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LOGO
搜索

寻访梅州籍大学校长之钟鲁斋

先贤 | 2018-8-12 10:11| 查看: 15504| 评论: 0| 原作者: 梅州网
摘要: 钟鲁斋,梅县雁洋镇三乡石楼村人。早年就读于三堡学堂、梅州中学、广益中学,后入读教会学校上海沪江大学。
  钟鲁斋(1897—1956)
  【人物小传】
  钟鲁斋,梅县雁洋镇三乡石楼村人。早年就读于三堡学堂、梅州中学、广益中学,后入读教会学校上海沪江大学。大学毕业回到广益中学任教,担任教务主任,期间协助创办嘉应大学。1926年再赴上海继续深造,次年获得沪江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28年留学美国,1930年获斯坦福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沪江大学国文系主任、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厦门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等职。1938年起,先后在香港、梅县创立南华学院,并担任院长。学院后在梅县教溪口设立新校址,成为当时粤东地区的最高学府。晚年移居香港,担任崇基学院教授、中文系主任。

  【校史短简】
  南华学院是一所由粤东客家籍人士为主体创办的高等学府,创办人为钟鲁斋、曾友豪、丘元荣昆仲等人。该校在1938年成立于香港,次年在梅县设立正校。1941年,香港校区迁返梅县合并办学,后在教溪口设立新校区。1946年,学院一度迁往汕头办学。1949年底汕头解放,再度迁回梅县教溪口,更名南华大学,黄文博接替赴港的钟鲁斋继任校长。1951年春,全国院系调整,文史、教育、农经、法律等系并入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学院改办为南华财经专科学校,设金融和会计专业。1953年第二次院系调整,财专奉令并入中山大学,结束了14年的办学历程。
  钟鲁斋:平生意,付与良教创学堂
  在躬行现代教育理念的实践历程中,有这样一位梅州籍教育家,他不知疲倦如唐代西行印度的取经人玄奘,从家乡的崇正学校、三堡学堂启程,历经梅州中学、广益中学,负笈上海的沪江大学,远渡太平洋到东岸的美国加州攻读博士学位;为向处于国难中流离的青年学子提供安心求学之所,他像圣经《出埃及记》里的摩西为希伯来人寻找“流奶和蜜之地”一样,为创办南华学院四处“化缘”,多次颠沛奔走于南洋、南粤各地,以建设理想中“迦南之地”般的校址。
  如今这所高等院校早已走进历史,存在时间不过14年,但作为客家人在20世纪上半叶创办高等教育的一次尝试,在历史的深处留下略带悲怆而足以自豪的回声。领头书写这段历史的人——南华学院的创校院长钟鲁斋博士给后人留下的不仅是那段往事,还有由此展现出的自强、坚忍、奉献的精神。
  一份理想:逆境中发起创办大学
  钟鲁斋的一生曾经摘取不少耀眼的成就,他是那年广益中学成绩第一名的毕业生,由此得以保送进入当时中国一流教会大学——上海沪江大学,后来又在这所大学获得文学硕士学位。
  在钟鲁斋的故乡梅县三乡石楼村,有一座简朴的文德楼,门书“文章华国,德行齐家”。据钟鲁斋的长孙钟奇荣介绍,那是钟鲁斋在美国加州斯坦福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时候,只用两年时间提前完成学业,从而将节省下来的留学奖学金为父母盖起这座居所,由此可见他称得上是那个年代天赋超人的学人。
  以“文章华国”为志向的钟鲁斋的确是位勤奋著述的学者,从他的小儿子钟奖生提供的资料显示,钟鲁斋一生深入研究教育理论、著述丰富,著有《比较教育》《教育之科学研究法》《小学各科新教育法之研究》《History of Democratic Education In Modern China》等著作,编著有《中学各科教学法》《大学国文》,翻译了《现代心理学与教育》。其中前两部著作近年还被福建教育出版社收入《二十世纪中国教育名著丛编》,再版发行。
  钟鲁斋从美国回国后,曾先后在沪江大学、清华大学、厦门大学任教,均是位于大城市的著名高等学府,治学条件优异而待遇不菲。然而,在1938年,正是全面抗战爆发、中华大地烽火连天的岁月,钟鲁斋却毅然“自找苦吃”,在筹措经费最为不利的国内情势下,发起创办南华学院,为流离失所的失学青年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钟鲁斋兼具这种献身教育的精神,既有崇文重教的家风熏陶,也有接受西方教育的巨大影响。他的祖父钟子衡、伯父钟凤修是晚清秀才,父亲钟凤仪也是饱读诗书的儒生。石楼村虽位于大山深处,读书的气氛很浓,清代就涌现出举人钟汝和。在西风东渐的近代,石楼村的青年学子很快接受新式教育,钟鲁斋和后来成为中科院学部委员的钟惠澜、乐育中学校长钟采盘,均有进入西方传教士兴办的广益中学读书、升读沪江大学的经历。
  在广益中学任教的1924年,钟鲁斋曾经追随广益中学学长汲平如、黄慕罗,参与早期嘉应大学的创办活动。尽管这所嘉应大学只存在4年的时间,就因时局的巨变而终止办学,为振兴教育不畏困难的“殉道”精神也许已经烙在钟鲁斋的心里,最终化为促成南华学院呱呱落地的动力。
  一种坚持:奔走维持南华学院的发展
  从1938年起到去世,钟鲁斋生命的最后近20年时间,是与南华学院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南华学院是一所私立大学,从办学启动经费到校址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靠校方自筹。作为创办人,钟鲁斋与中学校友、同为留美博士的曾友豪争取海外华侨的支持成立董事会,其中三位校董丘元荣、龚子宏、丘公冶分别来自爪哇、仰光、香港。由曾友豪担任首届董事会董事长,钟鲁斋担任院长。
