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LOGO
搜索

留学路,异域情,开拓中国新音乐,他是隐身在“梅州三剑客”背后的李树化 ...

文艺 | 2020-11-21 19:57| 查看: 5391| 评论: 0| 原作者: 梅州日报
摘要: 在林风眠、林文铮背后,还有一位与他们早期人生轨迹极其相似的梅州人——中国新音乐的发端者、第一代钢琴家和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李树化。
  2020年是林风眠诞辰120周年,梅州市正积极筹备相关系列纪念活动。2月29日梅州日报曾刊发《梅州首次发现林文铮故居》一文,引起一定反响。而在林风眠、林文铮背后,还有一位与他们早期人生轨迹极其相似的梅州人——中国新音乐的发端者、第一代钢琴家和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李树化。让我们拨开历史的尘埃,一睹李树化艺术生命的芳华。

       
  历史有时总是以不同的方式把自己封存,期待人们去发现。林风眠、林文铮、李金发被誉称为中国美术学院史上的“梅州三剑客”,三人的雕像矗立在美院校园,被学子及世人瞻仰、纪念,亦是梅州人的骄傲。2017年笔者前往厦门拜访法国骑士勋章获得者、林风眠义女李丹妮,进而结识其亲属欧阳鹭英,并有幸阅读到一批来自法国的珍贵手稿,意外发现“梅州三剑客”背后还有一位被遗忘的梅州人、李丹妮的父亲——中国新音乐的发端者、第一代钢琴家和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李树化。

李树化生平考略

  李树化,1902年7月23日出生于泰国北柳,家名李权福,笔名素人、树人、树,广东梅州市梅县区程江镇大塘村人。10岁左右与兄长李金福(希穆)作为侨生被送回老家读书,改名为李树华。1914年入读梅州中学,与林风眠同学;1919年与林风眠、林文铮同期赴法国勤工俭学,后改名李树化;1921年考入法国里昂中法大学,学习声乐指挥专业兼修钢琴。1922年获学校钢琴专业中级课程第一名毕业证书。

  1924年与林风眠、林文铮等在巴黎组织成立“霍普斯会”(后改为海外艺术运动社)。1925年从里昂中法大学毕业,后在里昂拉比钢琴公司做调律师;1926年10月聘为北京国立艺术专门学校(今中央美术学院)驻欧通讯员,年底应校长林风眠之邀回国,翌年2月任音乐系教授。1927年9月聘为京师公立师范学校艺术教席,教授钢琴,学生有老志诚等;1928年随林风眠南下杭州筹建国立艺术院(今中国美术学院),任法文教授兼院长室秘书、音乐研究会主任,直至1932年成立音乐系时任系主任、专职教授;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携妻女随学校师生内迁;1938年任学校专职教授、招生委员会委员、导师等职,同年6月携妻女与被逼辞职的林风眠一同返回上海。

  1940年应蔡继琨之邀参与创建省立福建音乐专科学校,为首任教务主任;1941年先后聘为上海震旦附中女生部音乐教员,上海美术专科学校钢琴、作曲教授;1945年聘任为国立浙江大学校本部音乐及法语专职副教授;1947年先后任侨务委员会侨民教育函授学校特约教授、国立浙江大学外国文学副教授;1956年经周恩来总理批准,妻女前往法国里昂,李树化因签证问题转道泰国,其后,任曼谷“进德公学院”钢琴教授等职。1962年到法国与妻女会合,直至1991年6月16日去世,享年90岁。

参加留法勤工俭学


  五四运动前后(1919-1920),李石曾、吴稚晖、蔡元培等人组织发起留法勤工俭学运动,1700多位有志青年远涉重洋,造就了周恩来、邓小平、蔡和森、陈毅、聂荣臻等一大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干部及优秀科教人才,对中国近代史产生深远的影响。笔者在《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赵静著,2004)查到当时广东籍留法人员有61人(不完全统计),经与《梅州侨乡月报》主编刘奕宏核实,目前已知梅州留法人员共9人:梅县有熊锐、李金发、黄士奇、林风眠、林文铮、李树化、叶法武,兴宁有曾觉之,大埔有张掖。当中,林风眠、林文铮、李金发三人的留法情况较为世人熟知,李树化则鲜有人知。

