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LOGO
搜索

薛尚实:高尚情操实至名归的同大掌舵人

先贤 | 2020-12-4 19:04| 查看: 3146| 评论: 0| 原作者: 客家人杂志
摘要: 薛尚实(1903~1977),梅江区三角镇龙上村长岃下梁屋人,原名梁华昌,因长期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曾化名梁化苍、杨良、孔尚士、罗根、杨星祥等。
编者按:上海同济大学是中国最早的七所国立大学之一,不仅在民国时期代表了中国工科的最高水平,在新中国成立至今涌现了150余位两院院士。在新中国成立后其9任校长中,竟然有两任是梅江区人,一位是“名动大江南北的风云先驱”薛尚实,一位是两院院士李国豪,他们执掌同济航舵14年。


  这是位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活跃在上海、天津工人运动的知名人物;这是位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辗转华南、东南、华东等地开展中共地方组织建设的重要人物;历史学者黄羡章更是直接誉其为“华南中共建设史上一个不应该遗忘的名字”,是梅州籍中共历史人物中,紧随叶剑英、古大存、李坚真、萧向荣,进入中共中枢的“风云先驱”。

  这位就是新中国成立后同济大学的第二任校长薛尚实,他不仅是梅江区的骄傲,更是客家人的骄傲。他从事革命的传奇一生“名动大江南北”,土地革命时期,这位“风云先驱”被誉为刘少奇在天津搞“工运”的“肱股”人物;抗日、解放战争时期,这位杰出的“客家精英”辗转华南、华东,是中共地方组织建设、思想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的中坚骨干。

知名工运先驱  华南党建功臣

  薛尚实(1903~1977),梅江区三角镇龙上村长岃下梁屋人,原名梁华昌,因长期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曾化名梁化苍、杨良、孔尚士、罗根、杨星祥等。1903年7月出生在龙上村一个华侨职员家庭,少年时入读赞一乡塾,18岁考进梅县广益中学读书,因学校是教会主办的,其变相实行帝国主义的奴化教育,薛尚实毅然改入被社会人士誉为“革命学校”“进步营垒”的学艺中学读书。在此期间,与进步同学陈志莘(平远中行人)、张西孟(梅县人)等立下“为追求救国真理而读书”的初衷。1926年秋,三人赴沪考入由国民党左派元老于右任为校长的上海大学,其时,中国共产党人邓中夏、瞿秋白、恽代英、张太雷、萧楚女等均在该校担任校务或任教,薛尚实因此阅读了《向导》《新青年》等大量进步书刊,开始参加爱国民主运动。据晚年薛尚实回忆:“我的革命生涯始于上大,我与上海的渊源也从上大起头。”1927年3月,上海工人在周恩来、罗亦农、赵世炎等领导下,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24岁的薛尚实参加了上海大学学生军,同工人纠察队并肩战斗。

  “四·一二”事变后国共关系破裂,上海大学被封闭,薛尚实遂南下参加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他辗转马来亚、香港,重回上海找到党组织,并于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工人夜校教员作掩护,从事工人运动,先后担任中共上海烟纸业工会党团书记、上海纱织业总工会党团书记、上海工会联合会党团书记,成为沪上中共工运的主要负责人之一。1932年淞沪抗战爆发后,薛尚实利用自己夜校教员的合法身份,发动烟厂工人参加抗日总同盟罢工,并组织成立“抗日救国会”“工人反日会”,参加“抗日义勇军”,募捐支援十九路军抗战。1933年10月,为了重新燃起华北地区工运之火,薛尚实受组织委派,抵达中共北方局天津所在地,担任全国总工会华北办事处主任、北方局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领导天津、唐山等地的工运。1935年4月,发起成立北方铁路工会筹备处,统一领导华北地区铁路工人斗争,迅速使华北地区工运得到蓬勃发展。1936年6月,两广地方军阀陈济棠、李宗仁、白崇禧打着“抗日反蒋”的旗号,发动“两广六·一事变”。其时,两广地区的党组织大多停止活动,但广大爱国青年和进步的知识分子仍然赞同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亟盼中共派员指导两广地区的抗日救亡运动,于是广西当局派出代表到达天津同中共北方局联系。

