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LOGO
搜索

梅州籍原广东省委领导张日和:为政清廉,一生清贫,晚年全力回报家乡 ...

军政 | 2020-5-24 13:08| 查看: 17787| 评论: 0| 原作者: 梅州日报
摘要: 精彩~推荐您看!
中共后东特委机关旧址--大田石灰坝

“有用冇用不在于三石谷”

  张日和(1921-2019),五华县长布镇大田福兴村(石灰坝)人。其祖父张骏声,从肩担贩运到开设村中小店起家,经营累积二十多年,成为村中殷实之家;其父张珍九,字壁清,读过几年私塾,知书达礼。

  1920年,被选举为五华县参议会议员,好结交朋友,相知遍及城乡。张日和从小在父辈督导下,聪颖好学,尊老敬长,与同辈人无论贫富都呼兄唤弟。小学六年,学业成绩年年班中第一。1935年,他考进五华县立一中读初中。按当地家族“蒸尝”(公尝)的规定,可享受三石的奖学稻谷。

  其祖父坚持要张日和去把奖学稻谷要来,但他认为自己家里不缺粮,建议将奖学稻谷一律改为助学金,扶助有志上学而家境贫穷的学生上学。一生劳苦兴家的祖父见此孙子如此“败家”,叹道“冇用!”张日和劝说:“有用冇用不在于三石谷,人冇用,再多谷也冇用!”
 
  张日和的父亲珍九也劝说:“爸!发财靠你,守财靠我!我不守财,你再多几百担谷又能怎样!”在张日和父子俩的劝说下,祖父只好作罢。此事,对村中的父老触动很大,认为张日和眼界高,将来是办大事的人。

1949年6月,粤赣湘边区党委副书记兼纵队副政委梁威林(前中)与五华县委军管会负责人张日和(前左)、魏麟基(前右)、李明宗(后左)、郭汉邦(后中)、邓其玉(后右)合影

“革命之路走定了,毕业文凭还有什么用”

  张日和就读中学后,更加勤奋学习,博览群书,诗文词赋、琴棋书画样样俱精,同时,广泛结交朋友,积极参加学生社团活动。从1938年开始,受抗日救亡浪潮催动,在先进的老师及同学引导下,他积极参加进步的学生运动,跳出故纸堆,如饥似渴学习马列主义,探索人生道路。

  1939秋天,五华一中掀起轰轰烈烈的反对顽固校长曾祥朋的学生运动,张日和在学生运动中脱颖而出,成为积极宣传抗日,带头闹学潮的中坚分子,他同黄君畴一起到国民党五华县政府上访,与县长刘奋翘面对面地进行针锋相对的辩论。未果,又到兴宁第六专署上访,在国民党高官面前慷慨陈词,结果与陈宜广(时任中共五华县委宣传部长)等其他17位同学一起被开除学籍,离开学校。
  
  1940年,张日和被迫转学到梅县东山中学读书,并加入了五华旅梅同学会,更加积极地参与抗日救亡学生运动。同年暑假,东山中学在国民党当局极权威迫下,给他发出“……有违党国行为,饬令严行查究……”退学通知。他只好又转到五华一中就读。
同年10月,张日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义无反顾走上革命道路。1941年毕业时,一些对他有偏见的老师认为他好出风头,据此不能毕业。但张日和坦然一笑:“革命之路走定了,毕业文凭还有什么用!”