  研究学者孙劲松(林文铮外孙)向笔者提供一份林文铮手迹《庆祝建国35周年——缅怀革命先烈熊君锐故友》,显示1919年7月从梅州中学毕业的林文铮先到上海补习英文,准备投考清华,恰遇同为“梅县桂里阅书报社”社员的熊锐(原名熊军锐,今梅江区三角镇人)从日本留学回到上海补习德语,准备留法勤工俭学,两人同寓并一见如故,熊锐便劝林文铮改而参加留法勤工俭学,还帮助他向上海法华教育会接洽办理出国护照及购船票一切手续。而林文铮获此信息后即函告仍在梅县的林风眠,林风眠再叫上同学李树化一起前往上海报名参加。同年12月25日,林风眠、林文铮、李树化三人作为第12批勤工俭学人员同乘法国邮轮“盎特莱蓬号”赴法留学。这就是李树化赴法勤工俭学的来龙去脉。

中国现代艺术运动倡导者之一

  1924年1月,正在里昂中法大学学习声乐指挥专业兼修钢琴的李树化,与林风眠、李金发、林文铮、刘既漂等共同组织发起成立“霍普斯会”(后改称“海外艺术运动社”)。该会旨在研究和介绍世界艺术,整理中国古代艺术及创造新艺术。主要是推动绘画、雕刻、建筑、装饰、音乐、诗歌、艺术史、艺术批评等,这是李树化参加艺术运动之始。  随后,霍普斯会在巴黎莱茵河宫主办“中国古代和现代艺术展览会”,1925年又组织参加“巴黎国际装饰艺术与现代工业博览会”(负责中国馆)。

  在1927年2月13日《晨报》刊登的《音乐家李树化到京 留欧专攻音乐八年》一文中提到:“近年留学海外研究艺术者,已日渐增多,但专门从事音乐雕刻者,究属少数,有李树化者,粤人,富于音乐天才,国乐素有根底,民国八年(1919),由华法教育会介绍赴法,入里昂中法大学,旋即考入里昂音乐学院,研究西乐,专攻八年,理论与实习,造诣极深,钢琴独奏,尤为特长。民国十四年(1925),留欧艺术界,假法国史太师堡莱茵河皇宫,举行中国美术展览会,公推李树化组织演奏会……从此李(树化)之声誉大振……”该文足以说明彼时的李树化与林风眠、林文铮、李金发等人已同样崭露头角。

1927年2月19日李树化任北京国立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教授的聘书,校长签名为林风眠。


1930年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校歌(林文铮作歌、李树化作曲) (中国美术学院校友办刘元玺提供)

  1926年底,年仅24岁的李树化先被林风眠聘为北京国立艺专驻欧通讯员,后再获邀回国担任音乐系教授,筹办“北京艺术运动大会”。1927年5月,艺术大会开幕之际,李树化与王代之、克罗多、杨仲子等协助完成准备工作,还专门译克罗多讲话稿《艺术大会的评价》。5月18日又举行《西洋音乐之变迁及其趋势》公开演讲。这是林风眠、李树化两位梅州中学同窗的国内首度携手。当时的李金发还在武汉中山大学任教(兼武昌美术学校雕刻教师),而林文铮则是在同年7月才从法国途经莫斯科回国。

  1928年初,林风眠受蔡元培之聘,与林文铮、王代之三人到杭州负责筹建国立艺术院(今中国美术学院)。李树化携家人随即南下,参与创建音乐系,并任法文教授兼院长室秘书、音乐研究会主任。同年8月18日,作为主力成员参与了林风眠、林文铮等7人发起的艺术运动社,致力于艺术革新运动。笔者从1928年2月至10月原国民政府《中央日报》副刊《艺术运动》中查到,李树化先后发表《音乐上之表现》《俄国音乐》等13篇文章。特别是《改良国乐之途径》一文,从中国音乐的发展历程说起,提出改良之步骤和方法。而《六人团》等则是对国外音乐进行剖析和介绍。这与国立艺术院成立时提出的“介绍西洋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的学术目标是高度吻合的。应该说,他是中国现代艺术运动倡导者之一和重要推动者是毋庸置疑的。1926年底,年仅24岁的李树化先被林风眠聘为北京国立艺专驻欧通讯员,后再获邀回国担任音乐系教授,筹办“北京艺术运动大会”。

  1927年5月,艺术大会开幕之际,李树化与王代之、克罗多、杨仲子等协助完成准备工作,还专门译克罗多讲话稿《艺术大会的评价》。5月18日又举行《西洋音乐之变迁及其趋势》公开演讲。这是林风眠、李树化两位梅州中学同窗的国内首度携手。当时的李金发还在武汉中山大学任教(兼武昌美术学校雕刻教师),而林文铮则是在同年7月才从法国途经莫斯科回国。

