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LOGO
搜索

【客家非遗】梅州兴宁版画——铁笔刻出文化名片

书画 | 2020-11-7 13:14| 查看: 5537| 评论: 0| 原作者: 梅州日报
摘要: 据兴宁清桢版画会会长肖希正介绍,到2018年为止,中国美术馆馆藏的兴宁籍画家版画作品就超过250幅。

印制版画前需要调制专用油墨。

崛起于上世纪30年代

  在梅州市兴宁老街一套老旧的套房里,一间十几平米的房间里面摆着一张床,两台柜子,几把椅子,一张小圆桌上铺着一块斑驳的桌布,这就是兴宁版画传承人刘可为几十年的工作室。小圆桌是版画台,一块已复制铅笔画稿的椴木板上,75岁高龄的刘可为左手按着木板,右手握着刻刀,一刀一刀沿着画线刮刻木板,不一会儿大树的主干就被雕刻出来了。这就是传统的兴宁版画。

  刘可为介绍,创作一件木板版画作品,首先是选好刻制用的木板,一般以梨木为最佳,好的赤河木、樟木等也可用,现在多用椴木。然后根据所要表现的题材内容画成详细的木刻画稿,并将画稿复印到已准备好的木板上,填上墨稿,待干后用刀进行刻制。刻制完成后,用胶滚筒均匀地在板上滚动上墨,然后覆盖上画纸并在纸背反复摩擦,直至画面尽显图画时即拓印完毕,待阴干后托裱即成为一幅版画。因此,版画尤其讲究“三味”,即“木味”“刀味”和“刻味”。

  版画不仅是广东画坛更是中国画坛的瑰宝。版画艺术在兴宁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兴宁上世纪30年代就涌现了陈铁耕、罗清桢、陈卓坤、罗映球、荒烟、王立等一批在国内外颇具影响力的版画家。1931年8月,鲁迅先生在上海举办中国美术史上第一次木刻讲习会,参加学习的13位我国早期木刻家中,就有5位兴宁人。1980年,著名版画家罗映球先生倡导成立了兴宁市第一个版画组织“清桢版画会”,兴宁也赢得了“中国南方版画之乡”的美誉。

将纸张覆盖在已经上墨的木板上,然后用名为“马连”的工具擦拭纸张背面以吸附油墨。

继承传统,开拓创新

  然而,随着印刷术的提高,版画的宣传作用不再是其优势,兴宁版画创作日趋凋零,版画创作队伍逐渐萎缩,出现青黄不接的态势。为传承这一宝贵的民间艺术形式,2007年兴宁版画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11月,刘可为被评为梅州市第一批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为让兴宁版画后继有人,近几年兴宁市采取了一系列扶持措施。除了组织多种形式的版画培训班外,还通过美协、画院、版画会发动重点作者参加省级美展和版画展,出版个人画集,重奖加入中国美协、省美协的画家。组织会员到广州美院等地参观学习,学习创作了除木版画外的石版画、铜版画、丝网版画等版画类型。

  兴宁版画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在新一代版画家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袁炽彬工作室,记者看到了不一样的版画创作方式:将木板定格在可上下移动的架子上,画家坐在椅子上,根据需要移动画板进行雕刻。袁炽彬告诉记者,版画是个长时间的工作,传统版画在台面上操作,长年埋头于版画创作,对颈椎腰椎伤害较大。而他创新的方式不仅可以保护脊椎,还可以在雕刻操作上更方便更省力。

  据兴宁清桢版画会会长肖希正介绍,到2018年为止,中国美术馆馆藏的兴宁籍画家版画作品就超过250幅。2017年4月,兴宁版画在“省社科专家话梅州文化名片”活动中成为梅州市15张文化名片之一。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资讯
精彩图文
网友推荐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中国官场人员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即使是表现良好,每5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都不错过而逐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驼衰人(丢人,丢脸);叼囊径(生气的意思);密柴头(骂人没用废物!)。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人的家常美食

上线不到一年,梅州本土美食视频“我是马小坏”在西瓜视频的粉丝已激增至89.1万,跻身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