1949年11月,张日和(右二)调离五华前与部分领导干部合影于五华县中山纪念公园

石灰坝革命堡垒村的带头人

  1940年春初,中共五华县委派薛弼珊等人通过张日和的关系到大田石灰坝开辟革命据点。1941年7月,张日和结束了在五华一中的就学生涯后便离开家乡,先后在河源县柳城乡、龙川县老隆水背的读书坝小学,以教书作掩护,在后东特委青年部任干事。1942年7月,因“南委事件”,根据后东党组织的部署到韶关读了两年国民大学,比较系统地读了政治经济学和中国历史,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有了比较系统了解。

  1944年5月,张日和重新回到家乡石灰坝,受聘到萃文中学任教,兼训导主任。张日和到校之后,团结带领师生,形成了教师尽职、学生受教的良好风气;并利用职务之便,联系大田、长布、潭下各校教师成立教师联合会,发动进步教师组织读书会,传播革命思想,先后建立大田、长布、潭下党支部,与石灰坝支部一起组成中共五华南水区委会。

  1945年8月,中共东江后方特委决定重组五华县委,委任张日和为县委书记,这时他才24岁。同年11月,任紫(金)五(华)龙(川)河(源)边区工作委员会委员。他按照特委的指示,向本村群众及部分开明绅士公开自己共产党员身份,得到群众支持配合,在石灰坝设立中心交通站,成为后东特委同东江纵队前线信息往来的枢纽之一。其间,还得到知名爱国民主人士陈汝棠合作,系统做了大田、长布上层人士的工作,为后东特委武装队的活动,开拓了回旋余地。

  1946年春初,国民党反动派组织数路兵力,“围剿”驻扎在河源黄村宁山的后东特委根据地,特委领导机关连同无线电台、星火报社紧急转移到石灰坝。张日和动员组织群众,一夜之间便妥善地安排好特委领导梁威林、黄中强及电台报社连同后勤人员六七十人,组织武装人员作好安全保卫工作,派人到周边地区搜集敌情,还通过潭下党支部协助迅速到兴宁购买油印材料、纸张、电台需要的干电池,保证特委领导机关和电台、报社正常运作了两个多月,一直坚持到东江纵队北撤前夕。

  东江纵队后撤时,上级指令留下一批轻重武器,全数交给张日和与石灰坝群众掩藏,不到三天就全部处理完毕,做得天衣无缝,了无痕迹。尽管国民党警卫队多次清查,均毫无所获。该村自建立中共党组织至五华解放,保证了后东特委党的领导机关、人员、电台的安全,是此时期梅州市重要的抗日游击根据地和五华武装大本营。2001年,曾任粤赣湘边纵队支队司令员、广东省政协副主席的郑群在编写《烽火征程十二年》时,曾感慨地说“张日和是石灰坝革命堡垒村的带头人!”

1979年,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前右一)视察广东期间,接见海南区党委领导,与张日和(左一)亲切握手

“咸菜干(官)、萝卜干(官)”

  1946年4月,张日和离开家乡,随后东特委撤退到香港。1946年7月,受命到泰国担任华侨一进步团体任组织部长。1947年冬回到家乡,直接参加武装斗争。先后任东江人民抗征队紫五大队党的特派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二支队第四团政治处主任,转战在紫(金)五(华)龙(川)河(源)边区。

  1949年2月25日,张日和等率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二支队第四团主力部队,进军横江,与五华武工队和地方党组织在长布会师后,突袭国民党横江自卫队,打开粮仓,赈济贫民。3月1日,在潭下锡坪实施伏击战,毙敌县自卫总队长李端模等8人、伤敌20余人,缴获武器弹药及辎重一大批,完全摧毁五华县反动政权赖于生存的武装力量,为五华全境解放铺平了道路。

  此后,全县解放形势一片大好,5月中旬初,在周江冰坎福庆楼成立五华县人民政府,县长魏麟基,副县长张日和。5月17日,五华县城华城和平解放,五华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1949年5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兵分两路分别由魏麟基、张日和率领,在华城外西林坝会合一起进城。县城群众纷纷出来观看,人山人海。张日和身穿土灰布解放军军装,脚穿草鞋,头戴八角红星帽,腰挂短枪,气宇轩昂。他大声说道:“共产党人是为人民谋利益的,不是来做官当老爷的。

