法比拟的自然美,为小村营造出一片世外桃源的气息。
  “东来紫气”映照肃穆门楼
  顺着蜿蜒的村道,走近古围屋的东门,目光马上被16米高的三层门楼所吸引。门框顶上刻有“东来紫气”四个大字,还刻有一副对联:吉人蔼蔼,水色盈盈,横额:满堂吉庆。大门正面有两个镂空天窗,犹如两双眼睛看守围屋大门,威严而肃穆,让整个东门看起来像一只老虎。更妙的是,从背面看则像张着大口的狮子。
  东门后是育堂朱公祠,祠堂内,灵位两侧的对联是“仰太祖遗风金马玉堂光沛国,承文公后裔诗书礼乐映东门”,分别对应朱元璋和朱熹两位同姓古人,横额:金玉满堂。
  作为村子另一个出口,南门门楼上部共分三层,灰色琉璃瓦,屋角飞檐斗拱,动物的造型非常奇特,颇有气势。门楼城墙相连,楼阁相助,城墙、楼阁上有枪眼,用以防止外侵和保护私有财产。
  南门门框顶上一块朱红色的横匾,刻有“鹿洞家风”四个大字,有人猜测这是对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朱熹及其修建的白鹿洞书院的敬意。当地村民朱国强老人对其有更为直接的解释:“‘鹿洞家风’取自鹿温璞善良的性格,是祖先们对后人的鞭策。”
  朱国强老人说,南门两侧原有6块桅杆石,为村中秀才、进士、文官武将等有一定名望之人所立,以表功业。文革时,桅杆石受到了破坏,仅有一块残石遗留在此,似乎在诉说着岁月的无情。
  屋屋相连贯通犹如迷宫
  古围屋四周以高8米、厚70公分的城墙围着;四角以高达15米的角楼盘守,城中有二间清一色墙木结构,檐梁绘制精美的图案、灰塑和木雕等装饰的古祠堂,还配有许多诗句,如:“有名开富贵,无事小神仙”等,充满人文气息。
  由于采用了经典的“九厅十八井”设计,古围屋中有天井、磨房、石廊、仓储,屋与屋之间相连贯通,且左右对称,间间房屋基本一样,走廊也基本一样,走进围屋中如入迷宫,令人惊叹。
  围屋里每座房子的大门都有双重门,一重是通风门,另一重是双扇门,门框和门槛都用麻石条砌成,门前有两个石墩,供乘凉坐。由于房子坐北朝南,即使在盛夏,呆在古屋内也会觉得凉快舒畅。
  很多古围屋的村民在外围建了新房子,乔迁出去,仅余几户老人留在古围屋里居住。
  围屋中,86岁的张观容老人正准备吃午饭,一条鱼,一小盆梅菜,是最常见的客家菜式。自5岁起,张观容就嫁到吉水围村,在古围屋里度过了80多年的光阴。虽然子女已在围屋外建了房子,但老人仍留恋古围屋的生活,不愿离开。
  【长者说古】先祖梦中发家建起古村
  吉水围村的老人口口相传着先祖发家的传说。清朝年间,建造吉水围客家古围屋的朱氏祖宗——朱儒珍曾居住在公庄镇近石村,靠砍柴为生。相传有一天,朱儒珍在一株古松树下的石板上休息时,梦见石板下藏有三缸银两。美梦醒来,他移开巨石,用锄头挖至深处,居然真的挖出三缸银两。
  有了这么多银两,朱儒珍寻思着选一块好地方建新家。最后,他选择了溪流环抱、远眺如一条长龙盘旋又似一朵水上莲花的风水宝地安居乐业。由于该地三面环水,土地肥沃,且先人移居此地时种植大片桔子,取地名为“桔水围”。后因“吉利”的“吉”与“桔”谐音,故取名为“吉水围”。
  【史海钩沉】朱氏建村
  根据《朱氏谱记载》,吉水围村的始祖朱明(约公元1130年生)是宋登甲榜赐进士,浩授中宪大夫,曾任福建泉州府知府。朱明的第三子朱能是宋岁进士,特授广东广州府教授,他于南宋淳熙年间(公元1174—1189年)迁入惠州,止于博罗之七女湖罔头邨。
  朱能的后裔第7世孙朱瑰是明朝岁贡生,特授广州增城县教谕。朱瑰约公元1439年由罗溪迁入宝潭、井水龙,再迁居公庄水口围,开基建业。朱瑰生二子,即朱御华和朱御荣,朱御荣迁入公庄镇近石村定居,其后代有一部分住在近石,有一部分在朱儒珍(朱氏家族朱明第13世孙)的带领下,迁回水口围定居。
  后朱儒珍与其子孙朱恒鋐、朱宇鋐等(约公元1670—1745年)在水口围附近的一个地方购买田地,开基建业,并开始建造房屋,经过多年经营,形成了吉水围村落,即现存的澳圭朱氏宗祠和育堂朱氏宗祠。
  古村名片
  “广东省古村落”吉水围村地处公庄镇西南部,被公庄河三面环抱,环境优美、人杰地灵,到目前已有500多年历史。村外有200年以上的古荔枝林、上百年的竹园。村内古建筑布局严谨,历史悠久,保存古围屋一座,内有澳圭朱宗祠和育堂朱宗祠等古建筑,散发出浓厚文化气息。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责任编辑:周旋 | 返回首页   复制网址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资讯
精彩图文
网友推荐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中国官场人员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即使是表现良好,每5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都不错过而逐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驼衰人(丢人,丢脸);叼囊径(生气的意思);密柴头(骂人没用废物!)。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人的家常美食

上线不到一年,梅州本土美食视频“我是马小坏”在西瓜视频的粉丝已激增至89.1万,跻身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