  1928年初,林风眠受蔡元培之聘,与林文铮、王代之三人到杭州负责筹建国立艺术院(今中国美术学院)。李树化携家人随即南下,参与创建音乐系,并任法文教授兼院长室秘书、音乐研究会主任。同年8月18日,作为主力成员参与了林风眠、林文铮等7人发起的艺术运动社,致力于艺术革新运动。笔者从1928年2月至10月原国民政府《中央日报》副刊《艺术运动》中查到,李树化先后发表《音乐上之表现》《俄国音乐》等13篇文章。特别是《改良国乐之途径》一文,从中国音乐的发展历程说起,提出改良之步骤和方法。而《六人团》等则是对国外音乐进行剖析和介绍。这与国立艺术院成立时提出的“介绍西洋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的学术目标是高度吻合的。应该说,他是中国现代艺术运动倡导者之一和重要推动者是毋庸置疑的。

中国新音乐的发端者

  通过整理,目前至少发现李树化有著作10本(包括部分手稿)、音乐理论66篇、歌曲27首、钢琴作品17首、室内乐3首。中国美术学院郑朝教授看到欧阳鹭英与笔者所编的《李树化集》(初稿)时非常惊讶,即问:资料是从哪里来的?中国美术学院一直在找寻李树化的相关资料。由此可见李树化在该校历史上的地位。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梁茂春教授在《李树化20世纪30年代在杭州谱写的钢琴曲--新见李树化十二首钢琴曲手稿的研究》一文中特别提到:“李树化是20世纪20年代留法的音乐家,与赵元任、萧友梅、唐学咏等人一样,属于中国第一代作曲家。……因此,我们对李树化需要重新研究,重新进行历史评价,尤其是在中国钢琴创作发展史这一方面,这一段的历史需要‘重写’了。”

  目前发现李树化生平著有《钢琴基本演奏法》《近代艺术中国发展史》《树化歌曲集Ⅰ》《法国小说述》《普通乐学》等10本。其中《钢琴基本演奏法》(原名《钢琴精究》)写于1927年。郑朝教授认为:在当时专门系统关于钢琴演奏法中文书籍奇缺……写成此书……在当时是弥足珍贵的。1936年出版的《近代艺术中国发展史》,李树化负责撰写其中《音乐》篇,有学者说这是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的开山之作。中国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张静蔚教授在《音乐教育家李树化》一文也认为:在当时来说,确实是一篇难得的史学著作。


  时任国立杭州艺专音乐系主任李树化 (前排中)与部分同事、学生合影音乐理论方面,李树化著有《音乐是……》《音乐实用说》《音阶概说》《音乐泛论》《节奏浅说》《乐器简述》《怎样研究音乐》《音阶概说》《音乐实用说》《几种关于中国音乐的外人译著》《戇廸德》(法国服尔德著)等66篇文章或译文。音乐创作方面,中国美院历史上第一首校歌《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校歌》,是1930年由林文铮作词、李树化作曲。此外,他作曲的作品还包括《摇篮曲》《温和的海》《假如你》《不堪回首》《在月亮底下》《乍克歌》《客家山歌》等27首。钢琴作品有《艺术运动》《林间》《如此温柔》《感旧》《礼》《乐》《春》《夏》《秋》《冬》等17首。

  其中,《湖上春梦》是他1928年在杭州国立艺术院展现其音乐抱负时作的第一首标志性钢琴作品;而创作于1937年的《紧张之夜》是目前发现的其在国内创作的最后一首钢琴曲。尤需注意的是,李树化在杭州的十年时间,正是他的黄金时期,共创作了17首钢琴曲。梁茂春教授在《李树化20世纪30年代在杭州谱写的钢琴曲——新见李树化十二首钢琴曲手稿的研究》一文中提到:中国钢琴曲从1915年产生到1937年的20多年中,中国作曲家创作、改编的钢琴曲一共约100多首。而目前笔者整理的李树化作品就有17首,从中可以掂量出这批作品的分量了……

回归与发现

  李树化1956年离开中国,1991年在法国去世,其行踪极少为外人所知,导致音乐界有“李树化消失之谜”。直至2010年远在法国的李树化之女李丹妮与厦门袁迪宝55年后再重逢才解开了谜团。六年后(2016年)杭州风眠民间工作室徐宗帅在法国里昂图书馆偶然发现李树化珍贵手稿,并在捐赠者李丹妮的签字同意后将其复印带回国内,才让这批珍贵手稿得以回归。而国内音乐史学界,最早较为系统的研究文章是2004年张静蔚教授撰写的《音乐家李树化》一文。手稿重现后,李未明、梁茂春、杨绿荫、陈哲汇等学者先后撰文发表。广州星海音乐学院张奕明博士是最早演奏李树化钢琴作品的钢琴家之一。值得一提的是,梁茂春教授近年来不遗余力地先后在杭州、天津、厦门和广州等音乐院校组织举行李树化钢琴作品演奏会,让李树化的作品变成声音。


