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LOGO
搜索

传统客家人的建筑为什么是“围屋”的结构?

民居 | 2018-8-8 14:55| 查看: 34881| 评论: 0 六甲番人
摘要: 为什么传统客家人的建筑大多是“围屋”的结构?当我们了解客家围屋之后相信会有答案。
  为什么传统客家人的建筑大多是“围屋”的结构?当我们了解客家围屋之后相信会有答案。
  客家围屋,是中国客家文化中著名的特色民居建筑,只要在客家人聚居地,都能见到围屋的踪迹,包括广东、江西、福建、香港新界以及台湾等。
  围屋始建于唐宋,兴盛于明清,结合了客家古朴遗风以及南方文化的地域特色,围屋采用中原传统建筑工艺中最先进的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技艺,一般选址在丘陵地带或斜坡地段,最基本的样式是一围,即主体结构为“一进三厅两厢一围”,一围的屋子建筑简图如下:

  至于围龙屋和土楼,则是加强版的围屋,其中的围龙屋是一种富有极具岭南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筑,客家围龙屋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和云南的“一颗印”,合称为我国最具乡土风情的五大传统住宅建筑形式,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为中国民居建筑的五大特色之一。
  围龙屋整体布局是一个大圆形,如同一个太极图,围龙屋主体是堂屋,是二堂二横、三堂二横的扩展,而在堂屋的后面建筑半月形的围屋,与两边横屋的顶端相接,将正屋围在中间,有两堂二横一围龙、三堂二横一围龙、四横一围龙与双围龙、六横三围龙……,有的多至五围龙。

  土楼,因其大多数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称“客家土楼”,分布在福建和广东饶平、大埔一带,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以土、木、石、竹为主要建筑材料,利用未经烧焙的土并按一定比例的沙质黏土和黏质沙土拌合而成,用夹墙板夯筑而成的两层以上的房屋。土楼有圆形和方形两种,和一般的围屋不同,土楼的外围除了进出的通道绝大多数都是严格封闭的,易守难攻,防御能力要比一般的围屋强。

  通过以上客家围屋和典型的围龙屋、土楼的图片和介绍,相信大家已经有了很深刻的印象,那就是每个客家围屋都是一座独立的小城,围屋内可以有多间卧室、厨房、大小厅堂及水井、猪圈、鸡窝、厕所、仓库等生活设施,能实现自给自足,可以保障一个家族或村落成员安全稳定地生活。
  客家人的祖先是来自中原的汉人,在两晋至唐宋时期,因战乱饥荒等原因,中原汉人被迫南迁,历经三次大迁移,先后举族南迁,在他们到达福建和广东时,平坦地区已有人居住,只好迁于山区或丘陵地带,故有“逢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之说,而当地官员为这些移民登记户籍时,立为“客籍”,称为“客户”、“客家”,此为客家人称谓的由来。
  客家人在长期迁徙中,需要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不仅面临穷山恶水的自然环境和猛兽袭击,而且要面对当地兵匪的欺辱,为了生存,客家人的祖先以血缘关系团结起来,聚族而居,然后建造带防御性的客家围屋作为居住场所。
  客家围屋体现了客家人的宗族观念、处世态度和哲学追求,客家人是传统的汉人,围屋的建筑结构体现了其团结互助和坚韧顽强,各屋室厅排列有序则又体现了其知书达理和敬祖尊老,而围屋讲求建筑物体与天然地形的协调统一,则是契合华夏民族“天人合一”的哲学道理。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责任编辑:叶子 | 返回首页   复制网址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资讯
精彩图文
网友推荐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中国官场人员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即使是表现良好,每5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都不错过而逐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驼衰人(丢人,丢脸);叼囊径(生气的意思);密柴头(骂人没用废物!)。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人的家常美食

上线不到一年,梅州本土美食视频“我是马小坏”在西瓜视频的粉丝已激增至89.1万,跻身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