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LOGO
搜索

江西省创新发展非遗:“活”起来,融入百姓生活中

要闻 | 2018-6-5 18:38| 查看: 2974| 评论: 0| 原作者: 江西日报
摘要: 近年来,秉承非遗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理念,江西省着力保存非遗的原生“土壤”,改善非遗的传承环境,建设非遗的传承体系,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文化遗产“活”起来,重新焕发魅力。 ...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历史文化见证。保护非遗,最根本的目的是要让它们“活”起来,融入新时代大众日常生活中去。

  江西在全国率先出台非遗保护工作方案;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全国共21个,江西就有2个,数量居全国第一;在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设立非遗保护观察点,这是江西首创;国家首批传统工艺振兴目录中,江西入选项目全国靠前……近年来,秉承非遗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理念,江西省着力保存非遗的原生“土壤”,改善非遗的传承环境,建设非遗的传承体系,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文化遗产“活”起来,重新焕发魅力。

  政府主导 多方合力
  多项非遗保护工作全国居前
  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出台政策规章,是非遗保护传承的根本保障。近年来,江西省持续推出与非遗有关的政策规章,推动江西多项非遗保护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2007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出台,这是江西出台的第一个开展非遗保护工作政策指导性文件,标志着江西省非遗保护工作由部门行为变为全社会的行为。江西在全国靠前出台、施行《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吸引兄弟省(区、市)前来学习。2017年8月,江西省在全国率先出台《江西省“十三五”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工作方案》。同年9月,省政府办公厅将省非遗保护工作部门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由原来7个部门增加到16个。10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江西省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有力推动江西省18个传统工艺项目列入国家首批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从2006年6月至2017年11月,省政府先后公布五批省级非遗名录560项。从2005年至2018年,省财政总计拨付54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非遗保护,中央财政给予江西省1.66亿元非遗保护专项资金。
  保护非遗,基层政府部门也在着力发挥主体作用。婺源县推进江湾镇篁岭村以非遗为核心的文化生态整体保护的做法,得到文化和旅游部的高度肯定。

  进校园 进教材 进课堂
  非遗保护传承后继有人
  如今,江西省每年要开展数千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非遗活动,并以展览、展演、展示的形式在老百姓身边出现。这些活动倡导“见人见物见生活”理念,背后支撑的是非遗保护传承有序。
  推动非遗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激发孩子自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内生动力,江西省进行了多年探索,取得不俗成绩。数据显示,2017年江西省各地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992次。

  赣南采茶戏是首批国家级非遗项目,赣州结合国家地方戏曲振兴工程,2015年出台了赣南采茶戏振兴工程实施意见,其中一项是加大人才培养。出台定向培养赣南采茶戏表演专业学生实施办法,由政府出资,由赣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每年招收50至60名学生,培养赣南采茶戏专门人才。这些学生成才后,将分配到县级剧团、文化馆等单位,进一步推动赣南采茶戏后继有人。
  南昌市编写出版了中小学读本《非遗在南昌》;九江市所属各县区非遗保护单位与九江学院共建优秀项目传承基地;萍乡市群艺馆、非遗中心与萍乡市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合作建立“非遗传承教育基地”;婺源三雕、瑞昌剪纸等国家级项目列入小学乡土教育内容……

  线上线下 融合发展
  多种方式讲好非遗故事
  数据显示,江西省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的有70项,省级非遗名录的560项。如何让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大众?近年来,江西省非遗工作者广开思路,以“非遗+”思维推动非遗工作创新、融合发展,充分利用“非遗+科技+互联网”的手段,以“听得见的非遗”“带得走的非遗”“学得来的非遗”等多种简单、贴近生活的数字化方式,展示非遗技艺、讲好非遗故事。如今,打开江西文化信息资源网,人们可以免费点击查阅“江西地方戏剧资源库”“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库”“江西旅游文化资源库”“江西陶瓷文化资源库”等4个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专题资源库,里面有海量的文化信息。

  依据中国艺术研究院制定的数字大纲,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湖口青阳腔成为江西省开展非遗数字化试点工程的两个项目。景德镇涵盖手工制瓷全部环节的工艺纪录片和以传承人为主线的人文纪录片共拍摄了150多场,出镜工匠130多人,后期将制作18集,每集15分钟。湖口县青阳腔数字化试点工程完成,采集数字化信息333条。
  利用互联网的便捷,省非遗中心现有“两网站一公众号”: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网、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公众号”。各地充分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各种方式,对非遗项目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形成本地非遗档案和数据库。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责任编辑:周旋 | 返回首页   复制网址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资讯
精彩图文
网友推荐
期待值拉满!30多位院士专家下周一齐聚梅州 期待值拉满!30多位院士专家下周一齐聚梅州,五大亮点抢先看 ...

践行“两翼论”,助力“百千万”。

深圳观澜:百年客家古墟以墙为幕 光影盛宴 深圳观澜:百年客家古墟以墙为幕 光影盛宴打造夜游项目

古墟以排屋、碉楼为幕布,借助灯光、投影等技术手段,打造了讲述百年客家墟市的炫彩灯

贺州江氏客家围屋:在“广西第一围”安放乡 贺州江氏客家围屋:在“广西第一围”安放乡愁

江氏客家围屋是目前我国保存完整、规模较大、历史较悠久的古建筑之一,素有“广西第一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