  为了团结抗日力量,进一步巩固发展抗日的形势,薛尚实奉北方局和刘少奇委派南下广州,肩负着在两广重建华南党组织的重任。薛尚实辗转香港、广州、广西等地,联系上一批中共党员,通报北方局派遣他南下的意图。随后,他一边逐步恢复华南各地党组织,一边从高校进步学生中发展党员,吸收了一大批先进分子入党,迅速建立了党的基层组织,并与越南、菲律宾、马来亚等国共产党建立了联系。“西安事变”前的八九月间,为加强对党的建设和适应迅速发展的抗日救亡运动,更好引领抗日力量发展壮大,薛尚实报告刘少奇并得到批准,在香港建立中共南方临时工作委员会并任书记。

  此后,他以南方临委的名义,选派得力党员干部,致力恢复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党组织,先后成立了中共西江工作委员会(工作委员会简称工委)、中共广西省委工委、中共香港临时工委、中共香港海员工委、中共广州市委、中共潮汕工委、中共韩江工委、中共大埔县委及福建一些地区的党组织,恢复了中共琼崖特委。后来“南临委”的发展延伸到云南、江西、湖南等地。

  与此同时,薛尚实一边在香港主持党员干部训练班,提高党员干部思想水平,一边协助张云逸、云广英深入设在香港的全国救国会华南区总部、中华民族革命大同盟、农工民主党等党派、团体,团结各界各阶层人士,如与上层民主人士李章达、彭泽民、谭平山等密切交往,广泛建立抗日救亡运动。薛尚实一系列恢复基层党建的工作,以及扩展民族统一战线的活动卓有成效,让华南地区党组织迅猛恢复重整,走向令人振奋的崭新局面。除广东之外,广西、云南、贵州等省也相继建立了党组织,并与福建地区,以及中断联系多年的琼崖特委重新恢复了联系。

转战华东华中  执掌同济校政

  1938年4月,因发生“南、市纠纷”(南即南临委,市即广州市委),中央派张文彬改组“南临委”,正式成立“南委”(直属延安中共中央领导,同年12月调整为中共长江局领导),薛尚实因“南临委”的设立未获中央批准,违反组织程序;其与所辖的广州市委书记王钧予,因信息沟通不畅,产生对问题认识不一致等原因,被中央警告“各打五十板”,改任南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不久,为适应抗战需要,中央指示撤销南委和广州市委,成立广东省委,薛尚实因省委不设副书记一职,更深层次实因其的党内“警告”处分,仅担任组织部部长,无形中令薛尚实在党内的位置实际上后退了一步。7月,长江局安排薛尚实离职学习,薛尚实要求调离南方重返北方,长江局讨论后同意了他的请求。就这样,薛尚实离开了战斗了整整两年的华南地区。

  此后,薛尚实转战到闽浙、华东新四军根据地、华中游击区,先后担任中共福建省委组织部部长,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代理书记,东南分局宣传部副部长、党校校长,苏中区各界抗日联合总会主任,苏北阜东县委书记,苏北敌工部部长、民运部部长、城工部部长;华中军区人民解放军第四军政治部主任,华中分局宣传部部长,北线后勤司令部副部长,胶东区委宣传部部长、秘书长,青岛市准备接管委员会主任委员等中共地方组织要职。从薛尚实的职务变动,可以看出这位在工人运动、党的建设、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作出重大贡献的中共先驱不计个人得失,绝对服从组织安排,无论在哪个岗位,都保持了一名老党员的革命本色,兢兢业业一如既往。新中国成立后,薛尚实荣任青岛市委副书记、书记。1953年1月调任上海市委委员、同济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为革命工作四处奔忙的他,再次回到了踏上革命征程的大上海。此时,刀光剑影、血雨腥风已然远离,但恰值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上海交大、复旦大学、圣约翰大学、厦门大学等11所高校的土建系悉数并入同济大学,师生人数一下子翻了好几倍,而同济大学在上海的多处校区仅留下四平路的工学院为其所用,教室、宿舍、饭堂等设施明显不足。

