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LOGO
搜索

客家人的取暖神器“火笼”

风俗 | 2018-8-3 08:50| 查看: 6465| 评论: 0| 原作者: 客家精英手机报
摘要: 火笼是客家人特有的一种取暖工具,每到霜降初晓,寒气来袭,客家山区的老人、妇女们就开始与火笼渡过焦孟俩不相离的日子。现在,你还有这种取暖神器吗? ...
  天气逐渐变冷,空调、暖气扇、地暖、羽绒服、电暖宝开始派上用场......然而在科技高速发展以前,火笼是客家人特有的一种取暖工具,每到霜降初晓,寒气来袭,客家山区的老人、妇女们就开始与火笼渡过焦孟俩不相离的日子。现在,你还有这种取暖神器吗?

  据说,利用火笼取暖在客家地区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古人在不少诗歌里记载了这个东西,如梁萧正德《咏竹火笼》、沈约的《咏竹火笼》等,其中,北朝时期谢怠的《咏竹火笼诗》最为有名。这首诗里写道:“庭雪乱如花,井冰粲成玉。因炎入貂袖,怀温奉芳褥。体密用宜通,文邪性非曲。本自江南墟,便娟修且绿。暂承君玉指,请谢阳春旭。”这些正是火笼与古人生活息息相关的佐证。
  火笼由细细光滑的竹篾编织而成,高约33厘米、径约16厘米左右,底下还装有一个篾制的底座。火笼的中间套有一个用土铸的盆子或者铁盆,叫“火钵”,“火钵”是用来盛草、木灰和被客家人称之为“火屎”的木炭;火笼都装有易于用双手背着的“火笼耳”,那是用稍厚的竹片弯压而成,如同拱门一般的提手,侧边还放着一个火钳,是用来拨弄“火钵”里面灰炭。编外壳是篾匠师傅的细活,编好的火笼绝对称得上是一件上好的民间手工艺品。单看那层层环绕密密匝匝的细篾条,你就不能不为篾工的细致和耐心而叹服。
  因为客家人大多靠山居住,以木柴为主要燃烧物,所以燃烧后的木炭垂手可得。每当寒风冬至时,客家老人就从床底拿出火笼,取出火钵,做饭的时侯,用火钳从灶堂取出红红的木炭放进火钵,而一般来说,家人都会在灶台旁边准备一个坛子,用来收集平时做饭未燃烧完的木炭,以便用来添加火钵里木炭被燃烧到一定程度后持续保暖。
  客家火笼体积较小,所以多数是人手一个。在过去,客家人有穿长衫的习俗,而客家女多是以系围裙为传统,所以习惯将火笼挂在长衫内或围裙中烘烤,因为热气不易挥发,就如同加了件棉袄一样暖和。而客家人在临睡前,会将火笼用一块布包裹起来放置被窝中,作睡前“暖床”之用,睡时再将火笼从被窝里提出去。许多时候,我们小孩子也会充分使用火笼,把黄豆、地瓜等放在火笼里烤,一会儿“叭叭”响,豆子就熟了,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这些又香又脆的烧烤,无疑是不可多得的美食。
  “竹叶青青不肯黄,枝条楚楚耐严霜”,过去客家地区婚嫁时,火笼还是重要的嫁妆,意喻夫妻永远年轻、恩爱。婚嫁前,父母要买最大最好的火笼,还要双数。出嫁那天,添上红炭,再贴上喜字,女方拎着出门。到了婚嫁半路,新娘会把炭火倒出部分,再把剩下“火种”带到夫家,这寓意延续香火。
  简陋的火笼虽然比不上现代的暖风机、空调等家电,却帮助客家人走过一段漫长的冬日。再重忆,或许不能如凤凰涅槃重生,只是那抚摸过火笼的沧桑的手中,火笼上的竹篾有多光滑,流淌的客家人故事就有多深。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责任编辑:叶子 | 返回首页   复制网址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资讯
精彩图文
网友推荐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中国官场人员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即使是表现良好,每5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都不错过而逐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驼衰人(丢人,丢脸);叼囊径(生气的意思);密柴头(骂人没用废物!)。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人的家常美食

上线不到一年,梅州本土美食视频“我是马小坏”在西瓜视频的粉丝已激增至89.1万,跻身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