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LOGO
搜索

客家传统手工技艺!你了解多少?

风俗 | 2020-11-30 11:33| 查看: 5568| 评论: 0| 原作者: 信丰之窗
摘要: 你还记得民间的手艺人吗?你还会关注民间传承吗?你还记得多少民间手工艺品?
你还记得民间的手艺人吗?
你还会关注民间传承吗?
你还记得多少民间手工艺品?
  
在赣州市信丰县小河镇
过去传统手工业从业人员
众多是传统手工技艺大镇
近期,小河镇开展了民间传统手工技艺的普查、挖掘和保护工作
对全镇有名的能工巧匠进行了登记造册
对民间传统手工技艺进行了整理和搜集
目前,该镇已完成客家锡壶、制鼓、打草席、
酒曲制作、雕刻、制称等17种富有地域特色的
民间手工艺的搜集整理工作

客家锡壶

  信丰小河客家锡壶制作工艺是以金属锡为原材料,采用熔、压、剪、捶、焊、磨等传统工序制作酒壶的手工技艺,是广泛流传和盛行于赣南客家民间的金属工艺精华。


  锡壶是客家人必不可少生活用具,主要用于盛装客家自酿的米酒,米酒长时间盛装在锡壶中不易变质、不会走味,具有保鲜、储香的功能。逢年过节、婚丧嫁娶,锡壶是酒桌上必不可少的器具。信丰小河客家锡壶制作工艺流程主要有熔化、压片、铸模、裁料、造型、锻打、焊接、挫刮、抛光、雕刻等十多道工序,做工精细。一把优质的锡壶能使用数十年甚至上百年不变形,不渗漏。作为一种成熟、实用的热门技艺,以其原料低廉,经久耐用等特性在长期的农耕社会里,满足了民众日常生活需求。在技艺传承上,沿袭“三年徒弟二年半作”(半作系徒弟出师后替师傅当伙计,拿一半工钱)的行规
小河手工制鼓技艺是存于江西省信丰县小河镇的一种用牛皮、竹木为原料,手工制作打击鼓的技艺。


  在赣南客家,鼓的作用主要用于乐队演奏、宗族祭祀等多种不同用途。小河制鼓主要制作赣南传统文化活动中九种常用的鼓,其中当家鼓、双狮鼓、单狮鼓、龙船鼓、龙灯鼓、小鼓、板音鼓、九皇鼓,做鼓师傅都统称为宝蓝鼓。还有一种儿童玩乐的摇鼓。儿童玩乐摇股 九种鼓的功能和尺寸大小都不相同,音法、做法和行规习俗也各不相同。如当家鼓主要用于家族祠堂作为召集族人的信号,要求音色浑厚、透亮。并根据宗祠面积等不同条件有诸多讲究。

 


  其他的鼓主要用于舞狮、采茶戏和传统乐队的节奏,是必不可少的乐器之一。音色要求高,制作、调音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且出师时间长,有“学艺(学做鼓)三十年”之说。小河制鼓的主要制作材料是牛皮、木材、竹子。鼓身多用杉木和樟木制作成型,工艺上包含了刨板、蒙皮、竹钉、调音、上漆等十几道工序。

打草席

  卢富芫自古家家户户都会织草席。目前,卢成仁师傅是手工编织草席的传承人,他织的草席质量好,受到人们的好评。织草席的工具有席床、木锤、篾片。织草席的材料有三角草、芦苇芯。


  清明时节,将三角草的根插在水田里,期间施二、三次农家肥,三角草长得更旺盛。秋天,三角草长得有成人高了,一株株在根部割下,凉干。夏末秋初,在小河两岸找到芦苇丛,将芦苇芯,一根根剥开、折下,晒干,抽出芦花,用木锤锤扁芦苇芯,手工编成席绳。席绳有粗细两种,草席两边用粗绳,中间用细绳。绳间隔一寸。将席绳一根根穿在席床上。织席时,一人用篾片将三角草一根根穿进席绳中间,另一人双手扶席锤锤下,压实三角草,不断重复,慢慢织好草席。

酒曲

  酒曲,地方上也叫酒饼,是酿酒的重要材料之一。

  酒曲具有糖化发酵功能,可将谷物中的淀粉含量糖化、发酵,转化成乙醇及微量香味。制曲本质就是扩大培养酿酒微生物及活动相应代谢产物的过程。制酒时添加酒曲,它是酿酒精化所在,对酒的浓度和醇香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都是酒发酵后,所展示出的完美滋味。


  制作酒曲的工具有:各种大小不一的筛、簸箕、石舂、擀面杖、长切刀等。材料主要有粘米粉、米糠,陶土、辣蓼草等中药材。将采集的酒饼草晒干,切成一寸长,放入石舂中捣碎成粉状。陶土也晒干,捣碎成粉状。还有从中药店采购的肉桂、当归、甘草、川乌、草乌、红花等21味中药材一起捣碎成粉。按一定比例,将粘米粉、酒饼草粉、陶土粉和中药粉加水混合一起,搅拌均匀,加入母曲,经过一定时间发酵。然后放入簸箕里压实,凉干。先切成条状,再切成2厘米左右的剂子,放置大簸箕里。撒入细米糠,两人抬着不停摇晃,把酒曲剂子摇成圆形。最后放在筛中晾干。酒曲就制成了。