  薛尚实一边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经常深入教职员工和学生中间,嘘寒问暖,听取办学意见,支持专家教授大胆开展教学实验和科学研究,一边组织师生利用课余劳动建校,同心协力建起两幢极具中国复古主义风格的教学楼——同济“南北楼”,同济园著名景点“三好坞”等经典建筑,扎扎实实打造出今日同济园的雏形。“三好坞中千尺柳,几人知是薛公栽?”“三好坞”的历史如今世人已模糊不清,军事干部出身的薛尚实当年在大学专业结构、教学秩序、校园建设、科学研究等高屋建瓴,大刀阔斧、雷厉风行成立科研管理机构,鼓励教职员工和学生开展科研创新,承担国家若干重大科研项目,如设计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的上海歌剧院、研制成功全国第一台液压挖掘机、在上海高校率先召开第一次学生科学技术讨论会,开启中国大学科学研究之风潮,全面开展毕业设计等等。

运筹帷幄掌方向  蒙冤同济话时艰

  客家汉子薛尚实执掌同济大学期间,一手抓校建,一手抓教育规划,他高度重视学校科研,而且“很有教育家风范”,筹建开设了工艺、建筑经济、城建三个系,开辟了新中国城市规划教育;率先开展函授教育,成立函授部。从而在专业结构、教学秩序、校园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为同济今天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正当薛尚实兢兢业业率领同济大学迎难而上强势崛起之际,一场风暴平地而起。

  1957年6月,中共中央发起党内整风运动,在“左”的思维惯性和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催化下,演变成一场所谓“反击右派分子进攻”的全国性运动。薛尚实由于曾对上海市委主要领导人的工作提出过批评,竟被人授意诬陷,进而受到打击,划为“右派分子”。“文化大革命”中,又作为“五类分子”被连续批斗,受尽折磨,身心受到极大的损害。

  1978年12月27日,中共上海市委决定为薛尚实平反,推倒一切不实之词,恢复了这位曾经在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同济大学掌舵时期叱咤风云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党籍。令人痛惜的是,这位为祖国独立解放事业不惜流血牺牲的客家汉子,已于1977年10月逝世。然而,只要回眸半个多世纪前那段风云激荡的岁月,定格那些在历史深处舍生忘死、慷慨前行的英雄群像,你一定会看到薛尚实那位客家汉子儒雅含笑的英姿。

亟须打造的先驱故居  尚待擦亮的红色名片

  屈指数来,薛尚实离开我们已有43年,然伟人虽去,风范犹存。只是薛尚实的后裔们现状如何?其家乡梅江区三角镇龙上村梁屋故居,是否被活化利用为梅州的又一张红色名片?想必依然牵动着许多读者的心。据了解,薛尚实在土地革命战争期间,与童养媳丘顺云在梅州育有两儿一女,长女梁育新、次子梁永宏、三子梁永增,目前均已离世。长女梁育新生有一男孩,在中山做生意;次子梁永宏生有两个儿子,移居南洋马来西亚沙捞越;三子梁永增生有三女两男,长女教书,次女做助产士,三儿梁英俊,原为梅县电子工业公司企管股干部,四女在珠海特区印刷厂,五儿在广州做生意,现五人均退休赋闲在家。

  而薛尚实在抗日根据地阜东,与革命战友钱君洪结为伴侣后,亦生有一男三女四个孩子,因当时生活条件不好,三个女儿都先后夭折了。艰难生存下来的儿子,12岁小升初时,为避免受被错划成右派的父亲连累,便随了母亲的姓,改名为钱晓平,退休前为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原副主任、教授,生有一男一女,均定居加拿大。日前,笔者采访了薛尚实在三角镇老家的孙子梁英俊,得知其老家门侧一间简陋的小屋,就是薛尚实出生时的瓦房,它孤零零地站在一丛芭蕉树的阴影里,就像孤苦伶仃的老人伫立在风雨中迷茫守望,它日复一日地坚守在那里,究竟等待什么呢?但愿不久的将来,在政府部门的牵引带动下,薛尚实革命先驱的故居,能被迅速活化开辟为传承其“爱国敬业,求真务实,不计得失”“为学求索,做事勤勉,做人坦荡,心正品高”的红色教育基地。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资讯
精彩图文
网友推荐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中国官场人员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即使是表现良好,每5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都不错过而逐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驼衰人(丢人,丢脸);叼囊径(生气的意思);密柴头(骂人没用废物!)。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人的家常美食

上线不到一年,梅州本土美食视频“我是马小坏”在西瓜视频的粉丝已激增至89.1万,跻身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