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LOGO
搜索

田家炳娶银江籍妻子:总觉得做了一项最缺德的事

先贤 | 2018-7-21 08:36| 查看: 90506| 评论: 2| 原作者: 独角兽博客 吉霞
摘要: “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处,至大之事愈宜平处,疑难之际愈宜无意。淑芳长女勉之。父示字七五年春”
  “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处,至大之事愈宜平处,疑难之际愈宜无意。淑芳长女勉之。父示字七五年春”
  这是一九七五年春,田家炳给远在异国读书的长女田淑芳的信。从中我们不难看出,田家炳做事与做人的准则,并以此教育远在异国的长女。中国传统家庭都有祖训,以教育后代,比如田家炳从小学习并终身遵守的朱柏庐《治家格言》,比如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都属于治家的理论。

  大埔县高陂镇银滩村田家炳祖居拱辰楼
  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最注重的就“修身、齐家”,然后才是“治国,平天下”,一身之不能修,一家之不能治,谈何治国!就像自己还需要他人接济,却谈造福苍生,这只能是遗笑天下。田家炳是标准意义上的儒家“传承”人,自成家始,可以说,他就是有意识地“齐家”,只有家和,万事才能兴旺。
  田家炳经常说道:“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如果每个家庭都充满着天伦之乐,那我们营造的一定是欢乐和谐的社会。”
  田家炳十六岁,便辍学经商,不到二十岁便只身闯荡南洋,不到二十五岁,便经历丧父、失兄、两次财产被日本侵略者剥夺,但他没有被这些困难打倒,仍在兢兢业业地努力创业,靠的是慈父玉瑚公的“勤、俭、诚、朴”的“家训”,以《治家格言》为修身立命之本,最终成就大事业。
  田家炳在印尼打工时,虽然深受资方的信任,同事们也相处的非常融洽,但是,每当年节,看到他人回家享受天伦之乐,自己却形单影只,深感寂寞和空虚,母亲已年逾六十,自己只身在外,年龄不小,便兴成家之念。
  1945年的春天,是个好兆头的春天。田家炳遇到大麻中学的同窗好友郭耀金,经郭耀金、廖银光夫妇介绍,田家炳与周坤莹女士相识。周坤莹女士生于1927年,父母祖籍是梅州蕉岭,也是同乡,周坤莹女士也能说流畅的客家话,接受的是华文教育,可以说,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文化,特别是两个人有着共同的见识,那就是坚苦务实的生活作用。古人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其实,说的就是人有本质上的区别,君子交君子,小人随小人,每个家庭其实也是一样,两个人如果没有共同的基础,那是长不了的。田家炳与周坤莹的结合,可以说,是两个志趣相同,爱好相同,作风相同,互敬互爱的基础上的爱情,这爱情没有甜言蜜语,没有海誓山盟,却坚实地走过了六十多年。1945年的夏天,二十六岁的田家炳与十八岁的周坤莹女士喜结良缘,田家炳在印尼立业成家了
  田家炳说:不知是否“八字”命运注定,那年竟是我的人生转折点。是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八年的抗战获得了最后的胜利,也为我带来新的生活开始。印尼也于八月十七日宣布独立,中国成为世界五强之一。
  战后全世界远洋货物运输繁忙,客运需求更显得供应失常,印尼华侨急于回中国看看家属,争购船票是很自然的。我家四、五叔父战时生意做得很好,在汕头买了一些店业,三叔和家杰、家谷兄等聚居汕头,与我很早就取得联络,知道年逾六十的老母健康还算好,家里一切正常,知我生意很好,特别要我放心,迟些回乡无妨,我一拖再拖,直至1947年8月才起程,经香港回到家乡。
  分别已逾十年的至亲,劫后相逢,自然份外高兴,知我在印尼事业有成而年逾六十的慈母仍独居家乡,劝我想法解決这个他们一直关心的问题,即再娶一妻奉侍母亲。
  由于当时广东、福建的客家人所居地一般都是山多地少,大部分的客家男人都到南洋打工,一去多年。由于男人常年在外,不能在家照顾,于是,便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风俗,即在外的男人,一般都娶两个妻子,一个在家照顾家人,一个跟随丈夫在外生活,两个妻子对所生之子女都是视如己出,没有先后大小之分,这样解决了许多生活上的问题。田家炳也不能例外。