  秤,是日常生活的主要衡器。


  制秤取材木料为檵木,本地方言“少卡树”,树为低矮灌木,木质坚硬,耐压耐重,轻巧,为制秤的上等材料。


  第一步:刨秤杆。刨圆,达到合适尺寸,初步打光。第二步:定“叼口”。用墨斗弹出几条纵向等分墨线。第三步:安“叼子”。找出三个位置,固定,垂直钻孔。第四步:铜皮自焊。第五步:安装“叼子”、秤盘。第六步:校秤定量。第七步:定量花。第八步:打磨、清洗。第九步:秤秤施染着色。第十步:修整抛光。

手端木偶戏

  手端木偶戏是流传在小河的一种将木偶套在手上表演,同时用脚击打乐器伴奏,根据角色不同能模仿各种唱腔的有着悠久历史的民间表演艺术,在民间又俗称“端戏子”、“蚊帐戏”。


  从前台到后台,从导演到龙套,总共只有一个人,这就是“端戏子”的优点和精髓。根据角色不同能模仿各种唱腔的有着悠久历史的民间表演艺术,手端木偶戏在赣南曾经流传较广,风格各不同,但现在却极为罕见。


  蔑:字典上的解释是把竹子劈成条,又称为篾条、篾片。所以手工篾匠就是用手工把篾条编制成各类生活用品及生产工具的匠人,也可以叫做竹匠。在赣南,甚至在我们中国,这是一行古老的手工职业。




  在制作时一般先劈竹为蔑,扎架,再用柔韧的篾条进行编织。劈篾、扎架、编织没有数年的的练习技艺难有大成。李宣生师傅在这门手艺上浸润了30多年,技艺精湛,他编织的生活用品有竹席、竹椅、竹筐、竹箩、竹篓、米筛、簸箕、超箕、竹捞、竹篮,生产工具有牛嘴拴、付勺、渔笼、鸡笼、晒盘等。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以及健康生活的需要,人们越来越多地回归使用篾制品,希望传承篾巧的民间艺人在守着手艺的同时,寻找一些新的创意,使自己的手艺与时俱进,服务于生活,继续传承,以免流失。

渔网

  五村村水尾自古人多田少,所以做生意的人多,手艺人也多。五村村水尾王齐凤编织的渔网远近闻名。渔网的种类有:吊网、拉网、甩网、漏箕等。织网的工具主要是梭子,也叫针指、牌指。长短大小依据网的密度而选。



  打结法是编织渔网的主要方法。用经线和梭子里的纬线套结而成。结节的大小是网绳的4倍。一般先编织网底,编织时,每一行加一针,使结的网越来越大。结好网底,再和网身相结便结成一张渔网。以王齐凤为代表的水尾结网手艺人目前仍在生产相关产品。因质量好,价格实惠,受到周围各乡镇用户的好评。目前主要销往小河、万隆、正平、九渡、油山、崇仙、小江、铁石口、大塘、嘉定镇、大桥、古陂、安西等地,年销量在三十万元左右。自产自销是水尾的手艺人继续传承传统手艺的主要原因之一。

蓑衣

  蓑衣,是过去农村常用的一种避雨防寒工具,统治中国雨具长达数千年之久。蓑衣制作工艺是一门被称为仅次于石器加工的古老技艺。小河镇的客家蓑衣制作工艺历史久远,影响广泛。尤其是长陵村杨屋仔的肖氏蓑衣最为有名。小河客家蓑衣的手工编制工艺复杂精妙,一件蓑衣至少要经过几十道工序才能编成。蓑衣的编制材料为棕皮棕丝,棕衣不透水也不透风,既可避雨也可御寒。蓑衣的制作过程有剐棕、分棕、搓绳、扎颈、摆棕、定针、缝线等工序。


  剐棕就是从棕树上剥棕衣。小河蓑衣的原料主要来自小河及邻乡万隆等地的棕树,一般是免费剐用的。棕衣剥好晾干后,按质地不同可分为线棕、面棕、颈棕和底棕四类,线棕可拉出长丝,用来搓棕绳。面棕光亮防水用于蓑衣表面,颈棕柔软质好用于扎颈,底棕较粗糙用于底层保暖。先把线棕根部用铁刷子刷碎,把3至4片线棕卷成筒,用脚不停地搓以去除杂质,然后浸水,抽丝,搓成细绳,用以缝制。

石磨

  石磨的用料一般为花岗岩,根据石头的大小确定石磨的尺寸,首先把石头制成磨盘,石头约十厘米厚。在方形石头上确定圆心,画出圆石,将多余的边沿处理掉,石磨一边要凿磨眼,磨眼另一侧凿磨拐。



  打石磨最重要的是对磨盘铺齿,上下磨盘接合面都要铺齿,磨盘要凿出八个斜块,斜块有七个小岭,组成交错状。磨盘内低外高,以便磨出的米、豆溢出。制作一个石磨一般需要2-3天时间。人工成本500元左右,石材200元左右,石磨架300元,这样合计要一千元左右,而电动磨浆机才三百多元一台,使用又省力又方便,因此,石磨逐渐被淘汰。目前已无市场。
  ……
  这些手工艺品你还接的吗?还记得有哪些?欢迎点赞,留言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责任编辑:saman | 返回首页   复制网址
相关阅读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资讯
精彩图文
网友推荐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中国官场人员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即使是表现良好,每5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都不错过而逐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驼衰人(丢人,丢脸);叼囊径(生气的意思);密柴头(骂人没用废物!)。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人的家常美食

上线不到一年,梅州本土美食视频“我是马小坏”在西瓜视频的粉丝已激增至89.1万,跻身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