  如果共产党当县长一定要叫‘官’,那么就是‘咸菜干(官)’‘萝卜干(官)’,是百姓家里十分平常的东西,所以希望父老乡亲、人民群众,不要嫌弃这些‘咸菜干(官)’‘萝卜干(官)’,要帮助他们,支持他们把事情办好。”从此,“共产党的干部不是老爷,是‘咸菜干(官)’‘萝卜干(官)’”之说便被广为传颂。

  6月中旬,粤赣湘边区党委副书记兼粤赣湘边纵队副政委梁威林来五华视察工作,主持恢复成立中共五华县委员会,书记为张日和。7-9月,张日和以总指挥的身份率领军民合力击溃胡琏兵团窜扰,使新生的人民政权得以巩固。

晚年时的张日和

“省官请县官”

  1949年11月,张日和调离五华,先后任中共东江地委秘书处主任,粤中区党委办公室副主任,中共佛山地委办公室秘书长、地委副书记兼台山县委书记,中共海南区委第一第二书记任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党委书记,广东省委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省委整党指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数十年虽长期工作在外,但心里一直牵挂家乡人民的生产、生活,曾在不同的场合深情地说:“五华人民养育了我,一路培养我成长,我欠父老乡亲很多,我要全力回报,一息尚存,不敢懈怠!”

  1984年2月,由张日和牵头发起,在广州越秀宾馆召开一个支持五华尽快改变落后面貌的座谈会,动员在省党政机关、部门任职的五华籍老干部,充分发挥各自部门职能作用,从快优先支持家乡社会经济发展。座谈会到会的有在省属机关、部门任职(厅、处级以上)的五华籍领导干部26人,五华县政府由黄文县长带队及工作人员7人。

  会议声明当天参会人员的午饭,由到会的26位五华籍省直机关老干部负责,每人出4元,凑钱请参会人员吃饭。会上,张日和提出了振兴五华的4条建议,并得到各方的热烈反应。大家积极为家乡建设出谋献策。在他们的帮助支持下,五华社会经济建设走上了快车道,当年财政就消灭了赤字。从此“省官请县官”的佳话一度成为五华干部群众的美谈。

  张日和1992年离休后,把大部分的精力和情感都放在了家乡的建设和文化艺术创作上,他先后发动在外企业家和港澳同胞捐助,完善五华中学和华城医院设施,创办华东中学,集资建设大田中学、育文学校。在他的倡议下,成立五华诗书画研究会,还主持编写《烽火征程十二年》《大田石灰坝革命堡垒村村史》等。2000年,他将自己平时创作收藏的字画、图书、奇石、根雕、篆刻等艺术作品无偿赠送给大田中学。

  2019年5月15日,张日和不幸在广州因病辞世,享年98岁。他对家乡难舍的乡愁,不尽的牵挂,犹如他那一幅幅充满革命情怀又饱含对家乡无比深情的书作,永远留在五华人民的心坎中!

张日和书法作品

(本文发表于《梅州日报》2020年4月8日12版“人物”作者:江连辉 吴丽婷)

延伸阅读:

张日和:兴教急先锋
《中国经济周刊》 ( 2007-05-28 第二十期 )

  广东省五华县旧称长乐,原广东省委整党办主任、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张日和曾这样描述他的家乡:“长乐士淳民朴,性颇刚锐,男多负羽从军,其勇甲于百粤;女则持家掬育,辛勤过于男子。”五华人尚武,有“五华阿哥硬打硬”之称。

  这个地处粤东山区的尚武之地,因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是国家级贫困县。改革开放后,为了改变落后面貌,尤其是振兴五华教育事业,五华人奋发图强,而一批当地籍离退休老干部、企业家和热心人士也纷纷献智献力。张日和就是其中的急先锋。

一生清贫,常思造福桑梓

  张日和早年投身革命,历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解放后担任了五华第一任县委书记,后到广东多处地方任职,1992年在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办理离休。张日和为政清廉,一生清贫,家里的旧家具摆了几十年,一件背心烂了好几个孔仍不舍得扔掉。但他对家乡群众却非常大方,家里常常成为远道而来办事的家乡人的临时旅馆,还不时倒贴盘缠。