  我回到河口老店时,先母适在病中,家乡至亲也异口同声要我这样做。家乡那时确是准许多妻制,不少人在南洋做生意,把儿女带回家乡受中华文化教育,家乡另娶一妻照顾儿女及高龄父母,自己(夫妻)三两年回去一次,又或是三五年后两妻双方互相调整一下分担回家照顾儿女的责任。
  田家炳说:关于我的至亲异口同声力促我娶妻侍母一事,也确实是当时唯一可行的办法,在众口一词的情況下,我只好屈服。消息传出后,很快经亲戚介绍我麻中余文彬老师的养女房惠英女士认识。她生于1927年,生父国士公,原籍银江,是一位深受乡民爱戴的儒医。余老师也是银江人,早年与先父认识,我在麻中時蒙他特別青睐,对我一切了如指掌。惠英从小聪明活泼,在独自缺女儿的余家仍保留原姓,受到特殊宠爱与客家文化影响,勤俭持家,薄己厚人,终身为丈夫为儿女不图享受的客家妇女传统美德,更在长辈的教导下不敢稍违背,知书识礼,秀外慧中,在余老师(她的养父)对我的大概介绍下及与我见面后,看我坦白说出我在印尼情況,为着家中老母违背良心地做一件于心不安的事,不过我会竭尽一切爱护她,以报答媳代子职之劳。她深觉我坦诚而且简朴,一切以孝母作为重点,很符合她的理想,因此一谈即合。婚后,我在家停留不到两月重返印尼,向周家岳父母及坤莹补充叙述了这些重婚经过后,他们也充分体谅我在家乡的处境和我平时的为人,不加苛责,但自己总觉得做了一项最缺德的事。尽管年老慈母侍奉有人,但惠英为我而牺牲青春的损失,反令我日夕感到将自己的幸福建筑在他人痛苦上而不安。
  其实,这在当时的中国,娶二房是合法的,特别是在海外谋生的客家人中,基本上都是通过娶两房太太来保证家庭生活的需要,而田家炳却因此而内疚和不安,因此,他对两房太太都特别的好,没有什么区别,特别是他的九个孩子,跟本就没有两个母亲所出的概念。田家炳的长女田淑芳说,我就是二妈生的,可是,我跟大哥最要好了,没有异母所出的想法,我们兄妹都很好。
  田家炳说:1949年祖国大陆国共纷争益剧,大局变化很大,家乡治安日差,幸好在马来西亚的姐姐申请先母到她那边,我也成功申请惠英永居印尼。为使整家团聚及让坤莹和惠英互相了解,从1949年冬,惠英初到印尼,直至1958年回港后,全家都同住一个屋檐下。1996年前后,因几个儿子先后买了住家,我顺便买一个与长儿庆先相连的单位给周氏居住,这样,大家庭化才化为小家庭。
  田家炳自幼受出身于书香世家的玉瑚公手传心授,自己成家以后,非常重视家庭及对儿女教育。他的五个儿子和四个女儿,都是在香港读完中学才到外国读大学。对于自己的子女,田家炳是言传身教,德育先行。

  田家炳在教育孩子时,总会想起慈父玉瑚公对他的教导,不仅仅是言传,他从父亲的行动上,看到了父亲的人格与人品,从乡亲们对父母亲的态度上,看到了父亲和母亲所作所为,并不止于言传,更重要的是身教。田家炳想起父亲教育自己要珍惜身体,不挑食,不浪费,父亲自己也吃带皮的红薯,捐钱修路,母亲亲自挑土背砖,一点都不比男人干的少;父亲为调节乡亲的矛盾,自己出钱设合好酒,这些,比父亲说几倍的话的都有用,这烙在田家炳心中的。自己做了父亲,田家炳注重的身教胜于言教,田家炳说:如果想子女成材,首先要为他们营造一个好的家庭环境。身教重于言教,父母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提供学习的良好榜样。与其啰啰嗦嗦,不如以行动带动子女,让他们受你所熏陶。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责任编辑:郭佳佳 | 返回首页   复制网址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大地恩情 2019-7-13 03:58
俗话说人无完人卵么满足,大地的恩情淡如水,何来祖训的言传身教,慈家之道呢?
引用 大地恩情 2019-7-13 03:53
俗话说人无完人卵么满足,大地的恩情淡如水,何来祖训的言传身教,慈家:之道呢?,,,,,?

查看全部评论(2)

最新资讯
精彩图文
网友推荐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中国官场人员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即使是表现良好,每5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都不错过而逐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驼衰人(丢人,丢脸);叼囊径(生气的意思);密柴头(骂人没用废物!)。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人的家常美食

上线不到一年,梅州本土美食视频“我是马小坏”在西瓜视频的粉丝已激增至89.1万,跻身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