  1939年,钟鲁斋为了争取南洋华侨的支持,从香港乘船到南洋爪哇遍访各地侨领争取支持。在三个月的时间里,先后到巴城(雅加达)、泗水、峇厘、玛琅、三宝垄、梭罗、日惹、茂物、万隆等地,所到之处与当地华侨特别是客属侨领交流介绍南华学院的办学情况,同时考察当地华侨教育的现状,作了10多场专题演讲,对当地文化教育的发展提出系列有针对性的建议。
  钟鲁斋等南华学院办学者的努力,得到海外客属华侨以及梅州地区热心人士的大力支持,尤其是钟鲁斋表兄丘元荣家族支持巨大。丘元荣为香港南华学院捐资5000港元,丘公冶捐资1000港元,丘季平捐资1000港元以及他们名下的荣兴、荣盛公司各捐资2000港元、1000港元,另外捐资1000港元以上的人士和企业还有龚子宏、曾湘仁夫人、广裕公司、傅可英、胡赐海、李昭欧、陈抚辰、卢托公司等。从1938年10月到1941年6月,香港南华学院募资11.64万港元,购买、建筑香港九龙何文田太平道的校区。
  从1941年至1946年,南华学院经历了香港校区迁址梅县合并办学,后来迁徙汕头的举措,与此同时校董会也在不断改组,曲折反映了南华学院在经费困难、基础设施建设、师资和生源保障上的求存发展的应变。
  在1941年9月,钟鲁斋还曾偕同教务主任彭精一前往缅甸、新加坡、马来亚等地向侨胞募款额100万元国币,无奈当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侨汇中断,过半允诺捐助款项无法兑现,包括被选为董事会董事长的胡文虎,在《南华学院征信录》亦未见他名下的捐助款项记录。
  尽管遇到诸多困难,学院还是得到了丘燮亭后裔、丘元荣、潘敬亭、夏万秋、钟成才等广大人士支持。以钟鲁斋为首的校方先后筹款国币37万余元,在梅县教溪口新校区建起正座校舍“华侨纪念堂”、第一宿舍;1943年,在物价飞涨的情况下,募捐46万元国币,建起第二宿舍“乐群斋”;1945年,在兴宁募捐28万元国币,加上学院常费、学生附缴建筑费,完善第二宿舍副屋、厨房、杂屋等。在1946年,更是得到董事长刘侯武、董事林子丰的支持,才保证学校经费的正常运转。
  在白手起家的情况下,南华学院的学科建设逐渐增加,先后设立文史学系、教育学系、法律学系、政治经济学系、商学系、会计学系、农业经济学系。1944年,学生人数已达到600多人。
  一丝落寞:晚年寂寥寄寓香江
  在南华学院办学的前十年里,学校就经历了三易校址的考验,加上筹措办学经费,是钟鲁斋需要不断面对的煎熬。学校的同事、董事会的成员进进出出,另有他就,学生升学毕业,人来人往,只有他作为一校之长不变地驻守在校园里。
  1945年下半年,南华学院遇到另一个考验。随着抗战胜利,一批避难前来任教、就读的教授、学生纷纷回流大城市高校。将1945年与1944年学院教职人员表对比可看出,留法博士吴康、黄文博以及吴三立、何爵三等知名学者已离校。
  因此,钟鲁斋选择将学院迁址汕头,是为了扩大生源的无奈之举,对于在梅县教溪口苦心经营多年的教育家,他离开家乡这片土地是五味杂陈的。
  1949年,面对时局的巨变,钟鲁斋选择留在香港。他的儿子钟奖生对记者表示,他在中山大学就读的1950年后一段时期,父亲曾到广州看望过他两次。他听闻了父亲与时任广东省政府主席的同乡叶剑英会面,商谈继续南华学院办学的问题。然而随着教育体制的转变,以及院系调整,作为私立大学的南华学院已经失去存在的土壤。
  在香港,钟鲁斋一度寓居宾馆,在耗尽积蓄后只好移居长洲的乡村,参与复办南华中学。随后他与一批来自大陆的教会大学教授参与创建崇基学院。期间,一度想复办南华学院的钟鲁斋在处理原校舍的问题上,与昔日的友人曾友豪等出现分歧,以至对簿公堂,且未能胜诉。
  对于为办学牺牲了健康的钟鲁斋来说,晚年是有些寂寥的。一手创立的南华学院已不复存在,儿子们均在大陆工作学习,身边的女儿后来也到美国留学,只有相濡以沫的妻子方希仁教授相伴。
  1956年11月30日,刚步入花甲之年的钟鲁斋因病去世,后安葬在香港岛薄扶林基督教坟场。与蔡元培先生寄寓病逝在香港一样,在他眼中,这座城市也许原本是人生的一个驿站,却成了长眠之地,不过在那里也算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责任编辑:郭佳佳 | 返回首页   复制网址
相关阅读
  • “百校之父”田家炳的教育慈善理念溯源

    田家炳先生祖籍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是全球客家知名的企业家和慈善家。... >>

  • 中国美院“三剑客”与梅州的文化渊源

    在梅州侨乡月报社主编刘奕宏和梅州市林风眠研究会林勇军秘书长的深入研究和大力推动下,林风眠故居已经逐步焕发出文化资源的价值,李金发故居也在进一步的修缮之中,而林文铮故居因为有人居住,保存状况还相对完好。 ...... >>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资讯
精彩图文
网友推荐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中国官场人员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即使是表现良好,每5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都不错过而逐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驼衰人(丢人,丢脸);叼囊径(生气的意思);密柴头(骂人没用废物!)。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人的家常美食

上线不到一年,梅州本土美食视频“我是马小坏”在西瓜视频的粉丝已激增至89.1万,跻身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