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LOGO
搜索

画出独一无二!他从梅州大山里走出,破茧成蝶,最后创作出大师级的艺术作品 ...

艺人 | 2021-2-18 19:33| 查看: 3231| 评论: 0| 原作者: 梅州日报
摘要:  从梅州大山里走出的曾德新,如何一步步地破茧成蝶?如何从自学成才,到不断精进,最后创作出大师级的艺术作品?

曾德新在创作中(李少凤 摄

  曾德新, 山石斋、野逸斋主,定居北京。现为中国美协会员,中国美协中国重彩画研究会会员,中国工艺美协副主席,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广东省美协会员,梅州市美协主席团成员,梅州市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梅县区美协主席,梅县区林风眠画院院长,《梅州市梅县区美术家》通讯主编。

  出版专著有《曾德新画集》《曾德新写实雕塑作品集》;主编有《梅县美术家名录》 《梅县美术作品集》 《叶帅故里·美丽梅县—大型美术作品展作品集》。

  举办过多次个展,作品被中国文联、北京天安门城楼大殿、中国美术家协会培训中心、中国客家博物馆、苏州美术馆、烟台美术博物馆、广东科学馆、孔子艺术博物馆,以及香港、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多伦多等海内外艺术机构收藏。

《和谐家园》

  2019年,为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伟大成就,天安门地区管委会与中国书画家联谊会共同举办“拓丹青画卷 和盛世新声”——优秀中国画山水花鸟作品公益展,全国共有36件中国画入选,并优中选优,最后挑选2幅作品用于天安门城楼大殿等重要场所环境布置,其中一幅出自曾德新之手。

  从梅州大山里走出的曾德新,如何一步步地破茧成蝶?如何从自学成才,到不断精进,最后创作出大师级的艺术作品?成功从来只属于永不止步的奔跑者。

自学成才不言弃  怀揣梦想仍少年

  1959年,曾德新出生在梅县区雁洋镇三乡蕉窝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七八岁开始,他就喜欢上画画,先从课本上的各种图画开始临摹,常把课本画得花花绿绿;后来不满足于这种杰作“不为人知”的状态,将阵地转移到家门口的墙上;后来对富有立体感的雕塑充满了浓郁的兴趣,但受条件限制,对雕塑的认知他是缺乏的。一次,家里邀请松源中学的黄春风老师前来为曾德新的爷爷画人头像。十几岁的曾德新看着黄老师现场作画,为其栩栩如生的画像啧啧称赞,并向他请教关于雕塑的困惑。黄老师走出门口,往田里抓起一把田泥,当下就捏出了一个头像。曾德新恍然大悟。此后,凭着感觉,曾德新用田泥自己摸索制作了一个又一个逼真的雕塑头像。其艺术天赋可见一斑。

《林风眠故居——敦裕楼》

  1976年,曾德新高中毕业,到雁洋三乡高桥小学当一名民办教师。那时的师资很紧张,他既当语文老师又当音乐老师,当然,最拿手的是教美术。但是,坐进广州美术学院亮堂的教室里学习系统专业的美术知识,是他梦寐以求的事情。全国恢复高考后,他义无反顾地报考广州美院。复习备考那段时间,除了白天教书,晚上他所有时间都用来画画。生产队在家门口播放电影,他也丝毫不为所动。换作平时,即便远在四五公里之外,他也要结伴前往的。连续苦练了好几年,但因英语基础薄弱,一直到了年龄最大限,他也未能如愿。到高校学习深造,便成了他一直挥之不去的念想。

  条条大路通罗马。既然考不上,那就好好生活认真工作吧。曾德新及时调整好状态。机遇向来都是青睐有准备的人。1981年,千年古刹灵光寺重修落成,需要擅长雕塑的技术人员雕塑各类佛像,曾德新便被梅县相关政府部门借用安排到灵光寺工作。一年后,灵光寺的工作告一段落。这时,曾德新雕塑手艺逐渐名声在外,业务越来越多,人手不够,还请了几个师傅帮忙。东山公园的那座踢球雕塑就是他的作品。随着发展,曾德新越不满足于现状,他希望能得到更进一步的学习。

  1983年,无意中获悉丙村老乡廖慧兰的爱人是广州美院雕塑系的曹教授,曾德新便想办法跟随曹教授学习。皇天不负有心人,曾德新终于得以在广州美院学习一年,每天上午学绘画,下午学雕塑。