  他从不利用自己的关系为家人谋利益,自己的大儿子和大儿媳在中山市一家工厂工作了30多年,现在两人退休工资加起来仅1500元,但张日和为家乡建设不遗余力,动员自己的家人、亲戚和朋友带头出钱出力。

  早在1984年,张日和回到阔别多年的母校五华中学,看到这里办学环境非常窘迫,教室墙面脱落,光线暗淡,桌椅破烂不堪。张日和立即找到他的侄子张德琴。张德琴当时还是一个刚起步的农民企业家,但他还是给予了全力支持。一年后,耗资20多万元的“锡麟楼”在五华中学拔地而起。据了解,张德琴是华城当地第一个捐资助学的农民企业家。

  2001年,五华中学百年校庆,作为老校友,张日和活跃其中,他不但带头捐献了一批价值六万多元的珍贵书籍,而且不顾年岁已高,辗转于广州五华两地,积极发动广大校友参加校庆,捐资办学。共筹集了400多万元用于建设“百年纪念大楼”、“校友综合大楼”。

情倾华东中学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正值国家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时期,华城的五华中学早已招满学生,教学能力严重不足,近4000名学生面临无课室上学的困境。

  如果单靠政府财政拔款,要办起一所大型中学难度很大。张日和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定发动群众自筹资金建造华东中学。这个决定对74岁的张日和来说,是个严峻的考验,因为建造一所中学需要一笔不小的资金投入。张日和又想到了自己的侄子张德琴。事业已小有成就的张德琴理解叔父的良苦用心,爽快答应拿出200多万。

  后来,张日和又找到了当时的广州天河区区长黄金瑞,他也慨然应允以天河区政府名义捐资100多万。五华县政府也从微薄的财政收入中拨出30万,支持华东中学的建设。经过多方努力,总共筹得500多万元,建造华东中学的前期资金终于有着落了。为了找到合适的校址,张日和几乎踏遍了华城的各个角落;为让学校尽快动工,张日和在广州及五华两地来回奔走,亲手绘制规划草图、打报告、提交有关部门审批……

  功夫不负苦心人,华东中学全貌初具雌形,这位不知疲倦的老人高兴之余却发现,校园的园林规划及绿化并不尽如人意。于是,张日和叫上在广州市园林局工作的孙女张向华夫妇,回华东中学进行实地测量、规划,设计图纸。

  之后,张日和还亲自跑到东莞、佛山等地选购了一批树种、苗木,装了满满二大卡车运回华东中学。1995年的初春,寒流突袭华城地区,华东中学的一些苗木被冻死。古稀之年的张日竟然顶着严寒,大清早坐着一部残旧的“农夫车”,颠簸了六七个小时,亲自把一车花木从广州运回华东中学。

  如今的华东中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初具规模的大型中学。学校获得荣誉无数,这一切让张日和这位耋耄老人甚感欣慰。

榜样的力量
  
  张日和对家乡公益事业的满腔热情感染了一大批热心人士。他为五华的建设有事相“求”,总有人伸出援助之手。被当地群众称为“扶贫状元”的深圳西湖企业集团总经理吴炯声在五华县华城投资一亿多元,发展老区旅游业和教育。
 
  惠州石场总经理张连添,在石场停产资金十分紧张的状况下,还捐资50万元支持华东中学图书馆大楼的建设;深圳市南利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董事张伟文出资50万元建造了大田中学伟文综合大楼,现又准备筹集资金兴建学生公寓。他们说:“张老常自勉:一息尚存,当不遗余力,我们更不敢懈怠。我们不想让老人失望。”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资讯
精彩图文
网友推荐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中国官场人员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即使是表现良好,每5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都不错过而逐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驼衰人(丢人,丢脸);叼囊径(生气的意思);密柴头(骂人没用废物!)。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人的家常美食

上线不到一年,梅州本土美食视频“我是马小坏”在西瓜视频的粉丝已激增至89.1万,跻身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