艺术生命依然芳华

  纵观李树化的一生,可以发现他与林风眠、林文铮、李金发的生命轨迹惊人的相似,同受蔡元培美育思想影响,同在艺术和文学上各领风骚,同在被称为“中国新兴艺术摇篮”的国立艺术院为美育事业开创新纪元。不同的是,孤寂坎坷的林风眠最终成为20世纪中国美术界的一代宗师,归隐杭州的林文铮则成为著名美术理论家和批评家,远走他乡的李金发成为中国现代象征诗派鼻祖和雕塑先驱;唯独离乡背井的李树化,命运似乎与他开了一个玩笑,竟因1956年的离开,而被历史烟尘所湮没。我们透过历史的尘埃,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把近代音乐史比作一条大河,即便李树化的作品是涓涓细流,它仍将会叮咚作响,他的艺术生命依然芳华。     回眸历史,林风眠、林文铮、李树化三人对艺术的执着与热爱,亦与他们在1919年同船远渡法国时执着追求怀抱的理想一样,矢志不渝,笔耕不辍,终其一生。或许当年的他们,正是彼此互相推拥,才让彼此活力四射,呈现光芒。历史本不会忘记,也不应该忘记。从文化意义上来说,他们留给梅州后学的更是一种精神。

李树化之女 李丹妮简介

  李丹妮,原名李尘生,法文名DanielleLI,1927年5月24日在北京出生,祖籍梅县,中法混血儿,父亲李树化,母亲JEANNECHANAL(法籍,中文名李燕妮)。丹妮自幼聪慧过人,勤奋好学,语言天赋极高,熟悉法、英、俄、德和拉丁语,为林风眠先生义女, 曾对中法交流作出积极贡献,并获法国政府授予“骑士勋章”(法国教育界杰出成就奖)。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访问法国,参观了里昂中法大学旧址,《人民日报》记者在《法国各界评价习近平访问法国——中法合作新的里程碑》一文提及:里昂市图书馆现存大量1921年至1946年的中法大学文献资料,这些珍贵资料能完整翻译保存到今天,中法大学前任秘书长李尘生功不可没。

  李丹妮于195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外语系,后任浙江医学院外文助教;1956年随母亲赴法国定居;1973年后在里昂第三大学语言学院中文系任教;1979年获巴黎第七大学汉学博士,同年获里昂第三大学终身副教授;1981年后任里昂中法学院秘书长;1989年获法国政府授予“骑士勋章”;1992年退休后任中法事务协会秘书长,直至2009年;2010年9月回到福建厦门与分开55年的袁迪宝先生结婚,他们之间的“跨国传奇之恋”曾被央视等众多媒体广泛报道。2013年3月首次回到老家梅县程江镇大塘村,并专程前往瞻仰义父林风眠故居。2018年7月12日在厦门逝世,享年92岁。

李树化故居简介

林勇军/摄

  李树化故居——棣萼楼,位于梅州市梅县区程江镇大塘村神下桥(门牌22号),由李树化之父文耿公和叔父文典公、文莞公昆仲建于清末,至今已约有130多年历史,占地面积约75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30平方米,其建筑形制为典型的客家传统民居“合杠式走马楼”,坐南朝北,房屋夯筑为土木石结构,合瓦屋面,歇山式瓦顶,从照壁外门入口,内有禾坪及杂间。棣萼楼的平面布局为双轴线,东西轴线上设三堂,南北轴线右侧底层设正厅,并引梯至抬梁式二楼,建有木质柱廊式回廊,栏杆简朴,整个房屋共有厢房25间,杂间6间。现左杠屋中部有部分坍塌,其余保存基本完整。

  据李树化的侄子李石粦介绍,李树化曾于1911年前后与兄长李金福作为侨生被送回老家读书,并在右杠底层第4间厢房学习和生活,直至1919年离开家乡赴法留学。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资讯
精彩图文
网友推荐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中国官场人员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即使是表现良好,每5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都不错过而逐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驼衰人(丢人,丢脸);叼囊径(生气的意思);密柴头(骂人没用废物!)。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人的家常美食

上线不到一年,梅州本土美食视频“我是马小坏”在西瓜视频的粉丝已激增至89.1万,跻身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