  就是这一年,开启了曾德新通向外界的艺术大千世界之门。

学海无涯苦作舟  画到极致始回甘

  在培养几个孩子读完大学后,曾德新开始谋划自己的远景。2012年,在家人的支持下,曾德新前往首都,在中央美院跟着中国画名家蒋彩苹、苏百钧两位老师脱产学习一年。结业后,又在北京大学导师工作室跟着中国美协副主席、国防大学军事文学院美术系主任李翔学习了整整两年。“学无止境。在北京学习的那几年,我深切感受到学习的魅力,也真实地体会到这句话的真谛。”曾德新笑着感慨道。他指的是,从北大导师工作室结业后,他还不过瘾,又到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深造一年。2016年结束学习后,他就在北京宋庄开了一家工作室。

  无论在哪里学习,身上流淌着客家人那种吃苦耐劳、敢为天下先的精神的曾德新,都是班上学习最扎实的那一位。导师要求临摹吴道子作品《八十七神仙卷》,该画卷形神刻画细致入微,难度极高,最后全班只有曾德新和另一个同学顺利完成。导师常常强调,基础尤为重要,导师打的比方让他印象深刻,“就像堆沙子一样,有多少沙就注定了能堆多高。如果还想更高,必须要拓宽沙子最底端的辐射面。”

  “在北京学习这么多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面对记者的问题,曾德新认真回答道: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他说,导师教导绘画要画到极致,要有自己的个性化表现。为这个问题,他不断思考、探索。一次,导师让大家上交一幅作品参加一场全国性展览。画什么题材才能脱颖而出?家园始终是他魂牵梦萦的地方,何不以客家围龙屋作为入画题材?但导师听了他的想法后却表示反对,因为围龙屋基本对称,这在艺术表现上很难处理。为了将“对称”处理得更具艺术性,他画了撕,撕了画,反反复复,“画到想哭的心都有了……”

《和谐故园》

  厚积方能薄发。在经历多次失败后,凭着多年的积淀,曾德新想到了一个办法,将画完整画好,再将其裁成三幅,装裱时稍稍错落,这样看起来,似对称又不对称,美感和艺术性跃然纸上。画作完成,得到了导师的肯定,最后这幅《和谐故园》顺利入选全国首届现代工笔画大展,并被收藏。从此,借鉴传统笔法,但又不拘泥于传统色彩;以仿古之法画现代元素,画出了一家之风,作品多次在全国性书画艺术大赛获奖,其独特的个性化画风渐为行内熟知并肯定。

艺德双馨修典范  言传身教育良才

  “曾德新朴素、真诚,又沉得下来心来画画、始终以研究的心态调整自我,相信会给岭南画派山水画的创新带来新气象。又能融合中西美术之长,相信其创作的岭南山水画可以走向全国。”李翔给予曾德新充分的肯定,他认为其作品通俗易懂,但细细品味,其笔墨、线条、构图、色彩都有出彩的地方。

《宁静的故园》

  省美协会员、广东汉剧院舞美设计师叶波与曾德新是40年的老朋友,他见证了曾德新的不断进步。说起老朋友,他坦言“很感动,很佩服”。“第一,他克服困难实现梦想并且坚持;第二,多年来,他人在外求学,但始终挂念家中老母亲,一有时间就回来看望,一年多达七八次;第三,创作驻守本土,家乡的一草一木及其客家元素,在其作品中无处不在;第四,为了带动家乡的艺术发展,作为梅县区美协主席的他,常组织会员采风写生、举办画展,还邀请名家为大家上课。”叶波告诉记者,前不久在中国客家博物馆举行的曾德新个人画展上,100多幅作品熠熠生辉,其工笔画和大写意的有机融合,让大家叹为观止。

  受其耳濡目染,曾德新的三个女儿也热爱美术,大女儿曾漫宜善于没骨技法,二女儿曾漫舒擅长剪纸,三女儿曾钰砚目前正攻读国画研究生。“我们和爸爸的关系,是亦师亦友亦知己亦父女。”曾漫宜笑着说,从小到大,父亲指导她们姐妹仨的艺术创作,她们亦会对父亲的作品提出自己的看法。父亲还常常带她们参观各种展览,有时也一起参加采风写生活动。漫宜介绍,艺术道路上,父亲永不止步,分篇幅完成的百米长卷《南国风情图》正在不断创作中,目前已完成茶山村、侨乡村等三幅共70多米长。“父亲一直都那么努力,是我们终生学习的榜样。”漫宜动情地说道。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资讯
精彩图文
网友推荐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中国官场人员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即使是表现良好,每5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都不错过而逐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驼衰人(丢人,丢脸);叼囊径(生气的意思);密柴头(骂人没用废物!)。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人的家常美食

上线不到一年,梅州本土美食视频“我是马小坏”在西瓜视频的粉丝已激增至89.1万,跻身

热门排行榜